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漕运合作协议》的墨迹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力量,迅速抚平了朝堂之上最后的涟漪。当皇帝陛下将这份盖有玉玺和三大漕帮龙头大印的协议在常朝上公示时,就连最固执的周正清,也只是深深一揖,不再多言。大势已定,任何反对都显得苍白无力。王明远低垂着眼睑,心中盘算着如何在这已然启动的庞然大物中,为户部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监管权。
阻碍既除,萧承烨再无顾忌。他如同一位运筹帷幄已久、终于等到决战时刻的统帅,开始以惊人的效率推动运河工程进入实质性阶段。
一道道加盖着皇帝玉玺和工部大印的告示,由快马信使携带着,如同插上了翅膀,飞向天昱王朝的每一个州县,每一处集镇,乃至偏远的村落。官道的驿墙上,城门口的布告栏前,很快便贴上了绘制着龙纹边框、文字却力求通俗易懂的《运河征召令》。
告示的核心内容清晰明确: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为贯通南北,惠泽万民,开创盛世之基,特旨兴建南北大运河。今工程启动在即,广募天下民夫。凡年十六以上,五十以下,身体健康之男丁,皆可应征。”
“运河之役,非为徭役,乃‘以工代赈’之良策!凡应征者,每日管饱三餐,按劳作量核发工钱,日结月清,绝不拖欠!另,开凿期间,免除其家当年三成税赋!”
“运河功成之日,所有参与兴建之民夫及其直系亲属,享有未来十年,运河漕运货物优先承运之利,及沿运河新辟官田优先垦殖之权!”
“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伟业,亦是尔等安身立命,搏取前程之良机。望四海黎庶,踊跃应征,共筑盛世坦途!”
“以工代赈”、“日结工钱”、“免除赋税”、“优先承运”、“优先垦殖”……这些字眼,如同投入干涸土地上的甘霖,瞬间在民间激起了滔天巨浪。
近年来,天昱王朝虽无大战,但各地水旱灾害频仍,加之土地兼并,许多底层百姓生活困苦,失去土地的流民数量日益增多。他们挣扎在温饱线上,对未来充满迷茫。皇帝的这道征召令,对于他们而言,不啻于一道照亮黑暗前路的光芒。
“管饱三餐!还有工钱拿!天爷啊,这是真的吗?”一个面黄肌瘦的汉子,挤在告示前,不敢置信地揉着眼睛。
“免除三成税赋!俺家那几亩薄田,今年能多留下多少粮食!”另一个老农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
“优先垦殖新田……这可是安身立命的本钱啊!”一些原本惶惶不可终日的流民,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共筑盛世坦途……陛下这是要带着咱们老百姓,一起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啊!”有读过几天书的年轻人,热血沸腾。
消息像野火一样蔓延。从富庶的江南水乡,到广袤的中原大地,再到略显贫瘠的北方州县,无数怀揣着希望、渴望改变命运的百姓,开始打点行装,告别亲人,向着朝廷公布的几个主要汇集点涌去。道路上,逐渐汇成了一股股衣衫褴褛却目光坚定的人流。他们推着独轮车,挑着破旧的行李,扶老携幼(虽只征男丁,但许多家庭举家跟随,在工地附近寻找生计),形成了一幅前所未有的、规模浩大的迁徙图景。
朝廷的机器也高速运转起来。萧承烨亲自坐镇,调动各方资源。
户部拨出了首批巨款,用于采购粮食、工具和支付初期工钱。王明远此刻展现出了他作为户部主官的效率,虽然心头滴血,但每一笔款项都核算得清清楚楚,确保物资能及时到位。
工部则成了绝对的核心。李翰与沈昭几乎住在了衙署,夜以继日地调配工匠、划分工段、设计施工流程。根据落星谷示范区的经验,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蛊工”与“人工”配合方案,确保工程效率与安全。
兵部负责维持秩序,派遣官兵在主要汇集点和规划中的工地区域巡逻,防止骚乱和匪患,并协助物资运输。
各地方官府更是全力配合,设立粥棚,临时安置点,登记造册,忙得脚不沾地。
然而,最引人注目,也最让民间议论纷纷的,是随同征召令一同下达的另一项安排——关于“蛊工”的说明与“蛊医科”的设立。
朝廷并未隐瞒“蛊工”的存在,反而以一种积极正面的姿态进行宣传。告示旁往往附有简单的图画,描绘着“石蠹”啮噬岩石、“缠丝藤蛊”强化堤岸的场景,文字解释力求通俗,称此为“借助南疆秘术,驯化天地灵虫,共筑不朽工程”。同时宣布,将在沿线关键节点设立“蛊医科”,由精通此道的医者驻守,既负责维护运河“灵虫”生态,也为民夫提供医疗服务,防治疫病。
起初,民间对“蛊”字颇有畏惧,流言四起。
“蛊?那不是害人的玩意儿吗?能用它来修河?”
