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则例》的石刻威严矗立,“巾帼晷”在土地庙前受着四方香火,农社凭借水权与粮权的双重掌控,声望如日中天。然而,赵小满的目光,却已越过眼前井然有序的田畴与平息了纷争的河渠,投向了更西边那片广袤而贫瘠的土地——西沙窝。
西沙窝,名副其实。那里曾是一条古河道的流经之地,如今早已干涸,只留下大片大片白花花的盐碱滩和随风流动的沙丘。除了些耐旱的荆棘和零星的沙蒿,几乎寸草不生。在永昌县人的眼中,那是被老天爷遗弃的地方,是连鸟儿都不愿多作停留的绝域。
可赵小满却不这么想。几次勘察,她注意到西沙窝并非全无优点。沙土疏松,透气性好,日照充足,而且地势相较于现在的农社田亩略低,若能从更上游引水,或许能实现自流灌溉。更重要的是,那片土地的沉默与荒芜,仿佛在等待着什么去唤醒。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心中萌发,并迅速滋长——引水灌沙,在沙窝里种水稻!
当她在理事堂提出这个想法时,连最支持她的王二婶和春草姐都愣住了。
“在……在沙子里种稻子?”王二婶以为自己听错了,“小满,那地方,兔子拉屎都不生根!水浇下去,‘滋啦’一声就没了影儿,比泼在烧红的铁锅上蒸得还快!这怎么可能?”
“是啊,社长,”春草姐也眉头紧锁,“咱们现有的好田尚且要精打细算着用水,哪有余力去伺候那片不毛之地?怕是投入无数,最后连个响儿都听不见。”
社内其他骨干也纷纷附和,觉得这想法太过异想天开。
赵小满并未气馁,她取来自己绘制的简陋草图,指着上面标记的几点:“沙土渗水快,是不假。但我们可以尝试在沙下铺设一层黏土隔水,如同给沙地穿一件‘防水衣’。西沙窝日照足,稻谷若真能长出,品质或会极佳。至于水……”她顿了顿,“我们并非要立刻大规模开垦,只需先辟出十亩作为试验田。水源,可从更上游未计入分水协议的一条细小支流引取,水量虽小,但用于试验应当足够。即便失败,损失亦在可控之内。”
她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诸位,农社立身之本,在于‘革新’二字。若无当初改良粮种、探索酿酒、共管水闸之勇气,何来今日?西沙窝看似绝地,或许正藏着我们未曾发现的生机。若成功,农社将多出千亩良田;即便失败,也不过是验证了一条走不通的路,于我们而言,亦是宝贵经验。”
她的坚持与说理,最终说服了众人。农社决定,拨出少量资源,启动“西沙窝稻作试验”。
消息传出,不仅农社内部将信将疑,整个永昌县都把这当成了天大的笑话。
引水开工那日,许多附近村落的人跑来看热闹,其中就包括李家村那位耿直的老农李老栓。他拄着拐杖,站在沙窝边缘,看着农社妇人们顶着烈日,在滚烫的沙地上挥汗如雨地挖掘引水渠,铺设从别处运来的黏土,忍不住咧开嘴,露出被旱烟熏黄的牙齿,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在空旷的沙窝里显得格外响亮:
“哎呦喂!赵社长这是要学女娲娘娘炼石补天哪?在这沙窝子里种稻谷?哈哈哈!真是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沙里要能长出稻子来,除非蛤蟆身上生出翅膀,扑棱棱飞上天喽!”
他身边的几个老伙计也跟着哄笑,纷纷摇头。
“胡闹,真是胡闹!”
“这赵社长本事是大,可这回,怕是昏了头了!”
“等着看吧,多少水填进去都是白瞎!”
面对这些毫不掩饰的嘲讽,负责现场指挥的春草姐气得脸色发白,却牢记赵小满的吩咐,不去争辩,只是埋头督促众人加快进度。
引水渠终于修通,清澈的河水顺着新挖的渠道,缓缓流入那片被仔细平整、底层铺设了黏土的十亩沙田。果然如李老栓所料,水一入田,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下渗,表面很快只剩下一层湿痕。
李老栓等人笑得更欢了。
农社众人心头也蒙上了一层阴影。但赵小满却依旧平静,她吩咐按照既定方案,采取少量多次的灌溉方式,并将在别处育好的、格外健壮的稻秧,小心翼翼地移栽到沙田中。
日子一天天过去。西沙窝的试验田,成了永昌县最大的谈资和笑柄。李老栓几乎每日都要溜达过来看上一眼,然后摇着头,带着新的笑料离开。那稻秧在沙土中,长得极其缓慢,远不如在普通水田里茁壮,叶片也时常显出缺水的蔫态。
然而,农社妇人们没有放弃。她们像照料婴儿一样呵护着这片试验田,根据“巾帼晷”的数据精确计算着每一次的补水量,及时清除顽强冒头的沙地杂草。
奇迹,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这十亩沙田注定颗粒无收,连农社内部都开始弥漫失望情绪时,一个清晨,负责巡田的妇人发出了难以置信的惊呼!
人们闻声跑去,只见那十亩沙田中,原本蔫头耷脑的稻秧,仿佛一夜之间被注入了生命力,原本有些发黄的叶片挺括了起来,在晨曦中泛着健康的绿光!更令人震惊的是,它们的根茎似乎格外发达,紧紧抓住了沙土下的黏土层,展现出一种不同于水田稻的、顽强的姿态!
它们,真的在这片被诅咒的沙窝里,活下来了!
消息像风一样传开。李老栓再次跑来,当他看到那片在沙海中倔强挺立的绿色时,脸上的嘲笑瞬间凝固,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半晌,才喃喃道:“这……这蛤蟆……难不成真要长翅膀了?”
稻梦西进,初现曙光。 赵小满以超前的眼光和农社强大的执行力,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片沙海中的点点绿意,不仅是对自然极限的一次挑战,更是农社革新精神的最佳证明。它向所有人宣告:没有绝对的绝地,只有未被发现的可能与敢于开拓的勇气。这十亩沙田,如同投入死水中的一颗石子,其激起的涟漪,必将远远超出这片沙窝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