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改革

GX2500

首页 >> 明末改革 >> 明末改革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我的谍战岁月 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 天唐锦绣 大清:从工业革命开始强国 重生藩王:我有一款辅助系统 贞观憨婿 赤色黎明 百炼飞升录 特工:开局郑耀先和我接头 
明末改革 GX2500 - 明末改革全文阅读 - 明末改革txt下载 - 明末改革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6章 救命的粮食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崇祯三年十月初,京城的天气已带上了深秋的寒意。备受瞩目的“考成法”已在京畿范围内试运行了将近三个多月。效果究竟如何呢?

最直观的体现,便是朱由检龙案上那堆积如山的奏本,数量竟比以往翻了好几番!从各部衙门的日常细务到鸡毛蒜皮的民间纠纷,几乎所有被“考成”的事项,无论大小,最终似乎都以奏疏的形式汇聚到了他的眼前。这位立志勤政的皇帝,不得不每日强打精神,埋首于文山书海之中,与那些似乎永远也批阅不完的奏本斗智斗勇,精疲力尽。

“这还仅仅是在京城试行……倘若日后推广至全国……”朱由检光是设想一下那场景,就感到一阵头皮发麻,绝望地预见到自己未来恐怕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要被彻底榨干。

然而,这并非是“考成法”设计上的失败,恰恰相反,这正是其初显威力时遭遇的扭曲抵抗。朱由检其实理解错了——他以为这是效率提升、政务增多的表现,实则不然。这是京官们对皇帝新政的一次集体“软抵抗”。

官员们心下透亮:皇帝不是要考核吗?不是追求效率和明确责任吗?好,那我们就“严格执行”!事无巨细,每办完一桩,无论重要与否,立即形成奏报,火速呈送御前。此举一来可彰显自己“恪尽职守”、“效率超群”,符合考成要求;二来,则是用这海量的、充斥琐碎信息的文书,故意淹没皇帝,试图用最“合规”的方式让他知难而退,其深层用意,不乏带着几分看好戏的心态,想看看这位年轻的皇帝如何收拾这自己亲手制造的“烂摊子”,顺便也恶心恶心这位不让他们安生的至尊。

好消息也并非没有。孙传庭在京畿地区大力推行的军屯清理与复垦,历经波折,终于见到了成效。虽然错过了部分春耕的最佳时机,但收回的皆是原本被豪强侵占的肥沃良田。秋收之后,账册呈报上来,竟收获了约五万石粮食。这在新政伊始、百废待兴之际,已堪称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孙传庭更在奏疏中预计,只要明年风调雨顺,耕作按时,两季收成达到十万石以上绝非难事。

这硕果累累的捷报,可把正在为钱粮发愁的朱由检给羡慕坏了。他立刻召孙传庭入宫,先是大力褒奖其功绩,随后话里话外、明示暗示,围绕着粮食打转,大意无非是:伯雅啊,你看内帑空空,国库也见底,各处都等着米下锅,你这屯田收成如此之好,是不是……多少能匀出一些,以解朕的燃眉之急?

然而,咱们这位孙传庭孙大人,那认死理、油盐不进的耿直劲儿偏偏在此刻又上来了。也不知是真没听懂皇帝的弦外之音,还是故意装作不解风情,他只是反复陈述这些粮食对于维持屯田本身、安抚招募流民、以及巩固京防是何等重要,对于皇帝几乎是摆在明面上的“打秋风”暗示,愣是避而不接,毫不通融。

朱由检总不能真拉下脸皮,强行下旨去抢夺臣子辛苦搞来的生产成果吧?那与他深恶痛绝的横征暴敛又有何区别?于是,他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五万石粮食被登记入库,牢牢攥在孙传庭的管辖之下,自己却一个子儿也动不了,着实为此郁闷了好几天,连看奏本都觉得更堵心了。

这不,孙传庭那边不解风情还只是小事一桩,真正让朱由检心头猛地一沉的,是又一封来自陕西的六百里加急奏报——陕西又降大雪了!

看着那寥寥数行却重若千钧的文字,朱由检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这已经是连续第三个年头了!若从天启末年算起,陕西等地竟是连着五六年非旱即雪,循环往复,几无宁岁!大旱之后继以酷寒,凛冬末了又逢炎旱,老天爷仿佛铁了心要将这方土地往死里折腾。

去年、前年因灾产生的流民尚未及妥善安置,新的灾患已然降临。朱由检几乎不敢想象,今冬过后,又将新增多少衣食无着、啼饥号寒的饥民!一想到那“赤地千里”、“饿殍载道”的可能景象,他内心便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烦躁与无力。

他死死盯着奏报,一个念头前所未有地清晰起来:必须想个办法,找一个,或者种一种,能够耐得住这般反复无常的极端天气,无论是大旱还是奇寒,都能有点收成的粮食!否则,照这个趋势,再来两年灾荒,陕西等地恐怕就真的没法住人了——不是人逃光了,就是死光了!

