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清华园的第一天给14班这群热血少年带来的是关于智商天花板的清醒认知和对未来的无限向往。那么游学的第二天,故宫之行,则为他们上了一堂关于审美与历史的国民美学课。
这堂课与以往任何一次历史课或美术课都不同。
没有枯燥的年代背诵,也没有乏味的技法讲解。温静今天仿佛换了一个人。她穿着一身素雅的棉麻长裙,长发简单地束在脑后,整个人散发出一种古典而知性的气质。
她没有像普通导游那样领着他们走马观花地沿着中轴线前进,而是在太和门前就停下了脚步。
“同学们,我们先不进去。”她微笑着指着宏伟的宫门和门前宽阔的广场,“你们现在感受一下,站在这里和昨天站在清华园里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这个问题问得巧妙。
学生们面面相觑,开始认真地思考和感受。
张伟挠了挠头发言:“感觉……感觉这儿特别大,特别威风!让人不敢大声说话。”
“没错,这就是权力的秩序感。”温静赞许地接过了话,“你们看,从天安门到端门,再到午门,最后到我们眼前的太和门,这是一条漫长而笔直的中轴线。古代的臣子们每天上朝就要走过这条漫长的道路。每穿过一道门空间的压迫感就增强一分,皇权的威严就重一分。这是一种通过建筑布局来实现的无声的心理震慑。”
她顿了顿,又指向那朱红的宫墙和金黄的琉璃瓦。
“再看颜色。红色代表着激情与生命;黄色在古代是皇室的专属。这两种最高饱和度的颜色碰撞在一起,形成的是最强烈的视觉冲击。它在告诉你,这里是天底下最尊贵的地方。这种审美是张扬的,是霸道的,是属于帝国独有的自信。”
经过她这么一番讲解,学生们眼前那座原本只是“宏伟壮观”的宫殿瞬间变得生动而富有深意起来。
这就是专业的力量。它能让你在司空见惯的风景里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逻辑。
进入故宫后,温静的美学课更是渐入佳境。
她没有急着带他们去三大殿,反而领着他们拐进了一条少有游客的偏僻宫巷。
“你们摸摸这墙砖。”她示意大家去触摸那历经六百年风雨的墙壁。
学生们好奇地伸出手。
“感觉到什么了吗?”
“很光滑,但又有点凹凸不平。”一个女生回答。
“对。故宫的墙砖叫‘澄泥砖’,工艺极其复杂,据说一块砖的造价在当时就相当于一石米。你们脚下踩的金砖更是要经过从取土到烧制长达两年的工序。我们现在常说‘工匠精神’,眼前的这一切就是最好的诠释。”
苏晓蔓,这个从小就跟着父亲出入过不少大场面的女孩此刻也听得入了迷。她看着温静眼神里充满了欣赏。她发现,温老师的美不仅在于外表的温婉,更在于其内在的知性与从容。
这种美是一种能让周围的人都安静下来,心甘情愿地去倾听的力量。
杨明宇则像个甩手掌柜乐得清闲。他跟在队伍的最后面看着温静在前面侃侃而谈的样子,心中满是骄傲。
这才是他喜欢的女人。独立、专业、有自己独特的光芒。
他正看得出神,身旁忽然凑过来一个脑袋。
是王昊。
“杨老师,”王昊压低了声音,脸上带着一丝猥琐的笑容,“咱们温老师可以啊!这气质,啧啧,我爸公司里那些女高管跟她一比简直就是土拨鼠。”
杨明宇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会不会用比喻?不会用就回去把《洛神赋》抄十遍。”
王昊嘿嘿一笑,也不在意,又说:“不过说真的,杨老师,你这眼光,毒!我以前以为你只会教书,没想到泡妞也这么有水平。”
“滚蛋!”杨明宇笑骂了一句,一脚轻轻踹在他屁股上,“你小子,课题准备得怎么样了?别光顾着贫嘴。”
提到课题,王昊的表情立刻变得严肃起来。
“正要跟您汇报呢!杨老师,我昨天联系上我爸的一个战友,是北京这边一个老国企的领导。他帮我约到了大栅栏里‘瑞蚨 [ fu ] 祥’绸缎庄的经理,今天下午三点让我过去聊聊。”
这小子虽然平时看起来吊儿郎当,但办起正事来确实有两把刷子。他懂得如何利用他爹的人脉去敲开那些普通学生根本无法触及的大门。
“很好。那你下午就不用跟大部队了,自己带上你们小组的人去。”杨明宇拍了拍他的肩膀,“记住,机会难得。多听,多看,多问。别光问人家生意怎么做,要问问他们,这上百年的招牌是怎么在一次次时代变迁中活下来的。”
“明白!”王昊用力地点了点头。
下午,当大部队在故宫里继续接受美学熏陶时,王昊则带着他小组的两个小弟雄赳赳气昂昂地杀向了前门大栅栏。
瑞蚨祥,这块创立于19世纪的“中华老字号”店面古朴典雅,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王昊报上那位国企领导的名字后,果然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店经理亲自将他们请到了二楼的茶室。
一开始气氛还有些拘谨。
王昊努力想表现得成熟老练,开口就问:“张经理,我能问一下,你们店现在一年的流水大概有多少吗?”
