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破费,”大爷摆摆手,“你帮我修好凳子,又不收钱,还免费教大伙儿手艺,这点东西不算啥。我今天也来学了会儿,可惜年纪大了,手笨,学不会,就在旁边看着,也觉得热闹。”
俩人聊了会儿,大爷就走了。苏明把排骨汤热了热,就着中午剩下的盒饭吃,吃得特别香。他拿出手机,给张大爷打了个电话,跟他说老太太来铺子里一起教手艺的事儿,说今天来了好多人学,还有年轻人带同学来,老竹编越来越受欢迎了。
张大爷在电话里笑得特别开心:“好,好,苏明,你做得太对了!有你和老艺人一起教,咱老竹编肯定能火起来。村里的学员们也都在好好练,等你有空回来,给他们讲讲新编法,也让他们跟老艺人学学。”苏明点点头:“好嘞张大爷,等我忙完这阵,就回去看你们,还得把大妈也带去,让她给村里的大伙儿指点指点。”
挂了电话,苏明拿起竹丝,又开始编翡翠形状的小挂件,手指虽然粗糙,却格外灵活。他把老太太教的“辫纹编”加了进去,编出来的挂件比以前更精致了。窗外的潘家园,灯火已经亮了起来,偶尔有路过的人,会停下来看看铺子里的老物件,还有人探头问能不能学编竹编,苏明都一一应着,说随时欢迎。
他看着货架上的老物件,看着桌子上没编完的竹丝,心里满是踏实。以前在村里,他以为老竹编的手艺只能在小范围内传,没想到来潘家园之后,能遇到这么多喜欢老竹编的人,还有愿意一起传手艺的老艺人,这比啥都让他高兴。
不知不觉,就编到了深夜。
苏明收拾好工具,关好铺面的门,躺在小床上,心里满是期待。
他期待着明天老太太来,期待着更多人来学手艺,期待着能把“辫纹编”、“绞丝编”这些老手艺都教给大伙儿,让老竹编的烟火气,在这热闹的京城,越来越浓。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苏明就把铺子门敞开了,刚把昨天泡的竹丝捞出来沥干,就听见远处传来老太太的声音:“苏师傅,我来啦!”
抬头一瞅,老太太挎着布包,手里还拎着个保温桶,快步往这边走,脸上笑盈盈的。“大妈,您咋这么早?快进来,外面风大。”苏明赶紧迎上去,接过保温桶,入手暖暖的。“这不寻思着你天天早起忙活,没工夫做早饭,我在家熬了点南瓜粥,还蒸了几个红薯,给你带过来垫垫肚子。”老太太一边往屋里走,一边絮叨,“昨天回去我又编了几个小挂件,想着今天给学员们当样品,让他们照着编,能学得快点。”
苏明把保温桶放在桌上,打开一看,金黄的南瓜粥冒着热气,红薯的香味飘得满屋子都是,心里一下子就暖烘烘的:“大妈,您真是太贴心了,总想着我,快坐,咱一起吃,吃完等大伙儿来。”俩人刚坐下,就听见铺门口一阵叽叽喳喳的声音,那个小姑娘带着同学和表姐来了,手里还拎着几个塑料袋,里面装着水果。
“苏师傅,王大妈!”小姑娘一进门就喊,“我们给你和王大妈带了点水果,昨天学编竹编,麻烦你们了!”老太太一看这几个小姑娘,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哎哟,你们这孩子,太客气了,来学手艺就好,还带啥水果,快坐快坐。”苏明赶紧搬来小凳子,让她们坐好,又分给每个人一把竹丝:“今天咱接着学,大妈教你们‘辫纹编’,我教你们编小扇子,争取今天每个人都能编出个成品来。”
正说着,之前被骗买竹编柜子的那个大哥也来了,手里拎着个布包,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苏师傅,王大妈,我昨天回去想了一宿,觉得老竹编这手艺太金贵了,我也想跟着你们学学,以后不光不被骗,还能帮着你们传手艺,你看我行不?”
苏明一听,立马笑了:“大哥,太行了!求之不得呢,多一个人学,这手艺就多一份希望,快坐,今天跟着大妈先学基础的‘绞丝编’,慢慢来,不着急。”大哥点点头,赶紧找了个凳子坐下,拿起竹丝,跟着老太太一点点学,手虽然有点笨,老把竹丝弄断,但一点都不气馁,断了就换一根,接着编。
没过一会儿,小李也来了,怀里抱着个纸盒子,兴冲冲地跑进来:“苏师傅,王大妈,你们快看我收的好东西!”说着,把盒子打开,里面是个竹编的小屏风,上面编着山水图案,看着挺精致。“我昨天在旧货市场淘的,听摊主说是民国的‘镂空编’,我照着你教我的方法看了,包浆挺温润,编纹也紧实,应该是真的吧?”
苏明接过小屏风,仔细摸了摸竹丝,又递给老太太,俩人看了半天,苏明笑着说:“小李,你这眼光越来越准了!这确实是民国的老物件,‘镂空编’的手艺特别地道,你看这山水的纹路,编得多细腻,连小草的叶子都编得清清楚楚,收得太值了!”老太太也点点头:“不错不错,比我年轻时编的还好,这孩子,进步真快。”小李一听,笑得嘴都合不上了:“都是你们教得好,不然我现在还啥都不懂,只能被人骗呢。”
上午来学手艺的人越来越多,有退休的大爷大妈,有放假的学生,还有几个上班族特意请假来的,把小小的铺子挤得满满当当,连门口都站了几个人。苏明和老太太分工合作,老太太负责教新手编基础纹路,苏明则在旁边来回转,谁有问题就帮谁解决,时不时还得给大伙儿讲讲老竹编的规矩,说老艺人编东西,讲究“心细、手稳、劲匀”,不能图快,得慢慢来,编出来的东西才结实、好看。
有个大妈学编小篮子,总也收不好边,急得满头大汗:“苏师傅,我咋这么笨呢,编了半天,还是收不好边,这篮子看着歪歪扭扭的,太难看了。”苏明赶紧走过去,笑着说:“大妈,别着急,收边是最难的一步,我第一次学的时候,编了十几个都没收好呢。你看,左手按住编好的筐身,右手把竹丝慢慢往里面绕,劲别太大,每一圈都对齐,慢慢就好了。”说着,就手把手地教她,老太太也在旁边帮着扶着筐身,没一会儿,大妈就把边收好了,看着自己编的小篮子,高兴得直嚷嚷:“成了成了!我终于编好了!苏师傅,王大妈,太谢谢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