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陶向予在这一方面,脑瓜子里简直是很有一些小神通的。
很多压根儿没尝试过的东西,她脑子一转,就常常有一些奇思妙想冒出来,甚至是很有自信莫名的这东西这样做能好吃的。
不知道这叫什么,大概就是一个好厨子天生的直觉吧。
陶向予从纱橱里找出了一些花椒、大料、八角、桂皮跟一点点磨成粉的辣椒面,熬煮成了一小锅水,嗯,严格来讲,算是一锅五香调料汤。
跟鸡汤的高汤来比,不说是差之毫厘,完全可以说是差之千里。
但这确实就是用来代替鸡汤高汤用的。
这锅五香调料汤煮得差不多出了些味儿后,那边的砂锅第一阶段也煮好了,掀开盖子,把这一小锅五香调料汤浇进去,基本没过了第四层的葱段跟生姜片。
再加一勺子醋半勺子料酒,本来要更有味儿,应该最少加两勺料酒,但考虑到家里几个小孩子呢,料酒毕竟也是酒,不能过度。
就这样盖上砂锅盖子,中火让它炖煨半个小时左右就告成了。
这种砂锅煲,要说好吃,那是真好吃!要说麻烦,那也是真麻烦。
其实鳗鱼的话,简单又美味的做法,是真有不少的,比方说烤鳗鱼。
用酱料刷上,腌制一两个小时,或者也不用酱料腌制,那种很新鲜的,杀之前还活蹦乱跳的鳗鱼,直接片了起肉。不片也行,切段直接烤,里头细小的鱼刺也不是很扎人,会烤得有一些酥脆,有一些牙口好的人反而很喜欢吃这样的。
一般就是片了起肉,弄个炭炉,架上铁板或那种铁网格,刷上那么一层薄薄的油。
当然也不是非要刷油,因为鳗鱼本身是能出油的,只不过条件允许的话,肥一点当然更香。
把铁板烧热,鳗鱼铺上去,一下子就滋啦滋啦冒出烟来,翻烤一下,这时候再均匀刷上酱料,再翻烤,再刷酱料。
如此三两下,挟起来就可以吃了。
又烫嘴又香,把嘴巴烫破了都不想吐出来。
啧啧,配上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就着吃,一分钟就能见底。
或者准备好一篮子洗干净的生菜叶,在生菜叶子上刷上一层酱料,把烤好的鳗鱼块挟起来放上去,可以再包上一筷子白米饭。也可以不包饭,挟两颗炒花生或炒的脆脆的菜脯粒儿包进去,就这样把生菜叶子团起来,一大口塞进嘴巴里!
天呐,舌头都得一块儿吞下去了。
天气很热的时候呢,煮一锅酸梅汤放两颗冰糖,在井水里冰上半天,吃完一个生菜烤鳗鱼团,再喝一口凉爽酸甜的酸梅汤……神仙看了高低都得下凡破个戒。
陶向予想着想着,腮帮子里已经不自觉地冒出酸水了,肚子也咕咕咕叫了,这也太美咯。
只不过那样一个人吃就够,要是一家子一起吃,得要很多鳗鱼的才行。
在这海岛土生土长,长到这么多岁,她也就这样吃过两三回。
大概正是因为吃得次数少,总是不够吃吃不够,所以在记忆中才会格外美好跟怀念吧,要是能常常那样吃,那么大概就没什么稀奇跟稀罕了。
这回的鳗鱼不是普通的鳗鱼,而且数量比较少,一大家子烤来吃那是不可能的。
做砂锅煲,在众多做法里确实很麻烦的一种,一般人家都不会有这个耐心。
好在陶向予在烹饪这件事上,耐心总是很充足的。
本来日常生活中也几乎没什么条件可以挑挑拣拣吃得精细,那没有条件就自己创造条件,尽量做得精细点、讲究点,对她来讲是无可厚非的,甚至是自我满足的。
今天第三个菜,是蓝点马鲛。
其实从个人口味来说,陶向予对蓝点马鲛这种鱼是比较无感的,这种鱼的鱼肉比较淡而无味,而且肉质一般比较厚实,简而言之就是肉比较多。
肉一厚实自然就容易柴掉。
当然,很多人反而更偏爱这种,肉多就是最大优点啊!
蓝点马鲛给小孩子吃最好,肉多还没啥鱼刺,好像有蛋白质和一种叫啥的?胶原蛋白的营养物质比较足。
比起其它鱼,蓝点马鲛好吃的做法并不太多,复杂一点的就是剁成馅儿搅上点马蹄爽粒儿或芹菜粒儿,包成鱼饺或马鲛肉馅儿的云吞,下面条吃也行,直接煮火锅就着一碗鲜香的热汤吃也不错。
也听说过那些盛产蓝点马鲛的海域周边,会把这鱼加工制成什么鲅鱼罐头,什么马鲛鱼干,还有什么叫什么鱼肝油。
鲅鱼罐头和马鲛鱼干,陶向予倒是在县里供销社的柜台上看见过,当然也就仅仅是看过。其实跟一般的鱼罐头跟鱼干没多大区别。
而那种叫什么鱼肝油的,在县城里最大的那种供销社都没有得卖,只出现在百货公司的柜台上,都是全英文进口货,不夸张地说整个南漓岛的百货公司超不出三瓶。
那价格是他们这种老百姓瞥上一眼都要睡不着觉的。
南漓岛百货公司的三瓶鱼肝油,大概得从摆上去到保质日期过了很久,连问都没人问过这怎么卖?
感动吗?不敢动。
像他们这种蓝点马鲛捕捞都很稀少的地方,自然做不了这种产业。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整条下锅清蒸,吃的时候鱼肉蘸点鲜酱油。
或者就是切点儿咸菜,切点菜脯,切得薄薄的,马鲛鱼在铁锅里用清水煮开,再下去用以提味提鲜,口味重点的可以再下点盐巴,口味淡的甚至连盐巴都不用再下。
水煮马鲛鱼,又清又鲜,锅底的一点鱼汤还可以浇白粥,白粥也会变得又鲜又甜。
就着白粥,吃一口鱼肉,吃一口煮得有点软烂的咸菜或菜脯,很是爽口,几碗白稀粥呼噜几下就滑下肚。
既简单又容易做,是他们海岛人最居家和普遍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