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呀,那个!我的沙煲!”
陶向予总算记起来她还有菜在灶上煮着没做完,赶紧一步迈过去,还好没忘记用块布垫一垫才掀开热腾腾的锅盖,不然这一下不得烫死她。
还好,沙煲里的瑶柱干贝还没有烧焦,只是炖得稍稍有一点过了火。
好在这个对整体味道影响不大,有的人可能还更喜欢吃软烂一点的瑶柱。
其实距离炒个牛百叶跟他们试菜的时间也没过多久,顶多七八分钟。
“没事儿,你们继续做完,我把这给他们端出去。”范老板倒显得十分不以为意,甚至一边端盘子还一边小声地嘀咕,“凭什么不能让他们等,等着是应该的,这都多晚了来这儿给老子没事儿找事儿!吃不上拉倒,这么好吃的菜,凭啥要给一醉鬼吃哝……”
陶向予正好听着了这咕哝,忍不住想笑,看来这范老板是有一肚子怨气呀。
不过她没有怨气,也不能有怨气,带着怨气做不出可口的食物来。
陶向予深呼吸,平心静气地把沙煲里炖得已经已经挺浓香的汤汁仔细地倒出来。
汤汁不多就小半碗,沥干汤汁后,再把沙煲里的干贝和蒜子肉倒扣在方形的白色瓷碟上,均匀地撒上薄薄一层胡椒粉。
“小陈,把那两条黄花鱼宰了,起皮去皮,再把鱼肉片起来,剁成鱼茸……你可以的吧?”陶向予吩咐完才想起这个还是有一些技术难度的。
虽然她又觉得小陈至少也做了一年多帮厨了,应该不会笨到这个都胜任不了,但出于礼貌还是问了一句。
“哦,我可以的小陶姐,我经常帮大师傅片鱼剁茸。”小陈却很成竹在胸地保证。
陶向予点点头,但意识到小陈已经走过去抓鱼了也看不见,又出声道:“那就好呀。”
于是小陈那边开始利索地杀鱼起鱼皮,陶向予这边也在烧热的炒锅中开始调个酱料。
倒点花生油,加点绍兴料酒,稍稍煮开来后,之前从沙煲里沥出来的那小半碗浓汁也加进去了,蚝油、白糖、陈醋、酱油依次加一点点,最后煮沸,调点湿淀粉勾芡,关火。
提锅浇在方形瓷碟的干贝和蒜子肉上,完成!
这个蒜子瑶柱脯,跟饭馆菜单上的蒜子瑶柱脯可以说基本也不是同一个菜,陶向予根本不知道这里大师傅是怎么样做这个菜的,她也没地儿知道。
反正有瑶柱有蒜子肉,她就暗示那醉鬼客人的朋友点了这个菜了,没人规定这菜该怎么做,而那个醉鬼客人应该也没吃过之前南漓小馆的大师傅怎么做的吧。
这时范老板刚刚好去而复返了,见到陶向予已经把这个菜做好了,端起来端详了一会儿。
陶向予还以为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刚要发问,就听他说:“咋做得比李师傅看起来还好,这个菜,得加价!”
陶向予愣了下,对于他加价的评论不予置评,想来也只是开个玩笑,但前半句说比李师傅做得还好,陶向予心里还是蛮受用的。
谁不想被夸奖肯定,年轻的小陶同志也只是俗人一个,实在无法免俗。
“那这个,我端出去了啊?”
“好的范老板。”
“还有多久全弄完?”
“嗯,再煎个慈姑鱼饼,煮个冬瓜汤就完事儿了。”陶向予擦干净手,开始拿出之前准备好的一小条肥腊肉,放砧板上切成片,再切成米粒状。
“行。”范老板也没再说什么,点点头就端菜出去了。
“小陶姐,我这里快好了,再等我一下。”
“没关系,你慢着点,不着急。”
鱼肉要剁茸算不上难,但要剁成完全没有颗粒状的茸却是多少要费一番功夫的,所以陶向予也并没有着急催小陈完成工作。
她自己这边,切好了肥腊肉,还得跟早已经剁好的慈姑茸一起用手搓揉一小会儿。
这个慈姑,并不是菌类的一种菇,而是一种水生植物蔬菜,一般是生长在池塘或水田、沟渠,叶子像箭头,开白花。口感细腻松软,有淡淡的苦味,却并不难闻,微苦却清香。
《本草纲目》记载:“慈姑,一根发生十二子,如慈姑乳诸子。”故以名。
慈姑是一种生命力很顽强的食用性蔬菜,换句话说就是很不稀缺。
比起一些蔬菜难种植、产量低,质量还不好,慈姑简直就是野菜一般的生命力,很适合海岛这片土壤种植,可以说是他们这里老百姓餐桌上秋冬季节最常吃到的五种蔬菜之一。
慈姑可炒可烩可煮,用来烧肉更是别具风味。
可惜这时候的肉食,跟慈姑可谓处在两极,慈姑常有而肉不常有。
大家吃十顿慈姑都不一定能吃上一顿肉,就更别说放在一起做了。
不过陶向予有其它做法,猪肉是肉,鱼肉也是肉呀,像他们这种渔民家庭一年吃鱼肉可比猪肉多很多,她在家里就经常把慈姑搭配鱼肉变着花样来烧。
大多数吃起来都挺不错,只有偶尔那么几种,味道实在比较怪异,已经被陶向予拉进黑名单里了。
“小陶姐,你看这样可以了吗?”小陈完成了他的剁鱼茸大业。
陶向予伸过头看了一眼,问题是没啥问题,就是看起来真的有点太少了。
也是,两条巴掌大的小黄鱼,起掉鱼骨架,还能剩多少肉啊?
再给剁成鱼茸,真要捏起来可能就捏十来颗鱼丸的量,塞牙缝都不太够。
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好在她不是要做鱼丸,凑合着用也够了。
陶向予把鱼茸拿过来,用手刮进慈姑茸和肥腊肉的盆里,再加进干虾米,撒上盐巴、白糖、胡椒粉,倒几滴香油搅匀,最后搓揉一会儿,成为饼料。
在饭馆的后厨做菜,最大的好处就是烹饪的家伙事都比较齐全,各种调味料也全。
而且只要不是故意浪费,像白糖、食用油这些,都可以不用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抠抠搜搜地能省一点是一点。
说白了饭馆也没必要省这点东西,这就是个满足人的口腹之欲的地方,来这儿花钱吃东西,还吃不到油星,还不能过了嘴瘾,那才是饭馆的失职。
当然了,陶向予不清楚平时饭馆的大师傅们会不会抠抠搜搜地用料,因为她没见过也没怎么吃过,但那也不关她的事。
反正她自己做这个临时“大师傅”就不会替饭馆省这一点东西。
“小陶姐,这冬瓜是不是煮汤?我先削皮然后切了吧?”
陶向予正在将一个洗干净的圆形笼屉抹上一层薄油,就听小陈拿着冬瓜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