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理探源【译注】

陈缘字长青

首页 >> 命理探源【译注】 >> 命理探源【译注】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我的谍战岁月 天唐锦绣 满唐华彩 大唐第一世家 烽烟尽处 大小姐她又美又飒 生存:我乃梁山一匪兵 第一权臣 特工:开局郑耀先和我接头 
命理探源【译注】 陈缘字长青 - 命理探源【译注】全文阅读 - 命理探源【译注】txt下载 - 命理探源【译注】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议论三十二则(十)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原文:

李萧远《运命论》云:夫以仲尼之才也,而器不周于鲁卫。以仲尼之辩也,而言不行于定哀。以仲尼之谦也,而见忌于子西。以仲尼之仁也,而取仇于桓魋。以仲尼之智也,而屈厄于陈蔡。以仲尼之行也,而招毁于叔孙。

译文:

李萧远在《运命论》中说:凭借孔子的才能,他的才能却不能在鲁国、卫国得到充分施展。

凭借孔子的辩才,他的言论却不能在鲁定公、鲁哀公在位时推行。

凭借孔子的谦逊,他却被子西所忌恨。

凭借孔子的仁爱,他却与桓魋结下仇怨。

凭借孔子的智慧,他却在陈蔡之地遭遇困厄。

凭借孔子的品行,他却被叔孙诋毁。

注解:

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为“圣人”。

器不周于鲁卫:“器”指才能、本领;“周”指周全施展。

意为孔子的才能在鲁国、卫国未能充分发挥。

鲁国是孔子的故国,卫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孔子曾在两国活动。

定哀:指鲁定公、鲁哀公,均为春秋时期鲁国国君,孔子生活的时代正值二公在位。

子西:指楚国令尹公子申,因担心孔子辅佐楚国后威胁自己地位,故而忌恨孔子。

桓魋:春秋时期宋国司马,因孔子路过宋国时被其认为有威胁,曾欲加害孔子,故孔子与他结仇。

屈厄于陈蔡:即“陈蔡之厄”,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围困,断粮数日,处境困厄。

叔孙:指叔孙武叔,鲁国大夫,曾多次诋毁孔子及其学说。

原文:

夫道足以济天下,而不得贵于人。言足以经万世,而不见信于时。行足以应神明,而不能弥纶于俗。应聘七十国,而不一获其主。驱骤于蛮夏之域,屈辱于公卿之门。其不遇也如此。

译文:

他的道义足以救济天下,却不能得到世人的尊崇。

他的言论足以治理万世,却不能被当时的人所信服。

他的品行足以与神明相应,却不能统摄世俗之人。

他应诸侯之聘游历七十多个诸侯国,却没有得到一个君主的赏识任用。

他在中原与边远地区奔波劳碌,在公卿大夫的门下遭受屈辱。

他的不得志竟到了这样的地步。

注解:

济天下:救济、治理天下,体现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

经万世:“经”指治理、规范,意为言论足以作为万世治理的准则。

应神明:指品行高尚,符合天地神明的道义标准。

弥纶于俗:“弥纶”指统摄、涵盖,意为不能被世俗之人所认同、接纳。

应聘七十国: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曾到过七十多个诸侯国寻求任用,此处“七十国”为虚指,形容其游历范围之广。

驱骤:指奔波、劳碌。

蛮夏之域:“蛮”指当时中原以外的边远地区,“夏”指中原地区,此处代指各地。

不遇:指得不到君主的赏识任用,仕途不顺,遭遇困境。

原文:

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已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犹有不得宾者焉。

译文:

等到他的孙子子思,希望达到圣人的境界,具备圣人的才德,却没有能够达到(孔子的高度)。

他(子思)修养自身,保持高尚的节操,其声望权势足以打动君主。

他所游历的诸侯国,君主们没有不驾着四匹马拉的马车前往登门拜访的。

即便如此,仍然有不能受到宾客礼遇的情况。

注解:

子思:名汲,孔子之孙,儒家重要代表人物,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着有《中庸》。

希圣备体:“希圣”指希望成为圣人;“备体”指具备圣人的才德、体貌(此处侧重才德)。

封已养高:“封”指修养、约束;“养高”指保持高尚的节操,不慕荣利。

结驷而造门:“结驷”指驾着四匹马拉的马车,代指君主或贵族的隆重出行。

“造门”指登门拜访。形容子思声望之高,诸侯争相礼遇。

不得宾者:指未能受到宾客般的礼遇,此处以轻微的遗憾反衬子思受到的尊崇,与孔子的“不遇”形成对比。

原文:

