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58年的澳洲

炸天帮炸子鸡

首页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穿越1858年的澳洲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 名门艳旅 抗日之铁血使命 史上第一纨绔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衣冠不南渡 我在大唐有块田 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 大明:带着老朱去穿越 武炼巅峰 
穿越1858年的澳洲 炸天帮炸子鸡 - 穿越1858年的澳洲全文阅读 - 穿越1858年的澳洲txt下载 - 穿越1858年的澳洲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41章 贸易拓展,远及重洋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清晨的青岚港,朝阳为停泊的商船镀上一层金辉。码头的吊臂“咯吱”作响,将最后一批棉布装上“华夏一号”——这艘由中西工匠共同打造的三桅帆船,即将开启它的首次远航。船身两侧,“华夏商队”的旗帜与象征和平的橄榄枝徽章并排悬挂,帆布上用红漆写着三种文字:汉语、马来语、拉丁语,宣告着它将驶向更远的海域。

胡商站在跳板上,最后检查着货舱清单:“五百匹提花棉布,三百件瓷器,一百箱茶叶……都齐了。”他转身拍了拍船长的肩膀,这位曾在欧洲商船服役的葡萄牙人笑着比划:“放心,沿着季风走,三个月就能到马六甲,那里的商人会把货分到爪哇、暹罗,甚至更远的欧洲。”

码头上,天宇望着整装待发的船队,手里攥着一封写给马六甲总督的通商信函。“这不仅是一趟贸易,更是一次宣告。”他对身边的商队管事说,“让世界知道,华夏城的货物,和我们的人一样,经得起风浪。”

一、商船扬帆,打通南洋航道

“华夏一号”的首航并不顺利。驶出青岚港不过十日,就遇上了海盗。三艘挂着骷髅旗的快船从雾中冲出,甲板上的海盗举着弯刀呐喊。船长却不慌不忙,下令升起“华夏商队”的旗帜,同时让水手转动船舷的炮座——这是刘师傅按西洋图纸改良的旋转炮台,能快速瞄准不同方向。

“鸣炮示警!”随着船长一声令下,两发空弹呼啸着掠过海盗船的桅杆。海盗们愣了愣,他们打劫过无数商船,却从没见过这样的“货船”竟装着炮。更让他们意外的是,商船上的护卫不仅有手持火枪的华夏士兵,还有几个皮肤黝黑的土着弓箭手,他们的箭法精准得能射穿船帆的绳索。

“是华夏城的船!”有海盗认出了旗帜,去年他们抢过一艘华夏的近海货船,结果被追得三天三夜不敢靠岸。领头的海盗打了个呼哨,竟调转船头跑了。

胡商站在甲板上,看着海盗逃窜的背影,对护卫队长笑道:“以前跑商靠运气,现在靠实力——这船,这炮,这护卫,比任何通行证都管用。”

船队在马六甲靠岸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地商人围着华夏的棉布啧啧称奇:“这花纹比印度的细布还精致,颜色却更鲜亮!”当他们看到瓷器上既有传统的青花缠枝纹,又有迎合南洋审美的热带花卉图案时,更是争相预订。

“这些瓷器,要送到欧洲去!”一个荷兰商人捧着描金瓷盘,眼睛发亮,“那里的贵族会为它疯狂的!”他当场签下合同,用香料和胡椒交换,还承诺帮忙打通欧洲的销路。

回程时,“华夏一号”的货舱装得更满:南洋的橡胶、胡椒、象牙,印度的棉花,甚至还有欧洲的钟表、望远镜和几本关于航海术的书籍。船长指着一本羊皮封面的书说:“这是最新的《海图集》,有了它,我们能走更远的航线。”

二、货通四海,华夏商品誉满重洋

贸易的闸门一旦打开,便如潮水般不可阻挡。短短半年,华夏城就组建了五支远洋船队,每艘船都配备了旋转炮台和经验丰富的混合船员——华夏的舵手熟悉季风,西洋的领航员擅长看星象,土着的水手则水性极佳,能在船遇礁时潜水抢修。

华夏的棉布成了最抢手的商品。陈大娘带着织坊改良的“双面提花布”,一面是华夏的“福”字纹样,一面是南洋的椰树图案,在马六甲的集市上,一匹布能换两匹当地的粗麻布。有位暹罗王妃特意派人来订做,要求用金线在布上绣上自己的肖像,织坊的女工们研究了西洋油画的光影技法,竟真的绣了出来,引得整个暹罗王室惊叹不已。

瓷器工坊的创新更让人叫绝。工匠们不仅仿制欧洲的“代尔夫特蓝陶”,还在瓷胎里加了从南洋带回的石英砂,让瓷器更坚硬,即使从桌上摔下来也不易碎。这种“摔不碎的瓷器”在欧洲成了奢侈品,法国国王甚至派人来订制,要求在瓷盘上画凡尔赛宫的景象。

茶叶的销路也越来越广。天宇让人在包装上印上喝茶的好处,用汉语、拉丁语、阿拉伯语三种文字标注,还附赠了简易的冲泡说明。在波斯的集市上,华夏的茉莉花茶成了待客的珍品,有商人说:“喝了这茶,连呼吸都是香的。”

更意外的是铁器的畅销。刘师傅改良的“防锈铁锅”,用混合了油脂的黏土涂层处理过,不易生锈,在潮湿的南洋极受欢迎。爪哇的渔民买回去,说“煮鱼时不粘锅,比铜锅还好用”;非洲的部落则用它来熬制草药,说“传热快,药效都出来了”。

三、海纳百川,引入海外奇珍与技艺

贸易从来都是双向的。华夏城的商船带回的,不仅是财富,更是改变生活的物资与技术。

南洋的橡胶被送到工坊,秦越试着将它与麻布混合,制成了防水的雨靴和雨衣。“以前下雨出门,鞋子准湿透,”李文书穿着新雨靴踩在水坑里,惊喜地说,“这玩意儿比油布还管用!”

