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首页 >> 华夏真相集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的资质能无限提升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反派家主,开局剜瞳 开局金风细雨楼主,一刀惊天下 天牢签到二十年,我举世无敌 踏天境 灰烬领主 哥布林:我的子嗣遍布世界 君有云 神剑无敌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 华夏真相集全文阅读 - 华夏真相集txt下载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

第二十三集 借兵灭唐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口若悬河,舌灿莲花;石人点头,草木会意。

桑维翰向契丹国主说罢就中利害,跪于帐前,自旦至暮,涕泣以争。

那契丹国中众臣受不住他这一日连说带哭,亦为其美言说话,向天子进言起兵,建议相助石敬瑭灭唐立国,顺便除了赵德钧,他那些礼物珍宝,自然亦不用归还。

耶律德光终被桑维翰感动,亦为之心酸流涕,又见满朝文武皆向着石敬瑭说话,于是乃命接了桑维翰国书合约,并复命桑维翰签了花押,用了石敬瑭私印,留存档案。

三日之后,契丹国主亲率国内五万精骑,南出山海关,随桑维翰一行直向太原进发。

不一日,契丹大军来至晋阳城外。

来得早不如来的巧,此时正逢石敬瑭离了三关回至河东,后唐朝廷已派大军十万北上,将晋阳重重围定,攻打十数日,堪堪城危。

耶律德光见状,便命离城十里扎下营寨,夜间派出悍将韩光,荡开唐营,将桑维翰送进城去,与城内石敬瑭约会夹击。

唐军出其不意,终被韩光冲透连营,保着桑维翰杀至城下。

石敬瑭派刘知远接进城去,设宴庆贺援兵终至,并谢韩光高谊,厚加奉赠。

唐军领兵大帅,正是威名赫赫大将高行周,现任潞州节度使。

字幕:高行周,字尚质,妫州怀戎人,顺州刺史高思继之子,将门之后,武艺绝伦。

高行周当夜闻报说有人闯营进城,便知是契丹援兵到来,遂命一面攻城不辍,一面分兵向外,来日迎敌。

次日侵早,三通鼓罢,高行周命上将符彦卿率兵出营,前来契丹营前叫战。

耶律德光引军营外列阵,在马上见对面唐营军势整壮,知道不可力敌,便点首唤过两员番将,却是前军牙督耶律佐、耶律佑,低声吩咐如此如此,二将得令引兵而去。

复命前锋大将伽离陀出马,与唐将对阵,许败不许胜,引唐军进入埋伏,一战而擒。

伽离陀心中不乐,但天子既有严命,不敢不从,于是上前迎战符彦卿,只战了十余合,便假作气力不加,引兵退却。

符彦卿不知是计,一心抢功,遂挥军追下,契丹兵大败。

番主耶律德光也引中军,向西面退败。高行周在中军看清对方旗号,知是契丹主将,急命部下两员上将张敬达、杨光远,率轻骑到西边列阵拦截,自己却来接应符彦卿。

符彦卿立功心切,不曾留意地理,直追杀伽离陀十余里。只听杀声大起,已落入耶律佐兄弟埋伏,一时阵角大乱。

主帅高行周从后面杀到,与符彦卿合力外冲,便如两只猛虎,契丹兵挡之不住。

正在此时,却听身后一声大喝,契丹先锋大将伽离陀杀回。高行周只得奋力接战,符彦卿为耶律兄弟伏兵截断,与高行周首尾不能相顾。此时张敬达、杨光远亦被契丹主耶律德光击溃,石敬瑭亦率契丹悍将韩光,及刘知远等一班部将自城中杀出,与契丹兵两面夹击。

于是唐军大败,四散奔逃,高行周喝止不住。

耶律德光与石敬瑭合兵追击,唐军向南狂奔,沿途丢弃兵仗如山,斩首数万级之众。

晋阳军与契丹军直追出五十余里,眼见天色已晚,乃收兵不追。契丹主引兵归虎北口扎住营寨,晋阳军在其南五里扎营,以为翼护之意。

晋阳军获得唐朝降兵二千余人,刘知远劝石敬瑭尽坑杀之。

是夕石敬瑭出见契丹主耶律德光,大礼参拜:多感大人军马相助,无以可报。

契丹主笑慰道:你我既为父子,当得相助,以共成大事!

