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知今晚是自己迟到的陶向予,知道范老板语气不好,脸色不佳,也没有理由反驳,是她理亏,当然不怪别人。
便也马上陪了笑脸,“对不起对不起范老板,今晚实在是有事耽误了,是我迟到。要不这样,今晚工钱扣一半,工作还剩下多少,我照做就是。”
其实陶向予今晚来公社这边,不让刘莉莉跟着,也非不让陶二哥接送,去喝李冉的喜酒本来也没打算坐一坐,更别提喝酒叙旧。就是因为她要来南漓馆工作,什么工作呢,当然是洗碗赚钱。
她是上个月路过的时候偶然看到的招工启事——
国营饭馆南漓小馆招收临时洗碗工人两名,一周上工两日。周二白天,中午用餐时间至午后,工作时间五个小时;周日夜晚,晚间用餐时间至入夜,工作时间五个小时。工钱每周一结,也可选择兑换粮票等物资,具体来人面谈。
陶向予是三个星期前来面试的,看中的就是一周两天的工作时间以及一周结一次的工钱。
现在的国营店,很少见过这种招工形式,一周两天,还分别是白天和夜晚这样的时间,对于固定拿工分或工钱的人来说很难调配。
再者给人洗碗这样的活儿,在现在的人看来都有些低下,不是因为大家都太有钱,反而是因为大家都穷得很平均所以更看不上。别看这“洗碗工人”里头有工人俩字,但多数人只能看到“洗碗”,像是封建地主家的奴婢一样。
都刚从旧社会解放出来不久迈入初步社会主义,当然思想上都排斥着,不管是认知正确与否,反正没人想倒退回去干这种让人瞧不起的活儿。
工农、工人,农民就该在地里干辛苦活,工人就都应该在厂子里干技术活儿,体面高工资铁饭碗,哪有给人洗碗的?哪有拿这几个钱的?这已经不包括在劳动最光荣里面了。
特别是公社附近的人,更看不上这样的工作。
而各个生产大队的人,离得比较远看不看得到招工另说,多数看到了也不能把纸张上面的字都认全了,哪里又能真的来面谈。
恰好陶向予就是少有的,既正好看见招工的,又认得全字的,还并不觉得给人洗碗这份工作有什么低人一等的人之一。
面谈之后,范老板说的工钱就是一周两天总共3块2毛钱,若两天中有一天需要请假不来,则最后结工钱只能拿1块钱。
要是不拿工钱拿粮油肉票等物资也可以,一周上工两天做足工时十个小时,可以拿三张三斤的粮票、两张五斤的油票、两张三斤肉票和一张一斤的糖票,另外加半斤猪肉半斤白面二两红糖。
至于迟到早退怎么办,倒是没有谈到,大概这个年头的人都还是比较朴实,思维里头没这种概念。
既然做了一份工作,肯定都是勤勤恳恳的,能多做点还会争着多做,怎么会偷奸耍滑尽想着这些。
当然偶尔晚到一点,不耽误干活就行。活儿都干完了早一点下工,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社会主义大家庭不搞剥削那一套。
陶向予干了三周了,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干活也是很利索不糊弄,碗盘都洗得比另一个工人要干净一些,除了第一次来打碎过两个碗之外,在工作上并没有可以挑剔的地方。
而且范老板知道她是从离得挺远的村子里过来上班的,又没有交通工具,感觉她挺辛苦的。一个这么年轻的女同志,肯来干这种活,必然也是家里很不容易。
虽然说这年头也没有过得很容易的家庭吧。
“算了算了,这次就算了。”范老板想了想还是体谅了她,摆摆手,“快进去吧,还好今晚生意差一点,没那么多碗筷要洗,阿芬跟小陈两个不至于太手忙脚乱。还有一些没洗完,就交给你了。下次再迟到可就不行了啊。”
“好嘞,我知道了,谢谢范老板。”陶向予有点高兴又有点好笑,范老板知道刚刚他说了什么嘛?怎么有老板说今晚生意差一点是“还好”的?
但既然老板都不扣钱,那她肯定就不会再坚持了,她又不是钱多烧的。
陶向予赶紧态度良好地往后厨奔去,找地方挂好外套,就碰到了已经可以下班的阿芬和小陈。
这个阿芬是跟她一样招工来的另一个洗碗工人,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阿姐。
这位阿姐跟陶向予的关系属实很一般,陶向予也不知道为什么。
她俩不是一起来面试的,她比陶向予还早上班一周。
见第一面的时候,陶向予主动跟她打招呼,她都爱搭不理的,相处时也总一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模样。
陶向予简直有点莫名其妙,还使劲儿回想了是不是在哪里得罪过这位阿姐。
显然是没有的,陶向予能确定以前真的不认识这位阿芬姐。
打过几次招呼后这位阿姐还是那副样子,陶向予就不强求了。她又不是人民币,总没办法要求人人都喜欢她。
所幸也就是两个临时工,一周最多也就碰两次面,加起来十个小时。工作时间更是各自埋头洗洗刷刷,后厨不说乌烟瘴气至少也是人多嘈杂,关系不好就不好吧,关系处得好又不是能少洗一个碗。
小陈名叫陈易,则是饭馆的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帮厨,就是俗话说的打杂的。
也帮大师傅洗菜切菜打下手,也帮大师傅叫菜上菜,反正就是除了洗碗之外,后厨里的脏活累活都归他干。
当然,偶尔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也要洗碗。
南漓小馆里当然也有固定的洗碗工,只有一名。
平日里饭馆的生意也大概就需要一名洗碗工,再加上范老板自己和小陈也多多少少会洗一些碗碟,本来也就够了,小地方的国营饭馆本来也不需要那么大的开支。
那为什么会开始招临时洗碗工呢?
据陶向予来此几周的观察,是因为公社附近开了家新的小影院,每周日都有一两部新的电影上映,所以周日晚上从十里八乡来看电影的人多了,人流量就多了,随之来饭馆吃饭的人当然也会激增。
而周二的生意也变得好起来,倒是不关影院的事,其实是因为周边七八个生产大队每周二领导干部都来红星公社开例会。
之前领导干部来开会一般也都在红星公社吃食堂的,这不那个食堂因为年久失修实在不能用,近几个月都在翻修,只得出门吃饭。
少数人会去红星招待所吃点好的,但多数生产大队的领导干部也只能吃得起小国营饭店,于是离得最近的南漓小馆就蹭到了这波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