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牧区还裹着淡蓝的雾,我坐在帐篷前的玛尼堆旁,指尖摩挲着活佛赠的佛珠 —— 那是串老料紫檀,颗颗圆润,包浆温润得像浸了百年的酥油,每颗珠子上都刻着细小的六字真言,纹路里藏着淡淡的光,不是外界的晨光,是从珠子内部透出来的暖。布囊里的桃树枝轻轻蹭着佛珠,顶端算珠的绿光与佛珠的暖光缠在一起,像两股温柔的丝线,在指尖绕出细小的圈。
“这珠子不是普通的法器,是‘念力的载体’。” 周玄走过来,玄鸟杖的蓝光在佛珠上方轻轻晃了晃,光碰到佛珠就散成细碎的星点,“活佛念了几十年经,每颗珠子都浸过酥油灯的光,听过千万遍经文,还跟着他走过无数次转经路 —— 里面藏的不是邪气,是人心的善念,是与地脉共鸣的平和。”
小木抱着灵虫笼凑过来,灵虫们的绿光突然从笼里飞出来,围着佛珠转了三圈,光变得比之前亮了几分,像是被珠子的暖光滋养了。“陈阿狗大哥,珠子在发光!” 他伸出小手想碰,又怕碰坏了,只敢在旁边轻轻扇着风,“灵虫说珠子里有‘好气’,像清溪村老槐树的气,暖暖的,能让人舒服。”
苏清月打开测地仪,探头刚靠近佛珠,屏幕上的曲线就变得格外平稳,连之前偶尔出现的小波动都消失了,数值稳定在最适宜的范围。“这珠子能中和外界的浊气。” 她指着屏幕,“之前遇到邪术浊气,仪器会报警;现在有佛珠在,浊气一靠近就被化解了 —— 不是珠子有‘魔力’,是它承载的善念和地脉气产生了共鸣,像一层看不见的屏障,护住了周围的平和。”
我们收拾帐篷准备去牧区深处时,远处突然传来牧民的呼喊。一个穿着藏袍的小伙子骑着马飞奔过来,马鞍上挂着个羊皮袋,脸上满是焦急:“陈先生!我家阿爷的牛羊病了!躺在地上起不来,连水都不喝,您快去看看吧!”
往小伙子家的帐篷走时,雾渐渐变浓,空气里多了几分滞涩 —— 不是邪术的浊气,是牧区常见的 “地脉小波动”,冻土下的地脉气偶尔会因为温度变化产生短暂的紊乱,虽然不严重,却会影响牛羊的精神。布囊里的桃树枝开始轻轻颤动,顶端的绿光变得有些暗,而手里的佛珠突然热了几分,暖光顺着指尖往布囊里钻,桃树枝的颤动很快就平息了。
“是地脉气的小乱流。” 我摸了摸佛珠,暖光还在持续,“不用慌,等下用珠子配合地脉石,顺顺气就好。”
小伙子家的帐篷外,十几只牛羊躺在草地上,眼神呆滞,有的甚至开始发抖。老牧民坐在旁边,手里转着小小的佛珠,脸上满是愁容:“昨天还好好的,今早一开门就这样了 —— 兽医来看过,说没病,可它们就是起不来,我猜是地脉气的事。”
我把佛珠放在牛羊中间的石头上,又从布囊里拿出地脉石,放在佛珠旁边。两颗珠子的光很快融在一起,暖光顺着地面往地下钻,冻土下的地脉气像是被唤醒了,原本滞涩的空气渐渐变得流畅。灵虫们的绿光也飞出来,围着牛羊转圈,光落在它们身上,牛羊的眼神慢慢有了神采,有的甚至挣扎着想要站起来。
“阿爷,您看!” 小伙子激动地喊,指着一只刚站起来的小羊,“它动了!它能站起来了!”
老牧民赶紧拿起自己的小佛珠,对着我们的佛珠拜了拜:“这是活佛的珠子吧?我年轻时见过一次,珠子上的光和这个一样暖 —— 是活佛的祈福起作用了,是地脉气顺了!”