石敬瑭此时比契丹主年长整整十岁,闻听此言,老脸红白不定,当下辞别回营。

歇兵二日,契丹国主命令石敬瑭引本部军为先锋,更亲率大军后继,南下上党。说不得大军到处,势如破竹,一攻而克。

石敬瑭见连连取胜,以为兵贵神速,于是留子石重贵镇守上党,复命赵莹为先锋,刘知远为副将,约会契丹大军依期而进,南下洛阳。

契丹主耶律德光见唐军不堪一击,野心大起,欲趁此夺取中原花花江山,便命在上党歇兵十日,复遣使快马归国,又调五万大兵前来助战。

十日之后,大将慕容韬率五万契丹大军来至,参见主公。

耶律德光大喜,即命伽离陀仍为先锋,慕容韬管领中军合后,约会石敬瑭晋阳军水陆并进。不则一日,前军至于陕州,就城下扎营。

早有守军探马报进城去,禀告主将张雄、韩虎。

韩虎闻报,遂与张雄说道:将军且自守关,待兄弟出城先走一遭,与那石敬瑭见阵。

于是披挂上马,领兵出关。两军对垒,石敬瑭亲自出马,比及交手三合,便将韩虎一枪戮于下马,当即身死。

唐军回身便逃,未及入城,晋阳众将及伽离陀已随后而至,乘势杀进城来。

张雄在城上早见韩虎失手,急寻一匹快马自东门出关,一溜烟跑进京城长安。因在黄门引导下进朝阳殿,望驾叩头:三关反了石敬瑭,在晋阳城外杀败高行周及张敬达,复引契丹十万人马杀到陕州。韩虎战死,臣只身杀透重围来求救兵,契丹大军随后便到京城也。

唐帝闻奏大惊,急问左右文武:石敬瑭叛军将入京城,何以退之?

此时朝中已无上将,众臣尽皆默然。

李从珂看见宰相卢文纪肃立班首,不由怒火三丈,骂道:公为太平宰相,平素清谈才冠天下,却从未提出有益军国大事条陈者。如今贼寇至矣,便宁如此钳口不言耶!

卢文纪闻责,尚自不服,抗声辩解:我等宰臣每隔五日进宫,问候陛下起居平安,复与文武两班官员列队觐见,时间短暂,不能畅所欲言。虽有例行奏对,但满眼都是侍卫,即有浅见,慑于陛下威势,亦不敢当众提出。请陛下恢复前代延英殿奏事制度,只许宰相及机要重臣侍候,方有裨益焉耳。

众臣听他顾左右而言他,不由嘘声一片,嗤笑盈耳。

李从珂闻奏,虽然怒火冲天,但总不能将当朝宰相推出砍头,只能恨恨嘿然。

太常丞史在德性情疏狂直率,见天子怒发如此,乃上前奏道:今朝廷用人,皆乃是滥竽充数,历朝无如今日之甚。号称将领,并无军事常识,虽戎装持戈,一遇强敌便只知丢盔卸甲,败则背弃部属,先行逃走。号称文官,则无才学,反而品德恶劣,唯财货是敛。当问其政事,便一无所知,一语皆无,只知目瞪口呆。便是写篇奏疏,亦不得不倩人代笔,此正所谓虚职费财者也。今陛下维新中兴,欲图大事,正是改革弊政之机,臣谓军中凡穿铠甲将校,宜令本军大将逐个考较武艺,讯问兵法谋略。居低位而有将才者擢升,居高位而无将才者则降黜。至于文官,则由皇上亲自出题,命中书令或宰相当面考试。居下位而有大才者,擢升高官,居上位而无大才者,则驱逐出朝可也。

一番言语即出,满殿众官低头,顿时鸦雀无声。

李从珂:贤卿高论,怎不早说?如今我那御妹夫石郎,便要坐在寡人此位矣。

史在德:这殿上平日都是宰相议论之所,微臣并无资格说话,故今日借机一论。某是先发牢骚,后献微策。敌今兵临城下,陛下何不调大将军赵延寿御敌?

唐天子闻奏大喜,便欲准奏下诏。

宰相卢文纪及补阙刘涛、杨昭俭等此时已回过神来,不由皆都怒不可遏。并不顾史在德推荐何人领兵御敌,只恨他骂得自己不堪。

遂一致出班奏本,高声要求:史在德竟敢信口雌黄,侮骂朝廷重臣,是可忍孰不可忍!请陛下即刻降诏,将此贼严厉惩罚,夷其三族,至不济亦应弃市示众,以儆效尤者。

李从珂当时便如听了个天大笑话,竟气得难发一言,只得仰天长笑。卢文纪等被笑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遂立时止声。

天子笑罢,对翰林学士马胤孙说道:寡人刚刚登极治国,常慕太宗贞观之时,自应大开言论之途,从谏如流才是。若百官中因提意见而被定罪,其后还有谁再敢说话?天下宁有如此宰相,逼令天子杀其谏臣耶!卿承朕意,当即草诏!