“听说那些虫子能吃人哩!会不会跑到工地上来?”
“朝廷怎么用这种邪门歪道?”
对此,朝廷早有准备。沈昭组织了一批在落星谷经历过示范区的工匠和部分胆大的早期应征者,组成“宣讲队”,深入到汇集的人群中,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他们亲眼所见:
“老乡们,别怕!那‘石蠹’乖得很,只吃石头,不吃人!好家伙,你们是没看见,那么硬的石头,它们爬过去,就跟刀切豆腐似的!”
“还有那‘缠丝藤蛊’,混在灰浆里,砌出来的堤岸,比铁打的还结实!咱们以后干的活,能省力一半不止!”
“皇后娘娘就是南疆来的,心地善良着呢!她用蛊术是为了造福咱们,可不是害人!那‘蛊医科’的大夫,用的药可灵了,有点头疼脑热,一剂下去就好!”
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总是最具说服力。恐慌和疑虑,在这些“现身说法”中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这项神奇技术的惊叹和好奇。许多人开始相信,皇帝和皇后娘娘,是真的在用他们想象不到的方式,为这个国家,也为他们这些升斗小民,开辟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
一个月后,规划中运河工程的起点——位于中原与江淮交界处的“龙首原”,已然汇聚了超过十万之众的应征民夫。放眼望去,人山人海,帐篷连绵如云,炊烟袅袅,人声鼎沸,交织成一幅充满野性生命力与庞大组织力的壮观画卷。
这天,是一个被载入史册的日子。天空湛蓝,阳光明媚。龙首原上,一座临时搭建的高台耸立,旌旗招展,甲士林立,肃穆庄严。
吉时已到,礼炮九响,声震四野。
萧承烨身着十二章纹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缓步登上高台。他身姿挺拔,面容肃穆,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无边无际的人海。那目光所及之处,喧哗声渐渐平息,无数道目光,带着敬畏、期待、渴望,聚焦于这位年轻的帝王身上。
他没有拿繁琐的祭文,而是运足内力,声音如同洪钟,清晰地传遍整个原野:
“天昱的子民们!朕,你们的皇帝,今日站在这里,与你们一同,见证一个伟大时代的开端!”
开场第一句,便让无数人心头一震,一股热流涌遍全身。
“眼前这片土地,将在你们,朕的子民,你们的双手之下,开凿出一条纵贯南北、连接江河、福泽万世的巨龙——南北大运河!”
他手臂一挥,指向远方空旷的原野,仿佛那条波澜壮阔的运河已然呈现在眼前。
“有人问,为何要耗费如此巨大,行此亘古未有之工程?朕告诉你们!为了南方的稻米能顺畅北运,让北方的百姓不再因饥荒而流离!为了北地的骏马、皮货能便捷南下,充盈我天昱的府库!为了各地的物产流通,商旅繁盛,让你们手中的货物能卖得更远,生活得更好!为了一旦边关有警,我天昱的雄师能朝发夕至,保家卫国,护佑黎民!”
