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靖道的秋风带着漠北的凉意,吹进云漠省部族贸易交易所的庭院。苏明理正与刘世安、崔明远查看刚从乌桓部族运来的良马,这些马匹体型健硕、耐力极强,镇北军将领看过後赞不绝口,当即定下三千匹用于扩充骑兵。
“苏大人,如今乌桓、鲜卑两部族的贸易已步入正轨,我们是不是该着手开拓西域商路了?”崔明远抚摸着马鬃,眼中满是期待,“听说西域的琉璃、香料价值连城,若能运回北靖道,利润比粟米制品还高。”
苏明理点头,从袖中取出一份地图,铺在石桌上:“我已让人绘制了西域路线图,从云漠省出发,经靖西关进入西域,第一站便是沙陀城邦。沙陀是西域的交通枢纽,若能与他们建立合作,后续通往其他城邦的商路便会顺畅许多。”
刘世安凑近地图,指着靖西关的位置问道:“靖西关外多是戈壁沙漠,商队的饮水与粮草如何解决?而且西域城邦的习俗与漠北部族不同,若因文化差异产生冲突,怕是会影响贸易。”
“这正是我要亲自带队前往的原因。”苏明理收起地图,语气坚定,“我已挑选了二十名经验丰富的流民工匠、十名部族翻译,还有惠民药局的三名医师,组成探路商队。医师不仅能为商队成员治病,还能为沿途部族义诊,翻译则负责沟通习俗差异,尽量避免冲突。”
崔明远立刻道:“崔家愿出五十匹良马与三十名护卫,这些护卫常年往返于边境,熟悉戈壁地形,能帮商队寻找水源。”
刘世安也补充道:“我让人准备了足够的粟米干与腌肉,还特制了能储存雨水的皮囊,确保商队在沙漠中不会缺水断粮。”
三日后,探路商队在云漠省城外集结。苏明理一身轻便铠甲,腰间佩着长剑,看着队列整齐的队员,高声道:“此次西域之行,不仅是为了开拓商路,更是为了让大靖的新政理念传到西域。大家要记住,尊重当地习俗、以和为贵,若遇到困难,我们共同商议解决。”
商队成员齐声应下,在良马的嘶鸣声中,缓缓向靖西关方向出发。
经过十多日的跋涉,商队终于抵达靖西关。守关将领见是苏明理带队,连忙打开城门,递上一份文书:“苏大人,昨日沙陀城邦派了使者前来,说是听闻大靖商队要来,特意在关外接见。不过那使者性格执拗,坚持要按西域习俗,让商队首领亲自去他的帐篷赴宴,才肯谈合作。”
苏明理心中一动,这或许是沙陀使者对大靖商队的试探。他对副将道:“你带领商队在关内休整,我带两名翻译与一名医师,去见沙陀使者。”
来到关外接见的帐篷前,一名身着白袍、头戴尖帽的男子迎了上来,身后跟着两名手持弯刀的护卫。翻译低声对苏明理道:“大人,这便是沙陀使者安漠,他身后的护卫是沙陀王的亲卫,可见对此次会面十分重视。”
安漠打量着苏明理,用生硬的汉话道:“苏大人,听闻你带了大靖的好物来西域,为何不直接运往沙陀?难道是信不过我们?”
苏明理笑着拱手:“安漠使者误会了,此次前来,是想先与沙陀商议贸易规则,确保双方利益都能得到保障。若贸然带大量货物前来,万一出现分歧,岂不是浪费彼此的时间?”
安漠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侧身邀请苏明理进入帐篷:“苏大人倒是爽快,里面请。不过我们沙陀有个规矩,赴宴前要饮一杯‘迎客酒’,这酒是用葡萄酿造的,味道与你们的粟米酒不同。”
进入帐篷后,侍女端来两杯紫红色的酒。苏明理接过酒杯,刚要饮下,身旁的医师突然轻声提醒:“大人,这酒中加了西域的香料,您体质偏热,过量饮用恐会不适。”
安漠见苏明理停顿,脸色微变:“苏大人是担心酒中有毒?”
“使者多虑了。”苏明理举起酒杯浅尝一口,辛辣中带着一丝甘甜,确实与粟米酒截然不同,“只是我不善饮酒,浅尝辄止,还望使者海涵。”
安漠哈哈大笑:“苏大人坦诚,我喜欢!其实这杯酒也是一种试探,此前有其他城邦的商队首领,为了显示豪爽,一口气饮下三杯,结果醉倒在地,反倒失了体面。”
苏明理放下酒杯,转入正题:“不知沙陀对贸易有何要求?我们带来的粟米制品、丝绸,若使者感兴趣,可先带回城邦让沙陀王查看。”
安漠从怀中取出一块琉璃,放在桌上:“这是沙陀的特产琉璃,若大靖商队能每年为我们提供十万石粟米制品,我们愿意用琉璃、香料交换,而且沙陀可以为大靖商队提供沿途的水源与向导,帮助你们前往其他西域城邦。”
“十万石粟米制品不成问题,但我们还有一个请求。”苏明理看着安漠,“西域城邦众多,若能由沙陀牵头,组织各城邦与大靖签订‘通商盟约’,约定互不劫掠商队、公平交易,不仅能保障双方利益,还能让商路更加稳定。”
安漠沉吟片刻,道:“此事我做不了主,需回去禀报沙陀王。不过我可以先带一些粟米制品回去,让沙陀王见识大靖货物的品质。另外,我还要提醒苏大人,西域的月氏城邦也在寻找贸易伙伴,他们的玉石比鲜卑部族的品质更好,你们可以去试试。”
苏明理点头致谢,将两袋粟米干与一匹丝绸交给安漠:“辛苦使者将这些样品带回沙陀,若沙陀王同意盟约,我们便可在靖西关外设立‘通商驿站’,方便后续贸易。”
送走安漠后,副将匆匆来报:“大人,商队在关内休整时,有几名流民工匠与当地戍卒起了冲突!说是戍卒嘲笑他们的口音,工匠们不服气,便吵了起来。”
苏明理立刻赶往关内,只见几名流民工匠正与戍卒对峙,双方剑拔弩张。翻译连忙上前,将戍卒的话翻译给苏明理:“他们说流民工匠不懂规矩,在关内大声喧哗,影响了其他兵士休息。”
苏明理走到人群中央,对工匠们道:“大家离家千里前来开拓商路,是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怎能因几句口角就与人冲突?戍卒们守卫边关也不容易,大家互相体谅一下,可好?”