马胤领旨,当下一挥而就。末帝便令承旨官当众宣诏:昔魏徵请太宗奖赏皇甫德参,今刘涛等却命朕处罚史在德。其事无异,奖惩不同则何?史在德世之忠良,罚其者谁?

诏书宣罢,众臣默然。史在德跪地谢恩,卢文纪、刘涛等则低头入裆,战悚不已。

李从珂至此,终舒一口恶气。遂立即下诏,急调洛阳步骑禁军三万兵到河阳布防,又派忠武节度使赵延寿,率本部忠武军二万,赶赴陕州御敌。

字幕:赵延寿本名刘延寿,镇州人,少年从军,为卢龙节度使赵德钧收为养子。

因其不但能征惯战,且生得一副绝美容貌,又好书史,便为明宗李嗣源所喜,以爱女兴平公主嫁之,为汴州司马,驸马都尉。累迁河阳、宋州节度使,入朝充宣徽使,迁枢密使,加同平章事;出为宣武、忠武两镇节度使。与石敬瑭皆乃唐明宗女婿,是为连襟之亲。

赵延寿领了圣旨,不敢耽延,遂请天使回京,自引部军二万向陕州进发,并遣使寄书养父赵德钧,以通声息,相互呼应救援。

此时高行周与张敬达退至晋安寨,一面整修战备,一面遣使向京师告急。

河东兵与契丹兵会合围攻晋安寨,于寨南布设重围,连营绵延百余里、厚达五十里,将唐军围的水泄不通,阻断南归洛阳之路。

张敬达等虽然尚有五万军马,却无法突破对方铜墙铁壁,形成坐困待援之态。

唐末帝收到高行周、张敬达告急,复派卢龙节度使北平王赵德钧、天雄节度使范延光及忠正军节度使符彦饶,三路兵出,火速增援晋安寨。

赵德钧接到天子诏书及养子私书,便起幽州之兵西来,至河东救援高行周及张敬达。范延光及符彦饶也分别领兵起行,约定到晋安寨会集。

画外音:赵德钧节度卢龙,驻守幽州十数年,将幽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为后唐有效防御契丹攻击,亦可谓劳苦功高。但因与石敬瑭有隙,故亦勾结契丹,不料反被桑维翰所破。此时既奉诏旨出兵,因思正是百年不遇良机,遂一面慢慢行军,一面于途中上表朝廷,奏请天子任命养子赵延寿为镇州节度使,以加强自己势力;并称幽州军兵力单薄,须以泽潞之兵合入麾下,并力抗敌,实欲借机吞并潞州兵马。

