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会议的热血劲儿还没散,实验室的合金门一关上,就被满眼的仪器和数据拉回了现实。陆研新撸起白大褂袖子,拍了拍身边的反应炉:“刚才说的都是大方向,现在咱得落地——理想是满汉全席,现实得先把锅碗瓢盆备好。”
元宝叼着半根风干肉干,跟在守白脚边晃悠,尾巴扫过满地的电缆线,时不时停下来嗅嗅实验台的试剂瓶,活像个巡场的小监工。
一、“量子大厨”的日常:炖汤与摊饼
实验室最里头的“高压锅”——量子反应炉正嗡嗡作响,淡蓝色的能量光在炉壁上流转,像熬汤时冒的热气。陆研新抱着平板蹲在炉边,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
“老陆,这‘量子浓汤’熬多久了?”年轻研究员小张凑过来,手里举着个能量探头,跟举着温度计似的。
“急啥?”陆研新头也不抬,指了指屏幕上的波动曲线,“这玩意儿跟我妈炖老火靓汤一个理儿,火大了就焦,火小了没味儿。你看这曲线,还在跳,得再咕嘟一个钟头,让粒子慢慢‘入味’。”
他指了指炉顶的AI监控屏,上面的绿点正跟着曲线动:“咱这AI大厨比饭店的师傅靠谱,火候、时长、能量配比,它门儿清。咱就负责最后‘尝咸淡’——等会儿做性能测试,达标了就出锅。”
另一边,守白正对着镀膜机发愁。她要在纳米基底上“摊”一层只有三个原子厚的量子薄膜,这活儿被研究员们戏称“摊量子煎饼”,精度差一纳米都不行。
“又破了?”诺亚拎着两罐冰咖啡走过来,看她盯着屏幕叹气,把咖啡往她手里塞。
守白拧开咖啡灌了一口,苦得皱眉:“嗯,刚摊到一半就裂了,跟摊鸡蛋没掌握好火候似的。这机器太敏感,手稍微抖一下,薄膜就厚薄不均。”
诺亚接过她手里的操作杆,活动了下手腕,指节发出轻微的响声:“让我来。练武讲究‘稳如泰山’,控制肌肉比这精细多了。”
他屏息凝神,手腕纹丝不动,操作杆在他手里像长了眼睛,缓缓往下压。镀膜机的激光头顺着基底移动,淡金色的薄膜像液体一样铺开,边缘齐整得像用尺子量过。
“我去!诺亚哥这手稳得能绣花!”小张凑过来看,眼睛都直了。
诺亚得意地挑挑眉,把操作杆还给守白:“李小龙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这活儿得‘唯稳不破’。你试试,把力气沉到小臂,别用手腕发力。”
守白照着试了试,果然,薄膜这次没破,虽然还有点小瑕疵,但比之前好太多。她笑着碰了碰诺亚的胳膊:“谢了,下次‘摊饼’请你吃真煎饼。”
二、“万维美团”上线:跨时空跑腿记
金一诺飘在星璇仪旁,指尖的光丝缠上仪器的接口,眉头微微蹙着。她面前的清单上,列着三种能量导流材料,最关键的“流光水晶”后面画着个红叉——仓库断货了。
“陆主任,”她把清单递过去,“这三种材料明天就得用,星璇仪升级缺了它们,没法校准频率。”
陆研新一看清单就头大,抓了抓头发:“流光水晶采购周期至少两周,这哪儿等得起?金工那边还等着用星璇仪测绿线数据呢!”
他围着实验台转了两圈,突然眼睛一亮,点开内部通讯器,清了清嗓子:“紧急呼叫‘万维美团’特别行动组!现有加急订单一份,目的地‘晶簇花园’时空,需求流光水晶三单位,贡献点双倍,管饭!有没有骑手接单?”
通讯频道里静了两秒,何静的声音带着无奈传过来:“陆主任,我们六棱锥小队是搞特种作战的,不是送外卖的。上次帮你去‘星穗草田’时空摘草,这次又要去挖水晶,再这样下去,我们得改名叫‘时空快递员’了。”
“别介啊何工!”陆研新赶紧赔笑,“这事儿关系重大——星璇仪升级好了,下次对抗巢核,咱们就能精准定位它的绿线。四舍五入,你们这是在打前站,属于战略级任务!”
频道里传来队员们的哄笑声,何静叹了口气:“行吧,算我们欠你的。坐标发过来,半小时内送达。”
陆研新立刻把时空坐标发过去,挂了通讯器,冲金一诺比了个“oK”的手势:“等着,咱的‘跨时空外卖’马上到。”
果然,半小时后,实验室的时空传送门亮起,何静拎着个银色的箱子走进来,脸上还沾着点晶簇粉:“喏,你的流光水晶,新鲜出炉的。下次再让我们跑腿,得加‘配送费’——至少两箱能量棒。”
“没问题!”陆研新接过箱子,笑得眉眼弯弯,“下次给你们留最好的关东煮!”
