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刚把头探进办公室,刘好仃就站起身往外走。两人一前一后进了车间,王姐的声音也从手机里传出来:“我这边刚录完第三通客户回访,你那边能听见吗?”
“听得清。”刘好仃脚步没停,穿过两排半成品架,直奔调试区,“老陈,模具预热结束多久了?”
“四十分钟前完成的,原料正往传送带送。”老陈跟在旁边,顺手拍了下控制箱,“机器修是修好了,可调试报告还没上传系统——技术员小李说等运行稳定再补。”
刘好仃脚步一顿,转头看他:“意思是现在还没签确认单?”
“对,但实际没问题,我盯着呢。”
“实际没问题,系统却卡着流程。”刘好仃掏出手机,打开协作平台,进度条还停在70%,“客户明天就要来取样,咱们自己内部连启动条件都没齐,万一出事,责任落在谁头上?”
王姐在电话那头插了一句:“我刚查了质检排程,他们那边已经备好检测位,只等样品出炉。要是晚了,得重新协调档期。”
刘好仃没说话,直接拨通设备主管的号。响了三声接通,他开门见山:“调试确认单什么时候能补上?不是问‘有没有问题’,是问‘什么时候交’。”
对方顿了顿:“小李说再观察半小时,确保不出波动。”
“那就现在写,十分钟内上传。”刘好仃语气没高也没低,“我不是要追究谁,是要让整个链条看得见进展。你现在不交,系统就不认,后面所有环节都得跟着卡住。这不是技术问题,是节奏问题。”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传来敲键盘的声音:“行,我催他马上处理。”
挂了电话,刘好仃转向老陈:“以后这类事,谁负责谁第一时间更新状态,别等‘差不多了’才动手。我们不是一个人干活,是一串人接力跑。”
老陈点点头:“明白了,下次我盯着上传。”
“不是下次。”刘好仃指了指手机屏幕,“是这次。你现在就去确认他提交了没有,然后回我一声。”
老陈应了一声,转身朝操作台走去。
王姐还在电话里:“我刚翻了客服日志,今天有五个咨询提到‘你们能不能做智能调光’,我都按新话术回应了,说我们在推更耐用、更适合老人的防眩方案。有两位客户反问能不能先看看实物效果。”
“记下来。”刘好仃边走边说,“等样品出来,挑两家反馈积极的,请他们来厂里看一眼。不用承诺什么,就是让眼睛说话。”
“要不要准备点说明材料?”
“拿真实反馈就行。”他说,“谁家老人敢晒太阳了,谁家护工少擦玻璃了,这些比参数有用。”
说话间,老陈快步走回来:“确认单已上传,系统进度刚刷新到85%。”
刘好仃点开平台,果然看到状态更新,签字栏也补了电子签名。他顺手在任务项后标注:“11:23,调试闭环”。
“好。”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现在是上午十一点半。下午四点前,我要看到三份东西:老陈交一份设备运行稳定性记录,王姐整理今日客户反馈分类表,我自己把明日取样流程再过一遍。”
王姐在电话里笑了声:“你这是要把一天切成四块,每块都盯死啊。”
“不是盯死,是盯活。”刘好仃靠在桌边,“以前咱们习惯做完一件事打个勾,但现在不一样了。一个环节慢十分钟,后面就得挤成一团。咱们得让每个动作都‘会说话’,说了别人就能接上。”
“那你打算怎么让大家‘说话’?”王姐问。
刘好仃打开电脑,新建一个文档,标题写上:“项目日清简报模板(试行)”。下面列了三行:
1. 今日完成事项(不超过三项)
2. 明日重点安排(明确责任人)
3. 当前存在堵点(需协调事项)
“就这么三条,每天下午四点前发群里。”他抬头看向摄像头,“不是为了汇报,是为了不让问题过夜。比如今天差点漏掉确认单,明天如果有人写着‘调试数据未同步’,大家一看就知道该找谁。”
老陈嘀咕一句:“听着像打卡。”
“打卡也比没影强。”刘好仃合上电脑,“关键是养成习惯。你看食堂打饭,师傅一勺下去,多少就是多少。咱们做事也得这样,干了就是干了,卡了就是卡了,别藏着掖着。”
王姐笑出声:“那你这模板,是不是还得配个‘表扬区’?毕竟大家也不是机器人。”
“表扬不用写。”他说,“谁把堵点报得准,谁就是功臣。发现问题的人,本来就在往前推事情。”
三人又聊了几句,王姐说要去整理录音,老陈返回车间盯首料入仓,通话结束。
刘好仃坐回工位,把模板发进项目群,附言:“从今天起试行,第一份请下午四点前提交。不是走过场,是抢时间。”
不到五分钟,老陈回了消息:“收到,正在记录运行参数。”
王姐也回:“客户反馈表已分类,四点准时发。”
刘好仃看着屏幕,点了下头,把“建立日清机制”这一项划掉,在执行日志里写下:“首次简报收集完成,响应及时。”
他顺手打开客户数据库,把今天新增的几条“光线敏感”标记拉进分析池。刚保存,手机震动,是老陈发来的照片:第一批原料顺利进入熔炉,温度曲线平稳。
他在对话框回了个“稳”字。
窗外阳光渐斜,走廊灯光自动亮起。他看了眼时间,三点五十八分,离四点还有两分钟。
电脑右下角弹出提醒:王姐上传文件《客户反馈分类_0412》,老陈提交《设备运行记录_v1》。
他点开浏览,内容清晰,格式统一,堵点栏里老陈写了:“备用传感器库存不足,建议下周补充。”王姐则备注:“两位潜在客户愿来实地查看,待确认时间。”
刘好仃把两份文件归档,新建一份明日任务清单。写到一半,手机又响,是系统自动推送:生产端流程节点更新,“试产准备”进度显示为85%。
他把笔记本翻到新的一页,写下:“明日重点:试产首小时数据采集责任人”。笔尖顿了顿,在下面加了一行小字:“确认单必须同步上传,不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