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宫镜厅的喧嚣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欧洲列强对新生红色政权的惊恐与围剿已然拉开序幕。然而,远在东方的南京,气氛却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外松内紧”。高岩站在总统府办公室的巨幅世界地图前,目光并未停留在欧洲那片正在被血色浸染的区域,而是深沉地凝视着共和国的海岸线,以及更广阔的太平洋。
“外面的世界越是电闪雷鸣,我们越要静下心来,夯实脚下的地基。”高岩转过身,对前来参加最高战略会议的几位核心成员说道。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惊雷利剑,可以震慑外敌,但真正决定一个国家能走多远的,是其内部的治理水平、经济运行效率和社会凝聚力。现在,是时候将更多的精力,投向这‘静水’之下了。”
一、 权力的经络:行政体系的重塑
共和国脱胎于旧时代的官僚体系,虽经初步改造,但效率低下、人浮于事、乃至贪腐的痼疾仍未根除。统一之初,为应对战争和紧急状态,权力高度集中,军管色彩浓厚。如今,大规模战事已告一段落,一套现代化、高效能、权责清晰的行政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在高岩的亲自督导下,一场名为“经纬”的行政改革悄然启动。其核心是 “厘清权责,提升效能,强化监督”。
首先,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责。中央专注于国防、外交、宏观经济、重大基础设施、全国性法律与标准制定;而将更多如教育、卫生、市政建设、地方经济发展等事务下放至省、市一级,并配套相应的财税分成,激发地方活力。
其次,推行“文官考试与绩效考核制度”。打破过去依靠裙带、乡谊的用人陋习,所有非选举产生的政务官和事务官,均需通过公开、公平的考试选拔。同时,建立以政策执行效果、经济发展指标、民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与升迁、薪酬直接挂钩,能者上,庸者下。
最后,成立直接对总统府负责的“国家监察总署”,独立行使审计、反腐与行政效能监察职权。高岩授予其极大的调查权限,“无论涉及到谁,一查到底!”数位在统一战争中立下功劳,但转入地方后迅速腐化堕落的高级官员被迅速查处,公开审判,极大震慑了官场,也赢得了民心。
这场不动声色却触及根本的改革,如同梳理人体的经络,使得共和国的行政机器开始摆脱臃肿与滞涩,向着更高效、更廉洁的方向运转。
二、 经济的血脉:金融体系的深化
“东风”计划与对欧贸易带来了海量的黄金白银,如何让这些“死”的财富转化为推动国家持续发展的“活”的资本,是共和国面临的另一项核心挑战。
原有的金融体系以几家国有银行为主,功能单一,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需求。高岩力排众议,推动成立了“共和国中央银行”,赋予其发行货币、制定利率、管理外汇储备和稳定金融市场的职能。旨在将“银元券”的信用,从依托政府威信,逐步转向依托国家黄金储备和经济增长潜力,使其成为真正稳定的主权货币。
同时,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谨慎放开金融市场。允许成立一批私营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鼓励它们为中小企业、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一个以上海为中心的、初具规模的现代金融市场开始形成,吸引着国内外的资本。
为了给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共和国还首次尝试发行了“国家建设债券”,以国家信用为担保,面向公众和金融机构募集资金。债券的顺利发行,不仅解决了燃眉之急,更标志着国家融资手段的现代化,公众对共和国未来的信心可见一斑。
这套金融体系的深化,如同为国民经济注入了强健的心血管系统,使得资本能够更有效地流向最需要的地方,滋养着实体经济的每一个细胞。
三、 社会的黏合剂:教育与认同的构建
高岩深知,仅有强大的政府和富裕的经济还不够,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更需要高度的社会凝聚力和国民认同感。
统一之初,各地语言、风俗、乃至对“国家”的认知都存在巨大差异。为此,一项名为“同文同轨”的社会整合工程被提升至战略高度。
在教育领域,全力推行“国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官话)作为全国各级学校的教学语言和官方用语,同时编纂统一的教科书,内容强调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科学精神与共和理念,弱化地方意识和旧有的忠君思想。大量新式学堂在乡村建立,旨在迅速扫除文盲,将“中华民族”和“共和国公民”的概念,植入下一代的心中。
在文化领域,鼓励创作反映新时代、新气象的文学、艺术、戏剧作品。组织大规模的“国民体育运动会”,激发民众的集体荣誉感和健康风尚。利用日益普及的无线电广播,开设面向全国的新闻和文艺节目,打破地理隔阂,塑造共同的文化体验和信息环境。
这些措施看似温和,其影响力却深远。它们如同无形的黏合剂,将原本松散的各地区、各阶层,逐渐凝聚成一个对“中华共和国”拥有共同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命运共同体。
四、 深流的压力
“静水”之下,并非全然平静。行政改革触动了旧有官僚的利益集团,引发了或明或暗的抵制;金融开放伴随着投机和风险,需要时刻警惕;急速的社会变迁也带来了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一些地方出现了对强制推行国语和新式教育的反弹。
高岩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告诫同仁:“治理一个大国,如烹小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放任自流。我们现在做的,是疏通河道,加固堤坝,让水流得更顺畅,更能抵御风浪。过程必有阵痛,但方向不容动摇。”
他指示监察总署对改革阻力坚决清除,要求中央银行建立金融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同时强调文化整合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粗暴,注重引导”。
当欧洲列强在围堵红色幽灵和彼此猜忌中焦头烂额时,中华共和国正抓住这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将惊雷利剑带来的外部威慑力,转化为内部治理深化、经济血脉畅通、社会认同凝聚的“静水”之力。这深流看似平静,其下蕴藏的能量,却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变得愈发磅礴。这深流的力量,将最终决定,共和国这艘巨轮,能否在即将到来的、更加汹涌的时代浪潮中,行稳致远。
今日份更新结束,劳烦兄弟们多多推荐,多多催更,多多点点免费的小礼物,小生在这拜谢诸位弟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