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洒了满地,照耀的湖水波光粼粼,精密的黑夜,因为姐妹相依,而丝毫不孤寂。
“为何这么说?”
“还玉佩是物归原主,礼节也。贴身照顾是报恩,仁义也。”赵明珠说道,“这两件事情,哪一件落在楚王这个刚正的人的眼里,他都不会往男女情爱方面想。”
赵玉珠瞬间来了精神。
如果现在的单相思只是因为对方不能察觉到自己的情思,那就不算被拒绝。
“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做?我想要矜持又明显地让他知道,我对他的心思到底是怎样的。”
“怎么做?”赵明珠思考了一下,“不知道。”
“……”赵玉珠一脸黑线地看着她,“那你说的头头是道。”
赵明珠失笑:“我没经历过的嘛。”
“是啊,有几个人能和你一样,在感情上这么顺风顺水。”赵玉珠说,“羡慕。对了,你们到底何时成婚?不是说我们在行宫时,你们约好了吗?”
赵明珠点点头:“明日他就会来提亲。”
“明日,这么快?”
“南疆的硝烟……谁也说不清楚。将来的事情,就更说不清了。所以,还是及时行乐。”
“那,我就当第一个祝你和姐夫长长久久的人。”
赵明珠笑着转头,看着赵玉珠。
“那我也希望你可以早日和翟丹青……有所作为?”
“你能不能多读点书!”
曾几何时,在青州的她得知自己父亲在京中有了个新女儿时,心中除了硬撑的毫不在乎外,更多的还有些悲伤。
虽说那时与父亲也相见甚少,可终归是他唯一的孩子。后来有了赵玉珠去“分享”这份爱,赵明珠心中的确惶恐。
可后来,担忧的一切并未发生——父亲依旧准时往青州寄钱,逢年过节的礼物、礼金也只多不少……
可是若干年后入京,她才知道,所有的担心都不会成立。
慈爱的父亲,和蔼的继母,才华横溢的继妹……后来还有优秀到无可挑剔的伴侣。
这样的人生,是她来京城的两年里才过上的,她贪恋着,期待可以永远如此幸福。
但烽火却快要打破这一切。因为上天赠与怀着懵懂之心进京的赵明珠的是迟暮的盛世,和现在一触即发的战争。
但愿人长久。
--
裴逸麟翌日的确如承诺的那般,一早便带着媒人和最高规格的聘礼上门提亲了。
赵明成和刘氏都没有阻拦,整个赵府都在喜悦之中。
赵明成依旧少言寡语,但眉梢眼角也都是淡淡的喜气。
真正不开心的,实则另有其人。
“裴家那个小子,去赵明成府上提亲了?向谁提的?那个什么才女玉珠?”以后一听这个消息,本来还在龙塌上悠闲地侧躺着听曲的丰顺帝,此刻立刻直起了身子。
名行摇摇头:“……是……是给赵家大小姐提的亲……”
“混账东西!明珠是朕的女儿,岂能嫁给裴逸麟?”燕寒咆哮道,“赵明成竟然敢答应!更是混账!”
“陛下息怒啊!陛下,身子要紧!”名行赶紧跪下,被吓得不轻。
“朕如何‘息怒’?朕如何息怒!”燕寒怒意不减半分,“快,快传朕旨意,裴逸麟与明珠不得成婚!订亲也不行!”
名行被吓得连滚带爬地出去传旨,留下燕寒一个人在殿中继续喘着粗气。
此时此刻,他决不能再让赵明珠留在赵家,更不能嫁给裴逸麟——
赵家的名望、声誉,对于已经没落的裴家来说,是何等的帮扶?
好不容易平息了河州旧案,又让裴恒那个老东西告老还乡,如今裴逸麟一人在京中又被他边缘化,本想着往后不会再节外生枝。
但若是赵、裴二家结为姻亲……一切或将卷土重来。
燕寒绝不许赵明珠以赵家女儿的身份出嫁,更不许裴家重新进入权力中心。
--
赵家所有的喜悦,都在圣旨到达的这一刻,全部烟消云散。
“凭什么?皇帝就可以随意拆散他人婚姻吗!”赵明珠气不过,起身便呵斥。
传话的公公却也只能赔笑。
一面是一统天下的皇帝,一面是权倾朝野的尚书,他一个阉人,谁也得罪不起,只能离开。
他一走,赵明珠说得更狠。
“外面硝烟四起,他不思考如何制胜,反而来阻碍朝臣儿女的姻缘。荒谬!可笑!昏君!”
“明珠!”裴逸麟拦住赵明珠,第一次见她如此盛怒,他与众人一样吃惊,“别说了。”
“为何不能说?”赵明珠难以冷静。
今日燕寒出手干扰她的婚事,那明日又该如何?强行认亲?再强行婚配?
“备马车,我要进宫!”赵明成当然也想到这里,此刻也是怒火中烧。
他说完,转身便朝外走去。
“父亲,我与您一同去!”赵明珠说完就要跟上去,却被刘氏拉住。
“明珠,不可!”刘氏死死拉住赵明珠的胳膊,“你若去,丰顺帝万一不放你归家可如何是好?”
“……”
两行泪水无声地滑落,裴逸麟也只能轻轻为他拂去。
“明珠,今天的一切都作数。”他在赵明珠耳边轻轻说道,“我和赵伯伯,会解决一切——我一定会娶你过门,一定。”
“怎么改变,谁又能违抗皇命?”赵明珠无力地说道,“这样自私的人,根本就不会为了别人改变自己的成命。”
丰顺帝心中,从来只有自己。
赵明珠脸上滑动的泪水不曾停止,却忽然感觉心头一阵剧痛,随后一股热流在她喉间疯狂地上涌,充斥了整个口腔,逼着她张嘴喷泻而出——
“噗!”她终于忍不住,钻心的痛和口中的鲜血喷涌而出,溅在光洁的地面之上。
众人惊呼起来,刘氏和裴逸麟赶紧扶住摇摇欲坠的赵明珠,将晕过去的她带进屋中休息。
本是喜气洋洋的日子,此刻却因为一道圣旨支离破碎。
“快叫大夫!”
“大小姐晕倒了!”
“快!大夫呢?快叫大夫!”
……
喧嚣过后的寂静笼罩着赵府,将象征喜庆的大红色映衬得像个笑话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