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陈阿姨把家里照料得井井有条,顾从卿总算能卸下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事情要从上个月说起,马岛那边胜利之后,首相夫人立刻计划在9月出访华国。
这个消息像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两国相关部门激起层层涟漪。
顾从卿所在的使馆立刻忙碌起来,而他更是在第一时间收到了国内发来的调令——作为接待团队的一员,他将跟随英国访问团一同回国,在其中担任引导与接待的角色。
这可不是份轻松的差事。
从访问路线的反复敲定,到日程表的精确到分。
从首相夫人一行人的饮食偏好、文化禁忌,到随行人员的具体分工。
甚至小到翻译材料的字斟句酌,会场布置的细节确认,都需要他一一过目、协调。
蔡大使则是帮他把控大方向,对顾从卿来说,这是一次非常大的机会,是一次在两国一号面前露脸的机会。
过去这一个月,顾从卿几乎每天都泡在办公室里。
桌上的文件堆得像小山,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有时刚放下国内的越洋电话,转头就要和英国外交部的联络人对接细节。
傍晚回到家时,常常已是繁星满天,脸上带着掩不住的疲惫,可只要想到能借着这次机会踏上回国的路,想到能为香江回归尽一份力,他又觉得浑身充满了劲。
刘春晓看他每天早出晚归,心疼之余也帮着分担——有时帮他整理翻译好的资料,有时提醒他别忘了吃饭。
“别太累了,”她摸着肚子,轻声说,“等你忙完这阵子,我估计也快生了,等孩子大点咱们就回家给家里人看看孩子。。”
顾从卿握住她的手,眼里带着期待:“嗯,很快就能回去了。”
……
顾从卿现在除了一整天都在使馆工作,忙不完工作还会带回家。
顾从卿把一份标注得密密麻麻的日程表摊在餐桌上,指尖划过“9月15日 首相夫人抵达北京”那一行,眉头微微蹙着。
陈阿姨端来热牛奶时,见他面前堆着半尺高的文件,轻声说:“顾先生,都快十二点了,歇会儿吧。”
“快弄完了,”顾从清揉了揉眉心,声音带着疲惫。
这次访问的流程改了三版,每个环节都得衔接好,一点错都不能出。
刘春晓端着一盘切好的水果走过来,轻轻按了按他的肩膀:“别熬太晚,你这阵子天天睡不到五个小时,身体该扛不住了。”
第二天一早,顾从卿不到六点就起床了。
陈阿姨听见动静,赶紧把温在锅里的粥端出来:“我给您煮了点小米粥。”
“谢谢陈姨,”顾从卿匆匆喝了两碗,拿起公文包就要走,又回头叮嘱,“今天可能回来得晚,您多照看春晓,让她别等我吃饭。”
“放心吧,我会盯着太太按时午睡,按时吃饭的。”
白天顾从卿在使馆忙得脚不沾地,一会儿要和英方确认随行人员名单,一会儿要核对国内发来的接待指南,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
午休时,他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是土豆接的。
“哥,嫂子刚才说想喝酸梅汤,陈阿姨正给她煮呢!”土豆的声音透着雀跃,“对了,你啥时候带我们回国啊?我想姥姥做的驴打滚了!”
顾从卿握着听筒,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快了,等明年,就带你和嫂子回去。”
晚上回到家,顾从卿累得只想瘫在沙发上。
刘春晓让土豆端来盆热水,给他泡泡脚:“这次访问规格不低,你肩上的担子不轻。”
“嗯,”顾从卿靠在沙发上,任由她给他揉着太阳穴,“不光是引导和接待,还得留意英方的态度,有些话不好明说,得靠观察和分寸。”
他顿了顿,握住刘春晓的手,“等忙完这个,我一定好好陪你,啥也不管。”
陈阿姨端来一碗莲子羹,轻声说:“顾先生辛苦了,喝点这个安神。
我老家有说法,说莲子心虽苦,但能清心火,您这阵子太劳心了。”
顾从卿接过碗,这阵子家里多亏了陈阿姨,才能让他毫无顾忌地扑在工作上——刘春晓的饮食起居被照顾得妥妥帖帖,土豆放学回来总有热饭吃,连他偶尔晚归,桌上也总留着温好的饭菜。
深夜,顾从卿还在书房核对文件,刘春晓悄悄走进来,给他披了件外套。
“其实我挺骄傲的,”刘春晓轻声说,“看着你为这些事忙,觉得特别有意义。”
顾从卿放下笔,把她揽进怀里,下巴抵着她的发顶:“快了,等访问结束,我就能好好陪你一段时间了。”
刘春晓靠在他怀里,听着他有力的心跳,轻轻嗯了一声。
距离回国只剩半个月,顾从卿开始一点点梳理手头的工作,心里却总惦记着家里。
这次回国是纯公务,要参与重要的外事活动,全程都在公众视野里,按规定绝不能带家属,他只能把刘春晓和土豆留在伦敦。
刘春晓的肚子已经显怀,下个月就满七个月了,孕晚期的身子本就沉,长途飞行更是风险重重。
医生早就叮嘱过,这个阶段最好避免跨洋旅行,万一在飞机上有个突发状况,后果不堪设想。
顾从卿每次想到这里,眉头就忍不住锁紧。
他真不放心离开刘春晓。
“放心吧,我在家好好的,”刘春晓看出他的顾虑,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有陈阿姨帮着做饭洗衣,土豆也懂事,不会添乱的。”
