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竹晴园

首页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官道:从殡仪馆平步青云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龙魂侠影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渔港春夜 王妃每天想和离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 团宠真千金竟是玄门大佬 四合院:苟在轧钢厂保卫科很舒服 神医嫡女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竹晴园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全文阅读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txt下载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

第1193集:医署的新药丸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庐江药香

一、秋寒起,药炉忙

庐江的秋总来得急,前几日还能瞧见溪边芦苇荡泛着浅黄,一场夜雨过后,风里就裹了凉,吹得巷子里的青石板都沁着冷意。庐江医署的木门刚卸下栓,就有裹着粗布头巾的妇人抱着孩子匆匆进来,孩子的咳嗽声像破了的风箱,一声声卡在喉咙里,听得人心头发紧。

“素问先生,您快看看,这孩子咳了三天了,夜里总哭着喊喉咙疼。”妇人把孩子放在药铺的长凳上,手忙脚乱地给孩子擦了擦嘴角的涎水。

素问正蹲在院子里翻晒草药,闻言起身时,围裙上还沾着几片紫苏叶的碎末。她走过来摸了摸孩子的额头,又轻轻扳开孩子的小嘴看了看舌苔,眉头微蹙:“是风寒侵了肺,得先通肺气。阿禾,把前几日晒好的杏仁取来,再拿些甘草片。”

里屋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很快,一个穿着青布短衫的少年端着木盘走出来。少年约莫十五六岁,眉眼干净,手上还沾着些药粉——正是阿禾。他是半年前被素问收留的孤儿,那会儿发着高烧倒在医署门口,素问救了他,他便留了下来,跟着学认草药、熬汤药,如今已是素问最得力的帮手。

“先生,杏仁和甘草都在这儿了。”阿禾把木盘递过去,目光落在那孩子身上,带着几分担忧,“这几日来瞧咳嗽的人越来越多了,昨天张阿婆家的小孙子,还有河西村的货郎,都是一样的症状。”

素问点点头,一边用戥子称药,一边说:“秋凉伤肺,加上今年雨水多,湿气重,风寒裹着湿邪,光靠汤药怕是来不及。你看这些村民,住得远的,来回要走两三个时辰,汤药熬好带回去,路上冷了,药效就减了大半;家里有病人的,要守着药炉煎药,连下地干活的工夫都没有。”

阿禾捧着药包,听着院子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忽然抬头问:“先生,咱们能不能把汤药做成别的样子?比如……像镇上点心铺卖的糖丸那样,不用熬,直接就能吃?”

这话让素问手上的动作顿了顿。她想起年轻时在咸阳学医,曾见过宫里的太医把名贵药材做成丸剂,方便携带,只是那会儿药材金贵,丸剂多是给王公贵族用的,民间很少见。庐江的百姓穷,草药都是寻常易得的,若是能做成丸剂,既省了煎药的麻烦,又能让药效保留得更久,倒是个好法子。

“你这想法好。”素问眼里亮了亮,放下戥子走到药架前,指尖划过一排排药罐,“治疗风寒咳嗽,紫苏、杏仁、甘草是主药,再加上陈皮理气,生姜驱寒,这些都是温性的草药,味道不算苦,用蜂蜜调和,既能掩盖药味,又能润肺。咱们今天就试试。”

阿禾顿时来了精神,连忙把木盘里的药倒回药臼,挽起袖子就要磨药。素问笑着按住他的手:“别急,磨药得有章法。杏仁要先去皮尖,不然有小毒;甘草要切成薄片,磨出来的粉才细。你先去把昨天采的新鲜紫苏挑拣干净,我去灶房烧些热水,把蜂蜜化开。”

院子里的阳光渐渐升高,透过药圃里的桔梗花,洒下细碎的光斑。阿禾坐在石阶上,手里拿着一束紫苏,仔细地把发黄的叶子挑出来,心里满是期待——若是这丸剂能做成功,往后百姓们看病就方便多了。

二、深山采药遇波折

要做丸剂,草药的新鲜度最是关键。素问清点了一下药架,发现陈皮和生姜的存量还够,但紫苏和杏仁不多了,尤其是紫苏,新鲜的比晒干的药效更好。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素问就带着阿禾背上竹篓,往庐江深处的白云山去了。

