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首页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 名门艳旅 抗日之铁血使命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衣冠不南渡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大唐有块田 军阀,签到发展,列强竟是我自己 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 大明:带着老朱去穿越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明香社,北国人(为盟主‘秋风¤细雨\’贺!)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这个郑松,怎么出尔反尔,又请求大明准许四大家到广州府会勘了呢”朱翊钧拿着塘报,连连摇头:“早干什么去了,允许所有船只,对大明商船发动劫掠,封闭岘港,不准大明商船进入的嚣张呢”

除了战报之外,两广巡抚刘继文、广州知府万文卿上奏,郑主、阮主、莫主等四大家族,请求议和,说当时因为下起了大雨,耽误了出海,才没有抵达广州,现在被打了,知道改悔了。

这些蛮夷,真的喜欢出尔反尔,言而无信,说过的话当放屁。

大明是严肃朝廷,广东地面上报这件事,并且给了一个处置意见,那就是已读不回,战争态势有利于大明,如果仗有向着烂仗转变的趋势,再进行回复也不晚,算是一种结束战争的办法。

结束战争的手段非常重要,每一个都值得珍惜保存。

“下章广州府,仔细探寻下,郑主、阮主、莫主这些贼酋,到底是有什么底气,在大明近在咫尺的地方,居然敢如此戏耍大明,这些年,大明军南征北战,难道就一点教训不长吗”朱翊钧还是觉得有点怪。

郑松真的是个傻子如此挑衅大明,居然还想体面收场,他的底气究竟是什么,大明必须要一个明确的答案。

这些贼酋的手里,到底掌握着什么东西,可以让大明投鼠忌器,给了他们信心。

除了陈璘、骆尚志、刘继文、万文卿等人的奏疏外,朱翊钧还收到了墩台远侯和海防巡检了山的奏疏,斥候们联合大明在安南的海商,探听到了一个消息。

郑松率领十二万大军,誓师出征,要收回海阳和广平,战争的结果对郑松极为不利,这次耻辱性的大败,严重的打击了郑松的威信。

郑松、郑松的弟弟郑杜、郑松的两个儿子,在升龙城内,展开了一场残酷的内斗,这场权力争斗,就差一点就要动刀子了。

郑松只要再有一场大败,恐怕他摄政王的地位不保。

征伐安南,大明皇帝见到了安南的诸多丑态,彼此防备、任人唯亲、内讧、轻功冒进、兄弟阋墙等等,这些丑态,让朱翊钧更加理解了为何华夷之辩,经过了数千年,依旧是主流的价值观。

这打仗呢,安南国人,难道以为在过家家吗就真的没有一点点的规划,就这么急吼吼的做出了决策,出了事儿,顾头不顾腚。

朱翊钧放下了塘报,处置了今天的奏疏,下章询问了户部追欠之事,又去水师操阅军马。

朱师傅结束了了忙碌的一天,回到晏清宫,翻开了杂报,看着杂报上的各色消息。

第一个,也是当下头等大事,乙未军制。

改制会在万历二十三年正式开始,这一年是乙未年,所以叫乙未军制,出乎朱翊钧的预料,风力舆论,似乎和朱翊钧预料的画风完全不同。

大明设立边方二十七步营之事,得到了非常普遍的认同,朱翊钧这个皇帝没有收获穷兵黩武的骂名,这些江南势要豪右的喉舌们,认可乙未军制,甚至觉得朝廷扩军,是件好事。

这里面有倭患的教训。

承平日久,武备不兴,整个江南有城墙的城池都不算多,即便是经历了倭患,部分地方比如扬州、南京、杭州等地,战争期间修好的城墙,在万历维新中,断断续续又拆了。

没办法,人实在是太多了,城墙圈起来的范围又太小了,根本容纳不住。

边方如果设立了二十七营,海防二十七营,就不用再担心城墙没了,被海寇攻破了。

而且朝廷收了那么多的税赋,这些白花花的银子,塞进贪官污吏的口袋里,还不如设立足够的营兵,保证安全。

尤其是这些营兵还会充当出巡任务,浙江九营出巡,除了防汛之外,还会剿匪,保一方安宁。

这和以前的舆论是完全不同的,以前江南的遮奢户们,总是觉得委屈,朝廷收了重税,他们的银子都养了远在天边的军镇,他们不乐意,从永乐年间迁都开始,就已经不乐意了,一直到嘉靖倭患。

