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首页 >> 华夏真相集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嫡嫁千金 陆地剑仙:剑阁守剑八十年 这本小说很健康 玄幻:无双皇子,征战诸天! 我!反派家主,开局剜瞳 开局金风细雨楼主,一刀惊天下 万古神帝张若尘最新章节列表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太上武神诀 超神宠兽店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 华夏真相集全文阅读 - 华夏真相集txt下载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

第二十二集 卫州惊变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话不在多,字字诛心。

朱弘昭、冯赟被天子一番话,问得惶惧不安,无言相对。

此时李从珂已离长安,向洛阳挥师而进,一路郡县无不望风迎降。朝廷所派征讨军马,先后投到李从珂麾下。旬月之间,凤翔兵至陕州,眼见进逼洛阳城下。

李从厚至此再无良策,遂遣使宣召石敬瑭入朝,命其率军抵御凤翔军东进。

侍卫都指挥使康义诚欲降潞王,自请率京中禁军出征;马军指挥使朱洪实则主张以禁军坚守洛阳,二人争执不休,皆称对方是想趁机造反。

李从厚难辨是非,遂将朱洪实斩首,倾尽府库犒赏禁军,令康义诚出城平叛。

禁军愈加骄纵,乃出城西去,行军途中肆无忌惮,扬言到凤翔再领赏赐。禁军出城,李从厚便命处死李重吉、李惠明兄妹。

康义诚奉了皇帝之命,率领三万禁军出离洛阳,一路浩浩荡荡气势昂昂,向长安杀来。

潞王李从珂此时已攻破陕州,于路发出檄文,传书洛阳慰抚京中百官,称此番入京只诛朱弘昭、冯赟两族,其余人等皆勿需忧虑。

朝中百官亦正恨朱、冯二贼,收到檄文,于是更无主战之心。而这时朝廷禁军刚行至新安,便已百十成群,争相奔向陕州,来向潞王纳款投诚。

康义诚到达陕州境内乾壕,见麾下仅剩几十人,不由感到好笑,亦向李从珂请降。

李从厚在洛阳闻说,所派禁军全军覆没片甲不回,忙命宦官召朱弘昭入宫商讨对策。朱弘昭却以为皇帝是要追究罪责,索性投井自杀,连皇帝的面也不用见矣。

京城巡检安从进早有投降李从珂之意,乃趁机率本部军攻杀冯赟,诛灭其族,而后派人将朱弘昭、冯赟二人首级,送往李从珂军中。

李从厚见洛阳已经无法据守,决定放弃洛阳,逃奔魏州,再图谋复起。

乃命孟汉琼先行出京,到魏州安排诸项事宜,并使亲信慕容迁率所部控鹤禁军,把守玄武门。但孟汉琼一出城门,便单骑奔向陕州,也来投降李从珂。

李从厚当夜从玄武门逃离洛阳,带五十名侍卫逃奔魏州。

慕容迁原本表示率部随行护驾,但当李从厚出城后却立即关闭城门,派人前往陕州与潞王李从珂联络,请其率军入都,己为内应。

宰相冯道次日上朝,方知皇帝李从厚已经出逃,乃进宫禀告太皇太后。

曹太后到此更无别策,只得以“亲儿是儿,义子亦子”自我宽慰,命内宫诸司持了自己懿旨敕书前往乾壕,迎此义子殿下李从珂入京。

却说河东节度使、驸马都尉石敬瑭,自得天子诏旨,命他起兵入京勤王,便早知其中得失利害,对于何去何从,做到心中有数。

于是打发天使回京,自己慢慢筹备人马,掐算好时间,一边派出连环探马前往京中及凤翔,一路上探听消息;一边从容离了晋阳,取道太行山东道,逶迤向京师洛阳进发。