每一个“为了”,都如同重锤,敲击在人们的心坎上,将他们日常的困苦与家国的宏大叙事连接起来。
“这不是朕一人的运河,这是我天昱王朝千秋万代的基业,是在场每一位,以及你们子孙后代的生路与希望!”
“朕知道,你们之中,有人背井离乡,有人食不果腹,有人对未来充满迷茫。但今日,朕向你们承诺,也向天下人承诺!运河之役,绝非前朝炀帝之暴政!朕在此立誓:绝不苛待一夫!工钱,足额发放!粮食,保证供应!若有官吏贪墨克扣,欺压尔等,朕必以严刑峻法处置,绝不姑息!”
“朕与你们约定,以工代赈,以血汗换温饱,以勤劳搏前程!这运河的每一寸泥土,每一块石头,都将铭记你们的功绩!待到他日运河贯通,百舸争流,商贸繁盛,沿岸兴起座座新城,你们可以自豪地告诉你们的儿孙——看,这条流淌着财富与希望的巨龙,是你们的父辈,用双手开凿出来的!”
萧承烨的声音激昂,充满了不容置疑的信念和强大的感染力。他不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帝王,更像是一位带领着庞大军团走向战场的统帅,一位与子民立下生死盟约的君主。
“万岁!万岁!万岁!”
台下,短暂的寂静之后,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无数民夫激动得热泪盈眶,挥舞着手中的工具、帽子,甚至只是挥舞着双臂。皇帝的这番话,说到了他们的心窝里,点燃了他们心中压抑已久的激情和对未来的憧憬。那“万岁”的呼声,发自肺腑,声浪一波高过一波,仿佛要冲破云霄。
站在萧承烨侧后方的林晚夕,身着皇后礼服,端庄华贵。她看着台下那沸腾的人海,听着那震耳欲聋的欢呼,心中亦是心潮澎湃。她能看到,在无数激动的面孔中,有一些人眼神闪烁,似乎怀有别样心思;也能看到,这人山人海背后,潜藏着管理、卫生、安全等无数巨大的挑战。但此刻,更多的是被这浩大场面和萧承烨话语中展现出的魄力与担当所震撼。她悄悄握紧了袖中的苗银蛊匣,感受到其中蛊虫平静的脉动,心中默念:愿蛊术真能如承烨所言,福泽苍生,而非带来灾厄。
开工仪式结束后,庞大的工程机器正式开动。
按照事先划分好的工段,民夫们在工部官吏和资深工匠的指挥下,如同潮水般涌向各自的岗位。号子声、挖掘声、车轮滚动声、牲畜嘶鸣声……汇成了一曲雄浑磅礴的劳动交响乐。
在最早动工的几个示范工段,人们终于亲眼见到了传说中的“蛊工”。
被特制木箱运抵工地的“石蠹”,在蛊师的引导下,如同黑色的潮水般覆盖上需要开凿的岩壁。那“沙沙沙”的啮噬声密集得让人头皮发麻,坚硬的岩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分解、剥落,效率远超人力锤凿。民夫们的主要工作,变成了清理碎石、运输土方。
搅拌灰浆的区域,加入了“缠丝藤蛊”卵的灰浆,被均匀地涂抹在砌好的石块之间。不久之后,那些淡灰色的浆体便会变得异常坚固,并且仿佛拥有生命般,将石块牢牢“抓”在一起。
在已经初步成型的河道段落,一些被小心翼翼引入的“清淤螺”和“净水萍”开始它们的工作,虽然效果尚显微弱,但却象征着未来“自我维持”的希望。
这些神奇的景象,每日都在冲击着民夫们的认知,也让他们对这项工程更多了一份敬畏和信心。他们开始称呼那些蛊虫为“灵虫”、“神工”,对“蛊医科”的穿着特殊服饰的医者,也愈发尊敬。
然而,管理超过十万之众,且人员还在不断增加的民夫队伍,绝非易事。尽管朝廷准备充分,但问题还是接踵而至。
初期,因为登记、分工、物资调配的环节出现混乱,几个汇集点发生了小规模的拥挤和争吵。
随着人员高度密集,卫生成了大问题。尽管“蛊医科”提前部署,用特制的药粉消杀,预防疫病,但还是出现了痢疾等疾病的苗头,被及时扑灭。
不同地域的民夫之间,偶尔也会因为生活习惯、劳作分配产生摩擦。
更有甚者,工地上开始流传一些奇怪的谣言。
“听说晚上能听到地底有哭声,是开凿运河惊动了龙脉!”