何静擦了擦脸上的粉,转身要走,突然瞥见守白手里的云杖:“对了,刚才在晶簇花园,看见有个穿白裙的女人在布云,跟你上次说的云染染长得一模一样,她让我给你带句花——‘绿线的频率最近变快了,小心’。”
守白心里一紧,攥紧了云杖:“谢了何工,我知道了。”
何静点点头,转身走进传送门,临走前还不忘补一句:“记得我的能量棒!”
三、泡面引发的灵感:吃货的科研魂
中午十二点,实验室的休息区飘起了香味。小张泡了桶红烧牛肉面,陆研新端着碗加了双份料的泡面,诺亚拎着从自动售货机买的关东煮,金一诺则拿出自己泡的花茶,几人围坐在桌子旁,边吃边聊。
“你们说,巢核要是个程序员,它写的代码得有多少bug?”小张吸溜着面条,突然抛出个问题。
“那指定是屎山代码!”陆研新咬着卤蛋,含糊不清地说,“你看它到处扔绿线,既不优化路径,也不清理冗余,跟我大学时写的期末作业似的,能跑起来就不错了。”
金一诺抿了口花茶,笑着补充:“说不定它还没写注释,自己都记不清哪段代码是干嘛的。”
诺亚夹了个鱼丸,突然看向守白:“你上次说,平行时空的云染染能用云障挡绿线,要是我们把清念做成‘杀毒软件’,是不是能帮巢核‘debug’?”
守白正低头啃着饭团,闻言眼睛一亮,手里的云杖无意识地在空中划了个圈:“不对!不是debug,是找它的‘缓存区’!你想啊,一锅粥要是熬糊了,硬搅没用,但要是往里面加勺醋,就能让糊味散掉。巢核的系统那么乱,肯定有冗余的地方,我们要是把清念灌进它的冗余区,说不定能让它自己逻辑崩溃!”
这话一出,休息区瞬间安静了。陆研新猛地放下泡面桶,抓起平板就开始画示意图:“有道理啊!就像往混乱的数据流里塞‘有序信号’,让它的绿线互相干扰!这思路比硬闯靠谱多了!”
小张也忘了吃面,凑过去看平板:“那我们可以用量子材料做‘信号发射器’,把清念编成特定频率,精准打进去!”
金一诺指尖的光丝跟着亮了:“星璇仪能校准这个频率,配合云杖的平行时空信号,效果肯定更好!”
原本轻松的午餐时间,瞬间变成了临时 brainstorm 会。泡面的香气还没散,黑板上已经画满了示意图,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兴奋——有时候,最靠谱的灵感,往往藏在最烟火气的聊天里。
四、夜幕下的实验室:关东煮与星空
晚上十点,实验室的人大多已经下班,只剩下陆研新、守白、诺亚和几个骨干还在收尾。仪器的嗡鸣比白天轻了些,只有应急灯亮着暖黄色的光,映得实验台的影子长长的。
诺亚拎着个保温袋走进来,拉开拉链,里面是热气腾腾的关东煮:“楼下便利店刚煮好的,给你们带了点。”
“还是诺亚懂我!”陆研新立刻放下手里的活,凑过去拿了串萝卜,咬了一口,烫得直呼气,“舒服!比泡面强多了。”
守白也拿了串鱼豆腐,坐在休息区的椅子上,元宝立刻凑过来,脑袋蹭着她的膝盖,眼巴巴地看着她手里的串。
“给你,”守白撕了点鱼豆腐喂它,“慢点吃,别噎着。”
几人围坐在桌子旁,吃着热乎乎的关东煮,聊着今天的进展。陆研新在说明天要测试新的量子薄膜,小张在抱怨镀膜机太敏感,诺亚在琢磨怎么把武术的稳劲教给更多人,金一诺则在计划明天升级星璇仪。
没有慷慨激昂的口号,只有对细节的琢磨和对明天的期待。窗外是深邃的星空,暗物质星云像块黑色的绒布,隐约能看见几颗星星在闪;窗内是暖黄的灯光,关东煮的香气飘满了整个实验室,元宝趴在地上,啃着诺亚给它的磨牙棒,发出满足的哼哼声。
“有时候觉得,”守白轻声说,“我们就像在开一家特别的小店。别人卖吃的喝的,我们卖‘希望’——用量子材料做底料,用平行时空的信号当调料,给每个时空的人炖一碗‘安心汤’。”
陆研新灌了口热汤,满足地叹了口气:“管它卖啥,能把汤炖好,把巢核这碗‘糊粥’解决了,就行。明天还得早起摊‘量子煎饼’呢!”
诺亚笑着碰了碰他的杯子:“明天我帮你‘掌勺’,保证摊得又圆又匀。”
守白看着眼前的几人,心里暖暖的。实验室的烟火气,没有战场上的硝烟壮烈,却比硝烟更踏实——它藏在泡面的香气里,在跨时空跑腿的调侃里,在吃货灵感的碰撞里,在深夜关东煮的热气里。正是这些一点一滴的积累,一次一次的尝试,让那些遥不可及的理想,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
夜深了,实验室的灯还亮着,像黑夜里的一盏灯,既照亮了眼前的仪器,也照亮了对抗巢核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