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正准备回复王姐关于艺术工作室的那条消息,邮箱右下角突然弹出一封加急通知。他顺手点开,是《华南建材周报》的自动推送,标题栏里一行加粗字体跳了出来:“深曜科技发布‘暮光系列’智能玻璃,专攻银发与文创场景”。
他没继续打字,转头打开了pdF附件。
产品图铺满屏幕,玻璃表面泛着淡蓝光泽,技术参数列得清清楚楚:内置光感模块,支持双模自动调光,适配老年人起居节奏和艺术创作环境。最底下还标注了试点项目地址——深圳南山两家高端养老社区,正是他们最近盯得紧的潜在客户区域。
刘好仃往后靠了靠椅子,把三个月来的客户咨询记录调出来。他用筛选功能勾出“自动调节”“感应光线”“能变色吗”这类关键词,系统显示过去两周相关提问增加了近一半。他又打开本地装修论坛,翻到一篇热帖,《爸妈说新装的玻璃像幼儿园?不如试试这款会变色的》,下面跟帖不少,有人晒出安装实拍,评论区一片“高级感”“科技贴心”。
他截了图,存进一个新建的文件夹,名字起得平实:“外面动静”。
刚关掉网页,手机震了一下,王姐的消息又来了:“艺术工作室那边问,能不能做个防强光又不遮画布细节的方案,最好还能根据天气调整。”
刘好仃回了个“收到”,没再多写。他重新打开企业协作平台,在文档区新建了一份共享资料,标题是《关于“暮光系列”入市初步观察》,权限只给了王姐和老陈。
文档里没写“危险”“威胁”这种词,也没用感叹号。他列了三条:
一、竞品发布时间为三天前,宣传主打“懂老人的生活节奏”和“为创作者定制光影”。
二、功能覆盖我们正在探索的两个方向:适老化采光优化、小型艺术空间应用。
三、已在本地落地两个真实项目,附带免费光照设计方案,形成服务闭环。
接着他贴上一张对比图表,左边是我们现有的磨砂防眩玻璃成本、稳定性数据,右边是对方公开的技术指标。备注栏他写道:“他们在‘感知用户’这块确实走在前面,但我们走的是‘让人用得起、修得了’的路子。轻量改装包要不要提速?”
发完,他点了保存,顺便看了眼任务面板。养老院勘查流程还在推进,明天上午九点准时进场,所有节点都标着绿色对勾。新方向刚起步,还没站稳,现在有人带着新技术直接冲进了同一个院子。
他起身去茶水间泡了杯浓茶,回来时顺手把办公室的主灯关了,只留台灯亮着。屏幕上的文档静静开着,等待反馈。
没过几分钟,协作系统提示音响起。王姐上传了一份客户留言汇总,附言:“最近五条咨询都提到‘有没有能自己变亮度的玻璃’。”老陈也回了话:“生产线上倒是能加传感器模块,但成本至少翻一倍,还得重新做防水测试。”
刘好仃没急着回复。他把两人的信息看完,打开另一个窗口,进入内部资源池,搜索“调光材料合作厂商”。结果跳出十几家,大多集中在华东,最近的一家在东莞,有过小批量供货记录。他点开联系方式,暂未拨号,而是记在便签上。
随后,他在协作池里创建了一个新任务组,名称很克制:“应对新竞争态势筹备工作”。下面分了三项子任务:
第一项,“竞品功能拆解”,指派给王姐,要求整理对方宣传中提到的所有使用场景,并归纳其服务链条的关键节点,三天后上午十点前提交。
第二项,“客户偏好再调研”,交给质检联络员,从近期二十个已成交客户中抽样回访,重点问“如果多花三成价格,是否愿意升级到自动调光”,同样限期完成。
第三项,“内部能力盘点”,由生产调度接口人负责,评估现有产线改造可能性,包括时间、成本、良品率影响。
每条任务说明里,他都加了一句话:“这不是要我们立刻跟风,而是搞清楚,哪些是我们可以学的,哪些是我们不能丢的。”
做完这些,他私信王姐:“先别对外提这事,咱们先把底摸清。等有了数,再说下一步。”
王姐很快回了个“明白”,又补了一句:“那艺术工作室的咨询,先按原方案回应?”
刘好仃想了想,敲字:“先答应接洽,但别承诺功能实现。就说我们在研究类似需求,欢迎他们提供具体使用场景,我们可以一起试方案。”
发出去后,他盯着屏幕看了几秒。对方想要的是一种既能挡刺眼阳光、又能保持画面清晰的玻璃,听起来像是要在透明度和反射率之间找平衡点。这其实不新鲜,他们早年做过一种微棱镜结构板,用在展览馆顶棚,效果不错,就是工艺复杂,后来因为订单少停了。
他打开产品档案库,输入关键词“微棱镜”,调出当年的设计图。图纸有些模糊,但基本参数还在。他记下几个关键数值,新建了一个草稿文档,暂命名《旧工艺新可能》,存入个人文件夹。
这时,系统再次提醒,老陈上传了一份简要分析:现有产线若要兼容智能模块,需增加三个工位,调试周期约两周,初期产能会下降百分之十五。末尾他写了一句:“机器可以改,问题是改完有没有人买。”
刘好仃看着这句话,轻轻点了下头。
他重新回到“筹备工作”任务面板,确认三条子任务均已接收。右下角弹出三条未读消息提示,分别是王姐补充的客户分类建议、质检员提出的回访话术疑问,以及仓库确认的UV检测卡库存余量。
他一条条点开看过,没有立即回复,而是把所有信息拖进一个临时汇总页,按“外部压力”“客户反应”“内部条件”三栏归类。页面越拉越长,但思路反而清晰了些。
窗外夜色沉下去,楼道里的声控灯早已熄灭,整层楼只剩他这一间还亮着灯。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凉了,涩味重了些,但他没再去换。
鼠标滑到任务面板的“启动会议预约”按钮上,他停顿了一下,没点下去。现在召集大家开会,容易让人心慌。不如先让每个人把手头的事理一遍,等有了底,再坐下来谈。
他把页面缩小,切换到厂区实时监控画面。A线还在运转,传送带缓缓移动,刚成型的一批弧形窗正经过质检口。摄像头角度偏低,只能看到工人低头检查边缘光滑度的动作,一下一下,稳定而专注。
他关掉监控,回到任务面板,最后看了一遍那三条待处理消息。
手指悬在键盘上,正准备逐条回复,门边的打印机忽然响了一声。
他转头看去,是系统自动触发的今日数据日报,正一页页吐出来。最上面一张,是今天客户咨询量统计图,曲线比昨天又往上抬了一些,尤其是午后时段,出现了两个明显波峰。
他走过去取下纸张,目光落在其中一个时间点:下午三点十七分,关键词“智能调光”被搜索了六次。
他把纸捏在手里,走回座位,重新打开共享文档,在末尾添了一行字:
“市场在说话,我们得听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