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产线上线第一天,阿澈到工厂的时候才早上七点。老林已经在车间门口等着,手里拿着生产报表:“老板,新生产线凌晨五点就开始运转了,第一批芝士味脆片已经生产出一万包,品控部抽检过,口感和重量都达标。”
阿澈点点头,跟着老林走进车间。新机器运转起来声音比老线小,生产线上的员工都在有条不紊地操作。有个新员工看见阿澈,停下手里的活打招呼:“老板好。”
“好好干,注意操作规范。”阿澈说完,走到品控区,拿起一包刚生产的芝士味脆片,撕开尝了一口,和老生产线的口感没差别。“不错,保持这个水准。”他对旁边的品控主管说。
老林在旁边介绍:“新线每小时能产三千包,比老线快一倍。现在三条线同时运转,每天产能能到六万包,完全能跟上订单需求。”
“欧洲的订单下个月一号开始生产,别耽误了。”阿澈叮嘱,“德国、法国、意大利的货要分开打包,外箱上标清楚国家,别混了。”
“放心,已经跟生产部和物流部交代好了,到时候会专门分区域打包。”老林说。
两人在车间转了半小时,刚走出车间,玲玲的电话就打了过来:“老板,东南亚经销商的五万包榴莲味订单合同已经发过来了,定金也到账了,要求下个月二十号前发货,你要不要看一下?”
“不用看了,让法务部审核一下,没问题就签字盖章。”阿澈说,“跟经销商说,我们会按时发货,让他们放心。”
挂了电话,阿澈回到办公室。刚坐下,研发部主管就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叠反馈表:“老板,红枣味的试销反馈回来了,两千包试销装,有一千八百多个客户说满意,想尽快上架。”
“这么好?”阿澈接过反馈表翻了翻,大多是说红枣味香浓、口感酥脆,适合老人小孩吃。“那就批量生产,先产五万包,电商平台和超市各发两万包,剩下一万包留着补货。”
“好,我这就跟生产部对接,让他们安排生产。”主管说,“另外,有客户建议出低糖版的红枣味,要不要研发一下?”
“可以,先记下来,等这批五万包生产完,再做低糖版的小样。”阿澈说。
主管刚走,电商平台运营经理发来消息:“老板,年货礼盒已经卖了六千套,剩下的四千套也快卖完了,要不要再加产五千套?”
阿澈想了想,回复:“可以加产五千套,让老林安排,三天内完成。”
运营经理很快回复:“收到,我这就上架预售。”
阿澈把玲玲叫进来:“跟超市那边说,年货礼盒再加产五千套,三天后就能交货,问他们要不要预留一些。”
“好,我这就跟超市对接。”玲玲说。
中午,老林来汇报:“老板,红枣味的五万包订单已经安排好了,两条老生产线生产,五天就能完成。年货礼盒的五千套,新生产线抽时间生产,三天能做完。欧洲的订单,我们已经备好了原料,下个月一号准时开工。”
“进度没问题。”阿澈说,“韩国的五万包订单,生产计划排好了吗?”
“排好了,下个月五号开始生产,十五号前能发货。”老林说,“另外,连锁零食店追加的两万包新品,等红枣味生产完就安排,七天内完成。”
阿澈点点头,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这时,老李敲门进来:“老板,红枣原料已经订好了,三万包的库存,能撑三个月。另外,国际小麦价格又涨了3%,我们之前订的货还够,要不要再补一批?”
“补,订一批能撑两个月的,按现在的价格算,合同里写清楚涨价不补差价。”阿澈说,“榴莲果肉的库存还够吗?东南亚又追加了五万包订单。”
“够,之前订的还剩不少,加上新到的货,足够生产这五万包。”老李说,“另外,芝士原料快用完了,要不要再订一批?”
“订,按三个月的用量订,确保供应稳定。”阿澈说。
下午,超市那边回复玲玲:“愿意预留三千套加产的年货礼盒,剩下的两千套他们也会帮忙销售。”
玲玲把消息告诉阿澈,阿澈说:“好,让生产部加快进度,三天后按时交货。”
这时,销售部经理进来:“老板,马克先生发来消息,说欧洲市场对豪华组合装的需求很大,想让我们下个月再追加两万包豪华组合装,能不能安排?”
“可以,下个月欧洲的订单本来是九万五千包,再加两万包,总共十一万五千包。”阿澈说,“让生产部调整生产计划,确保十五号前发货。”
“好,我这就跟马克先生确认。”经理说。
第三天,年货礼盒加产的五千套顺利完成,物流部当天就发往超市和电商平台。电商平台运营经理发来消息:“老板,加产的五千套刚上架就卖了两千套,现在总共卖出八千套,剩下的两千套估计明天就能卖完。”
“不用再加产了,限量版就一万五千套,卖完为止。”阿澈回复。
当天下午,红枣味的五万包订单生产完成一半。老林来汇报:“老板,红枣味生产很顺利,没有出现任何问题,预计后天就能全部完成。”
“好,让物流部提前安排车辆,生产完就发货。”阿澈说。
第四天,研发部主管拿着低糖版红枣味的小样进来:“老板,低糖版的做出来了,你尝尝。”
阿澈拿起小样尝了一口,甜度比普通版低了不少,红枣味依然浓郁。“这个也不错,适合注重健康的消费者。”他说,“让生产部做一千包试销,寄给之前反馈好的客户,看看反应。”
“好,我这就安排。”主管说。
第五天,红枣味的五万包全部生产完成,物流部分别发往电商平台和超市。电商平台运营经理发来消息:“老板,红枣味已经上架,刚上线就卖了八千包,反馈很好,要不要再产三万包?”
