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首页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 名门艳旅 抗日之铁血使命 大雪满风刀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天唐锦绣 衣冠不南渡 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 神武太医俏女帝 大明:带着老朱去穿越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 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文阅读 - 中国野史大甩卖txt下载 - 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章 百家姓·周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在中国姓氏文化的浩瀚星河中,“周”姓犹如一颗璀璨的恒星,承载着三千年的历史积淀。

“周”姓的起源可追溯至西周王朝,是西周时期的“姬姓周氏”。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周朝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将王室子弟、功臣谋士分封至各地为诸侯,其中,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姬旦)因辅佐成王、平定叛乱、制礼作乐,被封于鲁(今山东曲阜),但周公旦并未就封,而是派长子伯禽前往治理,自己则留在镐京辅佐朝政。

随着周朝统治的稳定,王室子弟多以“周”为氏——一方面,“周”是王朝的国号,代表着尊贵的身份;另一方面,春秋时期“姓氏合一”的趋势逐渐显现,原本表示“宗族分支”的“氏”开始替代“姓”,成为人们身份标识。因此,周天子的后裔中,部分人直接以“周”为氏,比如周赧王(周朝最后一位天子)的后裔,在秦灭周后为纪念故国,正式以“周”为姓,这部分人构成了早期周姓的核心群体。

这一起源的史料依据极为充分,《史记·周本纪》明确记载了周王朝的世系,而《百家姓考略》中也提到:“周,姬姓。周文王子周公旦之后,以国为氏。”可见,“以国为氏”是周姓最主流、最正统的起源。

除了“姬姓周氏”,周姓的另一重要来源是“他姓改周”。周朝灭亡后,部分姬姓诸侯或贵族因躲避战乱、迁徙他乡,为避免被秦朝追捕,选择将姓氏改为“周”。

北魏时期(公元386-534年),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要求鲜卑族贵族改用汉姓,其中“普乃氏”“贺鲁氏”等鲜卑姓氏改为“周”。

此外,还有小部分周姓起源,与古代官职、封地名称相关。比如西周时期设有“周师”一职,负责掌管王室的车马仪仗,相当于现代的“皇家仪仗队队长”,这一官职的官员后裔中,有部分人以官职中的“周”为姓;还有春秋时期的“周国”(今河南洛阳附近,为西周王室的附庸国),其国民在国灭后以“周”为姓。

周姓的全国总人口约为254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82%,仅次于王、李、张、刘四姓,位列第五。

从人口密度来看,周姓的“高密度区域”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带:一是长江流域(湖南、湖北、江西、安徽),这一区域的周姓人口占全国周姓总人口的45%以上,其中湖南省的周姓人口最多,约380万,占该省总人口的5.2%;二是中原地区(河南、山东、陕西),周姓人口占全国周姓总人口的25%,河南省作为周姓的起源地之一,周姓人口约320万,占该省总人口的3.1%;三是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浙江),周姓人口占全国周姓总人口的15%,其中广东省的周姓人口约280万,占该省总人口的2.3%。

随着历史上的战乱、政治变动与经济发展,周姓有三次关键的“迁徙浪潮”,最终形成如今的分布格局。

第一次迁徙: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灭西周,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灭东周,周朝正式灭亡。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这里被秦国灭掉的“西周”和“东周”,并非指历史上以都城位置划分的“西周王朝”和“东周王朝”,而是战国末期在周王室核心区域(今河南洛阳一带)并存的两个小诸侯国。周朝在周平王东迁后进入东周时期,但周王室权威不断衰落。到战国中后期,周王畿内部再次分裂,形成了“西周国”和“东周国”两个政治实体,周天子当时依附于西周国。

为躲避秦朝的迫害,周朝王室后裔(主要是周赧王的子孙)开始大规模迁徙:一部分人向西迁徙至陇西(今甘肃东部),形成了后来的“陇西周氏”;一部分人向东迁徙至齐鲁地区(今山东),与当地的周公旦后裔汇合;还有一部分人向南迁徙至汝南(今河南驻马店),逐渐形成了汝南周氏。

第二次迁徙:魏晋南北朝的“衣冠南渡”(公元220年-公元589年),这一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如“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大量汉族贵族为躲避战乱,纷纷向南迁徙,史称“衣冠南渡”。周姓作为中原望族,也参与了这次大规模迁徙:“汝南周氏”的大部分人向南迁徙至江淮地区(今安徽、江苏),随后又向长江中下游地区(今湖南、湖北、江西)扩散;“陇西周氏”的部分人则向西南迁徙至四川、云南等地。

这次迁徙是周姓“南下”的关键节点,使得长江流域成为周姓新的聚集区。比如在东晋时期(公元317-420年),周姓在江南地区已成为名门望族,其中周玘(qi)家族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势力庞大,曾参与平定“王敦之乱”,被誉为“江南周氏之首”。

