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厂长,我这个人不喜欢绕弯子。我是受人托付,特意来当个和事佬。飞尚那边,最近很希望能够跟贵方,也就是飞裳,停一停这阵子的明争暗斗。大家都是做实业的,何必拼得两败俱伤呢?”
苏晓玥扫了一眼那张名片,并未伸手去接。
“白先生。”
她语调柔和。
“您这话我倒是有些听不懂了。飞尚和飞裳,不过是两家独立运营的企业,各走各的路,各做各的市场。谈不上什么‘化干戈为玉帛’。”
“商场如战场,竞争本就是常态。这年头,生意本来就是你争我抢,谁手快、谁做得好,客户自然会选择谁。”
白德民轻轻一笑,将名片搁在茶几边缘。
“苏厂长,您是聪明人,我也就不兜圈子了。实话告诉您吧,飞尚的背后,其实站着一位大东家,是我多年的老朋友,早年从北边出来闯荡的。”
“这几年他们一直在关注你们飞裳的发展,尤其是你们那一套非遗传承的手工染织技艺,让他们非常感兴趣。”
他顿了顿,观察苏晓玥的表情。
见她仍是一脸淡然,便继续说道。
“他们最初是想通过价格战压垮你们,迅速抢占市场份额。但现在他们意识到,这条路走不通。”
“飞裳不仅根基扎实,而且客户忠诚度高,品质过硬。所以,他们现在转变了策略,不再想着打垮你们,而是想合作。联手一起开拓北方市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说白了,就是想把这块蛋糕做大,而不是互相撕咬。”
苏晓玥眼神微敛,思绪飞速运转。
果然如此。
飞尚背后的资金来源不是普通的港资或外资。
而是来自北方的资本集团。
难怪他们能在短时间内发动如此大规模的价格攻势。
而现在,对方显然已经认清现实。
单纯靠砸钱无法击溃飞裳。
于是转而谋求战略合作。
“谢谢您这份好意,白先生。”
她终于开口。
“也感谢贵方愿意从中协调。但目前而言,飞裳公司暂无引入外部投资的计划。我们始终坚持自主经营、独立发展的理念。”
“我们当然持开放态度。前提是,对方必须真正尊重我们的工艺传承,理解我们的品牌价值,并且遵守行业规则,以平等互利为基础,而不是试图主导或吞并。”
白德民听着,脸上的笑意更深了几分。
“我明白。苏厂长有这样的原则,我很敬佩。不过我还是想提醒一句,北方市场潜力巨大,渠道复杂,若没有本地资源支持,单靠一家企业硬闯,难免步履维艰。而如果能够携手同行,很多路会顺畅得多。”
说着,他又从西装内袋掏出另一张名片。
上面仅印着姓名与一个电话号码。
“这是我私人联系方式。如果您哪天觉得时机成熟了,或者想多了解些情况,随时可以打这个电话找我。我不催,也不强求,只希望留下一个沟通的窗口。”
送走白德民之后,苏晓玥在走廊的窗前静立片刻。
厂区的生产线仍在运转。
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
她盯着远处那排新厂房,眼神逐渐变得深邃。
五分钟后,她转身走向会议室。
拿起内线电话,语气简洁。
“林美瑶、吴海荣,请马上来三号会议室开会,紧急事项。”
“北方资本……”
林美瑶一坐下就忍不住开口。
“难怪!我说他们这段时间下手怎么会这么狠,毫无顾忌地打低价牌,连亏本都在所不惜。原来背后有人撑腰!”
“一开始是想用资本优势强行挤垮我们,彻底垄断区域市场。可没想到我们抗住了,产品质量和客户口碑都没崩,他们这才发现。砸钱没用,得换打法。”
她翻动手中的销售报表。
指尖点在一组连续下滑的数据上。
“你看,上个月他们在华北区降价幅度达到百分之三十五,但我们同期订单反而增长了百分之八。这说明什么?说明消费者不是傻子,他们愿意为品质买单。”
“现在对方眼看硬的不行,就开始玩软的,改口谈合作,其实是想收编我们,或者是借合作之名,行控股之实。”
吴海荣接过话头,语气沉稳。
“我同意美瑶的看法。这个白德民,表面看是中间人,但实际上,他代表的不仅是百盛,更是背后那位‘北边来的大东家’。这次接触,可能是试探,也可能是一次并购的前奏。我们要小心应对,不能轻易松口。”
“这几年,北方的纺织厂日子确实不好过。原材料涨价,订单减少,工人的工资都发得勉强,再加上南方沿海地区发展迅猛,政策扶持多,资金和资源都往那边涌去。”
“不少北方企业为了活下去,只能想办法转移重心,或者寻找新的出路。飞尚这次来深市,很可能就是他们试水的第一步棋。”
“他们想借这个地方打开南方市场,试探一下我们这些本土企业的反应和底线。但深市不是那么好啃的硬骨头,他们估计碰了壁,发现计划没那么容易推进,这才不得不改变策略,另寻突破口。”
苏晓玥低头沉思,眉心微微蹙起。
“如果飞尚是个正经的企业,那就该堂堂正正地来谈条件,何必搞这么多弯弯绕绕?越是看似平常的举动,背后越可能藏着深意。我不信一家大厂会连个正式谈判代表都不敢派。”
“也许他们根本不想暴露。”
林美瑶语气冷静。
“有人不想让外界知道他们参与其中,或许是怕影响总部的舆论风评。”
“又或者……”
她顿了顿,目光微闪。
“飞尚内部正在经历权力更迭,原先激进扩张的一派失势了,现在主张稳健合作的一方上台,才愿意尝试用温和的方式重新接触我们。”
“不管是哪种情况,对我们飞裳来说,都是一个机会。”
苏晓玥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
“外部压力加大时,往往也是我们趁势巩固自身、反向布局的最佳时机。”
她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工业区。
“只要我们不乱阵脚,把基础打牢,哪怕风再大,也吹不垮我们的根。”
苏晓玥决定先按兵不动。
目前形势不明,贸然出手只会打草惊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