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柔替裴玄重新斟了杯热茶。
“公子不用担心,我特意让张嬷嬷去请了太医,这会估计已经在诊脉了。”
说着,她夹起一块芙蓉糕,递到裴玄面前的碗里。
“尝尝这个,这是我特意按魏国的方子做的,加了些桂花蜜,甜而不腻。”
此时,张嬷嬷走进来,对着姜柔使了个眼色。
姜柔心领神会,笑着对裴玄说:“公子稍等,嬷嬷回来了,我这就去问问情况。”
“不必多跑一趟,让嬷嬷直说便是。”
张嬷嬷躬身道:“回公子,回公主,石太医刚给那夫人诊完脉,说脉象虽虚浮些,却无大碍。原是近来心事重,郁气积在心里才睡不安稳的。”
她说的轻描淡写。
姜柔一副担忧的模样,对着裴玄轻叹一声。
“原来是这样……”
裴玄抬眸看向姜柔。
“让我猜猜,阿蛮妹妹这般,怕是与公子闹了别扭的缘故吧?
女子有时闹些小脾气,耍些小伎俩,不过是想让公子多哄哄她。
公子若是有空,不妨去瞧瞧她,说几句软话,她高兴了,身子自然就好了。”
姜柔这话说得漂亮,字字都在劝和,却比直接骂人还狠。
裴玄拿起茶盏抿了一口凉茶:“不过是些妇人之态,有太医瞧着便好。”
姜柔心中窃喜,却还装着惋惜的模样。
“哎,都怪我多嘴,胡乱猜什么。想来是阿蛮妹妹怀了身孕心思乱,一时忘了规矩,回头我定好好与她说说,让她莫要再这般耍小性子惹公子烦心。”
她边说边往裴玄碟中再夹了块芙蓉糕。
“公子为了国事已经很操劳了,不必为这点后宫的琐事劳心。快尝尝这糕,刚出炉时外酥里嫩,凉了就失了风味了。”
裴玄没再动筷子,只道:“味道不错。只是孤还有公文要处理,先行一步。”
姜柔连忙懂事地起身相送,待裴玄的身影彻底不见,她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
“嬷嬷你看见没?方才提起阿蛮,公子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看来,这阿蛮在公子心里,也没那么重要。”
张嬷嬷连忙附和:“公主这话说的是。那阿蛮除了一张狐媚脸,哪点及得上公主您?
公子如今不过是图个新鲜,等新鲜劲过了,自然知道谁才是好的。”
--
夜色渐深,东宫的寝殿分外安静。
王寺人提着一盏风灯,悄悄走到阿蛮的屋外,正好撞见守在门口的阿亚。
两人便凑在廊下小声交谈,生怕惊扰了屋内的人。
“阿亚姑娘,夫人今夜睡得安稳些了吗?”
阿亚轻轻摇头,叹了口气:“还是翻来覆去的,刚好不容易没了动静,说不定又是睁着眼睛到天亮。
这日子再这么熬下去,她身子哪里吃得消?”
王寺人皱了皱眉,犹豫着说:“公子下午一直在西偏殿陪着魏国公主……或许,咱们该再去求求公子,让他好歹来看看夫人?”
阿亚没接话,沉默了片刻才说:“我看还是得麻烦王公公,再去跟公子说说,请他拿个主意。”
阿蛮哪里睡得着?
睁着眼睛盯着帐顶,将外面的对话一字不落地听进了耳中。
原来,他朝堂不忙,一下午的光阴,全耗在了姜柔那里。
心口泛起密密麻麻酸涩,她竟也成了这般多愁善感的模样。
从前的阿蛮,不畏寒苦,不惧伤痛,何等坚韧。
可从什么时候起,竟变得这般不堪一击?
好像是遇见裴玄之后。
她开始被情绪牵着走,身子也总出岔子。
疼,真疼。
胸口好疼。
她用力闭上眼睛。
可心中那股钝痛,在胸腔里却蔓延开来。
第二天一早,王寺人果然去了裴玄的书房。
听完他的禀报,裴玄依旧低着头看着公文。
“石太医不是说让她多出去走走吗?那就按太医说的办,你和阿亚陪着她出去转转便是,不必再来回禀报。”
王寺人愣了愣,还想再说些什么,可裴玄却抬眼扫了他一下。
他不敢再多言,只能躬身退出了书房。
回到阿蛮的正院,王寺人把裴玄的话转告给了阿亚。
两人正发愁怎么劝阿蛮外出,阿蛮却已经掀帘走了出来,脸色苍白得吓人。
“夫人,您醒了?”阿亚连忙上前扶住她。
王寺人趁机劝道:“夫人,公子吩咐了,让您出去走走散散心,奴才已经备好了马车,您就当体恤腹中的孩子,出去转转吧。”
阿蛮轻轻摇头:“我没心思。”
“夫人,您听奴才说。”
王寺人连忙上前一步,四周查看了一下,刻意压低声音。
“咱们出去,不光是为了您,更是为了阿桃姑娘!”
“阿桃怎么了?”
王寺人微微一叹,“夫人啊,那魏国公主如今在东宫,眼线众多,阿桃姑娘留在院里,风险实在太大了。
不如咱们正好借着出去的机会,把她悄悄运出去,这才是万全之策。等事情过去了,再去把人接回来。”
这话的确点醒了阿蛮。
是啊,阿桃不能有事。
“可能送去哪里?”
“夫人就交给奴才吧,奴才定会把事情办妥当。”
阿蛮咬了咬唇,沉吟片刻,终是同意了。
很快,马车停在了东宫外,阿蛮先扶着阿亚的手上车。
王寺人也将裹得严严实实的阿桃带上了马车。
路上,阿蛮忍不住问:“王公公,你说要把阿桃送走,可寻到了合适的去处?”
“夫人放心,奴才的姨母就住在蓟城城郊,她寡居多年,家里清净,人也心善,最是靠谱。
让她帮忙照顾阿桃姑娘,绝对万无一失。”
阿蛮还是有些不放心,又追问:“你姨母……品性如何?会不会走漏风声?”
王寺人拍着胸脯保证:“夫人尽管放心!姨母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嘴也严,奴才从小受她照拂,她的为人,奴才最清楚。
等风头过了,夫人再想办法接回阿桃姑娘便是。”
马车停在蓟城城郊一处僻静的小院外。
王寺人先下车叩门,没过片刻,门便被打开,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探出头来。
她穿着粗布衣裙,头发梳得整齐。
“小元,你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