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十七分,系统右下角的提示音刚落,刘好仃的手指就按了下去。
回车键压到底,鼠标同时点了“发起协作邀请”。四个人的名字已经勾好——技术部镀膜组的老陈、质检科的王姐,还有两个常处理非标订单的客服主管。附言只有一句:“请抽空看看x07看板,有件事想请大家帮个忙。”
页面跳转,提示“邀请已发送”。
他没松手,也没动身子,只是把两只手慢慢收回来,搭在桌沿上。屏幕还亮着,看板首页多了四条新动态:老陈在线状态显示为“离开”,王姐刚签退,两位客服主管一个在回复客户,另一个头像灰着。没人立刻点开。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不再是他的独白。
他打开厂内项目申报模板,新建文档。标题打了又删,最后定成《关于设立“视觉舒适型玻璃”预研专项的建议书》。副标题加了一句:“基于客户高频反馈的潜在产品优化方向”。
“潜在”这两个字他犹豫了一下,还是留着了。不是怕说错,是不想让人一听就觉得是搞发明创造。他们这儿不兴这个。但要是说“响应客户需求”,那就顺耳多了。
附件部分,他先把两年前那份“墨镜效果玻璃”的实验报告扫了一遍。当时客户要的是反射率低于12%,紫外线阻隔率超过95%,色温不能偏得太离谱。工艺组试过三次,前两次膜层剥落,第三次勉强达标,可工期翻倍,成本压不住,最后黄了。
现在翻出来,倒不是为了复制,而是找基准。他在文档里列了个表,左边贴客户原话截图:“白天像照镜子”“家里不敢开灯”“孩子说刺眼睛”;右边对应写上可能的技术参数,每条后面都标注“待验证”。
做完这一步,他顺手把近三个月提出光学特殊要求的七位客户信息导出来,匿名处理后放进“首批潜在体验用户池”一栏。这些人不是随便问一句就算了,都是反复沟通、自己查资料、甚至拿汽车贴膜做对比的主儿。
他知道销售那边惯性大,新产品没样板、没话术,谁都不愿意碰。所以特意在建议书末尾加了一句:“若测试样片完成,是否可优先向这几位客户征询试用意向?”
这话听着像是商量,其实是埋了个钩子。只要客户开口说“我想试试”,销售就得接。到时候不是推不推的问题,是流程怎么走的事了。
时间跳到两点零八分,整栋楼安静得只剩他自己这台电脑风扇还在转。他起身去茶水间冲了杯速溶咖啡,回来时杯子照例摆正,杯柄朝外。这不是强迫症,是他干了三十多年流水线养成的习惯——东西放整齐,心里才踏实。
坐下后,他重新检查了一遍建议书。格式没问题,语气克制,数据有出处,连风险提示都写了两条:“现有检测环节暂无常规反射率测试项”“非标生产可能影响交期平衡”。
他没吹这事能成,也没说得天花乱坠。他就写了一句话放在开头:“过去三周,‘刺眼’相关关键词出现十一次,较前两周增长百分之四十。问题集中在南向高层住宅与临街商铺,使用场景具有一致性。”
说完事实,剩下的让别人判断。
文档保存完,他回到协作平台。x07看板首页多了条更新:王姐刚刚上线,看了两分钟,留下一条评论:“这个反射率指标,咱们现有的镀膜机能调,但稳定性得重新校准。”
老陈还没动静,但系统记录显示他五分钟后打开了文件夹。
刘好仃轻轻呼出一口气。他知道,这就够了。只要有人开始看,就会有人接着问;有人问了,事情就能往前走。
他切换回日历,三天后的那个空档依旧标记着“技术交流会(非正式)”。他没改标题,也没发通知。但现在,他已经不再等“合适的时机”了。
合适的时机,就是现在。
他打开内部通讯录,在群组管理页面新建了一个临时会话框,名字打上“x07预研筹备组(测试)”,把刚才那四位拉了进去。权限设为仅受邀成员可见,消息免打扰。
建完群,他又退出去,假装什么都没做。
这种事,不能太急,也不能太慢。你得让它看起来像是大家自然而然聚在一起的,而不是谁在牵头闹事。
他低头喝了口咖啡,凉了,但他没去热。这时候喝什么都一样,关键是脑子还清醒。
他翻出最近一次客户满意度调查报表,专门找了“服务响应质量”那一栏。分数比上季度高了0.8,不算多,但趋势往上。有个客户留言写着:“你们能听懂我在说什么。”
这句话他记住了。
很多人以为卖玻璃就是报价、下单、发货。其实不是。真正的活儿,藏在那些没说全的话里。比如“能不能再薄一点”,十年前没人当回事;比如“有没有一种看不见的玻璃”,现在听起来荒唐,可真有人天天被太阳晃得拉窗帘。
他不怕想法小,就怕没人提。
他也不怕自己是个普工。五十多岁,没学历,职位低,这些都不是拦路虎。真正挡住人的,是觉得“反正也没人听”然后闭嘴。
他没闭嘴。
他把建议书另存了一份,版本号标上“v1.0-提交草稿”。然后停顿了几秒,光标在“暂存”和“发送”之间来回移动。
最终,他点了“暂存”。
不是不敢发,是还想再压一晚上。让那几个人先消化一下信息,明天上班路上想想,午休时聊聊。等他们自己冒出疑问,再来问他,那才是最好的推进时机。
他靠在椅背上,活动了下肩膀。颈椎咔的一声轻响,他没在意。这么多年坐着盯屏幕,哪天不响几下?
窗外天色已经开始泛白,远处工地的吊车轮廓慢慢清晰起来。新的一天要开始了,但他还不想走。
他重新打开客服系统的关键词统计面板。刷新了一下。
“刺眼”这个词,今天凌晨又新增了一次。
记录显示:六点零一分,一位新注册用户提问:“你们那种防反光的玻璃,能做成整面墙吗?我家客厅对着写字楼,白天根本不敢拉开窗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