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风云录

喜欢瞎编的豆腐

首页 >> 大夏风云录 >> 大夏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史上第一纨绔 大唐之最强酒楼 太古剑尊 衣冠不南渡 大明:五年狗县令,震惊朱屠夫 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一品驸马 开局截胡五虎上将 生存:我乃梁山一匪兵 明末:边军不退 
大夏风云录 喜欢瞎编的豆腐 - 大夏风云录全文阅读 - 大夏风云录txt下载 - 大夏风云录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3章 二百多里的战略纵深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没多久,王在晋就觉得山海关前的八里铺有战略意义,便计划在八里铺新筑一座新城来防守大金。实际上,王在晋的计划中不止是要修八里铺新城,到后面还要修中前所、修宁远城,一路修到努尔哈赤家门口。

但大夏朝廷对王在晋的八里铺新城计划并不感兴趣,第一次报上去后杳无音信。王在晋不甘心,第二次再提八里铺新城计划,并请求朝廷拨给他93万两。

实际上,八里铺新城计划总长三十七里,按照科臣周希令的估算是要五百万两的。王在晋也明白,五百万两对此时的大夏财政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于是,王在晋弄了一个简陋版的八里铺新城计划,只要93万两。朝廷依然是不支持,但大夏皇帝不想挫伤王在晋的积极性,还是给了王在晋二十万两,还特意叮嘱他“斟酌节省,毋致虚糜”。

孙承宗这次巡边,专门花一天时间到八里铺现场调研,又听了王在晋的防守计划,嘴上虽没说什么,但心里深不以为然。

第二天,孙承宗调研中前,看到王在晋也准备在中前修筑,心里就更失望了。因为在孙承宗看来,中前绝非能守之地。

等到调研宁远时,兵备副使袁崇焕向孙承宗提出,一定要驻军宁远,召募辽民重建宁远城。

“袁崇焕守宁远之议,气勃勃欲起”。

袁崇焕主张守远的理由是,现在辽民起义反抗大金,被围困在十三山,如果调兵驻守宁远,可以去接应逃亡的辽民,招募其中壮者为兵;将来有机会还可以收复锦州,进而打造宁锦防线。

孙承宗听了袁崇焕的建议,便召集大家商议。对于袁崇焕守宁远的建议,大多人都是反对的,理由是宁远离山海太远了,建筑材料不好运输。

“诸臣谓孤军在二百里外,不能自存,而工料不能远及。”

而宁前道张应吾说的就更直白了,“大寇来,未有能应者”。

也就是说,并不是大家认为宁远的战略意义不重要,而是宁远离大金势力太近,修城危险,怕有“大寇来”。

而八里铺紧挨山海关,前线又有蒙古骑兵守着,修建的安全系数明显高多了。

估计这一会孙承宗快被气疯了,但还是不动声色地问,“诚然,倘我不守,而贼以一兵据宁远,以一兵据觉华,是将急之乎,缓之乎?”

众人无言。从这一刻起,孙承宗大概对辽东经略王在晋、宁前道张应吾等人,可以说是失望之极。正如孙承宗在奏章中所说的,“每一开口,千难万难,今日关上备,诚未完,当以何时可完?今日宁远事,诚难做,当以何时可做?”

接着,孙承宗又和王象乾商量,袁崇焕提出派五千兵驻军宁远,接应对抗大金的十三山辽民,你怎么看?

王象乾回答,山海关守军刚败,士气低迷,老臣与蒙古诸贝勒交好,不如请他们派三千骑兵驻守宁远前线,接应逃亡辽民。

孙承宗不久前视察过山海关,也清楚那帮兵痞是什么德行,五千山海兵远不如三千蒙古骑,便黯然同意。

“臣初与督臣象乾计,欲以五千兵据宁远,令义民望之以为归。而督臣更欲发西虏之劲者三千以为护,使诸人西来。归而安插之宁远、觉华,择其强者为兵,余即屯牧。此崇焕议,而臣与督臣更议之,众亦谓然。”

身为帝国的将士,不敢去营救帝国的子民,还得依赖外族的力量,不知孙承宗、王在晋此时心中是什么滋味。

最后,在蒙古骑兵的帮忙,十三山辽民有六千多人被救回来了。这六千人和后来陆续逃亡到宁远的辽民,成为抵抗努尔哈赤最坚定的死士。

因为,这些辽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已经死过了,而宁远又给了他们重生的机会。

虽然孙承宗心里是认可袁崇焕的意见,但并不喜欢他这个人。

“臣非谓袁崇焕辈之慷慨而不疑其喜事也。盖再三驳其议,以尽其任事之心。”

