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这天,扬州分店的门口贴出了一张新的海报,上面画着软桃母亲当年的旧馆灶台,写着 “旧馆传承套餐 —— 复刻江南老味道”,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周虎站在海报旁,向客人介绍:“这套餐里的每一道菜,都是按苏姑娘母亲当年的配方做的,还有‘故事卡’,讲苏姑娘母亲的药膳初心,大家可以尝尝老江南的味道。”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走过来,看着海报上的旧馆灶台,眼眶有点红:“这灶台…… 我记得!几十年前我还在苏姑娘母亲的旧馆吃过春笋虾饺,那味道我到现在都忘不了。” 周虎赶紧扶老奶奶进店:“阿婆,您快坐,今天就让您重温当年的味道。”
分店的装修也特意做了调整,墙上挂着软桃母亲的旧照片,还有老街坊们的口述回忆手稿,每张餐桌旁都放着一本 “旧馆故事册”,里面记录着母亲当年做药膳的趣事 —— 比如 “苏母为了采晨露春笋,每天天不亮就去竹林”“她煮当归羊肉汤时,会给贫困的孩子多盛一勺”。
软桃带着萧念桃,刚好在这天来到扬州分店。念桃牵着软桃的手,看着墙上的旧照片,好奇地问:“娘,这是外婆吗?外婆是不是很会做药膳呀?” 软桃蹲下身,指着照片里母亲站在灶台前的身影,笑着说:“是呀,外婆做的药膳可好吃了,今天咱们吃的套餐,就是外婆当年最拿手的菜。”
套餐很快端了上来,第一道是 “晨露春笋虾饺”,虾饺的皮晶莹剔透,里面的春笋和虾仁隐约可见。周虎介绍:“这春笋是每天早上在扬州的竹林里采的,带着晨露,特别嫩;虾仁是本地的河虾,新鲜得很,和苏姑娘母亲当年用的食材一样。”
软桃夹起一个虾饺,递给念桃:“尝尝,这是外婆最拿手的菜,看看好不好吃。” 念桃咬了一口,鲜美的汤汁在嘴里散开,他点点头:“好吃!比娘做的还好吃!” 软桃笑着摸了摸他的头:“等以后回江南,娘带你去外婆的旧馆,看看外婆当年煮药膳的灶台。”
第二道菜是 “黄酒当归羊肉汤”,汤里飘着几片当归,还有切成小块的羊肉。周虎说:“这黄酒是扬州本地的陈年黄酒,能去羊肉的腥味,还能提鲜,苏姑娘母亲当年煮这汤时,每次都要加两勺。”
老奶奶喝了一口汤,眼泪掉在碗里,笑着说:“就是这个味道!几十年了,我终于又喝到了!当年我生病,苏姑娘母亲还特意给我煮了这汤,说能补身体,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感动。”
套餐的最后一道是 “莲子百合羹”,莲子去了芯,百合炖得软烂,清甜润喉。周虎递上一张 “故事卡”,上面写着:“苏母做这羹时,会让小时候的苏软桃在旁边剥莲子,教她‘做事要细心,就像剥莲子要去芯一样,不能马虎’。”
软桃看着故事卡,想起小时候和母亲一起剥莲子的场景,心里满是温暖。萧念桃拿着故事卡,让软桃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说:“娘,我以后也要帮你剥莲子,像外婆教你一样,我也要学做药膳。”
分店的客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是冲着 “旧馆传承套餐” 来的。一位年轻的姑娘说:“我是听我奶奶说的,苏姑娘母亲的药膳特别有名,今天特意来尝尝,果然名不虚传,不仅好吃,还很有意义。”
周虎看着满店的客人,心里满是欣慰 —— 他记得软桃让他做这个套餐时说的话:“传承不是简单地复刻味道,还要传递背后的故事和初心。” 现在看来,他做到了。
傍晚时分,软桃和念桃准备离开,周虎送他们到门口:“姑娘,套餐很受欢迎,很多老客都希望能长期供应,我已经把配方记下来了,以后会一直做下去。” 软桃点点头:“好,辛苦你了。记得多收集客人的反馈,有问题随时跟我说。”
念桃挥着小手对周虎说:“周叔叔,下次我还要来吃外婆做的虾饺!” 周虎笑着答应:“好,叔叔等着念桃来。”
坐在马车上,念桃靠在软桃怀里,还在念叨着外婆的药膳。软桃看着窗外扬州的夜景,心里满是感慨 —— 母亲的手艺没有消失,而是通过这样的套餐,传递给了更多人,这就是最好的传承,带着回忆,带着温暖,永远不会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