奏疏发出,不待朝廷回复下达,便率大军转往潞州而来,兵至乱柳。

天雄军节度使范延光正领兵二万屯于辽州,赵德钧又发檄令,请合并魏博兵马,统归于中军指挥。范延光知其心怀叵测,回书借口拒绝合兵,赵德钧不悦。

赵延寿领二万河阳兵赴敌,因孤军势弱,连战不胜。只得率部辗转潞州,与义父汇合,将二万兵马全部并入赵德钧之下。

赵德钧军势大盛,移师祁县团柏谷,再次按兵不动,一月有余。

当时契丹全军辎重屯于虎北口,伸手可得,赵延寿屡次请求夺来以资军用,并绝契丹大军粮草,赵德钧却正欲养敌自重,故此坚执不允。

此时张敬达等五万唐军被困晋安寨,便如嗷嗷待哺婴儿,距离团柏谷不过百里之遥。

赵德钧只因吞并魏博兵马图谋未成,故此不闻不问,只待天子回复自己所请,彼时方才进兵,建立不世奇功。

信使历史千辛万苦,终至洛阳,将赵德钧奏章呈递天子。

唐末帝李从珂览赵德钧所奏,见是趁机要胁,不由勃然大怒,立即派人通知范延光,需小心防备赵德钧,并命赵延寿马上进兵。

赵德钧见天子不允,愈加止兵不前,亦不令义子出兵。

此时赵延寿二万兵已全归义父掌握,自己便欲报效朝廷,也不能自主。

晋安寨中,五万唐军已被困半年之久,营内粮草已绝。高行周等命先以战马为食,其后瘦弱战马将近吃完,眺望救兵不至。

高行周及符彦卿分别欲率骑兵突围,但数次均未成功。

唐军自夏初被围,此时天寒地冻,谷中各雪盈尺,三军衣单无棉,遂冻死数千之众,余者亦难以持戈握戟。

部将杨光远、安审琦见援军迟迟不至,便劝总督军使张敬达投降契丹。张敬达断然拒绝,并厉加斥责,二将于是谢罪,悻悻而退。

高行周闻说此事,知道二将已起反意,遂暗中派人保护张敬达。反被张敬达误会,以为是在监视自己,甚至当众责难,高行周只得将护卫撤回。

闰十一月二十六日晨,杨光远乘例行点卯,高行周、符彦卿二将未至之际,乃刺杀张敬达于帐中,随即哄变,率众投降契丹。

高行周及符彦卿闻变,只得趁乱拼力杀出。兵败不敢回洛阳,只得率残部逃入山中。

耶律德光大喜受降,检点唐营辎重,见寨中尚有五千马匹,五万副铠仗,军力尚存。

大军覆亡,谍报京师。

唐帝闻报杨光远率领唐军投降契丹,五万大军就此覆没,愈加怒火三丈,转恨援军按兵不动,便下诏剥夺赵德钧本兼各职,宣布幽州军及赵延寿部下忠武军为叛军。

赵德钧养寇自重之计完全破败,并吞魏博及潞州兵马梦想亦成泡影,于是走投无路,只得攻占潞州一座空城,权做容身之地,再作打算。

由是将士失望,大多离散。潞州并无军粮,以供大军固守。

赵德钧无奈,只得与义子商议,遣使请降契丹。

于是四路大军皆败,唐军兵力不足,草粮皆空。

唐末帝万般无奈,遂下诏搜括天下将吏及民间马匹,又发民夫为兵,命令每七户出一名征夫,自备器甲,称为义军,共得马匹二千,兵卒五千人。

寥寥数千兵马,于征讨无补,民间却大为困扰,更速其败。

十一月,彰武节度使杨汉章欲率本部勤王。当地豪强刘景岩乘机煽动众兵,杀害主帅杨汉章,自己称为彰武军留后。杨汉章死,由是天下再无勤王之兵。

晋安寨唐军主力既已覆没,石敬瑭便与契丹合兵一处,杀向洛阳。

京师百姓纷纷出逃,躲进豫西山中。末帝李从珂重披盔甲亲自出征,亦遭连败,终带残兵退守河阳,重新布防。

诸将奏道:契丹大军将至,河水又浅,人心离散,此处不可久守矣!

末帝无奈,下令拆毁河阳桥以阻契丹骑兵,自回洛阳收拾细软,准备逃窜。

石敬瑭率兵一路赶杀,唐军诸将纷纷率军投降,甚至为石敬瑭准备渡河舟楫,致使黄河防线不战自溃。石敬瑭与契丹大军顺利南下,进逼京师洛阳。

李从珂于是志气消沉,昼夜饮酒悲歌,不复再领兵出战。

字幕:西元九三六年。唐末帝清泰三年,十一月。

辽太宗耶律德光于柳林册封石敬瑭为皇帝,改元天福,国号晋,自解衣冠授之。石敬瑭既登帝位,乃依前约,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哪十六州?分别乃是:

幽州(北京),蓟州(天津蓟县),瀛州(河间),莫州(河北任丘),涿州(涿县),檀州(密云),顺州(顺义),新州(河北涿鹿),妫州(怀来),儒州(延庆),武州(宣化),蔚州(灵丘),云州(大同),应州(应县),寰州(朔县),朔州(朔县)。

除割让十六州外,又称辽帝耶律德光为父,每年进奉帛三十万匹。

历史真相:奉帛事小,失土事大。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之举,不仅失去大片领土,且使契丹轻易占领长城要隘,此后便可长驱直入中原,再无天然屏障。以至两宋北边不守,便为三百年大患。其实契丹所得幽燕之地,直有二十州之多。唐明宗时便已失平州,宁、营二州则在唐灭后梁时便被契丹夺取,此后易州也被契丹占领。契丹主耶律德光既取燕云十六州,便改幽州为南京,云州为西京,自此将燕云十六州作为南下基地。

石敬瑭既自立为帝,乃依照契丹主建议,封桑维翰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权知枢密使事,又任翰林学士。

