士气可用,军心渐稳,林薇深知这还远远不够。面对默啜的十万铁骑,代州单薄的城墙和常规的守城手段,依旧显得岌岌可危。必须在突厥大军完成合围、发动总攻之前,尽可能地强化城防,并将一切可用的力量转化为杀伤敌人的武器。
她的目光,投向了那些看似寻常,却可能蕴含巨大能量的领域——基于现代思维的城防改造与器械创新。
斩首赵德柱立威、与士兵同甘共苦赢得人心之后,林薇在代州守军中的话语权已今非昔比。当她再次召集将领,提出一系列城防加固和新器械研制计划时,虽然仍有质疑的目光,但更多的是倾听与等待。
议事厅内,林薇铺开一张她根据记忆和这几日观察绘制的代州城防详图。
“诸位,默啜骑兵剽悍,擅长野战突袭,但其攻坚能力相对薄弱,尤其不擅应对复杂防御工事和远程打击。”林薇开门见山,手指点向地图上的几个关键位置,“因此,我们守城之要,在于‘扬长避短’!”
“其一,加固外围,迟滞敌军。”她的手指划过城墙外围区域,“我观察过,城外百步至三百步内,地势相对平坦,利于骑兵冲锋。我们需在此范围内,大量挖掘陷马坑、布置拒马枪、撒布铁蒺藜。尤其在这些通往城门的主干道上,”她的手指重点标注了几条路线,“要设置多重障碍,迫使敌军骑兵降速,成为我弓弩的靶子。”
一名负责城防工事的将领皱眉道:“参赞,挖掘陷马坑、布置拒马,工程量巨大,且需要大量木材铁器,如今人力物力紧缺,恐怕……”
“人力不足,可以发动城内百姓!”林薇断然道,“守城非军队一家之事,乃全城存亡所系!张贴告示,招募民夫,按劳给予粮食或银钱补偿。至于木材,可拆除城内部分无人居住的危房、废弃庙宇,优先保障城防所需!铁器不足,则收集民间废旧铁器,集中熔炼打造!”
她看向张虔勖:“张长史,此事关乎城池安危,需您下令,全力支持。”
张虔勖沉吟片刻,重重点头:“可!本官即刻下令,征调民夫,筹集物资!”
“其二,”林薇的手指移向城墙本身,“优化城防结构,增强防御韧性。”
她指向城墙的垛口和马面(城墙向外突出的部分):“现有垛口高度和射击孔角度,对压制城下敌军效果有限。我设计了一种可临时加装的‘活动射板’。”她拿出另一张草图,上面画着一种可以架在垛口上、带有多个不同角度射击孔的厚木板,“此板可让我军士兵在更安全的位置,以更刁钻的角度射击城下之敌。制作简单,可由城内木匠批量打造。”
她又指向城墙内侧:“在城墙内侧,靠近墙根处,搭建简易‘庇所’。用木料和沙袋构筑,覆以浸湿的牛皮或厚毡,用以存放备用箭矢、伤药,并可供轮换士兵短暂休息,躲避敌军抛射的箭石。”
这些细节的改进,让在场的将领们眼睛一亮。他们久经战阵,自然明白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动,在实战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其三,也是重中之重,”林薇的语气变得凝重,“研制新式守城器械,最大化杀伤效能!”
她拿出了几张画着奇怪图形的纸张。
“此物,我称之为‘夜叉擂改进型’。”她指着第一张图。传统的夜叉擂是在木桩上钉铁钉,用绞盘起落砸击攀城敌军。而林薇的改进型,则在木桩两侧加装了可以活动的、带有倒刺的铁臂。“落下时,不仅靠重量砸击,两侧铁臂更能横扫一片,覆盖范围更广,且倒刺能钩挂敌军甲胄,难以挣脱。”
“此物,名为‘万人敌’。”她指向第二张图,那是一个密封的陶罐,上面引出一根药捻。“内填火药、铁渣、碎瓷片。点燃药捻后投下,落地爆炸,声若惊雷,能有效杀伤敌军,震慑马匹,扰乱阵型。”这是林薇根据记忆中最早期的爆炸物构想出来的,虽然简陋,但在冷兵器时代,足以产生巨大的心理和物理冲击。
“火药?”众将领面面相觑,他们大多只听说过炼丹道士用的玩意,从未想过能用于战场。
“不错!”林薇肯定道,“我已让虺文忠先生暗中搜集硝石、硫磺、木炭等物,正在秘密配制。此物威力巨大,使用需极其小心,但若成功,必能给突厥人一个‘惊喜’!”
