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金口一开,“准奏”二字如同惊雷,在金銮殿内回荡。一场关乎《西北农桑要术》命运、关乎农社声誉、甚至隐隐牵动着“妇人可否言事”这一敏感神经的“碱田赌约”,就此立下。朝堂之上,目光各异,有好奇,有怀疑,更有如太仆寺卿周崇礼般,带着冰冷讥诮与等着看好戏的恶意。
赵小满谢恩出宫,并无片刻耽搁。在京郊那片被划出的、白花花泛着盐霜的五十亩碱卤地上,她带领着紧急从永昌府调来的几位农社核心骨干,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与贫瘠土地的搏斗。
消息传出,京畿震动。无人看好这片公认的“死地”。周崇礼更是暗中吩咐属下,严密“关注”,只等秋后验收,便要狠狠治赵小满一个“欺君之罪”,将那“蛊惑人心”的农书付之一炬。
碱田的整治,远比西沙窝更为艰难。土壤板结,碱性极重,寻常作物根本无法存活。赵小满依据《要术》中“盐碱洗田法”的精髓,结合此地实际,制定了周密的方案。
引水灌田,浸泡数日,溶解表层盐分。
开挖深沟,铺设秸秆、砾石混合的排水隔碱层。
客土施肥,从远处运来肥沃的塘泥、腐殖土,与本地碱土混合改良。
选用农社最耐盐碱的“铁骨粟”与一种经过特殊驯化的旱稻品种,采用冷床育出的最强健秧苗,进行移栽。
整个过程,吸引了无数京城百姓、闲散官吏乃至其他衙门好奇的官员前来围观。看着那群衣着朴素的妇人,在那片不毛之地上挥汗如雨,进行着看似徒劳的努力,议论声、嘲笑声从未停歇。周崇礼甚至“好心”地派来几名太仆寺的老农官“从旁指导”,实则为监视与挑刺,却被赵小满不卑不亢地以“此法乃西北独有,恐扰大人清听”为由,婉拒了其“好意”。
夏日炎炎,碱田之上热浪蒸腾。赵小满与农社妇人吃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日夜守护着那一片脆弱的绿色。浇水、除草、观察长势,根据“巾帼晷”的原理设立的简易观测点记录着数据,随时调整管理措施。秧苗在改良后的土壤中,挣扎着、顽强地生长着,虽然缓慢,却始终未曾大面积枯萎。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流逝。秋风吹起,凉意渐生。终于到了赌约约定的收获之日。
这一日,京郊那片曾经的碱卤地旁,旌旗招展,侍卫林立。皇帝竟亲自率领文武百官,驾临此地!他要亲眼看看,这场震动京城的赌约,究竟结果如何!
龙辇凤舆停稳,皇帝在内侍搀扶下走下,文武百官紧随其后。周崇礼紧紧跟在皇帝身侧,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目光扫过那片田地,已然准备好了一番斥责“欺君”的慷慨陈词。
然而,当他的目光真正落在那五十亩土地上时,那丝冷笑瞬间僵在了脸上!
不止是他,所有随行官员,包括龙椅上的皇帝,都在看清眼前景象的刹那,瞳孔骤缩,呼吸为之一滞!
只见那片曾经白茫茫、死气沉沉的碱卤地上,此刻竟真的荡漾着一片——虽然不算特别茂密、穗头也并非极度沉甸,但却真实无比、迎风摇曳的金黄色稻浪!
那稻穗虽不及江南水田那般硕大,却也颗粒饱满,在秋日阳光下闪烁着坚实的光泽。与周围依旧荒芜、或只是长着些耐碱杂草的土地相比,这五十亩金黄,简直如同神迹般耀眼!
“这……这怎么可能?!”周崇礼失声惊呼,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赵小满领着农社妇人,跪迎圣驾。她神色平静,并无多少激动,只是朗声道:“陛下,碱田稻作,幸不辱命。请陛下验看!”
皇帝目光复杂地看着眼前这片金黄,又看了看跪在地上的赵小满,缓缓点头:“验。”
几名司农寺的官员上前,随机选取了几处,开始收割、脱粒、称重。整个过程,无数双眼睛死死盯着,周崇礼更是挤到最前,亲自抓起一把刚脱粒的稻谷,放在掌心,手指颤抖地捻动着,似乎想找出它们是伪造的证据。
然而,那谷粒饱满坚实,带着新稻特有的清香,绝无虚假!
最终,司农寺官员核算完毕,捧着结果,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高声禀报:“启禀陛下!经核验,京郊碱田五十亩,实收稻谷……共六十二石!亩产……一石二斗四升!”
亩产一石二斗四升!
在京师附近,即便是上好的水浇田,一季稻谷的亩产也不过一石五六斗。而这,是在公认的不毛之地上种出来的!这个产量,已然接近了普通良田的水平!
“哗——!”
现场顿时一片哗然!所有人都被这个数字震惊了!
周崇礼如遭雷击,踉跄后退一步,手中那把金黄的稻谷簌簌洒落在地。他脸色灰败,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就在这时,一位须发皆白、在朝中素以耿直敢言着称的老臣,颤巍巍地走出队列。他并未去看那称重结果,而是径直走到田埂边,俯下身,用那双布满老年斑的手,极其小心地、近乎虔诚地,从一株稻禾上,摘下了一小穗稻谷。
他将那穗稻谷捧在掌心,凑到眼前,借着秋日明亮的阳光,仔仔细细地端详着每一粒稻谷的形状、色泽。看了许久,许久。
然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这位老臣缓缓转过身,面向龙辇,双手高高捧起那穗稻谷,老泪纵横,竟“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用尽全身力气,发出了石破天惊的呼喊:
“陛下!此稻……粒粒饱满,根系深扎碱土!此非人力所能及,实乃……实乃祥瑞啊!天降祥瑞,佑我大周!天意……天意亦认可女子之智,女子之力啊!陛下——!”
“祥瑞!天佑女子!”
这声呼喊,如同最后的惊雷,彻底击碎了所有的质疑与偏见!
周崇礼面如死灰,彻底瘫软在地。
皇帝看着跪地高呼的老臣,看着那片在碱地上创造奇迹的金色稻田,再看看始终沉静如水的赵小满,眼中终于露出了毫不掩饰的惊叹与决断。他深吸一口气,洪亮的声音传遍四野:
“《西北农桑要术》,实践证其真,祥瑞显其异!着即刊印天下,各州县效仿学习!太仆寺卿周崇礼,迂腐守旧,不察实务,即日革职查办!”
金殿赌命,稻定乾坤。 一穗碱田稻,不仅赢得了赌约,更以其无可辩驳的事实,打破了朝堂对女性智慧的轻视,为《要术》乃至农社的革新理念,赢得了最高层面的认可。赵小满以命相搏,终以这沉甸甸的“祥瑞”之稻,叩开了通往更广阔天地的大门。而那老臣跪地高呼“天佑女子”的一幕,必将随着这片金色碱田的传奇,载入史册,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