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华东军区司令部里,作战沙盘前,张百川、张运逸、粟昱、谢福治、陈榘、肖桦等军区核心领导齐聚一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沙盘上那个被多条铁路线缠绕的枢纽——徐州。
“同志们,中央的指示很明确,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拿下徐州,彻底截断津浦线,将山东与华中、中原连成一片。现在,山东、河北已光复,我们华东军区兵强马壮。”
参谋长张运逸拿起指挥棒,点在徐州的位置:“据侦察,目前驻守徐州及周边地区的是日军第65师团,下辖两个旅团,加上伪军吴化文部等,总兵力约五万余人。”
“第65师团虽非甲种师团,但依托徐州多年经营的坚固城防和外围据点,仍是一块硬骨头。其防御重点在城东的云龙山、城北的九里山以及津浦、陇海两铁路的交汇区域。”
副参谋长粟昱紧接着补充道:“鬼子的部署很有层次。外围是伪军和少量日军驻守的卫星据点,核心城区和火车站、仓库等要害则由日军主力把守。他们显然是想用外围消耗我们,然后依靠城防工事和我们打巷战,拖延时间,等待可能的增援。”
“增援?”张百川嘴角微扬,露出一丝了然于胸的自信,“津浦线北段在我们手里,南段的鬼子也被咱们部队看得死死的,他从哪里调援兵?从华中?还是从已经捉襟见肘的华北方面军?我看,他们能守住现有的摊子就不错了,”
他走到沙盘前,接过张运逸手中的指挥棒,开始部署:“这一仗,我们不跟他耗,不给他拖延的机会。我们要的是速战速决,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砸碎他的乌龟壳,”
张百川的指挥棒在沙盘上划出几个有力的箭头:“采取‘三面围攻,重点突破,纵深穿插,分割歼敌’的战法,”
“具体部署如下:
第一纵队抽调一部配属军区炮兵一团,负责从北面主攻。任务是集中绝对优势的炮火和兵力,猛攻九里山敌军阵地,不惜代价,打开突破口,突破后,不要纠缠于外围零星据点,主力直插火车站和老城区北侧,切断敌人东西联系,”
王坤立刻挺直腰板:“是,保证完成任务,”
“第二纵队抽调一部,配属炮兵二团一部,从东面进攻。你们的对手是云龙山守敌。钟伟,我知道你打仗猛,但这次不是让你蛮干。要步炮协同,逐点清除,拿下云龙山,就控制了徐州东大门,同时策应北面主攻方向,”
钟伟咧嘴一笑,露出白牙:“司令员放心,我晓得轻重,一定把云龙山给他掀个底朝天,”
“第三纵队抽调一部,从东南方向进攻,负责扫清外围东南方向的据点,并监视可能从南面来的敌人。如果城内敌人向南部突围,你就给我狠狠地打,把他堵回去,”
许友沉稳地点点头:“明白,绝不让一个鬼子从我的方向溜走。”
“第四纵队抽调一部,作为战役总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最关键的方向。同时,派出有力一部,向徐州以西运动,做出切断陇海线、阻敌西逃的姿态,迷惑敌人,”
吴可华应道:“是,预备队时刻待命,”
“第五、第六纵队,张百川的指挥棒指向徐州西南和西北更远的位置:“你们的任务是负责打援和警戒。第五纵队重点监视西南方向,第六纵队向北警戒,确保我军侧后安全,防止其他方向的鬼子狗急跳墙。”
梁初和周锡汉齐声领命。
“第七、第八纵队在战役发起后,负责对徐州外围进行清扫,并协助地方部队,保障后勤运输线畅通。”
王晋山和聂峰智也表示明白。
“第九、第十纵队 以及苏中军分区,你们在南部方向,要积极配合主力行动,对当面之敌保持压力,牵制其兵力,使其无法北援徐州,”
黄可诚和彭雪峰,以及粟昱都郑重应下。
张百川放下指挥棒,目光扫过全场每一位高级指挥员:“同志们,这是我们华东军区成立以来,第一次组织多纵队的协同攻坚战。我要强调几点:
“第一,绝对服从命令,密切协同, 各纵队必须严格按照预定时间、路线、目标行动,不许擅自改变计划,更不许贪功冒进,”
“第二,重视步炮协同, 炮火准备要猛、要准,步兵冲锋要果敢、要迅速,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第三,各级指挥员,尤其是旅以上干部,必须靠前指挥,但决不允许去冲锋, 你们的岗位在指挥所,是指挥全局,不是逞个人英雄的时候,谁要是违反了,别怪我撤他的职,”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在场的将领们都深知张百川的作风,说到做到。
谢福治接过话头,进行政治动员:“同志们,攻打徐州,意义重大,这是响应党中央号召,是收复、解救华东人民的关键一仗,我们要把这次战役的政治意义传达到每一个战士,激发最高的战斗热情。同时,要严格执行俘虏政策,加强战场纪律,展现我们人民军队的铁军风貌,”
参谋长张运逸补充道:“后勤保障和通讯联络已经全部就位。兵工厂储备的弹药,特别是攻坚需要的炮弹,优先保障主攻部队。各纵队之间,纵队与司令部之间,必须保持通讯畅通,使用我们新配备的步话机,及时汇报进展,接收指令,”
会议结束后,各位纵队司令员纷纷返回部队,进行最后的战前准备。司令部里只剩下张百川和几位核心领导。
粟昱看着沙盘上的箭头,将徐州围得水泄不通,不禁感叹道:“司令员,这套部署,层层递进,主次分明,既保证了攻击的锐利,又兼顾了战役的稳定性。第65师团这次是在劫难逃了。”
张百川微微颔首,语气平静却带着强大的自信:“打仗,说到底就是算账。算清敌人的兵力、部署、士气,算清我们的优势、弱点、后勤。账算清楚了,胜算就大了。”
“我们十个纵队各抽调一部,动用10万人,对付他一个师团加伪军得五万人,我们在兵力、火力、士气都占绝对优势,没有理由打不赢。我现在考虑的,不是能不能打赢,而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时间拿下徐州,并且严密监视外部增援徐州之敌,徐州战略意义不同于其他地方啊,同时也是为下一步可能到来的更大变局,保存和锻炼我们的骨干力量。”
他望着南方徐州的方位,一场检验华东军区实力的大兵团作战,即将拉开序幕。
而这场战役的结果,不仅将决定津浦线的归属,更将深刻影响未来华东乃至全国的战局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