白云山多雾,清晨的雾气像轻纱一样裹着山林,脚下的石子路又湿又滑。阿禾背着竹篓,手里拿着一根木棍探路,时不时回头叮嘱:“先生,您慢些走,前面有块青苔石,我昨天来的时候差点滑倒。”

素问走在后面,手里拿着一本药书,时不时停下来辨认路边的草药:“你看这株车前草,叶子大而圆,是清热利尿的好药,要是遇到水肿的病人,用它熬水喝很管用。还有那丛紫花地丁,能治疮痈,下次遇到村民长了疔疮,就采这个回去。”

阿禾听得认真,把每一种草药的样子都记在心里。他知道,先生教他的不只是认药,更是怎么用最便宜的草药,治百姓最常见的病。庐江的百姓苦,小病小痛都舍不得花钱看医,多认一种草药,就能多帮一个人。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终于到了白云山的南坡。这里向阳,又靠近溪流,湿润的气候很适合紫苏生长。远远望去,一片翠绿的紫苏在风中摇曳,叶子背面泛着淡淡的紫色,凑近了能闻到一股清苦的香气。

“就是这儿了。”素问放下竹篓,弯腰拨开草丛,小心翼翼地采摘紫苏的嫩叶,“采紫苏要采顶端的嫩叶,老叶子药效差,而且纤维粗,磨成粉会影响丸剂的口感。”

阿禾学着素问的样子,手指捏住紫苏的茎,轻轻一掐,嫩叶就落进了竹篓里。两人一边采,一边聊着天,阿禾忽然想起什么,问道:“先生,您以前在咸阳学医,为什么后来要到庐江来呢?咸阳的医署不是更大吗?”

素问的动作顿了顿,目光望向远处的山峦,语气里带着几分悠远:“以前在咸阳,见多了达官贵人因为一点小毛病就用名贵药材,可城外的百姓,得了重病却连一碗汤药都喝不起。有一年闹瘟疫,我跟着师傅去乡下义诊,看到好多孩子因为没有药,就那么没了……从那时候起,我就想,要到最需要药的地方来。庐江虽然偏,但这里的百姓朴实,需要有人守着他们。”

阿禾听着,心里酸酸的。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爹娘就是因为得了风寒,没钱看医,最后走了。若是那时候有先生这样的人,爹娘是不是就不会离开?他握紧手里的紫苏叶,轻声说:“先生,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样,好好学医,帮庐江的百姓看病。”

素问看着他认真的样子,笑了笑,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好,那你可得好好学。”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树枝断裂的声音。阿禾抬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猎户衣裳的汉子慌慌张张地跑过来,腿上还在流血,后面跟着一头体型硕大的野猪,嘴里的獠牙闪着寒光。

“小心!”素问一把将阿禾拉到身后,随手捡起地上的一根粗树枝,挡在前面。那猎户看到他们,急得大喊:“快躲开!这野猪疯了!”

野猪显然被激怒了,低着头,朝着素问直冲过来。阿禾吓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却看到素问并没有慌,她侧身躲过野猪的冲撞,手里的树枝精准地打在野猪的眼睛上。野猪吃痛,发出一声怒吼,转身又要冲过来。

就在这危急时刻,猎户从背上取下弓箭,拉满弓弦,一箭射在野猪的脖颈上。野猪晃了晃,倒在地上,抽搐了几下就不动了。

猎户松了口气,捂着流血的腿走过来,对着素问拱了拱手:“多谢姑娘相救,不然我今天怕是要交代在这里了。”

素问连忙扶住他:“你伤得不轻,先坐下,我给你处理伤口。”她让阿禾从竹篓里拿出备用的草药和布条,先把止血的三七粉撒在伤口上,再用布条仔细包扎好。

“你怎么会惹上这野猪?”素问一边包扎,一边问。

猎户叹了口气:“这几日山里的猎物少,我想着多打些肉回去给家里的老婆子补补,没想到遇到这头疯野猪。对了,你们是来采草药的?”

