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寒暄片刻,言谈间虽客气周至,却总似隔着一层薄纱。
半个时辰后,何太叔便起身告辞,语气恭谨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赵青柳眸中微光一闪,也不强留,只含笑应道:“何道友既然忙,妾身便不多扰了。”她心下如明镜一般,何太叔这般匆忙告辞,无非是对她心存戒备,恐言多必失,或是担忧她另有所图。
她立在廊下,目送何太叔的身影穿过庭院,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月洞门外。
四下悄然,唯闻风过竹梢的簌簌轻响。赵青柳缓缓踱回房中,于窗边梨木雕花椅上坐了,双臂轻倚案几,双手相叠托着下颌。
她唇角微扬,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眸光流转间透着几分了然,又带着几分难以捉摸的深邃。
何太叔转身走出外事堂,沿着青石铺就的长街朝堵明仪的府邸行去。
抵达那朱门高墙之外,他却并未叩门而入,只是驻足片刻,唤来一位平日相熟的堵家下人。
何太叔自怀中取出一封密封的信函,低声嘱咐几句,便匆匆转身离去。
他与堵明仪之间,虽彼此心有好感,情意暗通,却始终隔着一道无形的阻碍。
何太叔心中清楚,堵明仪身具四灵根,筑基尚可勉力达成,若要结丹,却是难如登天,几乎可谓九死一生。
而他身怀面板系统,自知道途尚远,前程未尽。纵有千般情愫,也只能深埋心底,难付言辞。
堵明仪何等聪慧,明白何太叔的苦衷与抉择。她并未纠缠追问,亦不曾打扰他清修,只是回到自己的府中之后,竟开始近乎疯狂地闭关苦修。
除却必要的公务处理之外,她几乎不曾踏出修炼静室一步,日夜不息,引气冲关,仿佛要以凡躯逆天改命。
何太叔得知她的执念,曾几度委婉相劝,可她只是淡淡一笑,不语不答,仍继续她的苦修之路。何太叔见状,唯余心中暗叹,知她性情刚毅,自此更不多言。
回到自己在外事堂的洞府之后,何太叔只短短休整了三日,便发出传讯,召集几位同属外事堂、交情不错的修士,提议于自家洞府外的松石小坪上小聚一场,并借此次相聚开办一场小型交易会,互换修真物资,共论道法心得。
不到五日,凡是接到何太叔拜帖的修士,无论手头有何要事,皆纷纷放下,赶往他在外事堂附近的洞府相聚。
众人皆是筑基同辈,心中自然明了:这些年来,何太叔远赴外海,历尽艰险,所为的正是结丹所需的灵物与天材地宝。
十数载积累,他手中必然握有众多罕见之物。如今甫一归来,便广发请帖邀旧识一聚,其意不言自明——正是要以此番所得,换取自身所需之物。
如此良机,堪称一场小型的机缘盛会,诸修又岂肯轻易错过?
这类私下交换会,在场诸人也都不是第一次参与,其中规矩与默契,早已心照不宣。
更何况何太叔在外事堂一众客卿中,素以实力强悍、胆识过人着称。此次他孤身深入外海十余年,所获之丰、所藏之珍,可想而知。
不少人都暗中摩拳擦掌,备足筹码,打算在交易中力争所需。
外事堂事务虽大多属外勤,实则内亦有别。堂中修士并非人人皆需出海外征,其中亦有担任内勤之职者,专司炼制丹药、绘制符箓、铸炼法器之类。
这类同修虽往往身家更厚,灵石充裕,却反倒缺乏第一手的珍稀原料与外域奇物。
因此,他们尤其热衷参与此类小圈子的交换会——一来彼此相熟,信誉有保障,不必担心对方暗中设局、下手黑手;二来无需亲身犯险外出,安全无虞,交易环境也更为稳妥。
随着时间推移,筑基修士们陆续抵达,何太叔洞府外的那处清幽小院渐渐热闹起来。
院中松柏掩映、灵雾氤氲,不多时便汇聚了三十余位修士,皆出自外事堂,彼此或相识或面善,三三两两聚在一处,低声交谈。