这个问题,问得既外行,又没礼貌。
张经理愣了一下,随即微笑着避开了这个商业机密:“呵呵,小同学,做生意可不能光盯着流水看。我们瑞蚨祥能活一百多年,靠的可不是这个。”
王昊被噎得脸上一红,这才意识到自己孟浪了。
接下来的谈话,几乎成了张经理一个人的说教课。他从瑞蚨祥“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的祖训讲起,讲到公私合营,讲到改革开放。以及电商的起步冲击。
王昊和他的组员们听得云里雾里,感觉就像在上历史课,昏昏欲睡。
眼看这次宝贵的采访机会就要变成一场失败的“忆苦思甜”报告会。
关键时刻,王昊想起了杨明宇的叮嘱——“问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他打断了张经理滔滔不绝的讲述,问出了真正有价值的问题。
“张经理,对不起打断一下。我很好奇,您刚才说,电商对你们的冲击很大。那既然网上的布料那么便宜,为什么还有人愿意花几倍的价钱来你们店里买呢?”
这个问题打开了张经理的话匣子。
他的眼睛亮了,看着王昊的眼神带上了欣赏。
“问得好!这才是问到根子上了!”
他站起身,走到一排挂着的布料前取下一匹闪烁着幽光的丝绸。
“你们来摸摸。”
王昊和组员们好奇地伸出手。那丝滑、温润是他们在任何化纤面料上都从未体验过的。
“我们瑞蚨祥的丝绸,用的都是最好的桑蚕丝,工艺是祖上传下来的。网上那些便宜货的用料和工艺跟我们根本没法比。”张经理的声音里充满了自豪,“来我们这的客人买的不是一块布,买的是一种品质,一种信誉,一种‘我知道我买到的是最好的’那种心安。”
“这叫什么?”他看着王昊循循善诱,“在你们年轻人时髦的话里,这叫‘品牌价值’。我们的品牌是用一百多年的‘货真价实’,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这是多少钱都砸不出来的。”
王昊的心被狠狠地触动了。
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父亲的公司里有一家生产的是普通的工业零件,一直在和同行打价格战,利润越来越薄,活得非常辛苦。他似乎明白了父亲公司的困境所在。
他们有的只是产品,而没有“品牌”。
“那……那你们就不怕被淘汰吗?”另一个组员小声地问。
“当然怕。所以我们也在变。”张经理笑了笑,“我们现在也尝试开了网店,还和很多年轻的设计师合作,推出了很多新潮的款式。但我们有一样东西永远不会变。”
他指了指店堂中央那块刻着“至诚至上”的百年牌匾。
“就是这个。这是我们的根。根在,不管外面的风怎么吹,我们就倒不了。”
这次采访,王昊深刻地理解到,一个企业想要基业长青靠的不是一时的投机取巧,不是单纯的价格战,而是最朴素的商业准则——诚信、品质、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
回青年旅社的路上,王昊一言不发陷入了沉思。
晚上,杨明宇召集所有小组开了一个简短的分享会。
轮到王昊时,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吹牛,而是非常认真地将下午的采访心得分享给了所有同学。
“……我以前觉得,做生意就是赚钱。今天我才明白,赚钱只是结果。真正牛逼的企业是在创造一种价值,一种别人替代不了的价值。”
他的这番话,让在场的所有同学,包括杨明宇都感到了惊讶。
分享会结束后,苏晓蔓正准备回房间,却被陈静拉住了。
“晓蔓,今天温老师讲的那些建筑美学你都记下来了吗?我有些地方没听清,想跟你对一下笔记。”
苏晓蔓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
两人来到旅社的公共休息区,摊开笔记本。
“你看这里,”陈静指着一处,“温老师说,三大殿的屋顶用的是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这种屋顶的曲线不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平衡巨大的屋顶重量,这是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苏晓蔓看着陈静那张在灯光下显得格外专注的侧脸,心中忽然涌起一股暖流。
她知道,陈静其实什么都记下来了。她找自己对笔记只是一个借口。一个想让自己重新融入集体,不落单的借口。
“陈静……”苏晓蔓轻声开口。
“嗯?”
“谢谢你。”
陈静抬起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谢什么呀,我们不是一个小组的嘛。我们的课题报告还要靠你这个‘法律专家’呢!”
两个女孩相视一笑。
窗外,北京的夜色深沉而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