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年开春,这四九城的天气是透着一股邪性,冬天雪下得勤,老人们都说瑞雪兆丰年,盼着来年光景能好点。但眼前的日子,却像是那化雪后的泥泞路,深一脚浅一脚,让人心里没底。
但摆在现实的就是大家什么都缺,工业卷成了大家最头疼的玩意儿。
1961年底正式发行,按职工工资比例发放,每20元工资配发1张(不同的地区和企业会有变化,这里按照20元一张),可购买纺织品、日用品、电子产品等数十类商品,最小使用单位为0.1张。
自1962年4月,北京市率先全面实行凭工业券购买消费品开始,河南紧随其后。
期间的几个月缓冲期,因为粮荒闹得,大家购买力并不大,大件商品本来就是有需求的时候才买。
等施行了政策之后,都傻眼了,想买自行车,差不多需要30张工业券,还有要一张自行车的指标劵,该花的钱也一分不少。。。。
据1973年统计,当时四九城每50个人有一张自行车劵指标。
别说自行车了,现在连买点像样的茶叶、瓶装酒、罐头,甚至好点的鸡鸭鱼肉,都得搭上几张工业券。
一个月挣六十块的普通工人,就算十个月不吃不喝不买任何日用品,才能攒够买自行车的券,还得祈祷天上掉下个指标券砸自己头上。于是,三转一响的结婚标配,在工业券实行后,反而成了更显身份的象征,因为这证明您家要么有能人,要么有积累。
拿自行车购买券举例,工厂、机关、学校等国有和集体单位会从上级主管部门获得极少量自行车购买指标。单位工会或行政部门会根据职工的工龄、家庭困难程度、通勤距离等因素进行民主评议,最终将指标分配给“最需要”的职工。也会当成奖励颁发给先进、劳动模范之类的优秀工作人员。
还有就是比较有意思的了,大的百货商店或五金公司会收到少量指标,通过公开摇号或抽签的方式向市民发放,就跟抽奖一样。
老实巴交的小老百姓,想通过正常途径弄张紧俏商品的购买券,难如登天。
一张购买劵在黑市上差不多相当于购买商品一半的价格,而且购买劵上标明了购买商品的品牌,你想买永久?结果厂里发了你一张飞鸽的券。。。。
工业券的计量单位也并不统一,有的地方用“张”,也有用“份”、“分”、“角”、“元”甚至“厘”的。还有专门发放给郊区农民的“农村购货券”,一般是按照向国家交售粮食、棉花、生猪等农副产品后,按价值或数量奖励一定数量的购货券,也会按农村家庭人口数量发放基本购货券。
眼瞅着快到六二年春节了,市面上依旧见不着多少肉腥。年前肉铺倒是开了三天,各个摊子门口排出去二里地,市场还没锁门呢,外面就已经排起了第二天买肉的队,9成9的人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这天晚上,熊光明在自己小屋假模假式地招呼哥几个:“哥几个,年根底下了,家里啥都缺吧?要不~~咱再去那个地方溜达一圈?”他挤眉弄眼,意思再明白不过。
傻柱第一个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不去!打死也不去了!您就饶了我吧!去年那回我现在想起来还做噩梦呢!这辈子都不踏足那地界儿了!”
许大茂更是浑身一哆嗦,下意识地看了看自己的脚,仿佛那诡异的黄色还没褪干净,讪笑着说:“光明,我这~胆子小,您就别带我玩了。再说我这刚在青年团外围站稳脚跟,得注意影响不是?”
贾东旭一脸为难,搓着手:“光明,这事~我得回去跟我妈商量商量。”典型的妈宝男,毫无意外。
熊光明一脸恨铁不成钢:“得!有好事你们不跟我走是吧?一个个怂包蛋!光天!”
他扭头看向在一边跃跃欲试的刘光天:“光天,咱俩去呀?”
哥你就等会我,我回去找刘教员申请资金去!
刘光天对跟熊光明出去办事的兴致那是相当的高。去年他虽然跟着经历了些惊险,但最后混了顶皮帽子,虽然后来一直戴在老刘脑瓜子上吧,但这经历本身和潜在的好处就够他惦记的。
“嗯?他们几个都不去,就你跟着?”刘海中伏在桌上做着习题,头也没抬地问。
“刘教员,我觉得这事行!光明哥办事稳妥,门路也广,就算~~就算真有点啥小波折,他舅哥那边也能帮着捞人不是。”刘光天在一旁搓着手,一脸狗腿样,心里盘算着他爹这次能多给点钱,说不定自己能偷偷攒下点,买些心仪的小玩意儿。
“嗯!你不错,知道跟着靠谱的人。”刘海中放下笔,带着几分家长的威严。
“车间里现在干得怎么样?没偷奸耍滑吧?要是让我听见一句,丢了我的脸,别怪我不客气!”
“您放一百二十个心!我肯定好好干,争取明年拿个先进回来!”刘光天把胸脯拍得砰砰响。
“来,这100块钱拿着。看看能不能弄到肉,有的话买个五斤,再买10斤白面。剩下的钱~~要是碰上有好酒,就都换成酒。”刘海中递过钱,特意叮嘱了一句。
另一边,熊光明的小屋里,哥几个正闲聊着,刘光天兴冲冲地推门进来。
“光明哥,咱啥时候出发?”
熊光明抬腕看了看表,九点刚过:“现在就走。哥几个先坐着聊会儿,我们去去就回!”
“啊?你们这就要走?是不是有点太早了?”贾东旭多少还有点不死心,或者说好奇心。
熊光明笑了笑:“你们既然决定不去,就别打听那么细了。等我们回来再聊!光天,推上自行车,走着!”
俩人推着自行车,一路来到了杰公子住的那个僻静小院。郑老爷子正在院里拾掇东西,大斌跟他爹已经出门送货去了。
今年虽然没搞往年那种小圈子的拍卖会,但东西流转得更顺畅,价格也反而更高了些。那些老主顾在郑家这儿交易了一年,心里踏实,关键是郑家的东西来源可靠,品质有保证。
熊光明夏天时通过关系弄了不少蔬菜囤着,这会儿拿出来,在某些圈子里比肉还受欢迎,利润空间也大。
到了院门口,熊光明让刘光天在原地等着,自己进去跟郑老爷子聊了一会儿,抽了两根烟。不一会儿,他就拎着个沉甸甸的麻袋出来,和刘光天一起把麻袋牢牢捆在自行车后座上,然后打道回府。
“回去知道该怎么说吗?”熊光明一边骑车一边问。
“放心吧哥!门儿清!”刘光天赶紧保证。
熊光明怕他忘了,又嘱咐了一遍:“嗯,钱你自己收好,从下个月起,每个月还我5块钱。明天早上跟我去商店,我带你买辆自行车,都记住了?”
刘光天一听,心里乐开了花。刚上班不久就能骑上崭新的自行车,在同龄人里头那可是倍儿有面子的事!他忙不迭地点头。
熊光明心里也盘算着,得趁着全面使用工业券之前,赶紧把家里的大件更新换代一下。像自行车这种紧俏物资,就算在用券之前,普通人也得排队等上些日子,但他熊光明自有他的门路,一个电话就能解决。
俩人刚推车进四合院,就碰见了阎埠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