“有人看见黑影在粮仓附近晃悠,是不是有鬼?”
“工钱发不了那么久,朝廷没钱了,干完这阵子就得散伙!”
这些谣言虽未引起大乱,但却像毒虫一样,在人群中悄悄蔓延,影响着士气。
萧承烨对此高度重视。他一方面严令程煜加派兵力,明哨暗哨结合,加强巡逻和监管,严厉打击任何煽动闹事、散播谣言者,揪出了几个疑似受人指使的捣乱分子;另一方面,他要求李翰和沈昭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确保公平,并及时公示物资储备和款项情况,以安定人心。
林晚夕则将更多精力放在了“蛊医科”和应对潜在威胁上。她通过蛊匣,远程关注着几个关键工段蛊虫的状态,确保其稳定。同时,她指示“蛊医科”的蛊医,不仅要治病,更要主动融入民夫,利用蛊术的一些小技巧(比如驱散蚊虫、安抚情绪的小型安神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赢得信任,从而无形中消弭那些针对“蛊术”的负面谣言。
她还发现,那些所谓的“鬼影”、“地底哭声”,似乎都隐隐指向工地上某些存放重要物资或正在进行关键“蛊工”试验的区域。这让她更加确信,有看不见的黑手,正在利用民夫的恐惧心理,进行破坏。
这一日,林晚夕召见了影卫指挥使。
“加派人手,重点监控那些谣言起源地和工地上所有接触‘蛊工’核心区域的人员。”林晚夕目光清冷,“本宫怀疑,狄戎的细作,已经混了进来。他们的目标,恐怕不仅仅是破坏工程,更可能是……窃取蛊工的秘密,或者,直接针对陛下与本宫。”
影卫指挥使心中一凛,肃然领命:“属下明白!定加强戒备,绝不让宵小得逞!”
就在龙首原工程如火如荼进行之时,遥远的北境,狄戎王庭。
金帐之内,狄戎大君阿史那刹,正听着一名浑身笼罩在黑袍中的使者汇报。
“大君,天昱皇帝的运河已经全面启动,征召民夫超过十万,声势浩大。我们的几次试探,都被他们化解了。那个天昱皇后建立的‘蛊医科’,很难对付。”
阿史那刹把玩着一柄镶嵌着宝石的匕首,眼神阴鸷:“十万民夫……哼,萧承烨倒是好大的手笔。蛊工……果然神奇吗?”
“确实神奇,远超我等预料。若能为我所用……”
“想办法弄到那些蛊虫的培育方法,或者,抓几个懂得核心蛊术的人回来。”阿史那刹冷声道,“另外,通知我们在天昱朝堂和内宫里的人,该动一动了。如此庞大的工程,如此多的流民,岂能不出点‘意外’?本君要让他萧承烨,首尾难顾!”
“是!”
龙首原上,夜晚降临。劳累了一天的民夫们大多沉入梦乡,鼾声四起。唯有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和远处工地上值守的灯火,证明着这片土地的生机。
中军大帐内,萧承烨批阅着从京城转来的奏报,眉头微锁。林晚夕则在一旁,对着摊开的地图,手指轻轻划过运河的规划线路,目光沉静。
帐外,是十万人汇聚而成的、沉重而充满希望的呼吸声;帐内,是帝后二人为这条牵动国运的巨龙,以及这无数追随者的身家性命,而挑灯夜战的孤影。
万民征召,只是开始。浩大工程的帷幕已然拉开,而隐藏在盛世蓝图下的暗流与杀机,也正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