这种普遍的风力舆论,终于发生了改变,这营兵,还是得建,因为这倭寇,真的杀人。

政治是各阶级之间斗争的总和,同样也是经济集中的表现,从这两个基本定理出发,就可以理解江南遮奢户之前的不满和现在的拥护了。

同样也揭示了另外一个政治的基本原理,时代特征决定了政治的整体格局,即大势所趋。

万历维新的发生,就是虏变倭患肆虐之后,社会整体反思和变革,变革成功,继续向前,变革失败,国朝灭亡,改朝换代。

朱翊钧很乐意见到这种变化。

当然,江南的遮奢户们,也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为何北方二十七步营明年就要组建,准备事项已经在同步进行,兵部、户部、礼部,已经开始了推动政令,而海防步营已经做出了规划,却没有具体的推行时间。

对于遮奢户而言,朝廷似乎又有点偏心了!北方百姓是陛下的子民,江南就不是了,江南难道不需要大明军的保护吗

当然,部分笔正也直接点明了海防步营设立的最大困局,没有足够的军屯卫所提供需要的营兵。

田土都被兼并走了,江南卫所已经名存实亡,没有足够的军户,哪来的海防步营海防步营设立困难,不能怪朝廷偏心,而是要怪田土兼并。

九边保留着足足百万军户,遴选二十七个步营,8万人,绰绰有余。

朝廷能设立松江水师和南洋水师,已经倾尽全力,非常不容易了。

一楼不建,二楼就能凭空出现

征召一群亡命之徒,这些军纪不够严明的营兵,非但不能安稳地方,反而会把地方折腾的一团糟。

朱翊钧觉得这些杂报的观点,写的都很好,不是在袖手谈心性,而是基于现状去讨论问题,这种氛围,就非常利于变革。

不肯面对现实,是解决问题的最大阻碍。

“这个杂报有意思。”朱翊钧看完了一本杂报,这本杂报名叫《醉迷春梦》,是半月报,就是每半个月发刊一次。

看着名字不正经,最开始的时候,也确实不正经,写的都是类似于《金瓶梅》之类的文章。

但之前《醉迷春梦》卖的不好,卖的不好不是故事不够精彩,这个赛道很好,主要是抄书的太多,抄书的卖的便宜,都去买抄书或者小作坊出的,而不是他们的正刊。

偶然一次,醉迷春梦的笔正写了豪门内斗的往事,结果就卖爆了,显然愿意花钱买杂报的人,喜欢看这个故事,之后醉迷春梦就改了赛道,醉心于写豪门内斗的故事,终于是活了下来。

朱翊钧手里这本,写的是淮扬盐商巨头黄清德。

表面上看,黄清德是个良商,家训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积德行善挂在嘴上,也落到了实处。

黄清德活着的时候,在两淮、扬州等地设立了高达三十六个盐义仓,这盐义仓是专门救济灶丁的积谷仓、赈济仓、活命仓。

就这三十六个义仓,就花费了足足三十多万银,才营造好。

而且黄清德积极参与修堰筑坝,疏沟浚漕,比如疏浚扬州郡城东旧沙河,黄清德捐了五万银,疏浚芒稻河,黄清德又捐了六万银,为时人称颂。

每遇灾赈、河工、捐输等事,绝不推诿,备荒防灾,指顾立办。

黄清德的美名,就是他的护身符,在万历维新多次剧烈波动中,黄清德都没有被波及,而且还在多次需要明确立场的时候,黄清德的立场都站在了朝廷这一方。

比如万历十三年,天变势豪乡绅承诺六十四条,就是黄清德领着扬州遮奢户签的字。

黄清德的美名,在万历十四年,他病逝之后,随着六个儿子围绕着家产展开了激烈的内斗,化为了乌有。

起初人们以为,这只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争家产的案子,只是非常奇怪的是,这六个儿子,争抢的全都是盐义仓。

按理说义仓有一个义字,说白了就是赔钱赚名声,这抢家产,这盐义仓明明应该是负资产,抢这东西干什么,避之不及才对。

随着六子争财的戏码越闹越大,盐义仓本来的面目,才被揭晓。

人们普遍以为,三十六个盐义仓,就是灶丁,也就是煮盐灶工们的活命仓,有什么天灾的时候,盐义仓开仓赈济,不至于饿死,这才是义举。

但随着争家产,盐义仓根本是放钱的钱庄,而且利息极高,利滚利,连老婆孩子都得赔进去,除了钱庄之外,就是两淮最大的赌坊。

这件事已经存在了二十多年,直到十四年,黄清德死了才爆发出来。

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灶丁本身是穷民苦力,他们的声量很小,而且也没人真的在意他们;二来,黄清德有保护伞,为他遮风挡雨,这些消息,根本无法引起广泛讨论和上级注意。