这一日行至卫州,城东数里之遥,只见前面军士来报,说是见一青年男子单骑而来,率领十数个随从,皆作官人打扮,疑是奸细,已拿至军中。

石敬瑭令将那为首青年擒来问话,等来人被捆至马前,却吓得颜色更换,急滚身下马跪在来人面前,喝令从人,解绑释缚。

来人非别,正是自洛阳逃出,欲投魏州而去的皇帝李从厚是也。

李从厚见是石敬瑭带领军马而来,如见亲人,不由放声大哭,将连日来所发生变故一一告知,并问兴复之策。

石敬瑭急忙叩拜,请罪不止:微臣救驾来迟,使陛下出京履危,实乃死罪。请陛下先入卫州城中歇驾,待为臣与卫州刺史王弘贽商议,再谋复夺两京,奉驾还朝不迟。

李从厚道他是一片忠君之心,不由大喜,遂欣然准奏。

石敬瑭乃命三军就地安营扎寨,自引百名亲军簇拥天子入城,并嘱天子:未知那卫州刺史心迹如何,陛下休要露了白龙鱼服行藏。

天子闻此,自是一一允诺。

众人不动声色分批入城,然后聚集一处。石敬瑭将皇帝李从厚与其几个亲随安置在驿馆之中,复使五十名亲军保护,不许任何闲人靠近。

天子见其安排得妥帖,甚为满意感动。

石敬瑭安顿好天子,便微服至于刺史府,向门军递上自己职务名片,说明来意。

王弘贽闻说节度使大人来到,不由屁滚尿流,亲迎至府外,打躬作揖迎入,命人献茶,复令摆酒,便请问驸马大人何来。

石敬瑭也不相瞒,将在途中遇到天子的事情说了。然后开门见山,便直问王弘贽:未知将军有何妙计,复夺洛阳,平定叛乱,奉驾回京?

王弘贽闻说洛阳已失,将脑袋摇了数摇:实言相告,某谓今上,没有复起希望矣。

石敬瑭深以为然,便暗令牙内指挥使刘知远:你可引部兵,扮作强盗,趁夜回至馆驿,将皇帝及其随从全部杀死,而后率军赶赴洛阳。此事甚秘,慎毋泄漏!

刘知远应诺一声,引军化妆而去。

字幕:刘知远,河东太原沙陀族人。

刘知远幼时不好嬉戏,个性厚重寡言。长大后面有特象,为时人咋异,以为必非常人。到青少年时期,雄武过人,勇猛善战。

值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割据太原之时,刘知远应征参军,便在李嗣源部下为卒。

当时石敬瑭为李嗣源部将,刘知远随侍左右,屡经征战,两次救护石敬瑭脱难。石敬瑭感而爱之,以其护援有功,奏请将刘知远留在自己帐下,做牙门都校。

便说刘知远领了主将密令,乃引百名牙军出刺史府,命众军尽卸盔甲,以束甲绦蒙面,直奔驿馆而来。

刚近驿门,护卫上前喝道:来者何处强盗,敢来劫掠官家?

刘知远低声道:是我。奉石令公密令,前来公干。

护卫见是牙将大人,不敢再言,自引五十名亲军躲入暗处。刘知远率众而入,命将闵帝十数个随侍卫全部杀了,一个不留。

李从厚见这些强盗心狠手毒,刀法精奇,连手下御前禁军侍卫也非其敌手,不由大惧,只顾坐在榻上抖衣而战,连求救之言亦无法出口。

部将便要上前砍时,被刘知远使劲一扯拉了回来,示意不杀。又命一众牙兵将闵帝屋中几个包裹抢了,装作果是劫财害命强盗行状,然后打声呼哨而去。

五十名节府亲军亦随后而逝,只余李从厚被独自撇在驿馆,孤苦零仃,恐惧欲死。

勉强过了一个不眠之夜,次日驿卒见有凶杀之事,遂报至刺史府。王弘贽亲至勘查,发现闵帝,故作大惊,便将其软禁在衙中。

刘知远杀了禁卫,抢了皇帝财物,引军越城而出,回至城东军营,向主将汇报。

石敬瑭问道:我不是命你杀皇帝及其随从么,怎地留那皇帝不杀?

刘知远上前悄声道:今天子已失其势,不可能再复位也。杀其护从,余其孤身一人,便如龙去其爪,虎拔其牙,只一匹夫便可杀之。主公乃唐室宗亲勋戚,岂不将这弑君恶名,让与他人哉?

