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在傍晚前抵达绩溪北站,车厢的灯光尚未完全亮起,窗外的群山已经泛出淡紫色的轮廓。这里是安徽省南部的一个县城,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周边与黄山市、宣城市相接。虽然不如名山大川那般声名显赫,但从踏上站台那一刻起,我就能感到一种深入骨头的安静。
站前广场不大,地面干净,路边新栽的行道树随风轻轻摆动。出租车并不多,司机看我背着大包,主动降下车窗问:“住县城还是去胡开文墨厂那边?”我有些意外,没想到当地人会主动提及传统手工产业,于是笑着回答:“先去县城中心看看。”
从车窗望出去,街道上并没有大城市常见的浮躁和拥挤。沿路的建筑多为两三层的小楼,招牌颜色素净,没有太多浮夸的灯光。靠近县政府和文化广场的区域,有几座风格统一的黛瓦白墙建筑,显然是按照徽州传统元素设计的公共设施。夜色渐深,街灯亮起,让整条街呈现出一种温柔的金黄色。
我住进县城南侧靠近龙川景区方向的一家小旅店。房间不大,却能透过窗户看到远处连绵的山影。老板是本地人,四十多岁,声音浑厚,听见我说是全国走访写作,立刻给我倒了杯山泉水,还取出一小碟芝麻糖让我尝。他说这附近水质好,所以茶、酒、豆腐、糖果都带着山谷特有的清润,“不腻、不涩、不冲鼻”。我听得认真,也默默把这些形容词记在心里。
第二天清早,我没有去着名景区,而是选择在县城街区随意走走。绩溪的早晨凉爽安静,街上最先热闹起来的不是商店,而是早餐铺子。主街转角处,一家粉汤店门口已经排了十几人。空气里飘着米香、蒜香和骨汤的味道。我点了一碗地道的徽州粉,粉身细滑,汤头清爽微咸,一点点辣油提味,碗底还能看到熬煮很久的肉末碎渣。
旁边一位老人跟我闲聊,他说绩溪人很讲究吃,不追求大鱼大肉,却在细节中较真。他顺势介绍了当地有名的胡适一品锅,说是旧时家宴大菜,讲究层层码料、慢火煨煮,口味不浓不淡,正如徽州文化中的“中和之道”。
吃完粉,我沿着街巷继续走。绩溪县城不大,但巷子深、转角多,走着走着便容易进入一种随时可能通向古道的错觉。墙面上能看到雕花图案的窗棂,有些房屋外墙写着“诗礼传家”“谨修德行”等字样,看得出这里的人对文化有种根深蒂固的尊崇态度。
上午十点,我去了县文化馆对面的书店。书店不大,却设有先进的数字阅读区,并展示着大量关于徽州文化的专栏资料。墙上挂着胡适的肖像与名言,也陈列着徽墨、徽纸、徽州砖雕、竹刻、木版年画等实物或模型。店主告诉我,绩溪虽是一个小县,却出了不少学者、官员和文化人士,从古至今都重视教育与家风。
离开书店,我步行前往伏岭镇方向。路两边都是浅绿色的山坡和低矮农舍,屋顶上覆盖着黛色的瓦片,院落里大多种着蔬菜和茶树,偶尔能看到几匹山羊或散养的土鸡。行至半山腰,我遇到一位采茶的阿姨,她背着竹篓,戴着草帽,手脚利落地在茶树间穿梭。她和我闲聊,说这里的绿茶讲究清香而不苦,许多茶园都坚持手工摘采,“慢,但耐喝”。
中午,我顺路去了伏岭的一家客栈吃饭。店主人家在老屋基础上进行改造,保留了木柱、青砖与照壁,却在内部用现代方式布置。午饭是主人自己做的:笋干烧肉、咸肉炖豆腐、苋菜、凉拌马兰头,每一道都味道鲜明却不过火,尤其是笋干与咸肉相互渗香,既有山中竹味又有腊香厚味。
饭后,主人建议我去新开发的徽文化展示区看看。他说:“这地方虽然小,可值得慢慢看。绩溪不是光靠风景,是靠根。”
下午,我乘车前往胡开文墨厂遗址附近。景区规模不算大,但展示内容详尽,从制墨的原料挑选、浸泡、蒸炼、搅拌成型,到精致雕刻与烘干保存,每一步都有讲解和实物展示。馆内空气带着淡淡的松烟香,那种味道沉稳、干净,让人联想到书房和静夜思考。
我在展区看了许久,尤其打量那些雕工细腻、纹饰繁复的古墨成品。讲解员说,制墨不仅是工艺,更被视为一种修行,“墨要静,人也要静,急不得”。她说这句话时,声音很轻,却像是给我的旅程又添了一句箴言。
傍晚,我乘车去龙川村方向,那里是比较有名的古村落,环境保存完好,山水格局天然协调。虽然游客不少,但傍晚时分,商业店铺陆续关闭,河岸边只剩村民与散步者。我沿着溪水慢慢前行,看到有孩子在石头缝里捉小虾,有老人搬着小凳子在水边泡脚。山脚下几户人家开始飘出做晚饭的香味,烟火气和山野气交织,构成生活本身最真的味道。
村口的一棵老槐树下,有几位老人正下象棋。他们看见我路过,毫不拘谨地招呼:“坐一会儿吧,外地人?”我点头。他们继续对弈,我听他们谈论村里今年的收成与镇里新修的道路。那种谈话没有焦虑,只是朴实而细微的愿望:日子稳,孩子有出路,老人不受累。
夜色完全降临后,我返回县城。街灯亮着,但没有刺眼的商业光彩。路边的夜摊散发着熟悉的烟火气,铁板滋滋作响的声音不急不躁。小城就像放在掌心的一块温润石头,不耀眼,却沉稳持久。
回到旅店,我打开笔记,把今天的体验一一记录。我写道:
绩溪不是一眼惊艳,却是能越看越深。它的街巷、饮食、手艺、书卷气与安静的生活节奏,共同构成了一种含蓄又坚定的文化底色。这里的人不炫耀、不招摇,却把每一种生活细节尽可能做到妥帖。若把它比作一幅画,色调不浓,却有层次;若比作一本书,语句不长却经得起反复阅读。
写完,我合上本子,心中忽然升起一种淡淡的笃定:南方的路,我会继续走,而绩溪这一章,将作为我旅途中稳重而温暖的一页——不喧哗,却有重量。
这一夜,我睡得很深,仿佛能听见山谷里缓缓散开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