众人言语间,不乏对何太叔此番外海之行所获的好奇与猜测。他不仅全身而退,更广发拜帖召集同门,想必所得非凡。一时之间,小院内私语不断,气氛隐隐透着几分期待与审视。
正当修士们议论纷纷之际,只听得“轰隆”一声沉响,洞府那扇厚重的石门缓缓向两侧滑开。
何太叔自内步出,身着一袭青墨色法袍,衣袂飘然,气度沉凝。他目光扫过院中诸人,随即拱手一礼,声如清钟:
“诸位道友赏面前来,何某在此谢过。此次交换之会,缘由想必诸位早已心知,在下也就不再多作赘言。”语毕,他右手轻抬,指尖在储物袋上微微一拂。
霎时间,道道灵光流转,诸多外海所得之物纷纷现于院中空旷之处:形态各异的妖兽尸身、熠熠生辉的内丹、灵气盎然的稀有灵草、以及未经打磨却已隐现宝光的灵矿原石。
其中一些妖兽体型过于庞大,便被何太叔以缩物术精巧缩小,整齐陈列,供众人观鉴。
三十余名筑基期修士一见眼前景象,眼中顿时精光大放,纷纷迫不及待地围拢上前,低声交谈、议论不绝。人群中不时传出惊叹与询价之声,气氛迅速热烈起来。
一位青衣老者目光灼灼,死死盯住那具虽经缩小却仍狰狞毕现的毒影蛟尸身,尤其是当中那枚幽光流转的内丹,颤声道:“这…这竟是毒影蛟!此獠凶名赫赫,不知葬送了多少同道的性命,今日竟伏诛于何道友手中,实乃天意!何道友,这蛟尸与内丹,老夫全要了,你尽管开价!”
另一边,一位身着绛紫纱衣的美妇蓦地瞥见一株灵光氤氲、叶络如须的异草,顿时呼吸一促,惊呼出声:“颜须草!天啊,何道友竟连此物也能寻得!”
她即刻转向何太叔,语气急切却不失婉转:“道友,这株灵草,妾身志在必得。它乃炼制定颜丹的几味主药之一,妾身苦寻多年未果,今日有幸得见,万望道友成全——无论作价几何,妾身都愿承担!”
不远处,一位身材魁梧、赤面虬髯的老者,则一把攫起一块通体赤红、隐有火焰纹路流动的矿石,捧在掌中反复摩挲端详,洪声道:“火焰石!此等灵矿当真罕见至极!老夫修行至今,也不过见过三两回。”
“此石唯有在地火精纯、灵脉充沛的火山深处,历经百年灼烧方能孕育而成……何道友,你这趟外海之行,收获之丰,当真令人叹服!”
后续围拢上来的修士们,无不在琳琅满目的珍稀材料前发出连连惊叹,纷纷寻觅着自身急需之物。
眼见众人或痴迷、或激动、或急切的神情,何太叔嘴角不由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
他之所以筹办此次交换会,根本目的正在于此——若将这些材料直接售予商会店铺,对方至多支付灵石,然而对已臻筑基圆满、即将结丹的何太叔而言,灵石反是次要。
他真正渴求的,是那些能够助他凝结金丹的天地灵物、秘药奇材。
因此,他此番更倾向于以物易物,灵石多寡并非首要;更关键的,是看在场诸位道友能否拿出令他心动的交换之物。
见众人皆沉浸于品鉴与思索之中,何太叔适时朗声开口,音贯满院:“诸位道友,可都寻见心仪之物?是否还合心意?”
这一声顿时将众人心神拉回,立即有修士拱手应道:“何道友此番所出,无一不是珍品,我等自然满意!却不知交易规矩如何——是以灵石计价,亦或是只接受以物易物?”
此言一出,四下顿时寂静,诸多目光齐刷刷投向何太叔,尤其那些专司内勤、身家宽裕的修士,更是屏息以待。
若只认灵石,他们底气十足;若限定以物换物,便需仔细斟酌了。
何太叔见有人主动问起,面上笑意更深,心中暗喜,顺势迎向众人期待的目光,从容道:“自然是以物易物为主。诸位道友皆修行至筑基境界,应知我等如今所需,早已非寻常灵石可轻易衡量。”
“何某所求,乃是结丹机缘所在之物,还望各位不吝出示珍品,各取所需,两不相负。”说完抱拳向一众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