桑维翰身兼宰相、枢密院、翰林学士三大要职,遂为后晋王朝股肱之臣。

又封降将杨光远检校太尉,充宣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六军诸卫事。杨光远虽受重职,但在石敬瑭面前时常悒然不乐。

石敬瑭以为其有不足之愤,遂密遣近臣前往营中讯问。杨光远故作大惧,乃附奏疏,请近臣回报晋帝:臣乃败兵降卒,今蒙陛下恩典贵为将相,岂敢心有不足?但以张生铁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臣弗如之,衷心内愧,是以不乐。

彼所说张生铁,乃是张敬达小名。

晋高祖石敬瑭览其此疏,不由连连赞叹,向部下诸将宣示并赞道:为杨光远在满朝唐臣之中,是为忠纯之最者也。

其实杨光远深知晋帝喜好忠臣脾性,故为其言,以邀高祖石敬瑭之重信罢了。此人非但弑杀主将卖敌求荣,生性狠毒名见一斑,而且奸狡如此。

于是晋主发兵,与契丹兵大举南下。前锋大将刘知远夺了河阳,直抵洛阳。

当时周回四绕,水泄不通,满城军民心寒胆裂,并无一将出敌,日夜惊惶,号哭震天。李从珂再聚文武商议退兵之策,满朝文武尽皆不语。

惟宰相冯道出班启奏:陛下当初轻信张娘娘之言,生此祸端。今放眼朝中,那个是石敬瑭敌手?为今之计,陛下莫若求和,重赐金帛,高升厚爵,方解此祸。

末帝慌张,只得依冯道之言,差吏部尚书李安祥奉敕书一道,金银各十车,彩缎十车,出城来到石敬瑭营外伺候。

石敬瑭传令入见,李安祥徐步入帐,洋洋说道:天子闻驸马兵至,特差下官赉敕一道,封明公自立河东,劳军金帛三十车,请明公免动干戈,以安生灵。

石敬瑭:皇上不念骨肉之情,囚禁永宁公主,听信张后之言,自弃天下藩镇。陛下如要我休兵息马,则需献出张后,明正其罪,即允其和。如有不然,杀进城中,寸草不留。

李安祥听罢,知道再说无用,遂不敢开言,即带原物回城,将石敬瑭言语奏知。

西元九三六年,后唐清泰三年,后晋天福元年,闰十一月,二十六日。

唐末帝李从珂见大势已去,乃同文武到东门城顶敌楼上,令呼石敬瑭说话。

石敬瑭闻唐帝宣召,领兵到东门城下,立地仰见。

末帝在城楼上问道:石驸马,朕未曾负卿,卿如何相逼之甚?

石敬瑭奏道:臣亦不敢负陛下,只献出张后以正国法,臣即退兵。

李从珂在城楼上哈哈大笑,说道:你为称帝蓄谋已久,竟不惜称契丹胡虏为父,以为儿皇帝,天下哪个不知?今竟以为朕之御妹,报冷宫囚禁小恨为由自辩,是欺鬼乎!朕今日既死,亦为中原天子,不似你这沙陀逆贼,华夏篡臣也。

于是笑声不绝,身带传国玉玺,与曹太后、刘皇后及太子李重美等登上玄武楼,命侍从堆柴举火,自焚而死。

由此后唐遂亡,共传二世四帝,国祚一十四年。

李从珂死后并无谥号及庙号,史家称为末帝或废帝。传国玉玺就此遗失,不知所踪。

石敬瑭引军入城,登朝阳殿,接受百官朝贺,建立晋朝,史称晋高祖。命人收敛李从珂遗骨,葬于徽陵以南。契丹主耶律德光观毕石敬瑭朝贺大礼,乃引军班师回归皇都上京。

十二月初,契丹大军回途路过潞州,赵德钧与赵延寿父子献城出降。

耶律德光准受其降,但见其部军中有“银鞍契丹军”,乃是由三千契丹降卒所建,不由深为恼恨,即命全部杀之,埋入一个大坑之内,尸骨不得终还辽东。

赵钧德见辽主对待本族降卒如此,不禁又愧复悔,与义子赵延寿相对无言。

耶律德光对其父子倒也算得十分客气,命令以铁索锁了,戴上行枷,随大军战俘一样待遇,押送回国。

赵德钧到上京,献上所有财产乞命,却深遭述律太后奚落,不胜羞惭,逾年而卒。

安远节度使卢文进却与赵德钧相反,六年前便自契丹回奔后唐。此时唐亡,因见石敬瑭系契丹之主所立,便于十二月尽杀行军司马、节度副使等人,率部渡淮奔吴,以示与契丹不共戴天,复为吴国宣润节度使,以至终老。