因为袁崇焕是个不守官场规矩的人,当着孙承宗的面,公开反驳王在晋、张应吾的意见,其“气勃勃欲起”,故计当时八成是拍桌子了。

张应吾是宁前道,是袁崇焕的上司。王在晋是辽东经略,是袁崇焕的上司的上司。而且,王在晋对袁崇焕有知遇之恩。

王在晋经略时,袁崇焕是以主事(闲职)的身份,入辽当榆关监军,区区六品小官而已。后来,王在晋向朝廷推荐,破格提拔袁崇焕为兵备副使(正四品)。袁崇焕的职责也从监督改为练兵。

孙承宗不喜欢的,大概就是袁崇焕顶撞上司的这种性格。倘若没有孙承宗的支持,袁崇焕在官场上大概率会被排挤成路人。

事实上,袁崇焕顶撞上司,越职行事屡犯不改。后来,天启三年时,士兵们举报副总兵杜应魁贪赃冒饷。辽东巡抚阎鸣泰让袁崇焕去调查。袁崇焕调查发现杜应魁贪赃冒饷属实,当场越权行事,直接一刀把杜应魁脑袋砍了。

这引起孙承宗勃然大怒。不过孙承宗怜惜袁崇焕之才,还是帮他压了下来。

孙承宗之所以支持袁崇焕坚守宁远的意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蓟镇。蓟、辽两镇毗邻京师,是帝囯的咽喉。如果蓟、辽失守,敌军将长驱直入,直奔京师。

孙承宗在巡边时,发现九边中蓟镇的兵饷最低,战斗力最弱,军备最松驰。

“旧兵之有知者心当自明,惟是各边之饷蓟门最薄,宣大粮册三等,即最下者不下六钱五分,蓟门何敢望焉。”

蓟镇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在九边中的位置极其重要,但是问题是防线太长了,大小关隘一百九十处,敌军只须攻其一处,便可入侵。

虽然如此,但蓟镇近期以来并无战事。这主要是和外围的蒙古朵颜三十六部密切相关。

朵颜三十六部的位置很重要,上接邻内喀尔喀五部,下环绕着大夏的蓟镇边境。也就是说,要进攻蓟镇,就得从朵颜三十六部的地盘上穿过。

蒙古朵颜三十六部先身叫朵颜三卫,历史上和大夏渊源深厚。自蓝玉在贝尔湖击溃蒙古主力,朵颜三卫便归降大夏。到永乐期间,朵颜三朵与大夏王朝关系非常密切,后来与大夏王朝时好时坏。

而现在朵颜三十六部和大夏相处的不错,愿意出兵帮忙守辽东。大夏朝廷之所以坚持让年近八十的王象乾担任蓟辽总督,看中的就是王象乾和朵颜三十六部不少贝勒关系很好。

但此一时彼一时。今天朵颜三十六部是大夏的盟友,明天也许是大夏的敌人。孙承宗担心的就是敌人绕过八里铺新城,通过朵颜三十六部,进攻防守更薄弱的蓟镇。

这样的话,就算八里铺新城修得再固若金汤,也无济于事。因此,孙承宗主张把防线前移到宁远,让辽西南走廊多出来二百多里的战略纵深。

“道臣有宁远之说者,夫守莫先于险厄,宁远山势合抱不过数里,形如葫芦。诚得信臣精卒,荷戟守之。可以塞暗袭蓟门之路。”

然而,真正坚不可摧的防线,既不是八里铺,也不是宁远,而在于人心。

王在晋经略辽东仅四个月。在这期间,王在晋还推荐毛文龙为平辽总兵官,又加调拨福建水军给他。毛文龙也不负王在晋厚望,以朝鲜义州为据点,沿着大金、朝鲜四百里边境,通过鸭绿江上岸骚扰大金。

这让大金不得不加派兵力驻防,也减轻了辽东正面战场的压力。

根据《满文老档》的记录,天启二年六月,毛文龙对凤凰城、汤山、险山等处,进行了军事行动。“凤凰城、汤山、险山三处守堡具奏,毛文龙遣人乘夜前窥探,请遣千兵前来。汗命副将额克兴额,率兵二千,于十八日前往。”

天启二年八月,大夏皇帝同意孙承宗的请求,任其为督师,督理关城及蓟、辽、登莱、天津事务,成为第八任辽东分公司总经理,同时又任阎鸣泰为辽东巡抚。

但此时,不但是辽东的形势恶化,整个大夏的内部矛盾也在不断锐化,形势已危如累卵。

在孙承宗督师辽东不久后,徐鸿儒在山东巨野揭竿起义,自称中兴福烈帝。由于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当地农民争抢投奔徐鸿儒,起义军迅速发展到10万人。

接着奢崇明在四川永宁反叛,自称“大梁王”;安邦彦在贵州水西反叛,自称“罗旬大王”,周边响应者纷纷。一时间,三王并存。

三股反抗中央皇权的力量进一步削弱了大夏王朝的实力。而战火纷飞的地区更是一幕人间惨剧。

在叛乱中,贵阳被围半年,城中无粮可食。总兵张彦芳公开组织杀人,人肉四斤值银一两。

几个月后,荷兰人入侵澎湖,又爆发了澎湖之战。全国乱成一团粥,亡国之苗头已经出现,根本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大规模向辽东输血了。

