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第三次从暗到亮,刘好仃的手指终于没再悬着。他松开暂停键,靠在椅背上,肩膀往下沉了沉。
控制台屏幕上的曲线图跳了一下,传感器记录显示这次响应时间是0.8秒,比昨天快了一倍多。他低头看了眼本子,把“初调完成”那行字划掉了。
门被推开时带进一股凉气。老陈拎着工具包进来,裤脚沾着车间地砖的灰,一进门就蹲到设备柜前,掏出一把小扳手。
“试了三回,震动感应芯片换上了,加了个延迟过滤。”他拧开外壳,边说边动手,“现在不是一有人走动就亮,得连续震动超过半秒才触发。”
“那要是客户抖腿呢?”刘好仃问。
“抖腿频率高,振幅小,算法能区分开。”老陈头也不抬,“刚在车间拿扫帚杆敲桌子测过,普通干扰不会误判。”
刘好仃点点头,走到接待区中央站定。“来,咱们走一遍流程。”
老陈应了一声,把新模块装进底座,固定螺丝。王姐这时候也到了,手里抱着一个文件夹,外皮写着《确认动作V2测试手册》,右下角还画了个笑脸。
“我昨晚改了两版。”她把文件夹放在桌上,“第一版是引导员点头,第二版是客户轻抬手。我都录了视频,导入识别系统做了模拟比对。”
“哪个准?”刘好仃问。
“都不太稳。”王姐苦笑,“特别是下午三点那会儿,阳光斜照进来,摄像头反光,动作捕捉直接失灵。”
老陈抬头:“要不换个位置装摄像头?”
“不行,角度一变,整个动线就得重调。”王姐摇头,“而且我们不能指望客户每次都坐在同一个地方。”
刘好仃沉默几秒,忽然转身走向饮水机。他倒了杯水,放回桌面,然后坐下,像客户一样低头喝水。
喝完,他缓缓放下杯子,右手轻轻往上抬了抬,像是示意什么。
“这样。”他说,“幅度不用大,只要手指离桌面两厘米就行。”
王姐眼睛一亮:“这个动作在阴影里也能看清!而且抬手本身就有‘表达意愿’的意思,比点头更自然。”
“试试看能不能让系统认出来。”刘好仃走到控制台前,“老陈,你调一下识别阈值,专抓这种小幅度上抬动作。”
老陈插上U盘,打开调试界面,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几下。“我把灵敏度拉高,再加个时间窗口——只捕捉放下杯子后三秒内的抬手动作,避免误判。”
程序运行起来,屏幕上跳出一个方框,框住刘好仃的手。
“成了!”王姐拍了下桌子,“它锁定了!”
“别高兴太早。”老陈眯着眼,“等真正有人来做测试再说。”
话音未落,灯突然闪了一下。
三人同时抬头。
灯光没有完全熄灭,只是亮度猛地跳了一下,像是电压不稳。
“怎么回事?”王姐皱眉。
老陈已经起身去查线路。“可能是隔壁冲压车间启动大电机,电网波动了一下。”
他话刚说完,灯光又闪了一次,这次连带着控制台的显示屏都黑了半秒。
“这不行。”刘好仃盯着玻璃展板,“客户正处在情绪沉淀的时候,光一抖,感觉全断了。”
“我加个稳压模块。”老陈迅速拆开配电箱,“再给光照系统单独拉一路电源,不受其他设备影响。”
“什么时候能弄好?”刘好仃问。
“最快今晚。”老陈拧紧接头,“但我得去仓库找配件,库存不一定有。”
“我去库管那儿打个招呼。”王姐掏出手机,“就说紧急项目,先借一套用。”
她刚拨通电话,门外传来脚步声,接着是几个年轻工人的声音。
“就是这儿吧?王姐说今天要彩排?”
“嘘,小点声,人家在调试呢。”
门被轻轻推开,三个穿厂服的年轻人探头进来,手里拿着笔记本。
“你们来了。”王姐收起手机,“正好,帮我测试新手势。”
“没问题!”其中一个小伙子笑嘻嘻地,“我都背熟了:坐下、喝水、放下杯子、抬手——咔!”