“先不用,看看这五万包的销售情况,下周再决定。”阿澈回复。
这时,老林来汇报:“老板,新生产线的效率比预期的还高,现在每天产能能到六万五千包,比之前预计的多五千包。”
“太好了,这样更不用担心订单接不下了。”阿澈说,“欧洲的订单明天开始生产,一定要保证质量,不能出任何问题。”
“放心,已经跟生产部和品控部交代好了,每一批都会严格检测。”老林说。
下个月一号,欧洲的十一万五千包订单正式开始生产。三条生产线同时运转,新生产线生产豪华组合装,两条老生产线生产常规款。老林每天都在车间盯着,随时汇报进度。
第二天,低糖版红枣味的试销反馈回来了,大部分客户说:“低糖版更健康,适合长期吃,希望尽快上架。”
阿澈让研发部主管:“安排批量生产,先产三万包,下个月中旬上架。”
“好,我这就跟生产部对接。”主管说。
第五天,韩国的五万包订单开始生产。老林来汇报:“老板,韩国的订单已经开工,预计十天后完成,十五号前能发货。”
“好,注意包装,韩国的货要符合当地的标签要求。”阿澈叮嘱。
第十天,韩国的五万包订单顺利完成,物流部当天就安排发货。欧洲的订单也生产完成了七万包,剩下的四万五千包预计五天后完成。
老林来汇报:“老板,欧洲的订单进度没问题,十五号前肯定能发货。东南亚追加的五万包榴莲味订单,我们已经备好了原料,等欧洲订单完成就开始生产。”
“可以,东南亚的订单二十号前发货,时间很充裕。”阿澈说。
当天下午,连锁零食店的张总打来电话:“阿澈老板,追加的两万包新品已经收到了,卖得非常好,现在门店又断货了,能不能再追加一万包?”
“可以,等东南亚的订单生产完就安排,大概十天后发货。”阿澈说。
“太好了,麻烦你了。”张总说。
第十五天,欧洲的十一万五千包订单全部生产完成,物流部当天就安排发货。马克先生收到发货通知后,发来消息:“太感谢了,你们的效率真高,以后会继续加大订单。”
阿澈回复:“合作愉快,有任何需求随时说。”
当天下午,东南亚追加的五万包榴莲味订单正式开始生产。老林来汇报:“老板,榴莲味已经开工,每天产一万包,五天就能完成,完全赶得上二十号的交货期。”
“好,确保口味统一,别出问题。”阿澈说。
这时,老李进来汇报:“老板,新订的小麦、芝士、榴莲果肉都已经到货,入库完成。低糖版红枣味的原料也订好了,随时可以生产。”
“好,原料充足就好。”阿澈说。
第三天,低糖版红枣味的三万包开始生产。老林来汇报:“老板,低糖版红枣味已经开工,预计四天后完成,下个月中旬能按时上架。”
“好,让品控部严格检测,确保低糖标准达标。”阿澈说。
第五天,东南亚的五万包榴莲味订单顺利完成,物流部当天就安排发货。经销商收到发货通知后,发来消息:“感谢及时发货,我们已经做好了销售准备。”
阿澈回复:“祝销量大卖,有任何问题随时沟通。”
当天下午,连锁零食店追加的一万包新品开始生产。老林来汇报:“老板,这一万包预计三天后完成,十天后能按时发货。”
“好,没问题。”阿澈说。
晚上,阿澈整理了一下近期的订单情况:欧洲十一万五千包,韩国五万包,东南亚五万包,连锁零食店追加三万包,红枣味五万包,低糖版红枣味三万包,年货礼盒一万五千套。所有订单都在顺利推进,没有出现任何延误。
他拿起笔记本,写下接下来的计划:跟进低糖版红枣味的生产进度,确保下个月中旬上架;关注红枣味和低糖版的销售情况,及时补货;对接马克先生,了解欧洲市场的销售反馈;研发部可以开始研发下一款新品,比如核桃味,针对养生人群;新生产线稳定后,优化原料采购流程,降低成本。
刚写完,玲玲发来消息:“老板,电商平台发来消息,红枣味已经卖了三万包,剩下的两万包估计一周内就能卖完,要不要提前生产补货?”
阿澈看着消息,回复:“订,让生产部在连锁零食店的一万包订单完成后,生产五万包红枣味补货,确保不缺货。”
放下手机,阿澈走到窗边。外面已经黑了,工厂里的灯火依旧明亮,三条生产线都在正常运转。他知道,订单还会继续来,但只要保持现在的节奏,把每一个细节做好,公司就能稳步发展。
第二天一早,阿澈刚到办公室,老林就发来消息:“老板,连锁零食店的一万包新品订单已经生产完成,现在开始生产红枣味的五万包补货订单,五天就能完成。”
阿澈回复:“好,辛苦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