后晋天福二年,晋帝移车驾入汴州为都,翌年升汴州为东京开封府。

此后高行周、符彦饶、符彦卿、范延光陆续归降。

石敬瑭大喜,皆予以重任:升高行周潞州节度使,授同平章事,以使相身份归藩;符彦饶为滑州节度使,累官至检校太傅;符彦卿任同州节度使,范延光封临清王。

同年,符彦饶为部下所逼起兵叛乱被杀,胞弟符彦卿上表待罪,请求辞职归乡,石敬瑭并未加以责罚。八月,符彦卿献“助国银”一千两,因而复受重用,担任左羽林统军,又兼领右羽林,之后改授鄜延节度使。

当时晋朝新得天下,藩镇多未服从,民间贫穷,但契丹贪求无厌。于是举国汹汹,皆谓晋帝石敬瑭卖国,甚为世人不耻。

临清王范延光复为天雄军节度使,镇守邺都重镇,兵多将广。

一日昼眠,忽梦一条大蛇由自己脐中钻入肚腹,已钻入一半,却被自己掣出扔于地下,复钻入墙洞不见。醒来之后,心甚不安,遂将门下术士张生请至,问以吉凶。

张生连声称赞道:蛇者,龙类也。入于腹内,乃是欲为王者之兆也。

范延光素以张生为神,常置门下为客。又因其言多中,此番梦蛇入腹,闻此如此析解,遂亦深信不疑,由是颇畜异志。

张生见临清王反志已萌,乃献计道:明公若要成就大事,一人独力不可,须招揽人才,遍邀天下豪杰以为同盟,共同为之方可。某闻今有镇州留后秘琼,乃平山人也,其父名唤秘遇,以善于骑射历任本军偏校,累官至庆州刺史。秘琼而今在镇州拥有三万精兵,实力非同小可;且其府中所藏资财无数,可充军饷。若得此人为助,明公大事可成,霸业就矣。

范延光奇道:天下诸镇之侯,我无有不熟知者。秘琼只是一镇留后,非久为节度镇使,何来雄兵厚资?

张生笑道:明公有所不知,这秘琼亦是个深藏不露的凶狠角色,名为官将,实为强盗,因而暗自发迹,世人不晓。此人大王不知犹可,成德军节度使董温琪者,明公可识得么?

范延光答道:同为一镇节度,如何不识?前番在契丹南下之时,董温琪不是被耶律德光掳到辽东去了么?

张生答道:正是。秘琼颇具勇力智谋,便在董温琪帐下,任衙内指挥使。当董温琪为契丹所虏,秘琼趁乱躲于城外山中,待契丹兵去后,复还城内,悉杀董温琪家族老少,皆埋于一穴之中,手段着实狠辣。因而尽取董温琪所藏家赀,所得巨万,又收其部众三万人,皆归于自己帐下,由此据住镇州称雄。只因其未受朝廷敕封,殿下是以不知。

临清王闻言沉吟:原来如此。只是我与秘琼并无交情,如何得其相助?

张生毛遂自荐道:若蒙明公不弃,我便替明公到镇州走上一遭,说他来降。

范延光大喜:如此,便请先生休辞劳苦,为某去干办这桩大事,蒙情不尽。

又命就府库中罗致一车重礼,再派一百精兵,与张生同去。张生欣然领命而往,去得麻利,回来的快当,次日便即回到邺都,回复临清王道:叵耐那贼自负财厚,看不上明公这一车珠宝,且口出不逊之言,将某无礼赶回。

临清王不悦道:事说不成,反被此贼耻笑,亦为小可;只是我计已泄,倘为朝廷得知,岂非引火烧身?

张生答道:此贼若是痛快应允,倒是明公对头。天幸此贼不允,是其自取灭亡,以资明公成事也。

临清王:此话怎讲?

张生:我已打听备细清楚,晋天子驾坐汴州,方以安重荣代为镇州节度使,授任秘琼为齐州防御使。因那安重荣与蕃帅赵思温引大军同行前来接管镇州,着秘琼即日离镇就任,此贼不敢违旨,便就在这几日启程。自镇州到那济州,邺都乃是其必经之路。待其橐其赀装,道出于魏,明公只需派二百精卒扮作强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则神鬼不觉,巨万金银珠宝,皆为明公所有矣。

临清王闻言大喜:先生高才,真有鬼神莫测之机!