石敬瑭想了一想,不由开颜大喜,以手敲刘知远之脑壳:贤弟谋略深远,绝非常人所能及者。以此急智,某亦远不如之,善哉,真妙计也。

遂重赏刘知远,次日起兵,直趋洛阳。

字幕:石敬瑭,太原沙陀人,父名臬捩鸡,汉景帝时丞相石奋后代。

石敬瑭生于太原汾阳里,排行老二,从小就沉默寡言,喜读兵法,崇拜名将李牧、周亚夫。因得李嗣源器重,将女嫁之,并令其统领亲军精骑左射军,号称“三讨军”。

后梁贞明二年,与刘鄩对阵交战,军情危急,石敬瑭率十余名亲军驰入敌阵,遏住敌人攻势,掩护李存勖后撤。

庄宗赞其“大将门下出强将”,并颁赐财物,又亲送酥食,石敬瑭由此而名声远扬。

李嗣源与刘鄩战于莘城,陷于阵中,石敬瑭辗转苦斗得出;杨柳镇李嗣源中伏,又是爱婿率军殿后,拼死掩护,才得以领兵突出重围。

梁晋又战于胡柳陂,大将周德威不幸战死,石敬瑭又率领左射军力挽狂澜于既倒,和李嗣源重整军队,翁婿合力,将后梁军杀得损失殆尽。

梁龙德元年德胜渡之战,石敬瑭击败后梁大将戴思远,斩首两万人。次年胡卢套之战,唐军败退,石敬瑭迎敌精锐拔剑杀开血道,保护李嗣源撤退,梁将无人敢上前阻击。

龙德三年,石敬瑭随李嗣源观察梁军杨村寨,敌军出其不意掩袭李嗣源,石敬瑭手持战戟上前,击数名凶悍敌骑落马,李嗣源免于一死。唐同光元年郓州之战,石敬瑭率五十骑翼护李嗣源,伤而坚守不移,进而占据郓城。

李嗣源建立不朽之功,其中石敬瑭与李从珂功劳最巨。故此西川剑州之败,明宗迁怒安重诲而不罪石敬瑭,便是为此。

石敬瑭不仅在战场上屡救岳父,每遇大事又能为明宗分析局势,指点迷津。

赵在礼兵变魏博时,庄宗命李嗣源为帅前去镇压,但到魏州兵变,请李嗣源称帝河北。李嗣源受霍彦威劝谏,欲只身去向庄宗自明,石敬瑭极力反对,说天子猜忌已成,此去必死,不如趁势攻下汴州,大事可成。李嗣源醒悟,取得汴城,由此庄宗士兵皆归顺李嗣源,其方得以如石敬瑭所料登上帝位。

长兴四年,北方契丹、吐浑、突厥犯边,众臣皆荐石敬瑭为帅,石敬瑭自愿北上。因加封蕃汉马步军总管,掌握河东军政大权。

明宗在中兴殿设宴亲为饯行,石敬瑭捧杯为明宗祝寿,再拜告辞。

明宗泪湿衣襟,不能自已。左右近臣当时尚自奇怪,明宗因何过度悲伤,此后乃悟,从此便与石敬瑭永诀,不能再度相见矣。

石敬瑭后闻李嗣源病死,如丧考妣,悲痛不止。

闵帝李从厚继位,因以易镇而守,削夺四大藩镇之兵,李从珂因此发动岐阳兵变。

其实石敬瑭亦在移镇之列,岂能不恨李从厚之理!故此半路遇见,正好借机除之,好再投靠李从珂,以为奇功一件。

但被刘知远解说不杀之意,方才大悟,由是对刘知远大加称赞。

西元九三四年,应顺元年,四月。

潞王李从珂引军进入洛阳,宰相冯道率百官迎入正殿,山呼万岁,三次上表劝进。

李从珂再三推辞而受,先将李从厚废为鄂王,两日后在明宗柩前即位称帝。

石敬瑭率兵而至,将大军驻于城外,只率数十名亲军入见天子,甘愿称臣,并密奏闵帝被幽禁于卫州之事。

李从珂乃命王弘贽之子殿直王峦前往卫州,弑杀李从厚。王峦至卫州与父亲相见,说明天子意旨,乃拜见闵帝李存厚,以毒酒上寿。

李从厚知是酒中有毒,坚执不肯服用,并厉言斥骂。

王峦便干脆将其缢死,终年仅二十一岁。

正是:既然手中无王牌,轻言移镇为何来?倾库飨军反资敌,先禁后鸩实可哀!

