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令如同为龙庭这具庞大的身躯注入了丰沛的血液,而如何将这些血液转化为强健的肌肉与锋利的爪牙,则成为了接下来的核心议题。在苏晴雪的统筹与铜须、木尘(百草堂主)等大师的全力推动下,一场以“丹塔”与“器殿”为核心,辐射整个龙庭疆域的百工振兴浪潮,汹涌而起。
神工堂·器殿:千锤百炼,铸就锋芒
龙城西区,原战王朝最大的兵器工坊旧址,如今已被彻底推平重建。一片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拔地而起,高耸的烟囱日夜不停地吞吐着含有灵气的烟雾,叮叮当当的敲击声、阵法运转的嗡鸣声、以及熔炉咆哮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奏响着一曲工业的交响乐。这里,便是龙庭“器殿”总部,由神工侯铜须亲自坐镇。
器殿内部,划分明确,秩序井然。
材料预处理区:从各地官矿运来的 raw ore(原矿石)在这里经过初步分拣、破碎、洗选。身材高大的熔岩矮人挥舞着特制的灵锤,将大块矿石砸成标准尺寸;泽族工匠操控着水流,高效地分离杂质;狐族工匠则凭借敏锐的感知,快速甄别着矿石中蕴含的稀有金属成分。
熔炼锻造区:这是整个器殿最核心、最炽热的区域。数十座以地火和聚灵阵驱动的巨大熔炉日夜不息,将处理好的矿石熔炼成炽热的金属溶液。经验丰富的矮人匠师们赤着上身,肌肉虬结,汗如雨下,他们挥舞着刻满符文的巨锤,在学徒的协助下,按照统一的标准图纸,对烧红的金属进行反复锻打。每一次锤击,都伴随着火星四溅和符文的微光闪烁,将灵力和结构强度烙印进材料的深处。这里出产的,是制式铠甲、刀剑、长枪的甲片与胚体。
符文铭刻与附魔区:锻造好的胚体被送到这里,由专门培养的“符文匠”进行操作。他们手持纤细的刻灵笔,蘸取由特殊灵液调和的金粉、秘银等材料,在全神贯注之下,将一个个微缩而精密的攻击、防御、坚固、轻灵等符文,精准地铭刻在兵甲的关键节点。更有精通阵法的匠师,负责为一些重型弩机、攻城器械的核心部件布置联合阵法,使其威力倍增。
组装与质检区:所有的部件最终在这里汇合,由熟练的工匠进行组装、打磨、开刃。每一件成品,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质检。有专司测试的力士挥舞兵器劈砍特制的试金石;有修士注入龙力测试符文响应和能量传导;更有经验老到的匠师用神识细细扫描,检查内部是否有暗伤或符文错漏。只有通过所有检测的装备,才会被打上“器殿”的徽记和独一无二的编号,送入龙庭武库。
器殿的生产,并非闭门造车。铜须大力推行“标准化”与“流水作业”。他将复杂的装备制造过程分解为数十个乃至上百个标准工序,由不同的匠师团队专精其一,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与质量稳定性。同时,他鼓励创新,设立了“技改奖励”,对于能优化工艺、提升性能、降低成本的建议,一经采纳,重赏不吝。
百草堂·丹塔:君臣佐使,炼化灵机
与器殿的喧嚣炽热相比,位于龙城东南区域的“丹塔”总部,则显得静谧而氤氲。此处依山傍水,地脉灵气被巧妙引导,形成了一片适合灵药生长的独特环境。建筑多以玉石、灵木构建,风格清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
丹塔由原灵药谷长老木尘主持,下设药圃司、丹方司、炼制司、药效司。
药圃司不仅管理着龙城周边的官药园,更负责指导龙庭各州郡建立的标准化药圃。他们根据各地气候水土,推广最适合的灵药种植技术,确保药材的稳定供应。来自精灵族的自然魔法、泽族的滋养秘术,都被吸纳进来,用于优化种植。
丹方司则致力于丹方的收集、整理、优化与创新。他们不仅从琉璃仙宫带来了部分基础丹方,更广泛搜集荒界各族、各部落流传的秘方,去芜存菁,结合龙庭将士和民众的实际需求,开发出效果更好、成本更低、更适合大规模炼制的标准丹方。例如,针对军队大规模使用的“龙血锻体丹”(简化版,效用温和,适合普通军士),以及面向民众的“祛病丸”、“培元散”等。
炼制师是丹塔的核心。数百间规格统一的丹室排列有序,每间丹室都配备了制式的丹炉和地火引灵阵。炼丹师们按照丹方司提供的标准流程和火候要求,进行流水线式的操作:有的专门负责药材的前期处理,有的负责控火,有的负责投料时机,有的负责最后的凝丹收汁。这种分工协作的模式,虽然无法炼制最顶级的灵丹,却极大地提高了中低阶丹药的产量和稳定性,满足了军队和民生的海量需求。
药效司则负责对炼制出的每一批丹药进行抽检,确保其药效达标,无毒副作用。他们使用各种仪器和活体进行测试,严格把关。
丹塔与器殿并非孤立发展。器殿为丹塔量身定制了能精确控温的丹炉、高效的药材处理工具;丹塔则为器殿的匠师们提供了缓解疲劳、治疗火毒、甚至短时间激发潜能的各类丹药。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升。
民间百工,竞相绽放
在官营工坊蓬勃发展的同时,龙庭也通过政策引导,极大地激发了民间百工的活力。
财部商贸司降低了对工匠户籍的限制,鼓励有一技之长者开设作坊、商铺。工部则定期公布一些非核心的、技术难度较低的标准零件图纸和工艺要求,向民间作坊进行招标采购。
在龙城的坊市区,专门划出了“百工坊”。这里聚集了来自荒界各地的能工巧匠:有擅长凋琢灵玉、制作护身符的精灵工匠;有能编织具有微弱防护或洁净功能衣物的蛛魔族织女;有能酿造各种风味灵酒、甚至对修炼略有裨益的猴族酒师;更有许多原本依附于各大部落的匠人,如今独立出来,凭借手艺谋生,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行会。
龙庭书院和各地的蒙学堂,也开始增设“格物”与“匠造”基础课程,选拔有天赋的孩童进行培养,打破了过去技艺传承的门第之见。
一时间,龙庭疆域内,无论是官营的器殿丹塔,还是民间的作坊行会,皆呈现出一派百工竞逐、欣欣向荣的景象。丹药与兵器,不再是少数强者的专属,而是开始以相对低廉的成本,惠及军队与普通民众,潜移默化地提升着龙庭整体的国力与潜力。
丹器兴起,百工竞逐。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龙庭统治力深入社会毛细血管的体现,为这个新生帝国的崛起,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实实在在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