第三次迁徙:明清时期,中国人口增长加快,中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逐渐紧张,加上政策推动(如明朝的“军屯”、清朝的“闯关东”),周姓群体开始向东北、西南、东南沿海及海外迁徙:

闯关东:清朝中后期(公元1850年以后),大量山东、河北的周姓人口越过山海关,迁徙至东北三省(今辽宁、吉林、黑龙江),如今东北的周姓人口约260万,占全国周姓总人口的10.2%;

下南洋: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的周姓人口因“谋生”“经商”等原因,乘船前往东南亚(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成为海外周姓的主要来源,如今海外周姓人口约120万,其中新加坡的周姓人口占当地华人总人口的3.5%;

填四川:明朝末年,四川因战乱(如张献忠起义)人口锐减,清朝初年推行“湖广填四川”政策,湖南、湖北的周姓人口大量迁徙至四川,如今四川的周姓人口约210万,占该省总人口的2.5%。

这次迁徙使得周姓的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从“国内分布”延伸至“海外分布”,成为中国姓氏中“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姓氏之一。

在三千年的历史中,周姓涌现出无数杰出人物,以下选取不同朝代、不同领域的代表性名人,讲述他们的故事与成就。

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1032年),姓姬,名旦,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成王姬诵的叔父,因其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故称“周公”。他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华夏文明的奠基人之一”。在这里还需要给大家解释一下,前面我说过周公的封地是鲁,有人可能会问,这里怎么又成了周这个地方呢?是不是你写错了?我并没有写错,周这个地方是周武王灭商前封给姬旦的,鲁是灭商以后封给他的。

周武王灭商后,仅在位两年便去世,其子周成王年幼(年仅13岁),无法亲政。周公旦主动承担起“辅政”之责,辅佐成王治理天下。然而,这一举措引起了管叔(武王三弟)、蔡叔(武王五弟)、霍叔(武王八弟)的不满——他们认为周公旦有“篡位”之心,于是联合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三监”指管叔、蔡叔、霍叔,他们被周武王派往商故地监视武庚)。

面对叛乱,周公旦沉着应对:他首先向召公奭(shi,武王四弟,周王室重臣)、太公望(姜子牙,西周开国功臣)解释自己摄政的初衷,争取到他们的支持;随后亲自率军东征,经过三年的苦战,终于平定叛乱,杀死武庚、管叔,流放蔡叔,贬黜霍叔。

周成王成年后,周公旦主动归还政权,回到自己的封地鲁国。

周瑜:(公元175年-公元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出身于周姓望族“汝南周氏”,是三国时期东吴的杰出军事家、政治家,被誉为“江东周郎”。他辅佐孙策、孙权兄弟建立东吴政权,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百万大军(实际约20万)南下,企图一举消灭刘备、孙权,统一全国。面对曹操的强大攻势,孙权内部出现“主战”与“主和”两派:主和派认为曹操兵力强盛,东吴难以抵挡,主张投降;而周瑜则坚决主战,他向孙权分析局势:“曹操虽号称百万,实则多为北方士兵,不习水战;且曹军远道而来,水土不服,士气低落;此外,曹操后方不稳定,马超、韩遂在凉州威胁其侧翼,因此曹军并非不可战胜。”

孙权被周瑜的分析说服,任命周瑜为左都督,率吴军主力(约3万)与刘备联军(约2万)共同抗曹。周瑜与老将黄盖商议,由黄盖向曹操诈降,假装因与周瑜不和而投奔曹操,为火攻创造条件;当时正值冬季,多刮西北风,而火攻需要东南风才能将火吹向曹军大营。周瑜与诸葛亮(刘备谋士)商议后,预测到某日会有东南风,于是选定该日实施火攻;到了那天,黄盖率领数十艘装满干草、油脂的战船,打着“投降”的旗号驶向曹军大营。当战船靠近曹军时,黄盖下令点火,火船借着东南风冲向曹军战船——曹军战船因用铁索连接(为了稳定,便于北方士兵作战),无法分散,很快被大火吞噬,火势还蔓延到岸上的曹军大营,曹军大乱,死伤无数。

赤壁之战后,曹操被迫退回北方,再也无力大规模南下,刘备趁机占领荆州、益州,孙权巩固了在江东的统治,“三国鼎立”的格局正式形成。这场战役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让周瑜的军事才能闻名天下。

除了军事才能,周瑜还以“雅量高致”着称。据《三国志》记载,周瑜“长壮有姿貌”(身材高大,容貌俊美),且精通音律,即使在酒后,也能听出乐曲中的细微错误,时人称之为“曲有误,周郎顾”。他与孙策是“总角之交”(童年好友),孙策曾评价:“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孙权也评价:“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