历史真相:潞王之乱时,李从厚倾其国库所有,重赏禁军将士,激励三军出京御敌,并许诺平乱之后,每人再加赏钱二百贯,实是量入为出,并无虚言。禁军却不相信这个诚厚天子之诺,一出京都便纷纷投降李从珂,望能获得更重赏赐。究其原因,是因李从珂从凤翔出发时,答应每个士兵在进入洛阳后,可得一百缗钱为赏,远远多于闵帝所许二百贯。但到洛阳之后,李从珂向三司使王玫询问并清点府库,方知金帛远远不够奖赏。叙功论赏之时,凤翔两军阵前归附禁军,每人仅得赏钱二十贯,京中禁军更是只有十贯而已,反比李从厚所许少了二十倍也。禁军军士皆失望无比,由此后悔道:“除去菩萨,扶立生铁。”

此语是言:闵帝李从厚小字菩萨奴,且宽仁软弱犹如菩萨;而李从珂严苛刚强,犹如生铁之意也。可怜!李从厚之仁与李从珂之苛相比,至其死后方为人知。

李从珂继位,是为唐末帝。

因石敬瑭拥立大功,封为太原节度使、北京留守,仍为蕃汉马步总管。虽然石敬瑭助己除掉李从厚,末帝反将其当成最大威胁,欲使其调离河东。

石敬瑭打理岳父李嗣源葬礼已毕,因无朝廷诏命,又恐李从珂起疑,不敢提出还镇,整日愁眉不展,至于病瘦脱相。

妻永宁公主李氏知道丈夫心中所想,遂向母亲曹太后哭诉,求让兄长李从珂放石敬瑭回镇,即便病死河东,亦强似死在洛阳。

曹太后甚受此女,便使人将皇帝唤至,说与此事。

李从珂素敬曹太后如同亲生,又见石敬瑭病笃,估计难以构成威胁,于是便做个顺水推舟人情,答应将石敬瑭放回。

因告辞太后,回到殿上,与众臣商议处置之策。

宰相冯道与石敬瑭平素交厚,趁机奏曰:今有涿州、雄州及霸州三关重地,乃夷人出入之所,契丹屡犯之地,必须得人把守。石驸马骁勇善战,素为契丹所畏,可领此职。

末帝准奏,当即下诏:封石敬瑭为天下马步兵总管,兼六军诸卫副使,河东节度使本职不变。使与桑维翰、刘知远、赵莹、柴研等部将,带领五万人马,前去把守三关。

但又以太后难离爱女为由,留下永宁公主在洛阳宫中,以为质当之意。

石敬瑭领了圣旨,便知是爱妻从中向太后求情之故,迳入木樨宫与公主辞别,夫妻难舍难分。又入大内禁宫,分别拜别太后及圣驾天子。

天子慰抚一番,说几句三关责任重大,贤卿休负圣恩之语。

石敬瑭次日遂带人马,犹如冲破藩篱逃虎豹,顿开铁锁走蛟龙,迳上三关把守去讫。

既归藩镇,行事愈加小心在意,并暗中筹备自保之计。每当朝廷有使节来时,其必装出一副十分病态,诉说自己无力治理政务,常被部下屡加欺凌,以此麻痹朝廷。

另一方面,却又屡次以契丹侵扰边境为名,向末帝李从珂索要大批军粮辎重,说是屯积以防契丹胡人入侵,实际是为以后起兵打算。

李从珂为其蒙在鼓里,屡次上当。但石敬瑭部下却看出主将之意,于是在朝廷遣使前来慰劳将士之时,每高呼万岁,以此逼令石敬瑭造反称帝。

石敬瑭恐怕事情泄露,遂将领头将士共三十六人杀死。不但如此,为防止以后有变时措手不及,石敬瑭另决定试探天子,又上书辞去马步兵总管职务,愿调别镇任节度使。

此表上达,若李从珂准奏则证明疑己,若加以安抚留任,则说明天子并无加害之心。

李从珂览奏,问计于群臣。宰相薛文通说道:石敬瑭执掌河东重镇,以此试探朝廷,是调动也反,不调动也会反也。与其令为之备,陛下不如先下手为强。

末帝深然其言,乃复诏下旨,改任石敬瑭为郓州节度使,进封赵国公。天使至于涿州,见石驸马宣读天子旨意,并命择日移镇就任。

诸将闻此诏旨,皆已心中有数。

石敬瑭送走天使,便知皇帝必欲铲除自己,遂反意已决,暗中加紧筹备。

当日商议军情大事已毕,石敬瑭回至内衙,忽想起妻子永宁公主尚在洛阳宫中,恐怕起兵时落个玉石俱焚,遂唤入亲随家臣秦涉。

秦涉是公主下嫁时陪赠随从,堪称义仆,且身怀轻功绝技,极得石敬瑭夫妻信任。闻说驸马声唤,急入内施礼,问道:姑爷召唤,未知哪方差遣使用?