此时,焦头烂额的朱由检猛地想起了那位学贯中西的老臣——徐光启。得益于先前的一系列人事变动,他已将徐光启提拔为了工部尚书(缘由是原尚书张凤翔在任上莫名亡故)。然而,徐光启的职责远不止于此,他同时还兼着礼部侍郎的职位。为何如此?只因那编纂《崇祯历书》的浩大工程一刻也离不了他,此事关乎天象正朔,在朱由检看来是绝对的大事,不容耽搁。

这一日,朱由检特意召见徐光启,也顾不得过多寒暄,眉头紧锁地抛出了盘旋在他心头许久的问题:

“子先啊,”他的语气带着罕见的急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期盼,“依你所知,这天下万物之中,可有那么一种…一种能当作百姓口粮,充作主食的作物?需得是极其耐得了苦寒,又经得住大旱的才行?”他一口气说了许多要求,说完便眼巴巴地望着徐光启,等待一个能带来希望的答案。

徐光启闻言,略作沉吟,他博闻强记、尤精于农政与西学的优势此刻便显现出来。他从容不迫,恭敬却肯定地回道:

“回陛下,确有此物。臣昔日与利玛窦、汤若望等泰西传教士研讨学问时,曾屡次听其言及一种来自欧罗巴之外美洲大陆的作物,彼等称之为‘土豆’,亦有呼为‘洋芋’、‘马铃薯’者。”

他见皇帝凝神倾听,便继续详细解释道:“据臣所知,此物地下生块茎,形如马铃,故得名。其性耐寒抗旱,颇能适应瘠薄之地,产量亦远胜麦粟。且其块茎蒸煮烤食皆可,确能果腹充饥,堪为主食。臣观其习性,或可试种于陕甘旱寒之地,若能推广,或可稍解饥馑之忧。”

徐光启的回答,条理清晰,引据可靠,为深陷困境的朱由检推开了一扇充满希望的新窗。

得,这不就是土豆嘛!这东西朱由检可太熟悉了,在后世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主食。但具体怎么种、怎么储存,他却只知道个皮毛,印象最深的就是“发芽了有毒,不能吃”。可这点关键的知识,徐光启知不知道呢?他自己必须装作一无所知,却又得想办法提醒到位,这可把咱们这位肚子里有货倒不出的皇帝给急坏了。

他强压下差点脱口而出的“我知道!”,故作沉吟,然后摆出一副虚心求教的模样,谨慎地开口问道:“此物……既如此有益,不知可有什么弊端或需要特别注意之处?譬如存储、食用之时,是否有禁忌?”

徐光启并未察觉皇帝的内心戏,只当是天子心思缜密,虑事周全,便将他从传教士处得知的要点一一道来:“陛下圣虑周详。此物确有一弊:其块茎若存放不当,发芽或表皮变青长出须根,便会产生毒素,食之可致人呕吐、眩晕,甚而有性命之忧,故绝不可再食用。须得将其存放于阴凉、干燥、避光之处,方可久存。”

听到徐光启准确地说出了关键信息,朱由检心里那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几乎要忍不住长舒一口气。他赶紧端起茶杯掩饰表情,心中暗赞:“好险!还好子先知道!不愧是学贯中西的大家!”

“那爱卿,你手中可有此物的种薯?”朱由检急切地追问,身体不自觉地微微前倾。

徐光启闻言,恭敬答道:“回陛下,微臣确有一些,早年托泰西友人辗转求得,并于江南松江府老家田园中略有试种。然……”他说到此处,语气变得谨慎而凝重,微微顿了一顿。

“然此物习性究竟能否适应陕甘之地那般苦寒干旱的水土,微臣实无十分把握。此其一也。”他抬起眼,目光中充满了一位务实科学家的审慎,“更紧要者,此物之耕种、培土、收获乃至储存之法,皆与我中原惯熟之五谷迥异。其重重关窍,非经专门训练、详加指导,寻常农户断难掌握。若贸然推广,恐徒耗种薯,反失百姓信赖。”

徐光启的担忧极为实际,他深知一种新作物的引进绝非仅靠一纸诏书便能成功,更需要一套完善的推广教授体系。

朱由检凝眉思忖片刻,眼下这“土豆”或许是缓解陕灾的一线生机,无论如何都需一试。他不再犹豫,当即扬声唤道:“王承恩!”