我蹲在佛珠旁,指尖碰到珠子,暖光顺着指尖往心里钻,突然明白,佛珠的 “祈福之力” 从来不是靠什么神奇的法术,是活佛几十年的善念、对地脉的敬畏、对众生的关怀,都藏在了这颗颗珠子里。它像一个 “媒介”,把人的善意和地脉的平和连在一起,让紊乱的气变得顺,让不安的生命变得安 —— 这才是 “平安” 的真正含义:人与自然和谐,人心与地脉共鸣。
周玄的玄鸟杖在旁边轻轻点了点地面,蓝光与佛珠的暖光呼应,在草地上画出一道小小的光圈:“这圈里的地脉气已经顺了,牛羊在里面待一会儿就能恢复。” 他看着老牧民,“以后要是再遇到这种情况,就把有善念的东西放在地上,比如您的小佛珠、经幡的碎片,地脉气会跟着善念走,自然会平和。”
苏清月把测地仪递给小伙子:“这仪器您拿着,要是地脉气有波动,屏幕会变颜色。” 她指着屏幕上的绿色区域,“只要在绿色范围里,牛羊就不会有事 —— 记住,地脉气喜欢顺,喜欢善,不喜欢乱,不喜欢恶。”
中午时分,所有的牛羊都恢复了活力,在草地上欢快地吃草,老牧民杀了羊,煮了香喷喷的手抓肉,非要留我们吃饭。他把自己的小佛珠拿出来,放在我们的大佛珠旁边,两颗珠子的光缠在一起,像祖孙俩手牵手的模样。
“这珠子您带着。” 我把大佛珠递回老牧民手里,“牧区的地脉气比别处敏感,有它在,能帮您护住牛羊,护住家。”
老牧民赶紧摆手:“这是活佛给您的,我不能要 —— 您还要去别的地方,还要护更多的地脉,这珠子跟着您才有用。”
我笑着把珠子塞进他手里:“活佛赠我珠子,是希望我护地脉;我把珠子留给您,是希望您和地脉好好相处 —— 这才是活佛的心意,不是把珠子藏起来,是让它带着祈福,护更多的人,护更多的生命。”
离开老牧民家时,他站在帐篷前,手里举着两颗佛珠,对着我们的方向深深鞠躬。佛珠的暖光在阳光下泛着亮,像一颗小小的太阳,照亮了周围的草地,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小木抱着灵虫笼,手里还攥着老牧民给的奶疙瘩,嘴里嘟囔着:“原来佛珠的力量是让人变善良呀。” 他看着远处的雪山,灵虫们的绿光对着雪山晃了晃,“灵虫说雪山的地脉气也感受到了珠子的暖光,变得更顺了 —— 以后我们走到哪里,就把善念带到哪里,是不是就不用怕地脉气乱了?”
我摸了摸小木的头,把布囊里的桃树枝、地脉石、经卷重新整理了一遍,虽然佛珠留在了牧区,但它的暖光好像还在指尖,和其他信物的光缠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看不见的屏障。突然明白,我们走过的每一个地方,留下的不只是整改方案、地脉数据,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对自然的敬畏 —— 这些才是最珍贵的 “祈福”,比任何法器都能带来真正的平安。
周玄的玄鸟杖在前面引路,蓝光对着雪山的方向,像是在和地脉对话。“接下来该去看看雪山融水的下游了。” 他回头笑了笑,“那里的牧民还等着水灌溉草场,我们得去教他们怎么顺着水脉护地脉,怎么让善念跟着地脉气走。”
苏清月打开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下游的牧区地图,上面用红点标着需要帮助的帐篷。“我们的信物越来越多了。” 她指着布囊,“桃树枝代表清地的守护,地脉石代表高原的善意,经卷代表寺庙的传承 —— 每一样都带着平安的祝福,比任何佛珠都管用。”
夕阳西下时,我们的身影映在草原上,拉得很长。布囊里的信物轻轻颤动,像是在和草原的地脉共鸣,灵虫们的绿光在身边飞,像是在守护着这份平和。我们知道,佛珠虽然留在了牧区,但它承载的祈福之力会一直跟着我们,跟着我们走过的每一片土地,跟着我们守护的每一寸地脉 —— 因为真正的平安,从来不是靠某件法器,是靠人与自然的和谐,靠人与人之间的善意,靠我们永远不变的守护初心。
夜色渐深,我们的帐篷搭在融水河边,河水潺潺,像是在唱着平安的歌。布囊里的信物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灵虫们的绿光落在帐篷上,像是在编织一道平安的屏障。明天,我们将继续前行,带着佛珠的祝福,带着善念的力量,去守护更多的地脉,去传递更多的平安 —— 就像我们在每一个地方做的那样,顺势而为,共生共荣,让每一片土地都能安宁,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