“是啊,我们是庐江医署的,来采些紫苏做药。”阿禾接过话茬,指了指竹篓里的紫苏叶。

猎户一听,眼睛亮了:“你们是医署的先生?太好了!我家老婆子最近总咳嗽,夜里都睡不好,我正想进城找医署,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你们。”

素问说:“我们正好在做治疗咳嗽的丸剂,等做好了,让阿禾给你送些过去。你家在哪里?”

“我家就在山脚下的猎户村,离这儿不远。”猎户感激地说,“要是老婆子的病能好,我一定好好谢谢你们。”

处理完伤口,猎户拖着野猪往山下走,临走前还不忘叮嘱:“山里不安全,你们采完药早点下山。”

看着猎户远去的背影,阿禾心有余悸地说:“刚才好险啊,先生您真勇敢。”

素问笑着摇了摇头:“只是运气好。咱们快些采,采完紫苏再去采杏仁,早点下山,免得再遇到危险。”

两人加快了速度,不一会儿就采满了一竹篓紫苏。接着又去了山北的杏林,采摘了新鲜的杏仁。等到太阳升到头顶,两人终于背着满满的竹篓,踏上了下山的路。竹篓里的紫苏散发着清香,杏仁带着淡淡的苦味,阿禾走在前面,脚步轻快——他知道,这些草药,很快就会变成能治好百姓病痛的药丸。

三、磨粉揉丸,几经波折

回到医署时,已是午后。素问和阿禾来不及休息,就立刻开始准备制作丸剂。阿禾按照素问的吩咐,先把杏仁倒进温水里浸泡,等外皮变软后,小心翼翼地剥去外皮,再用小刀挑去里面的杏仁尖。

“杏仁尖有小毒,必须挑干净,不然吃了会拉肚子。”素问一边给陈皮去白瓤,一边叮嘱,“陈皮的白瓤是苦的,去了白瓤,丸剂的味道会更温和。”

阿禾点点头,手里的动作不敢有丝毫马虎。他把剥好的杏仁放在竹筛里,放在院子里晒干,然后倒进药臼里,开始慢慢研磨。药臼是用青石做的,沉甸甸的,阿禾握着药杵,一下一下地捣着,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

“磨药要顺时针转,力道要均匀,这样磨出来的粉才细。”素问走过来,握住阿禾的手,教他调整姿势,“你看,这样手臂不用太用力,靠手腕的力气带动药杵,既省力,磨得又细。”

阿禾跟着素问的动作试了试,果然轻松了不少。他看着药臼里的杏仁渐渐变成细细的粉末,心里满是成就感。等杏仁磨好,他又开始磨紫苏、甘草和陈皮,每一种药粉都磨得细细的,过了筛子,确保没有粗颗粒。

所有的药粉都磨好后,素问把它们倒进一个大瓷盆里,开始搅拌。她一边搅拌,一边说:“药粉的比例很重要,紫苏三钱,杏仁二钱,甘草一钱,陈皮一钱,这样搭配才能起到润肺止咳、驱寒理气的效果。要是比例错了,药效就会打折扣。”

阿禾站在旁边,仔细地看着素问的动作,把每种药的用量记在心里。等药粉搅拌均匀,素问又去灶房,把蜂蜜倒进小锅里,用小火慢慢熬化。蜂蜜熬到微微发黄,泛起细小的泡沫时,她把蜂蜜倒进瓷盆里,和药粉混合在一起。

“接下来就是揉丸了。”素问拿起一把药粉和蜂蜜的混合物,放在手里揉了揉,很快就揉成了一个光滑的小球,“你试试,揉的时候要用力,让药粉和蜂蜜充分融合,这样丸剂才不容易散。大小要均匀,大概像梧桐子那么大,方便百姓服用,一次吃三丸,用温水送服就行。”

阿禾学着素问的样子,拿起一团混合物揉了起来。可他手上的力气不够,揉出来的丸剂要么太大,要么太小,而且表面坑坑洼洼的,一点都不光滑。他有些着急,额头上冒出了汗。

“别急,慢慢来。”素问看着他,耐心地说,“你先把混合物分成小份,每份的重量差不多,再慢慢揉。手上沾点温水,丸剂就会变得光滑了。”

阿禾按照素问的方法,先把混合物分成均匀的小份,然后沾了点温水,慢慢揉起来。这一次,丸剂果然变得光滑了许多,大小也均匀了。他越揉越熟练,不一会儿就揉好了一小盘丸剂,放在竹筛里晾干。