欧洲的“珍妮纺纱机”图纸被送到织坊,陈大娘和秦越研究了半个月,造出了更适合华夏棉线的改良版,纺纱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五倍。“西洋的法子是巧,但咱的棉花短,得改改齿轮的转速。”秦越摸着机器上的木齿轮,得意地说。

最珍贵的是几本关于冶金和化学的书籍。沈括带着几个识字的工匠,一点点翻译上面的内容,虽然很多术语晦涩难懂,但他们还是从中学会了“用硫酸提炼铜”的方法,让铜矿的利用率提高了三成。“以前觉得红毛鬼子只会打仗,”沈括翻着译到一半的书稿,感慨道,“没想到还有这等学问。”

海外的农作物也丰富了华夏城的餐桌。从美洲传来的玉米和番薯,被试种在红河谷的坡地,产量竟比粟米还高,而且耐旱耐涝。周伯捧着饱满的玉米棒,笑得合不拢嘴:“这玩意儿好,荒年也能填饱肚子!”

甚至连饮食也悄悄改变。从欧洲传来的面包师,在华夏城开了家“西洋饼屋”,教大家用烤箱做面包;南洋的厨师则带来了香料的新用法,用咖喱粉炖肉,成了市集上最受欢迎的小吃。有老饕说:“现在的华夏城,一天吃一种风味,一个月都不重样。”

四、商路即生路,实力铸威名

贸易的拓展,让华夏城的经济实力如滚雪球般增长。商税成了财政的主要来源,足够支撑工坊升级、学堂扩建和军队补给。天宇用这些钱,在青岚港新建了两座船坞,能同时建造三艘远洋商船,还请来了欧洲的造船师傅,教大家如何用铁皮加固船身。

更重要的是,华夏城在海外有了自己的“名声”。在马六甲的商会里,华夏的代表能和欧洲、阿拉伯的商人平起平坐;在暹罗的宫廷,华夏的瓷器和丝绸成了外交礼品;甚至连遥远的东非部落,都知道“东边有个华夏城,那里的东西又好又实在”。

有次一支荷兰商船队遭遇风暴,船体受损,漂到青岚港。天宇让人帮他们修好船,还送上了淡水和粮食。荷兰船长感激涕零,回去后逢人便说:“华夏城的人,比任何国家的商人都讲信用。”

这种信誉,在关键时刻成了护身符。当有殖民当局想阻挠华夏商队进入欧洲市场时,马六甲的商人联合起来抗议:“华夏的货是最好的,你们不能断了大家的生路!”连一些欧洲的商会都站出来支持,说“自由贸易才是正道”。

夕阳下的青岚港,又一艘商船归来。甲板上,水手们正搬运着从欧洲带回的玻璃镜,镜面映出他们晒得黝黑的脸庞和灿烂的笑容。码头上,等待卸货的马车排起了长队,商人们拿着订单,互相打听着这次带回了什么新奇玩意儿。

天宇站在灯塔下,望着穿梭的船只和忙碌的人群,手里的海图已经密密麻麻地标注了新的航线。他知道,贸易拓展的意义,远不止于财富。当华夏城的棉布穿在欧洲贵族身上,当华夏的瓷器摆在南洋的餐桌上,当海外的作物长在华夏的土地上,这座城就已经不再是孤立的堡垒,而是世界的一部分。

“下一支船队,要去非洲。”天宇对胡商说,指着海图上遥远的海岸线,“那里有黄金,有象牙,更有我们没见过的世界。”

胡商笑着点头,他的波斯弯刀在夕阳下闪着光:“只要有货,有船,有勇气,再远的海,咱都能闯过去。”

海浪拍打着码头,发出沉稳的声响,像是在为远航的船只伴奏。华夏城的故事,正随着帆影,漂向更远的重洋,而每一次抵达,都是新的开始——在这个由贸易连接起来的世界里,实力与信誉,才是最硬的通行证。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武道凌天 我一个神豪,当渣男很合理吧 虚空塔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我不是戏神 我接受联姻离开后,言总哭红眼 天灾第十年跟我去种田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庶得容易 绍宋 明尊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官运:从遇到美女书记开始 庶子夺唐 重生宝可梦,从独角虫开始 蛊真人 道士不好惹 快穿之病娇男二黑化了 修仙路人未还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黄埔忠魂:从淞沪到缅北 抗日之铁血使命 北宋大丈夫 都穿越了,带超级军火库不过分吧 谍云重重 让你管封地,没让你治下人均暴富 民国之谍影风云 悟性逆天,我在大秦布道长生 军工科技 寒门崛起 抗战之烽火燃血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修仙归来在校园 我在大唐位极人臣 穿越后周:从校长到圣宗 大秦:自曝穿越,主打一个坦诚 我的空间有座军工厂 大明之南洋再起 
最近更新高铭远传奇 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 汉末立志传 让你当山匪,你抢天下美人建神朝 魂穿大唐我娶了异父异母的亲姐妹 反击皇宫 从神龙政变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 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 洪武嫡皇孙:家父朱标永镇山河 蟠龙谜局 北洋钢铁军魂 大明神医 放羊娃捡到金凤钗天下大乱我无敌 红楼:从灭十国到一字并肩王 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 大汉燕朝之开局一个啃老男 山河红颜赋 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 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 
穿越1858年的澳洲 炸天帮炸子鸡 - 穿越1858年的澳洲txt下载 - 穿越1858年的澳洲最新章节 - 穿越1858年的澳洲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