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杭州总院门口挂起了块新的木牌,上面刻着 “全国江南药膳交流中心” 几个大字,字体遒劲有力,是萧璟渊特意请京城的书法大家写的。木牌下方还挂着红绸,随风轻轻飘动,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观看 —— 今天是总院升级后的首个开放日,各地的药膳从业者、爱好者,还有西域的使者团,都来参加启动仪式。
软桃穿着浅粉色的衣裙,站在门口迎接客人,身边跟着萧璟渊和已经能说会道的萧念桃。“苏姑娘,恭喜恭喜!” 洛阳分店的林阿妹带着伙计们来了,手里捧着洛阳的特产 —— 牡丹饼,“这是我们分店特意做的,祝交流中心越办越好!”
“谢谢阿妹,快里面请,” 软桃笑着接过牡丹饼,“里面已经布置好了,有典籍陈列区、实践体验区,还有短期传承班的报名点,你可以去看看。”
走进总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典籍陈列区。玻璃展柜里摆放着《江南药膳集》的各个版本 —— 从最初的手写稿,到第一版印刷本,再到西域译本,每一本都附有详细的说明,标注着 “某年某月修订,新增某类药膳”。展柜旁边还放着软桃母亲的旧食谱手稿,用玻璃框装着,旁边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软桃采访老街坊的口述音频,讲述母亲当年做药膳的故事。
“这就是苏姑娘母亲的食谱吗?” 一位来自扬州的药膳师傅凑上前,仔细看着手稿上的字迹,“上面的批注太实用了,‘春笋焯水需加少许盐,去涩更彻底’,我以前怎么没想到!”
实践体验区则更热闹,几张竹桌旁围满了人,御厨张师傅正在教大家做 “宫廷版桂花糯米藕”。他手里拿着新鲜的莲藕,演示如何灌糯米:“莲藕要选粗短的,孔大,灌的时候用筷子轻轻压实,避免有空隙。糯米提前泡两小时,加少许白糖拌匀,这样煮出来更甜。”
一位西域使者跟着学,虽然灌糯米时漏了不少,却笑得很开心:“这比我们西域的烤饼难多了,但是很有趣!做好了一定要带回去给大家尝尝。” 软桃走过去,递给使者一块刚做好的糯米藕:“先尝尝成品,熟悉一下味道,等会儿再慢慢练。”
短期传承班的报名点前也排起了长队,负责报名的是传承班首批结业的学员赵宇。他耐心地给报名者讲解课程设置:“短期班为期半个月,主要教基础的食材辨别和家常药膳制作,比如当归羊肉汤、莲子百合羹,适合刚开始接触药膳的人。”
“我想报名!” 一位来自北方的姑娘举起手,“我娘身体不好,我想学会做药膳,给她补身体。” 赵宇笑着给她递上报名表:“没问题,我们会根据你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确保你能学会。”
西域使者团的首领阿依木走到软桃身边,看着热闹的场景,笑着说:“苏姑娘,你们的交流中心太好啦!既能学手艺,又能交流经验。我们西域也想办一个这样的交流点,到时候还请你派学员去指导。”
“当然可以,” 软桃点点头,“我们还可以定期举办‘跨域药膳交流会’,互相选派学员学习,把江南和西域的药膳文化融合得更好。” 萧璟渊在一旁补充:“我会协调朝廷,开通药膳食材的互运通道,让江南的莲子、西域的葡萄干能更快地运到对方的地方,方便大家制作融合药膳。”
开放日当天,交流中心接待了超过两百名访客,报名短期班的就有五十多人。傍晚时分,客人渐渐散去,软桃和萧璟渊坐在庭院里,看着夕阳下的 “交流中心” 木牌,心里满是成就感。
“没想到会这么热闹,” 软桃轻声说,“以前只是想把娘的手艺传下去,现在却做成了交流中心,能让更多人了解江南药膳。”
萧璟渊握住她的手,笑着说:“这都是你应得的。你用心做药膳,用心传手艺,自然能吸引更多人。以后这里会成为全国乃至西域的药膳交流枢纽,让江南药膳传得更远。”
念桃跑过来,手里拿着一朵刚摘的桃花,递给软桃:“娘,送给你!交流中心真好,我以后也要在这里教别人做药膳!” 软桃接过桃花,别在念桃的衣襟上,笑着说:“好啊,娘等着那一天。”
晚风拂过,庭院里的桂树发出沙沙的声响,新挂的木牌在夕阳下闪着光。软桃知道,杭州总院的升级,不是传承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 这里会成为连接各地药膳文化的桥梁,让江南的温暖,通过一碗碗药膳,传递到更多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