石敬瑭当场修下密书,递给秦涉:你持此书悄悄进京,伺机相救公主出宫,不可大意。

秦涉领命而出,遂回下处,备足川资路费,拴束战马,暗带短刀兵刃,收拾利索停当。次日侵晨,一骑绝尘,直往京都洛阳而去。

清泰三年,元旦之日,京师洛阳宫中。

唐帝李从珂大会文武于廷,朝贺己毕,赐群臣宴罢回宫。因是新年,御驾回至内宫复设家宴,王子公主列坐御前,共享天伦之乐,聚饮甚欢。

永宁公主也在其列,便至帝前贺寿。

李从珂当时已有醉态,见是御妹敬酒,只得喝了。

永宁公主趁机奏道:皇上接统御极,福布八荒,百姓讴歌,士民乐业。惟臣妾久留木樨宫,不得与石驸马相见。望皇兄垂念,放妾回晋阳与驸马相聚,此乃皇兄莫大隆恩。

言罢触动思夫之情,以至满眼流泪。

李从珂闻听不悦,带醉说道:契丹屡次犯我边境,你那石郎早不在晋阳,已在边关矣。今我已经降诏,看在你夫多病不能征战,调他到郓州任节度使,尚未奉旨启行。御妹便住在宫中陪伴太后,却有甚亏待你处,只思回归晋阳!莫非暗中准备,欲与石郎同谋作反耶?

永宁公主吃这一吓不轻,急忙跪下泣奏:妾妹岂有此心?且石驸马亦非反臣。

末帝这才佯笑道:朕酒醉戏言耳!今日元旦佳节,贤妹住酒也罢,可往朝阳宫见你嫂嫂,以尽人臣之礼。

却不料便是此句戏言,致丧社稷江山!

公主领诺,这才松一口气,前至朝阳宫来拜李从珂正宫张皇后。

那张皇后却乃是勾栏之女,末帝在为潞王时游于柳巷,见此女虽落风尘,但美而且贤,以为可奉箕帚,遂纳之。今即帝位,不顾群臣反对,坚执立为皇后。

永宁公主知其来历,虽然素轻张后出身微贱,但既领皇兄圣旨,无奈只得进宫。宫人见公主来到,急报知娘娘,说永宁公主来拜。

不料那张后妄自尊大,竟佯为不知,并不召见,亦不令人迎接。

永宁公主立在宫前半日,忿然抢门而入,见张后在堂上端坐不动。公主正色责之,骂其出身卑贱,轻待宗室,甚是无礼。

张后大怒,亦口出恶言,公主欲以笏板击之,被宫人劝开,姑嫂不欢而散。

李从珂当夜酒醉,还归朝阳宫止宿,张后率一班宫娥迎接,复命宫内侍宴。

酒至数巡,张后泣诉天子:妾身烟花之女,蒙陛下不鄙,得侍巾栉,位居正宫。兢兢业业,未尝敢行非礼之事,满朝文武,称得贤助。不想皇姑今日领旨朝贺,不行君臣之礼,反出不逊之言,秽骂百端,又欲持笏打妾。贱妾固不足惜,毁及至尊,岂人臣之礼乎?

末帝闻奏大怒,不由分诉,便命将永宁公主即时送入冷宫,监禁一月。公主囚禁在冷宫中悲啼不止,饮食俱废,形容憔翠。

却有一近侍宫娥原是丞相冯道侍女,名唤李玉英,在冷宫服侍公主,便以好言宽解。

公主忽思丈夫与冯相交厚,遂扯下衣衫半幅,咬破食指,滴血写书,说明自己境遇,委托李玉英出宫,悄悄交付丞相。

李玉英却也是个见义勇为的女子,便不辞辛劳,次日便替公主传递消息,报与故主。

冯丞相一见血书大惊,自语道:昨日天子尚在宫中与我等庆贺元旦,不意一夜之间竟生如此事端!若是公主有甚长短,则驸马必反,社稷休矣。

遂分付李玉英:你回去带话给公主,来日天子设朝,我必奏准释放公主,勿用忧煎。亦休得怀怨往外递书,免致石驸马在边关忧心,或起异志。

李玉英回宫,以丞相之语奏报公主,复又劝慰一番不题。

次日唐帝升殿,大会群臣,共议治平之事。

宰相冯道出班奏道:臣夜观天象,见罡星在于洛阳,不利于国;又见太白经天,过午不散,请陛下谨防内乱外患。

李从珂急问:既是天变示警,未知以何禳解?

