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天一早,苏明没等闹钟响就爬起来了,先把铺子里的灯都打开,又把昨天泡好的竹丝捞出来,摊在竹筐里沥干,接着就去门口的早点摊买了包子、豆浆,还特意给老太太带了一份——知道老太太牙口不好,专挑了素馅的。
刚把早点摆好,老太太就挎着布包来了,手里还拎着个竹编的小簸箕,里面装着不少她连夜编的小挂件,有蝴蝶、有小花,还有小葫芦,个个都精致得很。“苏师傅,早啊!”老太太一进门就笑着说,“我昨天晚上睡不着,就编了点小挂件,今天给学员们分一分,让他们照着编,能省不少劲儿。”
苏明赶紧接过布包,把早点递过去:“大妈,您快吃,特意给您买的素馅包子,趁热吃。”俩人刚坐下,就听见铺门口一阵轻快的脚步声,那个小姑娘带着同学、表姐跑来了,手里还拎着个保温桶。“苏师傅,王大妈!”小姑娘喘着气说,“我妈早上熬了点银耳汤,让我们给你和王大妈带过来,天越来越冷了,喝点暖身子。”
老太太接过保温桶,心里暖暖的:“哎哟,这孩子,太贴心了,你妈也太客气了。”苏明搬来小凳子,让她们坐好,又分给每个人一把竹丝:“今天咱升级难度,大妈教你们编竹编小葫芦,我教你们编‘缠丝编’的小挂件,争取今天每个人都能编出一个像样的成品。”
正说着,之前学手艺的那个大哥也来了,手里拿着个布袋子,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苏师傅,王大妈,我昨天回去编了个小篮子,虽然不好看,但我尽力了,你们帮我看看,哪里需要改改。”说着,从袋子里拿出一个歪歪扭扭的小篮子,竹丝有的松有的紧,收边也不太整齐,但能看出是用心编的。
苏明接过小篮子,仔细看了看,笑着说:“大哥,不错不错!第一次编就能编成这样,已经特别棒了!你看,这里的竹丝有点松,下次编的时候劲匀一点,收边的时候慢一点,对齐每一根竹丝,下次肯定能编得更好。”老太太也凑过来,指着篮子说:“对对,别着急,编竹编就得有耐心,我当年学编篮子,编坏了十几个才编出一个像样的,你再试试,我手把手教你改改。”
大哥一听,立马来了精神,赶紧坐下,跟着老太太一点点修改小篮子,手虽然还是有点笨,但比昨天熟练多了,竹丝也不会轻易断了。
没过一会儿,小李就风风火火地跑来了,怀里抱着个大盒子,一脸着急:“苏师傅,王大妈,不好了,我好像又被骗了!”苏明心里一紧,赶紧让学员们先自己练习,接过小李手里的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个竹编的首饰盒,上面编着牡丹图案。“我昨天在旧货市场淘的,摊主说是清代的‘缠丝雕花编’,要我八千块,我看包浆挺厚,就买了,回来越想越不对劲,赶紧来找你们了。”
苏明拿起首饰盒,摸了摸竹丝,又看了看编纹,还闻了闻味道,皱着眉说:“小李,实话说,你这盒子是仿的,而且仿得不算好。”小李一听,脸瞬间白了:“不会吧?苏师傅,你再看看,他跟我拍着胸脯保证是老物件啊!”
“你别急,我给你说咋分辨,”苏明指着首饰盒,一点点讲,“你看这包浆,是用药水泡出来的,看着发僵,还带着点怪味,老物件的包浆是常年用手摸出来的,温润得很,还带着点木头的清香。再看这牡丹的编纹,花瓣乱七八糟,没有一点层次感,老艺人编的牡丹,花瓣层层叠叠,特别细腻。还有这竹丝,是机器裁的,特别脆,一折就断,老物件的竹丝都是手工削的,有韧性,不容易断。”
小李听着,一脸懊恼:“唉,都怪我太心急了,想着再收个老物件,结果又被骗了。”苏明赶紧安慰他:“没事没事,就当买个教训,以后收东西,拿不准就先拍照片给我看,别着急付钱。你这盒子虽然是仿的,但编得不算太差,以后可以摆在店里当样品,给来买东西的人讲讲怎么辨真假,也能帮别人避坑。”
小李点点头:“对,苏师傅,还是你想得周到,以后我肯定不冲动了,不管收啥,都先来找你掌眼。”说着,把首饰盒收起来,也凑过去看大哥编篮子,还时不时帮着递竹丝,跟着一起学。
上午来学手艺的人越来越多,铺子里挤得满满当当,连门口都站了几个,有路过看到进来凑热闹的,有听朋友推荐来的,还有几个小朋友,跟着奶奶一起来,也拿着小竹丝,学着编简单的小挂件,虽然编得乱七八糟,但笑得特别开心。
苏明和老太太忙得脚不沾地,老太太教新手编基础纹路,苏明一会儿帮这个改篮子,一会儿给那个讲辨假技巧,还得时不时照看一下小朋友,生怕他们把竹丝塞嘴里。有个阿姨学编小葫芦,总也编不好葫芦的肚子,急得直叹气:“苏师傅,我咋这么笨呢,编了半天,葫芦还是扁的,一点都不好看。”
苏明赶紧走过去,笑着说:“阿姨,别着急,编葫芦肚子的时候,得慢慢加竹丝,劲要匀,不能一边紧一边松,你看,左手按住底部,右手慢慢绕竹丝,每一圈都比上一圈宽一点,慢慢就鼓起来了。”说着,手把手地教她,没一会儿,阿姨就编出了个圆滚滚的葫芦肚子,高兴得直拍手:“我学会了!我终于学会了!苏师傅,太谢谢你了!”
正忙得热火朝天,之前修竹编筐的那个大叔来了,手里拎着个布包,笑着说:“苏师傅,王大妈,我给你们带了点我老家的特产,红枣和核桃,你们忙了一天,补补身子。我儿子看了那个修好了的竹编筐,特别喜欢,说这是最好的彩礼,太谢谢你了!”
苏明赶紧摆摆手:“大叔,不用这么客气,能帮上忙就好。”大叔笑着说:“咋不用客气,你帮我修筐子,又不收钱,还免费教大伙儿手艺,这点东西不算啥。我今天来,也是想跟着你们学学编竹编,以后给我孙子编个小篮子、小葫芦,让他也感受感受老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