其徒子夏,升堂而未入于室者也。退老于家,魏文侯师之。西河之人,肃然归德。比之于夫子,而莫敢间其言。

译文:

他(孔子)的弟子子夏,是学问达到“升堂”境界却尚未“入室”的人(即学问造诣精深但未达最高境界)。

子夏年老退休在家,魏文侯拜他为师。

西河地区的人们,恭敬地归附他的德行。

(人们)将他与孔子相比较,却没有人敢对他的言论提出异议。

注解:

子夏:名商,孔子的重要弟子,擅长文学,儒家学派的重要传播者。

升堂而未入于室:出自《论语·先进》,孔子用来评价子夏的学问,“堂”指厅堂,“室”指内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的不同阶段,“升堂”指学问已达精深,“入室”指达至最高境界,此处指子夏学问高深但未及孔子。

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重视人才,推行改革,使魏国成为当时强国。

西河:指黄河西岸地区(今陕西东部一带),子夏曾在此讲学,传播儒家思想。

肃然归德:“肃然”指恭敬的样子。

“归德”指归附、认同其德行。

莫敢间其言:“间”指质疑、非议,意为没有人敢对他的言论提出不同意见,形容子夏的学识和声望被广泛认可。

原文:

故曰: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而后之君子,区区于一主,叹息于一朝。屈原以之沉湘,贾谊以之发愤,不亦过乎?

译文:

所以说:天下的安定与混乱,取决于时运。

个人的困厄与通达,取决于命运。

地位的尊贵与低贱,取决于时机。

然而后世的君子,仅仅执着于侍奉一位君主,因一时的遭遇而叹息。

屈原因此投湘江而死,贾谊因此郁郁发愤(最终早逝),不也太过分了吗?

注解:

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这是《运命论》的核心观点之一,认为社会治乱由“运”(时运)决定,个人穷达由“命”(命运)决定,地位贵贱由“时”(时机)决定,强调客观时命对人和事的影响。

区区于一主:“区区”指执着、拘泥;意为后世君子拘泥于侍奉某一位君主,未能超脱一时一地的局限。

叹息于一朝:指因一时的仕途不顺或遭遇挫折而叹息不已。

屈原以之沉湘: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因遭排挤,报国无门,最终投汨罗江(属湘江流域)自尽,此处“沉湘”代指其投江而死。

贾谊以之发愤:贾谊是西汉初年着名政论家,因遭权贵排挤,被贬谪,郁郁不得志,最终英年早逝,此处“发愤”指其因失意而内心愤懑,终致早亡。

不亦过乎:反问句,意为“不也太过分了吗”,表达作者认为屈原、贾谊未能超脱时命,过于执着于个人遭遇的观点。

原文:

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

译文:

既然如此,那么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大概就在于能够顺应天道,知晓命运(不被时命的起伏所困扰)啊。

注解:

然则:连词,表承接,意为“既然如此,那么”,承接前文对时命与个人遭遇的论述,引出结论。

乐天知命:出自《周易·系辞上》,“乐天”指顺应天道、安于天命;“知命”指知晓命运的规律,不盲目强求。

这是儒家倡导的处世态度,认为圣人能够超脱个人得失,坦然面对时命的变化。

盖:副词,表推测,意为“大概、大约”,体现论述的委婉与严谨。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关于《命理探源》中“议论三十二则·十”的内容,需结合文献考辨与全书框架综合分析。

以下是基于现有资料的严谨推断:

一、章节名称的存疑与修正

1. 原文出处的误植

经核查,《命理探源》原着(袁树珊1916年版)并无“议论三十二则”的章节设置。

全书分为八卷,涵盖起例、神煞、用神、化合刑冲、先贤名论等核心内容。

所谓“议论三十二则”实为后人对《星命事实丛谈》(该书附录)中零散议论的归纳,且未明确分卷编号。

2. 用户问题的混淆点

您提到的“议论三十二则·十”可能是以下两种情况的误记:

《星命事实丛谈》的第十条议论:该丛谈收录袁树珊对命理文化的杂论,但目前未见公开资料明确其第十条内容。

《星家十要》的第十项准则:卷八《星家十要》系统阐述命理从业者的十条职业规范,第十条为“节义”,强调“劝诫他人勿因富贵抛弃贫贱之交,坚守道德底线”。

二、可能对应的核心内容

结合《命理探源》的整体思想与袁树珊的学术主张,若“议论三十二则·十”确有其文,最可能涉及以下主题:

