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大捷的消息,由八百里加急快马,一路传回淮安。
徐庶、贾诩等人早已等候多时。
捷报展开,众人脸上皆露出振奋之色。
“主公威武!一战而定草原,拓土何止千里!”徐庶抚掌赞叹。
贾诩眯着眼,细细看着战报上的细节,尤其是关于“草原新政”和“北骑营”的部分,微微点头:
“刚柔并济,分化瓦解,孔明此策,深得治国三昧。主公筑城修路之策,更是深谋远虑。”
徐庶笑道:“此等大胜,岂能不昭告天下?当立即登报,大书特书才是!”
众人皆以为然。
很快,捷报正式公开。
政务司当机立断,命令最新一期的《淮安旬报》加印特刊,头版头条用最大号的字体刊印:“镇国侯北伐大捷,踏平胡虏,拓土万里!”
文章详细描绘了白狼山之战的过程,突出了刘骏身先士卒、诸将骁勇、再言我军装备精良,最后更是重点介绍了战后对草原的安抚与开发政策,强调此举乃“一劳永逸解决北患,开万世太平之基”。
此外,文章后面还附上了详细战报:如斩将名单,缴获数目,以及那幅粗略却振奋人心的新拓草原地图。
报纸一出,淮安、广陵、徐州、青州、冀北……凡是刘骏势力所及之处,瞬间沸腾。
酒楼茶肆,街头巷尾,人人都在议论这场前所未有的胜利。
有人赞大其词:“听说了吗?镇国侯在草原上杀了胡虏好几十万!”
有人言之凿凿:“何止!赵云将军千里奔袭,把那个什么乌桓王都给宰了!”“张辽将军三千破五千,阵斩敌将!”
“还有颜良文丑二位将军,阵前连斩十几员胡将,杀得胡狗不敢抬头!”
“主公更是亲自冲锋,方天画戟之下,没有一合之敌!”
有人赞叹:“以后草原也是咱们的地盘了?再无边患矣。”
有商人大喜道:“那牛马、羊毛皮货是不是能便宜点了?”
旁人则说:“岂止这些!听说君侯要在草原建城修路,以后去那边做生意,安全了!”
众百姓欢欣鼓舞,自豪感油然而生。
乱世之中,能追随如此强大的主公,自身安全和生活都有了保障,怎能不让他们心安?
各地自发举行的庆祝活动从淮安蔓延至整个刘骏治下。广陵、九江、庐江、寿春、青州、冀北、幽州……无论城乡,一片欢腾。
百姓穿上过年才舍得穿的新衣,走上街头。商贾们降价促销,酒楼饭馆坐满了庆祝的人群。
各地官府也顺势组织起了灯火晚会,舞龙舞狮,张灯结彩,夜晚竟亮如白昼。
这短暂的欢庆,仿佛让人忘却了这是烽火连天的乱世。
不久后,淮安,镇国侯府议事厅,坐镇后方的核心谋士再次齐聚。
贾诩捻着胡须,缓缓道:“主公立此不世之功,各地百姓弹冠相庆,朝廷也理应有所表示才是。”
他嘴角一扬,又加了一句:“即便曹操百般不愿,面上也须过得去才对。”
徐庶笑着接口道:“文和所言极是。若不主动请赏,反倒显得我辈对朝廷不敬。”
他沉吟一二,又道:“可一旦朝廷封赏过轻,或曹操从中作梗,却会有损主公声威。”
陈庸摇头道:“元直,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岂会真心为主公请功?只怕会百般推诿,甚至暗中诋毁。如此,岂非与虎谋皮?自取其辱?”
“非也,”徐庶笑道,“主公此战拓土万里,震慑四方不臣。
如今我军威势如日中天。曹操相阻,则失大义;允,则为我扬名。此阳谋也。”
糜竺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曹操、孙权等辈,此刻怕是坐卧难安。岂会让我等如意?令主公扬名立万?”
贾诩微微一笑:“正因如此,才需遣一能言善辩、不畏权贵之士,持主公表功奏章,亲往许昌陈说利害,辩服曹操。
此人需文采斐然,辩才无双,既要彰显主公之功,亦要利用天下民心向背堵住曹营谋士之口。如此,即便曹操不愿不从,也能让他落个嫉贤妒能之名。”
闻听此言,众人的目光纷纷看向一旁一位中年文士——主簿陈琳,陈孔璋!
陈琳文章锦绣,笔锋犀利,更兼胆气过人。
他见众人望来,坦然出列拱手道:“琳,愿往许昌一行。必当据理力争,扬主公之威,使曹阿瞒不敢小觑!”
贾诩点头:“有劳孔璋。此行,重在‘势’,不在‘实’。曹操必不愿给予我等实质好处,但只要朝廷明发诏书,承认主公功劳,予以名位,便是胜利。其余,自有报纸宣扬。”
计议已定,陈琳即刻准备,携带刘骏表功奏章及大量“证据”(包括缴获的旗帜、首领印信图样等),前往许昌。
数月后,许昌,丞相府。
曹操看着手中的《淮安旬报》,脸色沉静。
“刘仲远……好大的声势!”曹操放下报纸,长叹一声,“北驱胡虏,拓土万里,此等功业,便是卫霍也不过如此了吧?”
下方,荀彧、荀攸、程昱、刘晔等谋士肃立,气氛凝重。
程昱冷哼一声:“丞相,此乃刘骏夸大其词,邀买人心之举!其心可诛!”
荀攸比较务实:“是否夸大暂且不论,但其声势已成。如今使者陈琳已至许都,名为向天子表功,实为逼朝廷表态。”
荀彧轻声道:“丞相,刘骏此功,确实骇人听闻。朝廷若无所表示,恐失大义。”
荀攸沉吟道:“刘骏此举,确实高明。朝廷不予封赏,则寒民心,显得朝廷昏聩,丞相专权。予封赏,则是为其正名,助长其势。”
刘晔沉声道:“大肆封赏必助长刘骏气焰。此例一开,后患无穷!不妥!”
程昱道:“封赏难免,但如何封赏,大有文章可做。可予虚名,不予实利。例如,封其为‘镇国公’之类,听起来尊崇,却无太多实际好处。”
荀攸补充:“还可将此名义权限,限制在北方,暗示其南顾便是谋反。”
就在这时,门外侍卫来报:“启禀丞相,镇国侯刘骏使者陈琳,已在宫门外递表求见陛下,言为北征大捷表功。”
曹操眼中寒光一闪:“来了。”
他扫视众谋士:“诸公之意,吾已明了。便依此策,予其虚名,加以限制。不过,此事不可轻易许之,陈琳此人,多次在报上诽谤于我。
尔等要杀一杀他的威风。吾倒要看看,这陈孔璋有何本事!”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