侍立一旁的王大伴即刻应声上前:“老奴在。”

“速传孙传庭即刻入宫见朕!”朱由检旨意下得干脆利落。

为何独独召见孙传庭?意图再明显不过——正是要让他去试种这新奇作物!既然徐光启说这东西耐寒耐旱,眼下虽已入冬,但正可借此严寒试试它的能耐。若能在这时节顽强长出,证明其确实名副其实,那来年开春便可立刻在陕西大规模推广,或可成为灾民的救命粮。

若是种不出来……朱由检在心里叹了口气,那也只能认了,至少努力过。抱着这种“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他决心赌上一把。

孙传庭风尘仆仆地赶至宫中。他刚欲躬身行礼,朱由检便抬手止住了他,示意事态紧急,不必拘于虚礼。

皇帝指着徐光启带来、暂放于一旁的那袋土豆,语速快而清晰:“伯雅,此物名唤‘土豆’,据称能耐寒抗旱,或可解陕西连年饥馑之困。”他充满期望地看向孙传庭,“朕要你即刻在京郊军屯田庄内,划出专地。待种薯一到,便将其尽数种下!”

孙传庭闻言,脸上难掩惊愕。他下意识地望了一眼殿外萧瑟的秋景,此时已是木叶尽脱、寒气渐浓的深秋,不禁迟疑劝谏:“陛下,现今时令已入深秋,霜降将至,地气渐寒,此时破土下种,恐……恐大违农时,非万物生长之道啊……”

“朕知道这不是寻常农时!”朱由检打断了他,语气中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正因其非农时,朕才偏要试它一试!朕就是要看看,这‘土豆’是否真如所言那般不畏严寒!若它能在今冬熬过风雪,哪怕只是勉强冒出芽尖,存活下来,便足证其非凡特性!待来年开春,此物就将成为我大明赈济西北、活民无数的救灾之本!”

孙传庭见圣意已决,虽心中仍觉此事颇为冒险,且于农理不合,但君命如山,更关乎无数生灵,他终究将疑虑压下,郑重拱手道:“臣,遵旨!必竭尽全力,督办好此次试种!”

安排妥孙传庭这边,朱由检仍不放心种薯的运输。他旋即又召来了锦衣卫指挥佥事李若琏,对其下达了更为直接的指令:“李卿,你即刻选派得力干员,南下前往先生松江府老家,将其试种的马铃薯种薯全数妥善取回。沿途务必好生保管,防潮、防冻、防损,不得有半分差池!”

李若琏办事素来雷厉风行,闻令当即单膝跪地,沉声应道:“臣领旨!必万无一失,将种薯安然送至孙大人处!”随即起身,快步离去安排南下事宜。

“子先,”朱由检转向徐光启,语气恳切,“还得再烦劳你受累,将此物的种植要诀、田间管理之法,以及所需各类特殊农具,向伯雅详细说明一番。”他顿了顿,加重语气补充道:“并即刻交由工部有司,依式加紧制作,务必尽快备齐,不得延误试种之期。”

徐光启深知此事关乎国计民生,毫不推辞,立刻躬身领命,声音沉稳而坚定:“臣遵旨。请陛下放心,臣必倾囊相授,并与工部同僚协力,督造农具,绝不辱使命,贻误农时。”

两路并进,一场与天时相悖、却承载着皇帝无限期望的冬季试种,就此紧锣密鼓地展开。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丹武双绝 庶子夺唐 她是剑修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学霸:回到初中当卷王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龙武帝尊 寻忆:武灵天下 重生后,我成了奸臣黑月光 权力之巅 繁花织梦重生女总裁的逆袭时代 豪门商途璀璨家族的风云岁月 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开局一辆购物车发育全靠卡BUG 先和离后逃荒,我的空间能升舱 赶海:一双紫金瞳,驾驭全球海洋 绝世战神赘婿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民国之谍影风云 我的公公叫康熙 修仙归来在校园 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穿越医妃要和离,战神王爷悔哭了 穿越武大郎从卖饼开始 侯府女婿的悠闲生活 我在大雍以武称帝 师士传说 锦衣谍影 军工:开局打造神级战机,鹰酱麻了! 穿进种田文里,我不想靠才华科举 割据自立后,我强娶了敌国太后 荣耀大秦 谍战:我的绝密生涯 民国谍影 风雨大宋 精灵之梦幻天团 
最近更新大梁好声音 大明工业导师 双穿门,带着咱妈去历史做外交! 穿越之乱世明君 我都还没开始,你们好感度就爆了 铸运天秦 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 穿越三国,系统却让我当反贼 在大唐苟活 穿越明末争霸大海 三国之从成曹穆开始 软饭硬吃?女帝夫君是苟王 双界穿梭:此门入大虞 隋唐:家兄程咬金 白虎御唐:龙阙血鉴 我长生不死愁啊 小姐,姑爷又摆烂了 大秦帝国:铁血文明 寒甲御天 李云龙穿成大宋皇帝?不服就干 
明末改革 GX2500 - 明末改革txt下载 - 明末改革最新章节 - 明末改革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