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山精选了几十株品相最好的柴胡和黄芩幼苗,分成几份,准备送给村里几户平日里关系还算不错、也一直持观望态度的农户。他第一个想到的,是住在村西头的陈木匠家。陈木匠为人老实,手艺好,在村里口碑不错,家里也有几亩闲地。
他带着李铁柱,抱着用湿布裹好根系的幼苗,来到了陈木匠家。陈木匠正在院子里刨木头,看见他们,愣了一下。
“陈叔,忙着呢?”张大山笑着打招呼。
“啊,大山啊,有事?”陈木匠放下刨子,有些疑惑。
张大山把幼苗递过去:“陈叔,这是我自个儿育的药材苗,柴胡和黄芩,品相还行。您要是有空地方,拿几棵去种着试试,不要钱!”
陈木匠看着那水灵灵、绿油油的苗子,眼里闪过一丝喜爱,但随即又露出为难的神色,搓着手说:“大山啊,你的好意叔心领了。只是……这苗子……叔不能要。”
“为啥?”张大山心里一沉。
陈木匠压低声音,往院外瞅了瞅,才说:“‘富民公司’的人前两天来了,也找过我。说要是种了别人的苗子,用了别人的方法,以后他们的种子、化肥就不给咱提供了,包销合同也签不了。他们那条件……确实挺诱人。叔家里就指望着这几亩地,不敢冒险啊……”
张大山明白了。刘胖子这是下了死命令,用未来的“包销”利益,逼着农户站队,彻底堵死他推广种苗的路。
他又去了另外两家,情况大同小异。要么是直接拒绝,要么是支支吾吾,不敢收他的苗。显然,“富民公司”已经提前做了工作,威逼利诱,把大部分农户都笼络住了。
免费送都送不出去!张大山的心里拔凉拔凉的。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资本和权力的碾压有多么可怕。你再好的东西,人家不让你进场,你就一点办法都没有。
李铁柱气得直骂娘:“这帮眼皮子浅的!就知道图眼前那点好处!”
张大山摆摆手,制止了他:“骂也没用。人家给的是真金白银的承诺,咱空口白话,确实没说服力。”
免费推广的路被堵死,张大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对外销售上。他再次去了镇上的“百草轩”。
老先生看着张大山带来的、明显比普通种苗强壮一大截的幼苗,也是连连称赞:“好苗!真是好苗!这品相,没得说!要是大面积种下去,产量和品质肯定差不了!”
“那您看,这苗子……有销路吗?”张大山满怀期待地问。
老先生沉吟了一下,摇了摇头:“难啊,大山。我这儿主要是收干货,不卖种苗。而且,种苗这玩意儿,讲究个信誉和口碑。你这苗子虽好,但没经过大面积种植检验,别人不敢轻易买。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你能有个‘名头’。”老先生说,“比如,是哪个农科所或者知名公司培育的品种,那就不一样了。你个人育的苗,再好,也难卖上价,更难让人相信。”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张大山最后的希望。个人信誉在强大的品牌和渠道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揣着卖不出去的优质种苗,张大山心情沉重地回到了村里。刘胖子这一套组合拳,几乎把他逼到了绝境。内部推广受阻,外部销售无门,他的试点,眼看就要成为一座孤岛。
难道真的只能坐以待毙?或者,低头向刘胖子妥协?
晚上,张大山一个人坐在坡地上,看着星空,心里充满了不甘。他想起周工程师的鼓励,想起李秀云的信任,想起自己付出的心血。
不能就这么算了!
一定有办法!一定有突破口!
他猛地站起身,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镇上打不开局面,县里呢?市里呢?或者……有没有别的路子,不直接卖苗,而是用苗子换取更大的机会?
一个大胆的、近乎疯狂的念头,在他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