话是这么说,顾从卿还是不放心。
他特意拜托了使馆的同事,那位老大哥住得不远,为人踏实细心。
“每天过来敲个门,看看春晓有没有不舒服,家里缺不缺什么,”他反复叮嘱,“要是她突然肚子疼或者有别的情况,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我这边随时能联系伦敦的医生。”
同事拍着胸脯应下:“放心,交给我。
你在国内安心忙公务,这边有任何动静,我第一时间跟你汇报。”
他又列了一张详细的清单贴在冰箱上——刘春晓最近爱吃的水果、不能碰的生冷食物、每天该吃的营养素、睡前要喝的温牛奶……
事无巨细,生怕漏掉一点。
土豆也懂事,对顾从卿保证:“哥你放心,我会照顾嫂子的,我现在可快要成年了。”
顾从卿揉了揉土豆的头,心里又暖又酸。
他知道刘春晓向来要强,从不喊累,但孕晚期的水肿、抽筋、失眠,他都看在眼里。
夜里他常常醒来看见她悄悄揉着腿,怕吵醒自己,总是忍着不吭声。
这次分开一个多月,他最担心的就是她怕麻烦陈姨,硬撑着不说。
离别的日子越来越近,顾从卿下班回家就尽量多陪着刘春晓,帮她按摩浮肿的小腿,给她读新闻解闷,或者只是坐在旁边看着她给宝宝织小毛衣。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微隆的肚子上,安静又温暖,可他一想到即将到来的分别,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揪着。
“别想太多了,”刘春晓握住他的手,放在自己肚子上,感受着胎动,“你看,宝宝都在跟你说‘爸爸放心’呢。”
顾从卿感受着掌心传来的轻轻胎动,心里稍稍安定了些。
他知道,有陈阿姨的细心照料,有同事的帮衬,有土豆的懂事,刘春晓会好好的。
出发前一天,顾从卿带着刘春晓和土豆去了唐人街,买了她爱吃的桂花糕,给土豆买了新篮球,还特意让陈阿姨的丈夫帮忙订了些补品,嘱咐陈阿姨每天炖给刘春晓吃。
“别总买这些,”刘春晓看着他忙前忙后,“你在国内好好吃饭,别总熬夜。”
“我知道,”顾从卿帮她理了理围巾,“你也是,别逞强,有事就让土豆或者老张去办,听见没?”
晚上收拾行李时,顾从卿把刘春晓的照片放进公文包,又把产检手册和医院的紧急联系方式抄了好几份,分别放在客厅、卧室和陈阿姨的房间。
刘春晓靠在门框上看着他,忽然说:“等你到了国内,跟家里人好好说说,让她们放心,不用惦记我。”
“一定,”顾从卿转身抱住她,动作格外轻柔,“等我回来。”
“嗯,等你回来。”
……
第二天清晨,顾从卿最后抱了抱刘春晓,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肚子,那里传来微弱的胎动,像在跟他道别。
“乖乖的,等我回来。”他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不舍。
刘春晓点点头,眼眶有点红,却笑着推他:“快走吧,别让同事等。
到了国内给我打电话。”
顾从卿“嗯”了一声,转身出门。
土豆拎着他的行李箱跟在后面。
两人并肩走在公寓楼下的小路上,晨露打湿了石板路,空气里有青草的味道。
顾从卿忽然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土豆:“你嫂子现在走几步路就喘,晚上还总失眠,你多盯着点,夜里听见她房间有动静,过去看看。”
“知道,”土豆重重点头,“我一定把嫂子看的比自己还重要。”
顾从卿欣慰地笑了,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长大了。”
他顿了顿,语气沉了些,“陈阿姨人是不错,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凡事多上点心。”
土豆愣住了,随即明白过来,用力点头:“我懂!
我每天放学就回家,不出去疯玩了。
嫂子和小宝贝,我一定看好!”
快到使馆时,顾从卿又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钥匙递给土豆:“这是隔壁备用公寓的钥匙,我租了两个月,万一有啥情况,先带你嫂子过去。
还有老张的电话,记牢了,他每天下午会过来一趟,有解决不了的事就找他。”
土豆把钥匙揣进兜里,拍了拍:“都记着呢,哥。
你就安心办事,家里有我。”
使馆的大门就在眼前,几个同事已经在门口等了。
“去吧,”土豆推了他一把,“我回去给嫂子说你到了。”
顾从卿点点头,转身走向同事。
走了几步,他又回头,看见土豆还站在原地,冲他挥了挥手。
阳光落在少年脸上,稚气未脱的脸上满是坚定。
土豆看着顾从卿的身影消失在使馆门后,转身往回走。
手里仿佛还残留着哥哥拍他肩膀的力道,心里沉甸甸的——他知道,从今天起,他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了。
回到公寓,刘春晓正坐在沙发上发呆。土豆走过去,学着顾从卿的样子,给她倒了杯温水:“哥到使馆了,让你别担心。”
刘春晓接过水杯,看着窗外,轻轻“嗯”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