(一)命理伦理的实践指导(对应《星家十要·节义》)

袁树珊在《星家十要》中提出命理从业者需遵循的十大准则,第十条“节义”强调:

核心观点:

“得意时切勿抛弃贫贱时的朋友,勿负糟糠之妻,以义气为本。”

这一主张将命理实践与儒家伦理结合,要求从业者通过命理分析引导客户坚守道德。

具体要求:

批命时需提醒客户“福祸无门,唯人自召”,强调个人德行对命运的影响。例如,若遇命局“财星过旺而克印”(象征利益诱惑损害名誉),需警示其廉洁自律。

(二)命理哲学的辩证思考(对应《星命事实丛谈》的可能内容)

袁树珊在《星命事实丛谈》中常以历史人物为例,探讨命理与人生的关系。若第十条议论存在,可能涉及:

孔子不遇的命理解析:

结合《运命论》中孔子“应聘七十国而不遇”的典故,分析其八字格局(如“伤官见官”)与人生际遇的关联,强调“时也,命也”的命理哲学。

乐天知命的处世智慧:

引用《周易》“乐天知命故不忧”,主张通过命理认知超越世俗得失。

例如,屈原、贾谊因执着于个人遭遇而悲剧,而孔子能“知其不可而为之”,正是看透时命的体现。

(三)命理技术的辩证应用(对应全书方法论)

袁树珊在书中反复强调命理分析需结合实际,避免机械套用理论。

第十条议论可能涉及:

神煞的批判与修正:

指出“流年神煞古歌”虽载于《神峰通考》等典籍,但“凶煞十之九,吉神十之一”,主张以五行生克为主,神煞为辅。

双胞胎命格差异的实证:

通过“日主强弱”理论解释双胞胎命运差异:若八字日主过旺,后出生者更顺遂;若日主过弱,先出生者更占优。

三、文献查证的建议路径

1. 核对权威版本:

查阅《命理探源》的民国原版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标点本,确认“议论三十二则”是否存在。

2. 检索学术数据库:

通过“中国知网”“国学大师网”等平台,搜索关键词“命理探源 议论三十二则”,查找相关研究论文或古籍整理成果。

3. 参考袁树珊其他着作:

袁树珊在《命谱》《星命新义》中进一步阐释命理伦理,可交叉比对其思想脉络。

四、袁树珊命理思想的核心价值

无论“议论三十二则·十”具体内容如何,袁树珊的学术贡献可归纳为:

1. 命理的学术化重构:

他系统梳理八字理论,融合考据与实践,将命理学从江湖术数提升为具有哲学深度的文化体系。

2. 伦理导向的实践观:

强调“不为良相,必为良医”的济世精神,主张通过命理分析引导客户修心立命,而非单纯预测吉凶。

3. 辩证思维的方法论:

提出“五行贵在流通中和,十神妙于制化得宜”,反对僵化套用公式,注重结合地理、家世等综合判断。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丹武双绝 庶子夺唐 她是剑修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学霸:回到初中当卷王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穿成炮灰?我靠虐渣逆袭成海后 权力医途 寻忆:武灵天下 处分我退学,高考又求我回去? 重生后,我成了奸臣黑月光 齐穿七零,闺蜜赚钱,我躺赢! 豪门商途璀璨家族的风云岁月 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 开局一辆购物车发育全靠卡BUG 先和离后逃荒,我的空间能升舱 绝世战神赘婿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民国之谍影风云 抗战之烽火燃血 我的公公叫康熙 修仙归来在校园 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穿越医妃要和离,战神王爷悔哭了 长夜谍影 阿根廷帝国崛起 我的谍战岁月 我在大雍以武称帝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师士传说 重生之战神吕布 穿进种田文里,我不想靠才华科举 割据自立后,我强娶了敌国太后 谍战:我的绝密生涯 民国谍影 精灵之梦幻天团 
最近更新红楼新君 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 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 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 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 汉阙惊澜 千年一瞬白发如月 从死囚到统帅 悍卒!从壮丁开始逐鹿中原 这些列强,欺朕太甚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我只做风流皇帝,天下美人皆归朕 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 中国古代奇闻录 红楼:开局听劝系统,贾颜逆袭 系统之妈祖:瀚海一统 大明余晖中的守夜人 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 
命理探源【译注】 陈缘字长青 - 命理探源【译注】txt下载 - 命理探源【译注】最新章节 - 命理探源【译注】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