黄清德,每次遇到灾赈、捐输,都会非常积极,这个积极的背后,不是众爱亲仁、仁爱积德,而是输贿。

比如疏浚旧沙河、芒稻河的十一万银,并没有用到疏浚事上,这些银子,全都落到了扬州知府自己的口袋里。

人们知道这件事,完全是因为反腐司在十九年,抵达了扬州府,对扬州地面贪腐窝案,进行了严密的稽查,一直到二十一年才结案,并且进行了公示。

这里面的勾当,才弄得人尽皆知。

黄清德给知府送礼,目的自然是:联上下之情,而成泰交之谊。

输贿分为了三种,例贡、特贡、日贡。

例贡就是逢年过节照例送礼,这里面讲究很多,逢年过节,节日不同,送的东西也要不同,知府都是士大夫,比较典雅,送礼一定要称心如意才行。

而且要不带烟火气,否则这铜臭味,岂不是污了书生气

而特贡就不同了,特贡就直接了当得多,都是专事专送,不光是金银这些阿堵之物,还有美人、瘦马也是赠送的范围,有的时候是黄清德求人办事、有的时候是扬州知府索贿。

比如黄清德的四儿子,去乡下看园的时候,就看上了一个美妇人,这美妇人已经成家,这丈夫自然是万般不肯,就被这老四给打死了,这死了人,黄老四就带着美妇人回了园子。

大明民风极其剽悍,朝廷收税,百姓就敢武装抗税,更别提发生这种事,乡民直接把园子给围了,要讨个说法。

这老四带着美妇人连夜跑了,倒是这园子,被乡民给砸了。

老四回到了扬州府内,黄清德狠揍了老四一顿,但这是自己儿子,怎么也得保,死了人,就是刑名案子,为了摆平这事儿,黄清德给扬州知府送了一整套的翡翠器,才算是把这件事摁下了。

而黄清德死后的六子争财案,就是由这个老四开始的,具体而言,就是这个抢来的美妇人。

本来,六个儿子对黄清德分配家产,没有什么意见,毕竟老爷子人走了,余威尚在,再加上各掌柜也都支持遗嘱,事情闹不大。

结果美妇人对着老四一直吹枕边风,老四终于忍不住开始联络老二,和这些掌柜,造了老大的反。

老大拿的最多,但老大资质非常平庸,文不成武不就,做生意也做不明白,唯独一个,那就是性格很是宽厚,对各掌柜很尊重,名声和老爷子一样的好。

但老二资质就极好了,考中了举人不说,而且极其擅长做生意。

这老四找老二,正中老二下怀,本来老二还犹豫不决,觉得自己跟老大斗,赢的可能不大,毕竟各掌柜,都对老大颇为认可。

老四这一来,老二立刻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鼓噪,老爷子分配不均,这才闹起来。

这美妇人吹枕边风确实有用的很,因为老四鬼迷心窍、宠妾灭妻,这美妇人这等身份入了家门,本来连个妾室都混不上才对,但在十五年的时候,这美妇人已经是继室正妻身份了。

买凶杀人、输贿重判等等传统戏码自然是一个不少,斗到最后,家也斗散了,家业也都败了,六兄弟,除了老六在九江府读书外,其余无一幸免,全都死了,死于被自杀,死于流放的路上,死在了毒酒之下,死在了女人的肚皮上,死法各不相同。

让人意外的是,这美妇人在家破人亡后,抱着襁褓里的孩子,跳了江,尸骨无存。

有人说美妇人是忍辱负重,为自己亡夫报仇;

有人说美妇人,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受不了粗茶淡饭;

有人说美妇人是心有愧疚,把黄家折腾没了,受不了旁人的指指点点;

有人说是黄氏的旁系逼迫美妇人交出仅有的家财,要吃她的绝户,她受不了屈辱,感觉生无可恋。

美妇人没有留下任何的遗言,让她为何跳江自杀,成为了悬案。

“真的是一言难尽。”朱翊钧看完了杂报,连连摇头。

笔正已经竭尽全力搜索消息,想要把事情讲清楚,但最后,笔正也猜不到这美妇人为何跳江,虽然黄氏败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剩下那点家产,还是能把孩子养大。

笔正也直言,就黄氏六子,没有这美妇人挑唆,也会斗起来。

老大平庸,分的最多,老二不服,就是没有挑拨离间,老二也会闹起来。

而黄氏如此快速的衰亡,和各铺掌柜有着极大的关系,各铺掌柜负责经营,东家要是不乱起来,他们也没什么机会,但黄氏六子兄弟阋墙,没工夫理会铺上的生意,各铺掌柜们的心思,立刻活泛了起来。