山东巨野、四川永宁、贵州水西之乱是社会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澎湖之战却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澎湖之战的起因是大夏的闭关锁国政策——海禁。大夏开国以来,海禁便是大夏的基本国策,只许官方朝贡,不许民间贸易,只不过有时松,有时紧。

“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海禁松时,沿海官吏和走私集团中饱私囊。海禁紧时,民间海外贸易便走上武装走私之路。

嘉靖年间,以日本武士、浪人为主力的倭寇之乱长达四十多年,直到戚家军的横空出世,才被基本肃清。

早在万历年间,荷兰商队代表就向大夏朝廷请求开市,进行通商,但被拒绝了。天启初期,荷兰商队为了达到通商的目的,还向福建巡抚献上荷兰大炮作为礼物。

“红夷目高文律藉通事洪庆宇为好言,献其大铳二门,小统五门为质,求互市。”

荷兰人请求贸易的目的在于谋求暴利。以丝绸为例,在大夏沿海收一百斤丝绸不过五十两,光转手卖到日本价格就高达五百两,倘若卖到欧洲贵族手中,那更是一本万利。

自古以来,来自东方的丝绸、瓷器、茶叶、金属制品一直深受海外富人喜欢。

曾经担任过福建巡抚商周祚言道,“其(荷兰商人)志不过贪汉财物耳”。这话不完全对,“汉财物”在长远的海运中也产生了新的价值。但由于物以稀为贵,大夏民间的商品一直深受西方贵族的喜欢。海上贸易成为利润最高的行业。

在通商请求被拒绝后,福建海商李锦向荷兰人献计,“漳南有澎湖屿,去海远,诚夺而守之,贡市不难成也”。

万历三十二年,荷兰人听从李锦之计,首次占据澎湖岛。当时的福建都司沈有容与荷兰人干涉,最终荷兰人撒出澎湖岛,扬帆而去。

但到了天启二年八月,不甘心的荷兰人卷土重来,正式在澎湖岛筑城,并以澎湖为据点,开始了武力走私之路,甚至公开掠夺财物。而福建守军根本无力阻挡荷兰商队的入侵。

天启三年,福建巡抚南居益向当时的福建大海盗李旦请求帮助(官方的说法是招安)。听闻李旦有意帮助大夏朝廷,荷兰商队首领高文律害怕起来,派出使者团有意讲和。

在李旦的撮和下,南居益和荷兰使者团在厦门谈判。结果,南居益在宴会上设伏,杀了荷兰使者团。这让高文律勃然大怒。

“居益使人招旦(李旦),说携大泥咬留吧。贼帅高文律惧,遣使求款,斩之。”

天启四年正月初二,福建巡抚南居益派王梦熊率福建水师进攻荷兰人。两方正式开打。虽然福建水师有一万人,而荷兰人仅九百余人,但收复澎湖却十分艰难。

从正月初二到六月十五,福建水师和荷兰人在海上激战三次。虽然澎湖岛并不能打下来,但荷兰人首领高文律意外被俘虏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小妻太水嫩:陆教授花式宠 逆天剑帝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我无限回档,洞悉所有底牌 邻家雪姨 渔港春夜 凡人策 高武大明:从小太监到九千岁 何不同舟渡 明星系列多肉小说 我不是戏神 名门艳旅 大反派熟知剧情,女主们全都堕落 影视:从奋斗开始,一路狂飙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四合院:苟在轧钢厂保卫科很舒服 娱乐圈病弱美人和男主婚后爆红了 帝御无疆 民间风水师笔记 苟在仙界成大佬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北宋大丈夫 寒门崛起 抗战之烽火燃血 谍影:命令与征服 雷武 抗日悍将 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 我的谍战岁月 我在大雍以武称帝 师士传说 明末钢铁大亨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谍战:我的绝密生涯 大唐之最强酒楼 我的食客来自历史 大明之南洋再起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知否之庶子任逍遥 大明:陛下何故造反 
最近更新大明发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 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 沈家大小事 中医大师扁鹊 汉末浮沉书 穿越之捡了个奶娃当妹子 穿越大明:激活木匠皇帝系统 带着美女闯三国 云尧长歌 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 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记,绷不住了 皇宫乐府琴手与歌女 不会点兵,但我依然是大汉战神 汉末烽烟之苍龙再起 江汉儿女英雄传 穿越之我在流放中逆袭 新语新编 我岳父是朱元璋 罗马,你妈喊你去打仗了 
大夏风云录 喜欢瞎编的豆腐 - 大夏风云录txt下载 - 大夏风云录最新章节 - 大夏风云录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