冯道答道:古人云“获罪于天,无可祷也”。陛下但修德敬天,恤内抚外,其灾自消。譬如永宁公主乃陛下之妹,只因言语轻慢小节,陛下不审虚实,即便监禁冷宫,受尽苦楚。今驸马石敬瑭把守三关,雄兵猛将极多,若知此事,借口起兵前来报仇,朝中谁人可敌?到时为祸不小,请陛下详之。

唐帝暗自称奇:昨夜深宫之事,这老儿如何得知?莫非天象告变,此老竟能通神!

于是顺口问道:既是如此,丞相以为将何以解之?

冯道回奏:此事极易,万无一失。陛下即将公主放出冷宫,自设家宴相待,便称言前日之故皆因酒失,乃赐金帛,待以至亲之情可也。永宁公主虽抱忿恨,安能加害陛下?必不肯将此事告知驸马,则社稷如磐石之固也。

天子大喜道:依卿所奏。

当日罢朝,天子悉从冯道之议,永宁公主遂得释放,还归木樨宫中。

李从珂欲在内宫摆酒为御妹压惊,亲与张后及公主释和,公主借口身体不爽婉辞,天子自也乐得省却一事,于是弃此不问。

公主入于宫中独坐,流泪自言道:怎得脱此樊笼,复见我石郎耶!

话犹未了,只听得院中树叶响动,一人自树上跳下,直趋殿上,跪拜在地,应声道:小姐休恼,老奴奉了驸马之命前来,只今晚便送小姐出京,还归三关可也。

公主闻言吓了一跳,急起身看时,见来者不是别个,正是义仆秦涉,不由又惊又喜。

当下主仆二人计议脱身之策,秦涉说知如此如此,公主大喜从之。

次日一早,木樨宫奉公主之命准备銮驾,说要到东郊玄天观降香,求祷唐朝江山永固,曹太后长寿万年。复命宫娥进宫,报与太后与天子。

曹太后闻公主如此孝心,自然允准,天子亦不好阻挡,乃派二百禁军随护,其实监视,叮嘱休使公主就此逃出京城。

一行人马浩浩荡荡出离洛阳东门,来至玄天观。观主率阖观道士迎接,迎请公主入偏殿歇息,复命徒弟打扫正殿,安排香案执事。

公主命禁军及随从在观外等候,自引宫女进入偏殿,即刻去除簪环头面,换予李玉英,自将所带丫鬟服饰穿戴齐整,偷出玄天观角门。

秦涉早在角门外备下一辆马车等候,二人即扬尘而去,渡河北上,神鬼不知。

自公主去后,奇女李玉英从容不迫,假扮公主上香祈福,将福礼给散观中道士,直乱到午时方登舆进城,复还木樨宫中。

那二百禁军哪里晓得所保护公主去时是真,归时是假?于是回报天子。李从珂亦不疑有变,置而不问。直到曹太后欲见公主,命内监到木樨宫来宣,方知永宁公主已去三日。

李从珂闻报大怒,急命宦官:速去查问,当日假扮公主者,究系何人!

宦官未及半日回报:臣启陛下,当日是冷宫侍婢李玉英,与公主通谋调换。

李从珂:与我拿来,凌迟处死!

宦官:臣启陛下,那李玉英自玄天观进香归来后,便即自刎,拿不来了。

李从珂:尸体埋在何处?与我开坟掘墓,锉骨扬灰!

宦官:臣启陛下,只知是埋在城郊,未知坟墓何处。

天子闻此,只索罢休。冯道当时立于帝侧,暗自赞道:此女随我多年,当初因令侍奉明帝留于宫中,未见其有异常之处。今日观之,不料竟是红拂之流,真乃奇烈之女也。

镜头转换,涿州府衙。

秦涉一路风尘,车载永宁公主逃归,回报驸马石敬瑭,说已将公主接回,就此复命。

石敬瑭夫妻得见,不胜之喜,遂以千金赏赐,秦涉力辞不受。

于是命为部将,提升为亲军都指挥使,便在帐前效力,待有战功时再厚加升擢。

公主既归,石敬瑭再无顾忌,乃与刘知远等心腹诸将商议:公主既回,天子必然震怒,不容不反矣。然我河东只有万余兵马,三关之众又皆听朝廷军符调遣,不服我管领。若要朝廷前来征讨之时,寡不敌众奈何?