等到六子争完的时候,黄氏所有铺行,也都被这些掌柜给彻底掏空了。

最关键的是黄清德积累了一辈子的美名,也彻底被败光了,名利名利,有名就有利。

那三十六个盐义仓,不仅放驴打滚的高利贷、赌坊,还有采生折耳,就是把正常人变成残疾,然后四处乞讨,里面都是小孩,黄清德从黄大善人,变成了黄三害,其名声变化,让人唏嘘不已。

这可能不是黄清德建立义仓的本意,但最终义仓变成了这幅模样。

七月份的狂风暴雨,连晏清宫的瓦都吹跑了许多,粗壮的树木被风雨吹得拔地而起,甚至连松江府城都有点内涝,剧烈的台风一连来了三次,如此狂风骤雨,朱翊钧对烟雨江南有了彻头彻尾的了解。

八月份终于放晴了两天,再不出太阳,朱翊钧都觉得自己要发霉了。

梅雨时节,烟雨江南,生活在这里,确实就不只有美了,还有生活的不便。

朱翊钧反倒是对一月三次的台风,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去年整个夏天没怎么下大雨,结果这些雨都在秋天下了,秋收季节雨纷纷,农夫无法收获,收获无法晾晒,秋汛给大明的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今年这雨,夏天下了,秋汛的可能会小很多,百姓也能安生几天。

八月,松江府开始庆祝万寿圣节,整个松江府都很热闹,皇帝也多次出现在晏清宫的城头上,与民同乐。

在八月六日这天,朱翊钧收到了两广巡抚刘继文的奏疏,刘继文回复了陛下心中的疑惑,郑主、阮主、莫主这些家伙,他们手里最大的倚仗,或者说筹码,是他们手里的大明人。

南阮北郑,郑主郑松的母亲是阮氏,双方有争斗也有合作,比如他们在如何对待安南国内的大明人,就有了共识。

几乎在同一时间,二人对安南所有的大明人进行了编民齐户,设立了一个叫明香社的衙门,进行管理。

而明香社就是这四大家族答应大明会勘,又直接爽约,而后攻击大明商船,不让大明商船靠港的底气所在。

这是他们手里最大的一张牌,大明还没有大举进攻,所以四大家族,还没打出这张牌。

朱翊钧的呼吸都凝重了几分,反复看了三四遍的奏疏,一切都解释的通了。

“明香社,北国人。”朱翊钧的手指在坐上不停地敲击着。

他忽然想到兵部尚书梁梦龙,把姑苏海战一千多名大明人俘虏,杀的杀、阉的阉,根本没有手下留情的意思,也想到了高攀龙在战争之前,发的那边杂报文章。

虽然这些士大夫,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样的组织方式,但这些大明人的存在,士大夫们多少也猜到了。

明香社所管辖的北国人,也就是大明人,一共有十四万之多,多数都是从嘉靖倭患到南洋水师建立之前,逃难到安南谋求生路的大明人。

一旦大明全面进攻,这就是一把架在大明朝廷脖子上的一把刀。

明香社这个名字,不同寻常。

刘继文在奏疏里解释的很清楚,这就是那个海寇头子、渤泥(柬埔寨)女王拉图比鲁的女婿、把水使林道乾出的名字,而明香社,就是林道乾的海寇在具体管理,所以称社。

朱翊钧没想到,征伐安南,会比东征平倭还要麻烦和棘手。

“刘继文说得对,越是在意,这些明香社北国人,就越危险。”朱翊钧的手指停止了敲击,大明的决策,不能受到这些北国人的左右,否则越在意,这四大家族就越会以此为筹码,要挟朝廷。

若是朝廷不在意,这些北国人,就失去了作用,就没人在意了,当然,同样是极其危险的,因为这帮蛮夷,在北国人失去了作用后,八成会杀了泄愤。

“开拓过程中,大明再次遭遇了高道德劣势。”朱翊钧叹了口气,泰西在开拓过程中,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根本不存在这样的顾虑,但大明开拓过程中,顾虑就很多了。

这一仗,到底该怎么打,朱翊钧没有直接给出明确的指示,而是交给了陈璘、骆尚志,让他们按照前线的变化进行决策。

倒是刘继文在奏疏里,说了一个让他感觉有些哭笑不得的现象,就是安南四个家族,都有一个非常奇妙的共识,他们认为,只要投降,大明就会撤兵,这也是他们这次请求会勘的原因。

