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右下角的提示框刚弹出来,刘好仃的手指就停在了鼠标左键的上方。
他没点关闭,也没刷新页面,只是盯着那行字看了三秒。光照模式切换中——检测到外部光源干扰,启动补偿机制。系统已经自动处理完毕,信号灯绿着,展板上的光均匀得像早晨八点的日头。一切正常,可他心里却像是被人轻轻推了一下。
他调出后台的日志,翻到十分钟前那段记录。补偿机制触发了,不是一次,是连续三次,间隔不到两分钟。上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因为隔壁车间换灯管,强光从通风口斜射进来。可今天,厂里没报任何施工任务。
“老陈。”他抬高声音,“昨天装的偏振片,是不是只盖了南侧摄像头?”
老陈正蹲在设备柜前整理工具包,听见问话直起腰:“北边那个角度太斜,装了影响视野,我留着备用。”
“把备用的也装上。”刘好仃说着,已经把近七天的环境数据调了出来。图表铺开,三条波峰格外显眼——全集中在上午十点到十一点之间,和客户参观高峰完全重合。
王姐端着水杯走进来,看见屏幕愣了下:“这波动……不像天气?”
“不像。”刘好仃摇头,“太阳不会每天准时十点十五分‘啪’地照过来一下。这是人为的,有规律的。”
屋里静了一瞬。
老陈皱眉:“谁没事对着咱们车间打闪光灯?”
“不一定非得是闪光灯。”刘好仃点了点屏幕,“可能是反光板,可能是手机补光,甚至可能是有人拿镜子晃。但重点不是怎么来的,而是它开始变多了。”
王姐放下杯子,凑近看数据:“上周才触发两次,这周已经七次了。而且都在演示前的关键节点。”
“说明有人在试探。”刘好仃合上图表,新建了个文件夹,敲名字:新挑战预判资料_v1。“咱们这套系统现在跑得稳,别人也看在眼里。稳定意味着价值,价值一高,麻烦就来了。”
老陈挠头:“你是说……有人想抄作业?”
“不一定是抄。”刘好仃笑了笑,“也可能是想让它出错。”
王姐倒吸一口凉气:“故意干扰?”
“市场就这么大。”刘好仃语气平平的,“咱们这边接待客户顺了,人家那边可能就冷清了。谁不想自家展厅亮堂点儿?”
老陈一拍大腿:“难怪前两天我看见对面厂的小张在门口拍照,我还以为他是等女朋友。”
“现在的问题是,”刘好仃转向白板,拿起记号笔,“咱们不能等他们真动手了才反应。得提前布防。”
他刷刷写下三行字:
稳系统
强响应
快联动
最后一行下面,重重画了个圈。
“系统咱们能控,响应速度也能调,最怕的是信息断档。”他说,“一个人发现问题,另外两个不知道,那就等于没发现。”
王姐点头:“我建议下周开始,引导员每场结束后必须提交一份‘异常观察简报’,哪怕只是觉得光线有点晃,也要记下来。”
“好。”刘好仃记下,“你负责收集汇总,做成每日风险提示。”
老陈举手:“供电这块我再加固一遍。上次加的缓冲模块顶得住震动,但抗不了高频干扰。我打算给所有传感器加装滤波罩,再拉一条独立接地线。”
“材料够吗?”
“够,就是得加班。”
“那我陪你。”刘好仃说,“明早第一件事,先把北侧摄像头的偏振片装上。然后拆一台备用机做压力测试,看看在持续闪光环境下,识别率能撑多久。”
王姐掏出平板:“我重新排一下下周的接待表。高风险时段安排经验最熟的引导员上,每场配双人轮岗,确保有人专门盯环境变化。”
“还有个事。”老陈突然想起什么,“厂里新来的实习生小李,挺机灵,学东西快,要不要让他跟着打下手?”
刘好仃想了想:“可以,但别让他碰核心程序。先从记录数据、跑腿送材料开始。这事儿不急,人得靠谱才行。”
“明白。”老陈收起工具包,“我现在就去仓库领滤波罩。”
“等等。”刘好仃叫住他,“顺便带两卷黑色遮光布回来,我要试试临时遮蔽方案。万一哪天来个狠的,直接拿探照灯照咱们窗户,也得有后手。”
王姐笑出声:“你还真当拍谍战片呢?”
“咱们这不是玻璃厂嘛。”刘好仃也笑了,“透明行业,就得学会挡光。”
三人各自散开干活。王姐坐回工位,打开表格重新排班,手指在屏幕上滑动,时不时标注一个黄星。老陈背着工具包往仓库走,边走边低头看手机里的零件清单。刘好仃则留在控制台前,把最新一轮的环境波动图截下来,拖进共享文件夹。
他顺手点开前一天的客户反馈表。有一条备注写着:“灯光切换很有感觉,就是中间好像闪了一下。”下面没有追问,也没有评分扣减,轻描淡写一句话,差点就被忽略了。
他把这条标红,转发给王姐。
五分钟后,王姐回消息:“我已经联系那位客户助理,说是参观时有人用手机开了闪光自拍,正好对着展窗。”
刘好仃靠在椅背上,望着天花板出神。原来不是偶然,是有人已经开始试水了。
他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红笔,在“快联动”旁边加了一行小字:建立异常速报通道,五分钟内必须响应。
然后他拨通内线电话:“前台吗?从明天起,所有来访人员进入展厅区域前,请提醒不要使用闪光灯拍照。如果有特殊拍摄需求,需提前报备。”
挂了电话,他又发了条群通知:今晚七点,控制室短会,议题:应对突发干扰预案。
时间还没到,人已陆续到场。老陈带来了滤波罩样品和遮光布,摊在桌上比划。王姐拿着打印好的新版排班表和引导流程补充说明。刘好仃把几份资料钉在一起,封面写了四个字:备战手册。
“我们不惹事。”他说,“但也别怕事。”
老陈点头:“设备我今晚就能改完两台。”
“人员我随时能调度。”王姐说,“只要一声令下。”
刘好仃翻开笔记本,写下第一句:今日起,进入预备状态。
他抬头看了看监控大屏,所有信号灯都绿着,数据流平稳如常。窗外天色渐暗,厂区路灯一盏盏亮起,映在玻璃幕墙上,像一道道流动的银线。
他拿起笔,在任务单上勾掉第一项:风险识别完成。
第二项:防御准备,正在进行。
第三项:联动演练,待启动。
王姐站起身:“要不明天上午先来一次模拟干扰测试?我让引导员假装客户突然开闪光,看看系统和人能不能同步反应。”
“可以。”刘好仃说,“地点就定在十点十五分。”
“为什么是这个时间?”
“因为数据告诉我,”他指着屏幕上的波峰,“敌人最喜欢这个时候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