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训练基地的终端还在运行昨日的数据归档。沈逸靠在椅背上,手指划过屏幕最后一行日志,确认“疾风之影”的测试记录已加密保存。他起身走到窗边,天刚亮,远处街道已经开始有车流声。
手机震动了一下,林悦发来消息:“现场布置好了,安保和引导员都到位。”
沈逸回了个“好”,合上终端,拿起放在桌角的外套。今天是粉丝线下聚会的日子,活动定在上午十点,地点是市中心一家电竞主题馆。他昨晚已经把流程交给了后勤组,由林悦负责现场协调。
九点半,他走进场馆。入口处的签到台整齐排列,背景板上印着团队标志和“感谢一路同行”的标语。工作人员正在检查音响设备,几块大屏循环播放着比赛集锦。沈逸绕场走了一圈,确认每个区域都有明确指引,应急通道也留了出来。
他正低头查看动线图,门口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一群粉丝挤在安检口,有人举着灯牌,有人拿着周边手办,情绪激动地喊着队员的名字。人数比预估多了近一倍。
沈逸立刻走到控制台,接通广播系统。“请已到场的粉丝按编号分组入场,每组间隔五分钟。”他的声音平稳,“第一组,现在可以进入主厅。”
同时他给林悦发了条指令。不到一分钟,林悦从侧门走出来,穿着轻便的队服,笑着挥手打招呼。人群安静了些。
“大家辛苦了,这么早就过来。”她说,“我们准备了签名环节、自由交流和合影时间,每个人都能参与。请大家按顺序来,别让谁错过。”
她站在签售区前开始聊天,语气像平时打游戏时那样自然。有粉丝问她最喜欢的英雄,她认真回答,还模仿起技能动作,引得周围笑声一片。
秩序慢慢恢复。队员们陆续到场,按照安排站位。沈逸没有上前,而是退到角落的监控屏前,观察人流走向。一旦某区域聚集超过二十人,他就通知工作人员引导分流。
签名环节开始后,队员们一一落座。沈逸注意到有个新人选手被几个粉丝围住,对方不停追问私人社交账号。他走过去,轻轻拍了下那人的肩膀。
“只签官方物料。”他低声说,“不收礼物,不加好友。”
那人点头,重新调整坐姿。沈逸又对粉丝笑了笑:“谢谢支持,但个人信息不能透露,请理解。”
活动进行到一半,自由交流时段开启。不少粉丝主动聊起最近的比赛,有人提到团战配合,有人分析战术节奏。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说:“你们打野那次绕后太关键了,我练了三天都没学会。”
林悦接过话:“其实我们也失误过很多次,只是后来慢慢找到了感觉。”
沈逸站在不远处听着,忽然看到两个拿着手机的人刻意靠近队员身后拍摄。他们不是媒体,胸前也没有通行证。
他不动声色地走近,开口:“拍摄可以,但请不要特写队员个人画面。”
其中一人抬头:“我们是自媒体,粉丝想看细节。”
“细节由官方发布。”沈逸说,“如果需要素材,可以联系公关组申请授权。”
对方犹豫了一下,收起了手机。
十一点二十分,合影环节开始。粉丝分批上台,每组十人,和队员一起拍照。气氛越来越轻松,有人提出想听队员唱游戏主题曲,被开玩笑拒绝了。林悦假装严肃地说:“再闹就不签名了啊!”结果所有人都笑出声。
沈逸始终站在边缘位置,偶尔提醒时间进度。十二点整,最后一组合影结束。
他在后台打开社群反馈面板,活动话题已经登上热搜第三。评论里大多是“现场很有序”“队员超亲民”“这才是真正的热爱”。
林悦走过来,手里拿着一瓶水。“你觉得怎么样?”
“比预想要顺利。”他说。
“你一直在盯着监控,都没怎么露面。”
“我不适合站中间。”他顿了顿,“而且‘夜莺’的形象,还是保持一点距离比较好。”
林悦点头:“你说得对。不过刚才有个小姑娘问我,为什么你从来不像别人那样自拍或者直播日常。”
“因为我不想让大家关注错重点。”他说,“我们是打比赛的,不是做秀的。”
十二点十五分,车队等在后门。队员们陆续上车,有人累得直接闭眼休息。林悦坐在前排,翻看手机里的照片。
沈逸最后一个上车,关上门。车辆启动,缓缓驶离场馆。
他靠在座椅上,闭眼片刻,手中终端仍然亮着。社群动态还在刷新,一条新留言跳出来:“今天见到夜莺了,她说话的时候特别温柔,一点都不像传说中那么冷。”
他没回复,只是将这条信息标记为“正向传播案例”,同步进系统资料库。
车窗外阳光正好,街道逐渐安静。车内空调吹着微风,有人小声讨论待会吃什么。
沈逸睁开眼,调出下一项日程安排。明天上午九点,常规训练重启,重点演练双线拉扯战术。
他正准备关闭界面,终端突然弹出一条低频预警提示。信号来源不明,持续时间三秒,随即消失。
他盯着那条记录看了两秒,手指滑动查看详情。
数据包残留痕迹显示,某个未注册设备曾在活动期间尝试接入团队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