于是点首唤过心腹家将范冲,命其带二百家兵扮作强盗,埋伏于境上要路两侧,如此而行,范冲领命而去。

三日之后,范冲领兵而回,大车小辆,足足押回三十余车,尽为黄白之物,价值何止亿万。临清王大喜,便问此去备细。

范冲答道:秘琼因为随带重资,故此白日不敢行路。某在林中等了两日,此贼方于夜间来到,被某杀之夏津,随行二百脚夫也全部灭口,悉取其赀货而回,并无一个知道。

临清王闻言大悦,乃重赏范冲与张生,将那三十车金银分藏于各库,故作若无其事。

再三日之后,戍逻者发现林中二百余具尸首,由此案发,呈报西京洛阳。

晋帝石敬瑭大惊,因此事发生于邺城边境,由是疑是临清王范延光所为,乃驾幸汴州,一边严令临清州彻查此案,一面调集军队,待案情水落石出之时发兵平乱。

天福二年六月,范延光见案情渐露,难以遮掩,遂被迫造反。遂遣部下牙将孙锐、澶州刺史冯晖,领兵二万前拒黎阳,掠夺滑、卫二州。

晋高祖闻说范延光起兵造反,不由大怒道:此真是作贼心虚,不打自招。

又闻范延光用孙锐为将,复又笑道:我虽不武,然尝从明宗攻取天下,攻坚破强多矣。范延光亦非我之敌手,况孙锐等儿戏之辈?看来我亦无需亲征,便可轻取孺子!

乃命杨光远为招讨使,引兵自滑州渡胡梁攻之。

且说邺都天雄军牙将孙锐,本就轻脱无谋,行兵之际尚以娼女十余名自随,于路张盖操扇,酣歌饮食自若。

军士苦于酷暑大热,皆不为其用命,于路逃散无数。

杨光远命部将伏于小路,擒得孙锐细作间谍,稍加刑讯,便将孙锐行军计划和盘托出。杨光远遂分兵派将布下埋伏,以轻骑引诱孙锐渡河,半济而击之。

孙锐大败,部兵多半落入黄河溺死。孙锐与冯晖退走逃入魏州,闭门高壁不复敢出。

范延光起初并无必反之意,只不过受不得三十车金宝诱惑,又复被张生及部将劝诱,这才逼反。及至孙锐大败,范延光便又大悔,遂遣牙将王知新赍表至汴梁,要求认罪归降。

晋高祖怒而不见,却也不放王知新回去,诏命归属武德司任职。

范延光大惧,复又遣使至杨光远大营,求其附表天子再次请降。杨光远知道天子盛怒,恐受其连累而不予上报,反而引军攻打,范延光只得添兵坚守。

杨光远奏请晋帝,复以箭书二百封射入城中,以天子明诏宣布,悉赦魏人附逆之罪,重金召募能斩范延光首级献城者,便以节度使重职任之。

然而魏人皆保范延光,竟无贪赏反叛之人。

魏州向来是五代重镇,城坚濠深,攻之难下,乃逾年不克,晋军师老粮匮。最终朝中大臣宗正丞石帛上书极谏,请赦范延光之罪,并愿以单车入城说其归降朝廷。

高祖石敬瑭此时亦自悔悟,便准石帛之奏,使谒者入魏州特赦范延光,招喻其降。

范延光此时亦是精疲力竭,将所掳秘琼三十车金宝尽用于军饷,一文不剩;反倒搭上自己十数年来积蓄,自恨得不偿失,乃自缚至京面圣归降。

石敬瑭果赦其罪,又册封为东平郡王、天平军节度使,赐免死铁券。

范延光因自惭请退,以太子太师致,闲居于东京汴梁。

其后过了岁馀,天子使宣徽使刘处让载酒,夜拜范延光府第。范延光受宠若惊,尽出家中所有以待,席间饮酒情热,涕泗横流。

刘处让见此,便对其说道:皇上遣某来见郡王之时,适有契丹使节至朝。其使转告北朝皇帝诏旨,询问去岁魏博反臣何在,恐晋帝不能复制,当锁拿至辽东上京,免为中国后患。因事关郡王生死,某不敢不以实相告,望大王早为之计。

范延光闻之,手足无措,莫知所为。

刘处让又道:大王若依某计,不如迁至洛阳闲居,以避契丹使者,不亦可乎?