可惜的是,赤壁之战后两年(公元210年),周瑜在率军攻打益州(今四川)的途中,因箭伤复发去世,年仅36岁。他的英年早逝,成为东吴的重大损失,也让后世对他充满惋惜——唐代诗人杜牧曾写诗感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宋代词人苏轼则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赞美他:“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周敦颐:(公元1017年-公元1073年),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是北宋时期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理学鼻祖”。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而其散文《爱莲说》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周敦颐一生为官清廉,在学术思想上颇有建树。他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隐居,创办“濂溪书院”,讲学授徒,潜心研究哲学思想。在隐居期间,他因喜爱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写下了着名的《爱莲说》。

《爱莲说》全文仅119字,却以莲花为喻,表达了周敦颐的人生追求与道德理想。文中写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在文中,周敦颐将莲花与菊花、牡丹对比:菊花象征“隐逸者”,牡丹象征“富贵者”,而莲花则象征“君子”——“出淤泥而不染”体现君子的高洁品格,“中通外直”体现君子的正直坦荡,“香远益清”体现君子的品德高尚。这篇文章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成为后世文人修身养性的典范。

除了《爱莲说》,周敦颐的哲学思想也对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他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着作,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宇宙观,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源,由“太极”产生“阴阳”,再由“阴阳”产生“五行”,最终形成万物。这一思想后来被程颢、程颐(“二程”)、朱熹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宋代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理学。

除了上述代表性人物,周姓在其他领域也涌现出无数杰出人才:

文学领域:南宋词人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是婉约派词的代表人物,其词格律严谨,语言精美,被誉为“词家之冠”,代表作有《兰陵王·柳》《苏幕遮·燎沉香》;现代作家周树人(笔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

科技领域:北宋科学家周守忠,着有《历代名医蒙求》《养生类纂》等着作,是中国古代养生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数学家周炜良,在代数几何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周炜良定理”“周炜良簇”等理论,被誉为“20世纪代数几何领域的杰出华人数学家”;

艺术领域: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艺名麒麟童),是京剧“麒派”的创始人,其表演风格刚劲有力,代表作有《四进士》《徐策跑城》;现代画家周思聪,擅长人物画、山水画。

这些周姓名人,涵盖了不同朝代、不同领域,他们以自身的成就,为周姓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也让“周”姓成为中国姓氏中最具影响力的姓氏之一。

文章的最后,我要特别介绍一支周姓分支,湘潭周氏。这支周氏的字辈为:“文武昭忠烈,贤才继起长,传家惟孝友,治国本文章。”这其中的“文武昭忠烈”五个字对应着明代的三次抗倭战役:

“文”:指明代正德年间,湘潭周氏先祖周文焕以秀才身份组织乡勇,协助戚继光的部下防御倭寇,因“文治有功”被封为九品巡检;

“武”:指明代嘉靖年间,周文焕的儿子周武烈加入俞大猷的军队,在台州抗倭战役中战死,被追赠“忠勇校尉”;

“昭忠烈”:指明代万历年间,周武烈的孙子周昭带领湘潭乡勇,在洞庭湖一带抗击倭寇,保卫了当地百姓,死后被当地百姓立“昭忠祠”纪念。

为了铭记这段家族抗倭史,周氏族人在清代康熙年间修撰族谱时,特意将“文武昭忠烈”定为字辈,要求后代子孙记住先祖的忠勇事迹。

吾辈虽为小民,身无显赫之功,名不载于史册,然拳拳爱国之心,未尝敢忘。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武道凌天 我一个神豪,当渣男很合理吧 虚空塔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我不是戏神 我接受联姻离开后,言总哭红眼 天灾第十年跟我去种田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庶得容易 绍宋 明尊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官运:从遇到美女书记开始 庶子夺唐 学霸:回到初中当卷王 重生宝可梦,从独角虫开始 道士不好惹 大日我都吞了,你说我练错了? 快穿之病娇男二黑化了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黄埔忠魂:从淞沪到缅北 抗日之铁血使命 北宋大丈夫 都穿越了,带超级军火库不过分吧 谍云重重 民国之谍影风云 悟性逆天,我在大秦布道长生 军工科技 寒门崛起 抗战之烽火燃血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 南宋第一卧底 诸天从星汉灿烂开始 爸,这好像是北宋 重生之战神吕布 大秦:我墨家巨子,掀起工业革命 我在亮剑搞援助 
最近更新汉疆喋血风云录 带着漫威回北宋 历史中的酒馆 大宋伏魔司 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真理铁拳 岂独无故 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冰临谷 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 穿越之原始之路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 中国野史大甩卖txt下载 - 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 - 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