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灵犀谷,草木生长得愈发繁茂,原本仅能容纳十余只灵犀兽的山谷,在林砚的主导下已完成扩建 —— 山谷被清晰划分出 “驯化区”“训练区”“繁育区” 三大区域,各区之间用矮木栅栏隔开,栅栏上缠绕着开着白色小花的灵藤,既起到分隔作用,又不失自然野趣。扩建后的灵犀谷不仅能满足灵犀兽族群的生长需求,更能与抗魔学院的实战教学深度结合,成为学员们与灵犀兽协同训练的重要场所。
驯化区位于灵犀谷东侧,这里搭建了几座宽敞的木质棚屋,棚屋前的空地上铺着柔软的干草,是灵犀兽日常活动与训练的主要场地。李梅穿着便于活动的劲装,正手持一面绘有魔气纹路的旗帜,耐心地引导着灵犀兽。“看到这面旗帜,就要发出预警鸣叫,记住了吗?” 李梅一边说,一边挥舞着旗帜,旗帜上的魔气纹路在灵力催动下泛着淡淡的黑气。领头的灵犀兽(正是之前与林砚重逢的那只)盯着旗帜看了片刻,随即发出一声悠长的鸣叫,声音清亮,能穿透山谷。李梅满意地点点头,又取出一枚探魔符,将其贴在灵犀兽的额间:“这枚符能帮你感知魔气,遇到魔气时,额间的纹路会发热,到时候要带领大家避开危险区域。”
驯化区的训练内容细致而系统,除了识别魔气信号,李梅还会教灵犀兽配合学员完成巡逻与代步任务。她让学员们坐在灵犀兽背上,练习如何通过简单的指令(如轻拍灵犀兽的左耳表示左转、右耳表示右转)控制方向;在巡逻训练中,灵犀兽需根据学员的指引,在山谷中按固定路线行走,遇到模拟的魔气源(用特殊材料制作的黑色石块)时,要及时停下并发出预警。“灵犀兽的感知比人类更敏锐,尤其是对魔气的察觉,能帮我们提前规避很多风险。” 李梅对围在身边的学员们说,“你们要学会与灵犀兽沟通,把它们当成真正的伙伴,而不是简单的工具。”
训练区设在灵犀谷的中央地带,这里的场景布置充满实战感 —— 根据魔窟的典型环境,复刻出 “烈焰窟”“黄沙窟”“毒瘴窟” 三个模拟场景:烈焰窟区域用特殊的火属性晶石营造出高温环境,地面上还铺设了会发热的石板,模拟魔窟中的熔岩地带;黄沙窟区域堆放着大量细沙,设置了几处隐蔽的流沙陷阱,与西域死亡沙漠的环境极为相似;毒瘴窟区域则用灵草炼制的无毒瘴气模拟毒魔窟的环境,瘴气呈淡绿色,能模糊视线,考验学员与灵犀兽的协同判断能力。
每日清晨,都会有学员与灵犀兽组队进入训练区进行协同训练。在黄沙窟的模拟场景中,沙月正骑着一只成年灵犀兽,小心翼翼地在沙地中行走。突然,灵犀兽停下脚步,额间的蓝色纹路微微发亮,同时发出一声急促的鸣叫 —— 它察觉到了前方的流沙陷阱。沙月立刻翻身下马,根据灵犀兽的指引,在陷阱周围做好标记,随后取出探魔符,确认陷阱附近没有模拟魔气源后,才继续前进。“要是没有灵犀兽的预警,我很可能已经踩进流沙了。” 训练结束后,沙月对身边的学员感叹道,“它们的感知力,真是我们在魔窟中生存的重要保障。”
繁育区位于灵犀谷的西侧,这里环境最为清幽,潺潺的灵脉泉从山谷深处流淌而过,泉边种植着大片灵脉草 —— 这种灵草富含灵气,是灵犀兽最喜爱的食物,也能为怀孕的母灵犀兽补充营养。陈小雨穿着淡绿色的衣裙,正蹲在灵脉泉边,仔细观察着几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灵犀兽。她手中拿着一个玉瓶,瓶中装着用灵脉泉与灵草熬制的营养液,正小心翼翼地喂给一只体质较弱的小灵犀兽。“小灵犀兽出生后的前三个月最关键,需要充足的灵气滋养。” 陈小雨轻声说,语气中满是温柔,“灵脉泉的泉水能增强它们的体质,灵脉草则能帮助它们更快地开启灵智,未来更好地配合学员训练。”
为确保灵犀兽族群的稳定增长,陈小雨还制定了详细的繁育计划:定期为成年灵犀兽检查身体,记录它们的健康状况与繁殖周期;在繁育区周围布置聚灵阵,提升区域内的灵气浓度;收集灵犀兽的毛发与粪便,分析它们的营养需求,及时调整食物配比。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三个月内,灵犀谷新增了五只小灵犀兽,族群规模稳步扩大。
三个月后,首批十只完成驯化的灵犀兽正式投入抗魔学院的实战训练 —— 它们能熟练识别魔气信号,配合学员完成巡逻、预警、代步等任务,在模拟魔窟场景中表现出色。在一次综合实战演练中,林风与他的灵犀兽伙伴 “蓝纹”(因额间的蓝色纹路格外明显而得名)组队进入毒瘴窟模拟场景。瘴气中,林风的视线受阻,无法准确判断方向,蓝纹则凭借敏锐的嗅觉与感知,带着林风避开了多处隐蔽的 “魔气源”,还成功找到了场景中的出口。演练结束后,林风轻轻抚摸着蓝纹的额头,笑着说:“有你在,我感觉自己在魔窟中也能更有底气。”
夕阳下,灵犀谷的训练区仍有学员与灵犀兽在进行训练,剑光、灵光与灵犀兽的鸣叫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人兽协同的生动画面。林砚站在山谷的高处,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灵犀谷的扩建与灵犀兽的驯化,不仅为抗魔学院的实战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更开创了 “修士与灵犀兽协同抗魔” 的新模式 —— 这种模式,将在未来的抗魔之战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守护三界的又一份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