似乎只要和嘉靖年间一样,大明大兵压境,权臣安兴王莫登庸,与大臣数十人自缚到镇南关请降,大明就同意了投降,并且撤兵。

但他们万万没料到,这次会如此的凶猛,大明天兵真的来了。

这次和嘉靖年间当然完全不同,嘉靖年间是禁海收紧,万历年间是开海,这种大势不同,最终力度完全不同,大明的利剑出鞘,必然见血。

整个八月,朱翊钧还算轻松,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朱翊钧收拾行囊,准备回北衙去了。

为期半年的驻跸再次结束,今年和去年不同,去年推行了民生十条,今年朱翊钧就干了一件事,推行一条鞭法。

“朕明日启程回京,一条鞭法,还仰爱卿在松江府继续主持推行了。”朱翊钧宣见了侯于赵,让侯于赵留在了松江府,专办一条鞭法推行。

“必要的时候,可以调动海防巡检,如果你觉得有必要,也可以调动浙江九营。”朱翊钧给了侯于赵一个很大的权力,浙江九营,两万七千人,都是营兵,非常能打。

如果大明遮奢户、地方官吏,觉得皇帝走了,京营走了,就可以为所欲为了,那就太小瞧皇帝的决心了。

侯于赵沉默了下,俯首说道:“陛下,咱大明势要豪右、乡贤缙绅、乡官吏员,真的没那么大的胆子,对抗王命视为造反。”

他在浙江还田、巩固还田,当然见过反抗还田的乡贤缙绅,但其实是少数里的少数了。

大明没有失序,朝廷的政令,也从来不是不给人活路,陛下做事,虽然称不得上仁,但赏罚分明。

“陛下,推行一条鞭法的六府,也同样是黄金宝钞流通之地,他们接受黄金宝钞,也能接受一条鞭法。”侯于赵讲了他注意到的细节。

哪有那么多的奸臣、佞臣、反贼,就是有,京营、水师在,根本不敢表露出来。

遮奢户们、乡官吏员们一听说黄金宝钞也可以缴纳税赋,对一条鞭法最后抵抗的小心思,都没了。

在这些遮奢户眼里,陛下明明可以通过黄金宝钞明抢的,让人用宝钞,却不让人用宝钞交税,就是明抢。

六府推行一条鞭法,最大的阻力,就是遮奢户们以为陛下要明抢,可黄金宝钞可以交税,这种阻力就微乎其微了。

“陛下,定向增发的六百万贯,用完了。”侯于赵低声问道:“要不再发点”

“发多少”朱翊钧倒是注意到这个情况,六百万贯等于六百万银的宝钞,洒到广州府,也就溅了个水花,一部分的私票退出了流通。

“六百万贯。”侯于赵试探性的说道。

朱翊钧闻言一变,厉声问道:“不发!六百万贯,侯于赵,你也敢张口要!”

“广州府用白银、方糖、烟草、舶来粮等货物,换陛下的宝钞,又不是白拿的,陛下。”侯于赵立刻说道。

第一次的六百万贯,可不是直接给了广州府衙,而是广州府召开了公议会,最终确定了一大批货物,全都是硬通货,连糖都舍得拿出来。

黄金宝钞是可兑现的货币,一贯钞可以在会同馆驿换一银币,松江府还发生过一次挤兑的事件,皇帝从北衙调了二百万银应对挤兑,自那之后,就没人再挤兑了。

“六百万贯!就一个月,就用完了!”朱翊钧眉头紧蹙,他觉得六百万贯已经很多了,一个月,就一个月,就全部吃下了。

“实在是渴太久了,久逢甘霖。”侯于赵低声说道:“拿着宝钞,在南洋是可以直接用的。”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武道凌天 我一个神豪,当渣男很合理吧 虚空塔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我不是戏神 我接受联姻离开后,言总哭红眼 天灾第十年跟我去种田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庶得容易 绍宋 明尊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庶子夺唐 重生宝可梦,从独角虫开始 被问罪当天,无上帝族杀来 蛊真人 盛世春 道士不好惹 快穿之病娇男二黑化了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黄埔忠魂:从淞沪到缅北 抗日之铁血使命 北宋大丈夫 都穿越了,带超级军火库不过分吧 谍云重重 让你管封地,没让你治下人均暴富 民国之谍影风云 悟性逆天,我在大秦布道长生 军工科技 寒门崛起 抗战之烽火燃血 南宋第一卧底 爸,这好像是北宋 抗战之我是红军最稳战将 抗日之谍海大英雄 锦衣谍影 亮剑之最强兵工系统 谋动天下 
最近更新汉疆喋血风云录 带着漫威回北宋 历史中的酒馆 大宋伏魔司 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真理铁拳 岂独无故 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 道藏辑要 浴血山河 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