一名工匠红着脸道:“苏大人,是我们冲动了,不该在关内喧哗。”
戍卒首领见苏明理如此通情达理,也上前道:“苏大人,刚才是我们说话不当,我们向工匠们道歉。若商队需要帮忙,尽管开口,我们对靖西关外的地形还算熟悉。”
冲突化解后,苏明理让人将粟米干分给戍卒,笑着道:“大家都是为了大靖,往后便是一家人。待西域商路开通,定会有更多物资运到边关,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休整三日后,商队继续向西出发。进入戈壁滩后,气温骤升,水源变得稀缺。随行的崔家护卫经验丰富,带着商队找到一处隐蔽的泉眼,才解了饮水危机。
“苏大人,前面就是月氏城邦的边界了。”护卫指着远处的绿洲,“月氏人擅长琢玉,他们的玉石雕刻技艺十分精湛,只是性格比较内敛,不太容易信任外人。”
苏明理让商队在绿洲外停下,派翻译带着丝绸与粟米干前往月氏城邦通报。半个时辰后,月氏使者带着几名随从前来,见到苏明理后,直接问道:“你们大靖的货物,真的像安漠说的那样好?若只是普通的粮食,我们不需要,西域不缺粮食。”
苏明理让工匠拿出一块粟米饼,递给月氏使者:“这是我们的粟米饼,用改良的粟米制作,不仅耐饿,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月氏的工匠常年琢玉,消耗体力大,吃这种粟米饼能快速补充能量。而且我们还有丝绸,比西域的棉布更轻薄舒适,适合制作衣物。”
月氏使者接过粟米饼,咬了一口,眼中闪过惊讶:“这饼的口感比我们的麦饼好太多了!若真能补充能量,确实对工匠们有帮助。我们月氏愿意用玉石交换,但我们要求每次贸易前,都要先检验货物的品质,若品质不符,便取消交易。”
“这个要求很合理。”苏明理点头,“我们也可以为月氏提供农技指导,教你们种植适合西域气候的粟米品种,这样你们就能自己生产粮食,不用再依赖其他城邦。”
月氏使者大喜:“若能教会我们种植粟米,月氏愿意与大靖签订长期盟约,不仅为商队提供玉石,还会帮你们联络西域其他城邦!”
就在商队准备前往月氏城邦签订协议时,苏明理收到了京城送来的书信。苏知意在信中说,江南道已与百越部族合作建立了“海上商路”,运输效率比陆路更高,建议他在西域商路稳定后,尝试与西域城邦商议“海陆联运”,将西域的货物通过江南的海上商路运往更远的地方。
苏明理看完书信,对随行的医师道:“看来我们的商路不仅能连接西域与北靖道,还能与江南的海上商路相连,形成一个庞大的贸易网络。待与月氏签订协议后,我们便派人返回北靖道,筹备更多的粟米制品与丝绸,为大规模贸易做准备。”
半个月后,苏明理带着与月氏签订的贸易协议,返回靖西关。此时沙陀王已同意签订“通商盟约”,并派安漠在靖西关外等候。双方在盟约上签字盖章后,安漠握着苏明理的手道:“苏大人,西域城邦都在看着我们,若此次合作顺利,未来会有更多城邦加入盟约,到时候西域与大靖的商路,定会成为最繁荣的商路!”
苏明理点头:“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大靖的货物会遍布西域,西域的特产也会走进大靖的千家万户。这不仅是贸易的成功,更是不同文化的交融,是天下太平的开始。”
商队返回云漠省时,正值秋收时节。流民们看到苏明理带回的琉璃、香料,纷纷围上来询问西域的情况。王老汉拉着苏明理的衣袖,激动道:“苏大人,下次开拓商路,能不能带上我们?我们也想看看西域的样子,为家里多挣些钱。”
苏明理笑着点头:“等明年商路稳定了,定会组建更大的商队,到时候大家都有机会去西域。”
消息传到京城,墨渊在朝会上对百官道:“苏明理不仅开拓了漠北部族贸易,还成功与西域城邦建立合作,将大靖的新政理念传播到更远的地方。朕决定,在靖西关设立‘西域通商署’,由苏明理兼任署长,全面负责西域商路的管理与拓展。”
苏知意站在文官之首,看着墨渊眼中的欣慰,心中满是骄傲。她知道,弟弟的努力不仅让北靖道的百姓受益,更让大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而属于大靖的盛世,已在这一条条商路的连接中,变得越来越清晰。
夜色渐深,苏明理站在云漠省的城楼上,看着远处工坊的灯火与天上的繁星,心中满是期待。他知道,西域商路的开拓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在等待着他们。但只要坚持新政理念,以和为贵、互利共赢,定能让大靖的光芒,照亮更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