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狼山一战,草原联军主力遭受重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逃走的联军已是惊弓之鸟,士气全无。
刘骏岂会放过这等扩大战果、一举奠定北方大局的良机?
“文远!”刘骏点将。
“末将在!”张辽抱拳,他身上战袍已被鲜血浸透,但眼神依旧锐利如刀。
“命你率本部三千铁骑,向西追击轲比能残部!务必将其主力歼灭!”
“诺!”张辽领命,立刻点齐兵马,如旋风般追去。
“子龙!”
“末将在!”赵云白袍染血,更添几分肃杀。
“命你率三千轻骑,向北追击峭王溃兵!不可让其得喘息之机,直至将其擒杀或驱赶至漠北!”
“云,领命!”赵云拱手,率部而出。
“颜良、文丑!”
“末将在!”二将齐声应道。
“命你二人各率两千骑兵,清剿周边溃散的中小部落联军,降者不杀,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
“得令!”颜良、文丑兴奋地领兵而去。
刘骏自己则坐镇中军,与诸葛亮一起,统筹全局,巩固战果,强令俘虏施工,准备建立据点城池,永久占据草原。
不久后,听闻刘骏大胜的冀北大族、豪商纷纷狂喜。他们急不可耐,带着大量人手、物资、金银北上,准备吞下这片新兴之地。
刘骏对此持欢迎态度,毕竟有人出人出钱出力建设草原,他还可以卖地皮,收商税,变着花样捆绑收取益利,何乐而不为。
对他而言,这一切,简直就是双赢——他赢两次!
而追击中的众军,有刘骏提供的完美地图,还有神器望远镜,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可谓是占尽便宜。
赵云部,一名斥侯兴奋打马归来,滚鞍落马,来到赵云跟前:
“报!将军,前方十五里,山谷中有约千余溃兵聚集休整。”
“好!又抓到一条大鱼。”赵云大喜,立刻率军扑向那个山谷,将正在庆幸逃过一劫的千余溃兵再次杀得七零八落。
另一边的张辽也成功找到了逃离的敌军。
斥候回报:“张将军,轲比能分出一支疑兵向西南逃窜,其主力已转向西北,意图渡过弱洛水。”
张辽看着地图,冷笑一声,留下部分兵力牵制疑兵,自己亲率主力直扑弱洛水。
在河边他终于追上了正在仓促渡河的轲比能主力,紧接着,又是一场血腥屠杀。轲比能更是战死当场。
草原败军亡命天涯,可总也甩不掉追兵。
刘骏军的这种近乎“实控”战场的能力,让各路追击部队效率极高,总能精准地找到敌军主力或溃兵聚集点,杀得联军魂飞魄散,逃无可逃。
许多溃兵至死都不明白,为什么汉军像长了千里眼一样,总能准确地找到他们藏身的地方?难道真的有天神在帮助汉人?
恐慌和绝望感,开始在广袤的草原上蔓延。
追击战越来越顺利,不到半个月,追击战便已到尾声。
张辽率领三千轻骑,一路追亡逐北,沿途不断剿灭小股溃兵。
这一日,前方斥候来报,发现轲比能麾下最后的大将乌延,其收拢了约五千溃兵,正在一处河湾地休整,试图重新组织部落进行抵抗。
张辽闻报,毫不畏惧,反而眼中战意升腾:“三千对五千?我军优势甚大!”
他朗声一笑,下令道,“全军听令,人衔枚,马裹蹄,随我偷袭!万不可让他们逃了。”
“诺!”
三千骑兵悄无声息地接近河湾地。
乌延的部队刚刚经历惨败,惊魂未定,虽然他们人数占优,但纪律涣散,士气低落,根本没有布置足够的岗哨。
当张辽率领骑兵如同神兵天降般冲入营地时,许多联军士兵还在睡觉,或者围坐在一起,垂头丧气地啃着干粮。
“杀!”