就在这时,医署的门被推开了,秦斩走了进来。他穿着一身玄色的铠甲,肩上还沾着些尘土,显然是刚从外面回来。看到院子里的景象,他有些好奇地走过来:“素问先生,阿禾,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秦将军。”素问起身行礼,指了指竹筛里的丸剂,“我们在做治疗咳嗽感冒的丸剂,这样百姓服用起来更方便,不用再熬汤药了。”

秦斩拿起一颗丸剂,放在手里仔细看了看。丸剂呈浅棕色,表面光滑,闻起来有淡淡的草药香和蜂蜜的甜味。他放在鼻尖闻了闻,点了点头:“这丸剂比以前的汤药方便多了。你看咱们庐江,很多村民住得远,汤药带回去就冷了;还有些老人和孩子,怕苦,不愿意喝汤药。这丸剂有蜂蜜的甜味,他们应该更容易接受。”

阿禾听了,连忙说:“是啊秦将军,刚才先生说,这丸剂一次吃三丸,用温水送服就行,比汤药省事多了。”

秦斩看着竹筛里的丸剂,又看了看院子里排队候诊的百姓,沉吟道:“现在正是咳嗽高发期,光靠你们两个人做,怕是供不应求。这样,我让人从府库里调些陶罐过来,再安排几个兵士帮忙,把丸剂装在陶罐里,分发给各乡村医点。每个医点都安排人值守,百姓有需要,就能随时领到药。”

素问闻言,心里十分感激:“多谢秦将军。有您帮忙,百姓们就能更快拿到药了。”

秦斩笑了笑:“为民办事,本就是我的职责。你们安心做丸剂,分发的事情交给我来安排。”

说完,秦斩就转身出去安排人手了。阿禾看着秦斩的背影,兴奋地对素问说:“先生,有秦将军帮忙,咱们的丸剂很快就能送到百姓手里了!”

素问点点头,拿起一颗刚揉好的丸剂,放在阳光下看了看:“是啊,希望这丸剂能帮到更多的人。”

接下来的几天,医署里一片忙碌。秦斩调来了几十个陶罐,还安排了五个兵士帮忙装丸剂。阿禾和素问负责制作,兵士们负责装罐、贴标签,标签上写着“风寒咳嗽丸”,还有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开始,兵士们对装丸剂不太熟练,经常把丸剂掉在地上。阿禾就耐心地教他们,怎么用勺子把丸剂舀进陶罐,怎么盖盖子才不会让丸剂受潮。兵士们学得很快,不一会儿就熟练了。

医署的院子里,药香和蜂蜜的甜味混合在一起,飘得很远。路过的百姓闻到香味,都忍不住进来看看,得知是治疗咳嗽的丸剂,不用熬药就能吃,都十分高兴,纷纷询问什么时候能领到药。

“大家别着急,等丸剂晾干了,我们就会分发给各乡村医点,到时候大家去村里的医点领就行。”素问笑着对百姓们说。

百姓们听了,都欢呼起来。一个老大爷笑着说:“太好了!我家老婆子咳了好几天了,喝汤药总吐,这丸剂有甜味,她肯定愿意吃!”

看着百姓们期盼的眼神,阿禾心里暖暖的。他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再累也值得。

四、药罐传情,百姓心安

三天后,第一批风寒咳嗽丸终于制作完成,装在了陶罐里,每个陶罐能装两百丸,贴上标签,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医署的院子里。秦斩安排了十个兵士,分成五组,分别把丸剂送往庐江的五个乡村医点——河西村医点、猎户村医点、河东村医点、南山村医点和北坡村医点。

阿禾主动提出要和兵士们一起去猎户村医点,他还记得那天在山里遇到的猎户,想亲自把丸剂送过去。素问点点头,叮嘱他:“路上小心,到了医点,把服用方法跟村民们说清楚,一次三丸,温水送服,风寒咳嗽的人才能吃,风热咳嗽的人不能吃,别弄错了。”