他夸张地比了个动作,像在按快门。
刘好仃没笑,但也没拦着。他知道这些人是王姐临时拉来的模拟客户组,都是厂里口齿清楚、反应灵活的年轻工人。
“来吧。”他说,“咱们从头走一遍。”
第一轮开始。
引导员由王姐亲自上阵。她带着“客户”走进房间,介绍环境,递水,然后退到一侧,假装调整空调。
就在“客户”放下水杯的瞬间,他的右手微微抬起。
控制台屏幕一闪,灯光应声而起,节奏精准地沿着“压抑+爆发”曲线推进。
“成了!”王姐回头喊。
老陈盯着数据流,点了点头:“触发成功,无延迟,无误报。”
第二轮换人。
新来的小伙子坐下来,喝水,放下杯子,抬手——
灯没亮。
等了五秒,还是黑的。
“咋回事?”小伙子挠头。
老陈立刻调出日志。“摄像头没捕捉到动作,可能角度偏了。”
第三轮调整站位,重新校准。
这次灯亮了,但亮度爬升慢了一拍,像是卡了一下才跟上节奏。
“电源还是不稳定。”老陈脸色沉了下来,“刚才那波电压波动,影响了输出功率。”
“也就是说,万一客户那天刚好碰上车间开工……”王姐没说完。
“前面所有努力都白搭。”刘好仃接了下去。
房间里安静了几秒。
“不能等了。”刘好仃忽然开口,“明天上午九点,养老院采购组就要来实地考察。我们得让他们看到最稳的状态。”
“可硬件条件在这儿。”老陈摊手,“稳压模块没到,电源隔离做不了。”
“那就用人补。”刘好仃看向王姐,“明天演示的时候,引导员必须盯紧客户动作。一旦看到杯子放下,立刻手动启动光照程序。”
“手动?”王姐一愣,“不是说要减少人为干预吗?”
“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刘好仃语气平静,“我们追求的是效果,不是形式。机器能行最好,不行就人上。”
老陈想了想:“我可以把遥控器按键放大,贴个荧光条,方便快速定位。”
“加上提示音。”王姐补充,“每轮开始前,我在群里发个暗号,比如‘太阳出来了’,操作员就知道准备就绪。”
“行。”刘好仃点头,“双保险:系统自动触发为主,人工干预为辅。谁在岗,谁负责到底。”
三人重新演练了五遍。
最后一次,灯光从昏黄到明亮的转换干净利落,没有任何卡顿或闪烁。
刘好仃站在玻璃前,看着光斑一点点铺满地板,边缘整齐,颜色均匀。
他掏出本子,在任务栏写下:
**1. 传感器改装 —— 初步稳定,待明日实战检验**
**2. 确认手势V2 —— 可识别,需优化角度**
**3. 光照双模式 —— 手动备选方案已就位**
写完,他合上本子,抬头看向窗外。
天已经黑透了,测试间的灯光映在玻璃上,像一片小小的暖阳。
王姐收拾好文件,临走前说:“明早八点半,我带人过来最后彩排。”
老陈背起工具包,顺手关掉主控电源。“我晚上回来加个班,把备用线路焊上。”
“注意休息。”刘好仃说。
“没事,活干不完,睡不着。”老陈笑了笑,推门出去。
王姐走了一段,又折回来,站在门口说:“你说,他们真会因为这块玻璃,改变主意吗?”
刘好仃没回答。
他转身按下播放键,再次启动“压抑+爆发”模式。
灯光缓缓暗下,房间陷入昏黄。
三秒后,一道暖光如劈开阴霾般倾泻而下,照在玻璃展板上,泛起柔和金边。
他静静看着那片光斑慢慢铺满地板。
就在这时,控制台的指示灯突然跳了一下。
屏幕闪出一行字:
【动作识别失败:未检测到有效信号】
刘好仃的手指停在重启键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