张辽一马当先杀入敌营,长刀所向,只见血肉横飞。汉军骑兵紧随其后,如虎入羊群,肆意砍杀。
乌延的部队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瞬间就炸了营,哭爹喊娘,四散奔逃。
乌延本人刚从帐篷里冲出来,就被张辽盯上。
“胡将受死!”张辽大喝一声,策马直取乌延。
乌延仓促应战,不过数合,被张辽一刀斩于马下。
主将一死,残军更是土崩瓦解,跪地投降者不计其数。
张辽以三千破五千,阵斩敌将,俘获无数,再次扬威草原。
另一边,赵云的追击之路则更为漫长和艰苦。他死死咬住峭王的主力,一路向北,深入草原腹地。
峭王为了逃命,不顾部下死活,日夜兼程,试图甩掉身后的追兵。但赵云及其麾下轻骑,耐力与意志都极为惊人,始终如同附骨之疽,紧紧跟随。
沿途不断有小股溃兵掉队,被赵云轻易剿灭。峭王的队伍越跑越少,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终于,在追出千里,接近漠北的一片荒漠边缘,赵云追上了人困马乏的峭王残部。
此时的峭王,身边只剩下不足千人的亲卫。
看着身后那支如同死神一般的骑兵,以及那个眼神冷静的白马将军,峭王知道,自己跑不掉了。
他鼓起最后的勇气,率领亲卫转身,做困兽之斗。
赵云没有多余的话语,银枪前指,发动了最后的冲锋。
战斗毫无悬念。
峭王虽奋力搏杀,但在赵云面前,不过支撑了十余合,便被一枪刺穿心窝,栽落马下。
残余的亲卫或死或降。
乌桓峭王部,至此主力尽丧,首领伏诛,几乎可以宣告除名。
消息传回,草原震动!
刘骏大营。
各路捷报如同雪片般飞来。
张辽以少胜多,先杀柯比能,后阵斩乌延;赵云千里奔袭,枪挑峭王;颜良、文丑扫荡周边,收降无数部落……
汉军兵锋所向,草原各部望风披靡。
军事打击已见成效,刘骏先行攻心之策,再用水泥筑城、修路、建立据点,欲令草原长治久安。
他广派使者,携峭王、轲比能及其部众首级,以及缴获的旗帜,前往草原各部,宣示武功,震慑不臣。同时,宣布他的‘草原新政’。
其一,解放马奴,承认并保护所有归附部落所有人员的草场和财产,承认其归化汉人的地位,赐汉姓。
其二,设立五市监,规范互市,公平交易,严禁强买强卖。归附部落可享受与汉人同等价格待遇。
其三,推行‘羁縻’之策,册封归附首领与冀北各势力子弟为汉官,如都尉、校尉等,但需遣子嗣至淮安官学学习,并接受官方派遣的长史监督。
“其四,征调各部青壮,打散编入以冀北为主的‘北骑营’,由汉将领统率,给予钱粮,随军征战草原残部。有功者赏,可入汉籍。”
“其五,严禁各部私斗,有纠纷由五市监或官方长史裁决。”
此五策软硬兼施,恩威并济!既给予活路和利益,又加以控制和同化。长此以往,草原可定矣。
政策一出,那些原本就与汉地交好,或被甄俨说服暗中归附的中小部落,首先积极响应,纷纷派人前来犒军,表示臣服。
其他被汉军兵威吓破胆的部落见有活路,而且条件并不苛刻,也陆续前来归降。
至于峭王、轲比能等大部落的残余势力,则在一片喊打喊杀声中,惶惶不可终日,要么远遁漠北,要么内部瓦解,被其他部落吞并。
草原上的局势,在汉军的铁血打击和诸葛亮的怀柔政策下,以惊人的速度平定下来。
大量的战利品——牛羊马匹、皮货、俘虏,被源源不断地送回幽州、冀州。
而河北那些出钱出力的世家商贾,也如愿以偿地获得了他们想要的草场和稳定的羊毛供应渠道,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对刘骏更是死心塌地。
待外敌尽除,刘骏对外宣告:长城以北万里之内的土地并入汉土!
与此同时,北部大开发计划正式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