刘知远:河东虽说兵少,但明公久得士卒之心。李从珂当日在凤翔池浅城低,手中并无兵马,只登城一哭,便得江山社稷。又虚言赏军,至今犹未兑现,三军不满,皆有反意。明公若肯兴兵传檄,必天下景从,帝业可成,何愁诸侯不率其兵以从耶!

石敬瑭道:公言深合我意,但恐谋事不成,反招祸害。

桑维翰:天子即位之初,明公入朝勤王,被扣京师。李从珂彼时昏愦,复得公主殿下哭求太后,卒以河东之地及幽州三关令明公把守,此乃天假公以利器也。明宗遗爱在人,李从珂却非先帝嫡出,乃以庶蘖伐嫡,全凭侥幸欺诈窃取大宝,天下群情不附。明公乃是先帝爱婿,今被李从珂逆情见待,此非称臣归附或首谢可免,已成不共戴天之势。明公力为自全之计,若忧兵力不足时,则臣有一计,可保万无一失。

石敬瑭:计将安出?

桑维翰:当初契丹主耶律阿保机,素与明宗约为兄弟,亦即公主叔父之辈。今阿保机虽死,其子耶律德光在位,犹记当年情分。明公若诚能推心屈节以事,则契丹大兵朝呼夕至,何患大事不成?

石敬瑭:妙不可言!卿即写表,替我称臣于契丹,且请以父礼事之。如事成之日,允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之可也。

刘知远闻此,急谏止道:明公与契丹主平辈,向其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况契丹人贪财,厚以金帛赐之,便足致其兵来,何必割地献州!今请契丹引兵相助,为解目下之急而已。若将雁门关以北诸州相让,则中原大门洞开,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无及矣。

石敬瑭借兵心切,终不肯从刘知远之谏,便命桑维翰持表而往。

字幕:耶律德光,字德谨,小字尧骨,辽东契丹族人,耶律阿保机之子。

天显六年,耶律德光驱逐其兄耶律倍南逃,由此统一契丹诸部,驾坐皇都上京。

天显十年,因闻李从珂夺占洛阳,弑杀李从厚自立为帝,耶律德光便有意率兵南下,夺取幽燕云代诸州,只是不知唐朝虚实,不曾发兵。

转过年来,时值早春二月。

耶律德光在上京坐朝未已,黄门入报:唐河东节度使、三关大帅石敬瑭遣使前来下书。

耶律德光:传我敕命,宣上殿来。

桑维翰趋步而进,跪倒丹墀,口称:晚辈外臣,拜见大辽国皇帝陛下!

耶律德光:你乃唐朝之臣,我系大辽天子。两国之间素无往来,你到此何干?

桑维翰:外臣非为唐朝之使,是奉我三关大帅之命而来。其间详情,陛下看过奏疏便知。

说罢跪爬前行,呈上大帅石敬瑭求兵奏疏。

内侍接过,转呈天子。耶律德光展疏而观,见说是石敬瑭以称子、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乞求契丹国主出兵助其反唐。

耶律德光因正有南下之意,苦无借口,见此疏岂有不喜之理?但见来使桑维翰长相丑陋,身短面长,遂信口问道:卿系何人,现任何职?

桑维翰再拜答道:晚辈外臣桑维翰,字国侨,洛阳人。父名桑拱,曾任河南尹张全义客将。微臣不才,现任三关大帅石公帐前行军司马。

耶律德光笑道:卿既能任国使重任,理应身怀奇能。但某看你身短面长,似乎外观差强人意。石郎遣公为使,却是何故?

此语当众说来,可谓丝毫不留情面。契丹诸臣闻言婉尔,唐使随从皆都面红过耳。

不料桑维翰丝毫不以为忤,变无难堪之色,率而答道:大丈夫立于世间,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外臣身材是稍嫌矬短,但面子却大。

此语一出,契丹君臣哄堂大笑,却亦无不惊奇。

画外音:桑维翰只因身矮面丑,自幼被人嘲笑,便立志发奋,平生必要做到公辅高官。乃着《日出扶桑赋》以明己志,又铸铁砚以示人道:“砚弊则改而他仕。”其后果然读书无数,以至磨穿铁砚,此便是“铁砚磨穿”典故由来。

耶律德光大喜,即命唐使下去驿馆歇息,自与朝中众臣商议,便欲答允石敬瑭所请。

不料正在此时,殿头官入报:卢龙节度使赵德钧派人携重礼而来,求见国主。

耶律德光笑道:我这里正要南下,那边南臣便一个个过来送礼请我,则岂非天意耶!