提到虺文忠,众人这才发现,那位冷峻的“闪灵”不知何时已悄然站在了林薇身后阴影处,如同她的另一把利刃。
“还有此物,”林薇拿出最后一张图,上面画着一种结构复杂的重型弩机,“这是根据现有床弩改进的‘连环弩’。通过特殊的滑轮和弩臂设计,可以一次装填多支弩箭,依次发射,虽然射程和精度略有下降,但短时间内形成的箭雨覆盖,对于冲锋的骑兵集群,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她环视众人,声音铿锵:“我知道,这些想法有些……超出常规。制作也需要时间,需要工匠,需要试验。但我们没有退路!必须争分夺秒!常规手段守不住代州,我们就用非常手段!”
她看向张虔勖和在场的工匠头领:“张长史,诸位工匠师傅,我需要你们的全力支持!所有参与研制者,给予双倍酬劳!若能成功,便是守城第一功!”
张虔勖看着图纸上那些闻所未闻的器械,心中震撼无以复加。他再次深刻感受到林薇与常人的不同。他深吸一口气,斩钉截铁道:“参赞放心!本官亲自督办!城中所有工匠,随你调遣!所需物资,优先供应!”
“多谢长史!”林薇郑重一礼。
计划一经确定,整个代州城仿佛一架巨大的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
在张虔勖的严令和林薇“与城共存亡”口号的激励下,城内百姓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告示一出,无数青壮年男子,甚至一些健壮的妇人,都自发来到指定地点报名,领取工具,参与到挖掘陷马坑、搬运木石的工作中。城外围,日夜不停地响起锄头镐头的敲击声和民夫们的号子声。
城墙之上,木匠和士兵们按照林薇的图纸,叮叮当当地开始制作“活动射板”和搭建内侧“庇所”。林薇亲自在现场指导,解释每一个部件的用途和制作要点。李元芳则带着一队精干兵卒,负责监督质量和安全,确保工事牢固可靠。
而在都督府后身一处被严密看守的独立院落里,则进行着最为机密的工作——新式器械的研制。
这里是代州城的“军工坊”。虺文忠凭借其江湖经验和蛇灵的残余网络,以最快的速度搜集来了林薇所需的材料。浪里蛟则凭借其在水道上三教九流的关系,弄来了一些稀有的矿石和工匠。
林薇将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了这里。她褪下了参赞的官服,换上了便于行动的粗布衣,头发简单地束在脑后,脸上、手上常常沾满油污和木屑。
她不是全能的工程师,很多细节只能提出构想,再由经验丰富的工匠去实现、去调整。她与老工匠们一起讨论“连环弩”的滑轮组如何减少摩擦力,“夜叉擂改进型”的铁臂活动机构如何更可靠,“万人敌”陶罐的厚度和药捻的燃烧速度如何匹配……
失败是家常便饭。第一版“连环弩”因为结构强度不够,在试射时直接散架;第一个“万人敌”因为密封不严,药捻受潮未能引爆;改进的夜叉擂铁臂因为设计不合理,无法有效展开……
每一次失败,都伴随着材料的损失和时间的消耗,也引来一些暗中观望者的冷嘲热讽。
但林薇没有气馁。她冷静地分析失败原因,鼓励有些沮丧的工匠,与他们一起通宵达旦地修改图纸,调整方案。李元芳默默地守护在她身边,在她疲惫时递上一碗热水,在她遇到技术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时,会从纯粹的力学角度,提出一些一针见血的建议。
虺文忠则如同幽灵,不仅保障着材料供应,更严密监控着整个院落的安保,杜绝任何消息外泄和破坏的可能。
功夫不负有心人。
数日之后,当第一架结构稳定、可以一次性发射五支弩箭的“连环弩”在秘密靶场成功试射,将百步外的木靶射得千疮百孔时,所有参与的工匠和守卫的兵卒都发出了压抑的欢呼!
又过了两日,一个密封完好、装药适量的“万人敌”被投入深坑,随着一声沉闷却有力的巨响,坑内泥土混合着铁渣瓷片四散飞溅,威力让见惯了生死的老卒都为之色变!
而结构更加复杂、需要精细加工的“夜叉擂改进型”和“活动射板”等,也陆续进入了最后的组装测试阶段。
站在初具规模的“军工坊”里,看着这些凝聚了众人心血、超越时代的新式守城器械,林薇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她知道,这些还远远不够,但它们代表了一种可能,一种在绝境中依靠智慧和团结,创造奇迹的可能!
加固的城防,是新生的骨骼;昂扬的士气,是沸腾的血液;而这些即将投入战场的新式器械,则是她为突厥狼骑准备的、最锋利的獠牙!
代州城,正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从一个惊慌失措的待宰羔羊,蜕变成一个浑身带刺、严阵以待的铁刺猬。
而这一切,都被城外远方,那如同乌云般缓缓压来的突厥游骑,默默地看在了眼里。风暴,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