范延光答道:杨光远留守河南,此人与我有仇,安能相容?我有田宅皆在河阳,欲往彼处以养终年,不知可乎?

刘处让见计得售,当即许诺:殿下只要离开汴梁便可,我当奏请天子,满足郡王心愿。

过数日圣旨颁下,允准东平郡王离京返乡。范延光乃挈其资帑还归河阳。

河南都招讨杨光远见其赀货众多,遂上奏天子:范延光乃反覆奸臣,若不图之,其非北走契胡,则必南走吴越,请拘之洛阳囚禁,以免后患。

高祖犹豫未决,不及答复。杨光远乃遣子杨承勋以兵拦路,胁迫范延光自裁。

范延光大惊道:天子赐我铁券,许之不死,何得及此?

杨承勋乃命壮士驱之上马,行至浮桥,推堕水中溺死,因尽取其赀宝,又以范延光惧罪投水自死上奏。

高祖会意不问,追赠太傅,诏许归葬相州。

范延光下葬之后,忽起狂风暴雨,其墓辄崩,破其棺椁,头颅尸首皆碎。世人皆谓,这是当初伏杀秘琼,取其赀财果报。

杨光远被晋高祖授为魏博行府节度使,兵权在手,又见杀了范延光,朝廷并不过问,便以为高祖惧怕自己,便稍干预朝政,或者抗奏,以试探天子态度。

晋高祖对其此举,亦每曲从。复诏以其子杨承祚尚长安公主,次子杨承信授以厚爵。杨氏一门恩渥殊等,便为当时朝臣之冠。

桑维翰时为枢密使,往往上表弹射其不法之事,杨光远心中衔恨,便进京面奏皇帝,弹劾桑维翰擅权揽政。

高祖石敬瑭以杨光远方有功于国,便只得做个和事佬,乃命桑维翰出镇相州,使杨光远为西京洛阳留守,兼镇河阳,但亦借此升官封爵之机,罢其兵权。

杨光远由此怨望朝廷,潜贮异志,多以珍玩珠宝供奉契丹国主,倾诉自己委屈;又私养部曲千余人,挠法犯禁,河洛之人恒如备盗,以防杨氏。

高祖闻之,寻册拜杨光远为太尉、兼中书令,更夺其封地,及部曲之兵。

杨光远逾岁入觐,高祖置酒相待,命教坊伶人以杨光远暴敛重赋之事编成戏文,当场表演,观其态度。杨光远竟殊无惭色,嘻笑如恒。高祖震惊其脸皮之厚,于是当场以大功未赏为由,命赐其部将各与一郡为守,又为刺史者数人,以削其势。(本集完)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我在斗罗里当恶毒女配 她是剑修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权力医途 寻忆:武灵天下 处分我退学,高考又求我回去? 繁花织梦重生女总裁的逆袭时代 大日我都吞了,你说我练错了? 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侯府忘恩义?摄政王撑腰,不原谅 快穿之病娇男二黑化了 开局一辆购物车发育全靠卡BUG 先和离后逃荒,我的空间能升舱 赶海:一双紫金瞳,驾驭全球海洋 绝世战神赘婿 
经典收藏灰烬领主 我在崩坏世界苟到末日降临 诸天从四合院启航 我,低维世界唯一真神 万界征服系统:我是大魔王 洪荒:我镇元子才是地道之主 赘婿神皇 系统:没有资源?我直接无限复制 开局成杀神,陛下为何造反? 行走在诸天万界 御兽仙尊 对话千古,我长生的秘密被曝光了 金丹是恒星,你管这叫修仙? 艾泽拉斯战纪 我,反派第十世师妹们的白月光 一人一剑一坟冢!一诗一酒一人间 忍界解说员 污蔑我玷污皇嫂?我直接假戏真做 国王 一代天神,系统签到无敌,我怕谁 
最近更新黑暗幻想之剑圣传说 时间的轮回 气域传说之战神再起 沧澜仙魔录 于彼天逍遥 神羽魅影 逆鳌传IV狼烟再起 纯阳圣体 开局挖弟弟至尊骨,我直接捏爆 创仙代 燧神逆修录 两色弈 齐天 武晴天的另类漂流 征服九大女帝后,我成就无上仙帝! 噬天棺 八域灵界 恨别亦难 乱世悍卒:从娶娇妻开始 鼎炼乾坤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 华夏真相集txt下载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 华夏真相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