遂令宣上殿来,问来使何意。

那卢龙来使名唤何进,也以外臣之礼拜见契丹国主,献上礼单,甚是贵重无比。然后回奏道:我家节使赵公,世代镇守幽州,今被河东节度使无故夺了三关,非惟欺人太甚,亦为抵御陛下南征。赵公久闻陛下清德,且闻契丹铁骑无敌于天下,故此命小臣前来相求,请陛下发兵攻破三关,将那石敬瑭赶回河东晋阳。则一旦事成,三关牛羊财物尽归契丹,我家赵公亦许年年进贡,岁岁来朝,绝不食言。

耶律德光更是大喜:将礼物收了,来使请回。朕即日发兵,助赵德钧复夺三关便了。

何进感激万分,再拜而去。

也是合该有事,天数如此,无可更改。何进等只因从来没有来过北国皇都,当时并未出城,而是至于集市,采购一些皮货山参,以便带回送给节度使大人。

正与货主讲论货品价格,不料却被三关使团逛街从人认出,见是卢龙节度使部下,便急回馆驿,报知司马大人。

桑维翰听罢大惊,谅必是赵德钧暗通契丹,必将不利于主公石敬瑭,于是急持重金到契丹左贤王府中,遇其家仆,行贿打听。

家人贪其重金,便说:是赵德钧派何进来借兵攻打三关,欲与驸马石敬瑭作对。

桑维翰意识到事情生变,急遣随从先回涿州向主公报告,一面连夜修下奏疏,力辩支援石敬瑭之必要。

次日平明,桑维翰便来至宫门外伺候,截着左贤王轿马,委其转奏国主,并请陛见。

那左贤王因受了桑维翰之贿,果然替他将奏疏呈递国主,并请奏不妨再见一次桑维翰,以定取舍。耶律德光准奏,遂命桑维翰上殿,问其因何又来。

桑维翰照实直说:晚辈外臣已经得知卢龙使节到来,故来向陛下陈说利害。

耶律德光:你且说来,有甚利害?

桑维翰:外臣深知陈德钧倚其人,因仗祖宗福荫得领一州之地,实乃守门之犬,并无才能,早晚必被他人吞并,其利不长;陛下若助驸马石敬瑭,则必能平灭李唐,一统中原,则将竭以中国之财以奉大国,百世之利也。孰长孰短,望陛下思之!(本集完)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丹武双绝 庶子夺唐 她是剑修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重生宝可梦,从独角虫开始 权力医途 寻忆:武灵天下 处分我退学,高考又求我回去? 重生后,我成了奸臣黑月光 道士不好惹 繁花织梦重生女总裁的逆袭时代 豪门商途璀璨家族的风云岁月 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 开局一辆购物车发育全靠卡BUG 先和离后逃荒,我的空间能升舱 赶海:一双紫金瞳,驾驭全球海洋 
经典收藏灰烬领主 巨龙:我的两个龙妹一蠢一屑 我在崩坏世界苟到末日降临 嫡嫁千金 长生:一曲唢呐,送葬诸天仙帝 万界征服系统:我是大魔王 洪荒:我镇元子才是地道之主 赘婿神皇 丹武双绝 系统:没有资源?我直接无限复制 开局成杀神,陛下为何造反? 行走在诸天万界 天武神帝云飞扬林雨初 一部帝经镇万古 御兽仙尊 全民求生之超凡领主 金丹是恒星,你管这叫修仙? 忍界解说员 污蔑我玷污皇嫂?我直接假戏真做 国王 
最近更新黑暗幻想之剑圣传说 镇天鼎 返龙 我以为我的老师是好人 时间的轮回 无限沸腾 精灵童话诗集 北域战记 气域传说之战神再起 五行真经 沧澜仙魔录 创造源 别动这个剧本 魔界龙羽生 于彼天逍遥 神源录 后室之UT大酒店 不跪即是神 剑仙在上 重生九界,不修炼却无敌了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 华夏真相集txt下载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 华夏真相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