“先生放心,我都记着呢!”阿禾背上装满丸剂的陶罐,跟着一个叫李虎的兵士,往猎户村走去。

猎户村离医署不远,走了一个时辰就到了。村里的医点是一间小小的土坯房,里面只有一个老郎中,看到阿禾和李虎送来丸剂,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这几天村里咳嗽的人太多了,我这儿的汤药都快不够用了,有了这丸剂,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阿禾把陶罐放在桌子上,打开盖子,拿出一颗丸剂递给老郎中:“郎中爷爷,这是风寒咳嗽丸,治疗风寒引起的咳嗽,一次吃三丸,用温水送服。您给村民拿药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是风寒咳嗽还是风热咳嗽,风热咳嗽的人不能吃。”

老郎中接过丸剂,闻了闻,点了点头:“我知道了,你放心。对了,你们是不是认识村里的王猎户?他昨天回来跟我说,在山里遇到医署的先生,还帮他处理了伤口。”

“是啊,我们就是跟王猎户一起在山里采的紫苏。”阿禾笑着说,“我们还说,要给王猎户的老婆子送些丸剂呢,她家在哪里?”

老郎中指了指村东头的一间茅草屋:“就在那边,你去敲门,王猎户应该在家。”

阿禾谢过老郎中,提着一小包丸剂,往村东头走去。到了茅草屋前,他敲了敲门,很快,王猎户就打开了门。看到阿禾,王猎户又惊又喜:“是你啊!快进来坐!”

阿禾走进屋里,看到一个老大娘躺在床上,咳嗽声很轻,但听得出来还没好。“大娘,我给您送药来了。”阿禾把丸剂递过去,“这是风寒咳嗽丸,一次吃三丸,用温水送服,您试试。”

王大娘接过丸剂,看着阿禾,眼里满是感激:“谢谢你啊孩子,你先生真是个好人,还有你,这么远跑过来送药。”

“不用谢大娘,这是我们应该做的。”阿禾笑着说,“您按时吃药,过几天就会好的。”

从王猎户家出来,阿禾又跟着老郎中,给村里其他咳嗽的村民送药。村民们拿到丸剂,都十分高兴,不停地道谢。阿禾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与此同时,其他乡村医点也热闹起来。河西村的王阿婆,听说医点来了不用熬的药丸,特意拄着拐杖来领药。她接过装有丸剂的陶罐,打开盖子闻了闻,笑着说:“这药真香啊,还有甜味!以前喝汤药,要熬半天,我这老胳膊老腿的,守着药炉都累得慌,现在有了这丸剂,真是太方便了!”

医点的郎中笑着说:“阿婆,您一次吃三丸,用温水送服,一天吃两次,过三天就能好。”

王阿婆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陶罐抱在怀里,像抱着宝贝一样:“谢谢你们啊,有了这药,我就能好好带孙子了,不用再麻烦邻居帮忙熬药了。”

河东村的李伯,家里有三个孙子都咳嗽了,他一下子领了三罐丸剂。“以前三个孩子一起咳嗽,我要熬三锅汤药,忙得脚不沾地,现在好了,直接吃丸剂,省事多了!”李伯高兴地说。

消息很快传遍了庐江的各个村落,百姓们都知道医署出了一种不用熬的咳嗽丸,纷纷到村里的医点领取。有的村民领到药后,还特意跑到医署来道谢,院子里每天都挤满了人,药香和笑声交织在一起,格外热闹。

这天晚上,阿禾坐在院子里,看着竹筛里刚揉好的丸剂,忽然听到脑海里传来一阵轻微的提示音——他知道,这是秦将军说的“系统提示”,只有为百姓做了实事,才会出现这样的提示。

紧接着,一行文字浮现在眼前:“医署新药丸研发成功,常见病治疗效率提升60%,药品分发范围扩大,解锁‘药丸批量生产’模板。”

阿禾兴奋地跑进屋,把系统提示告诉了素问。素问看着他激动的样子,笑着说:“这是咱们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有了批量生产模板,咱们就能制作更多的丸剂,不仅能治疗咳嗽,还能制作治疗腹泻、头痛的丸剂,帮百姓解决更多的病痛。”

秦斩也听说了系统提示的消息,特意来到医署。他看着院子里整齐摆放的丸剂,对素问和阿禾说:“你们做得很好。接下来,我会让人在医署旁边建一个专门的制丸房,再招募一些村民来学习制作丸剂,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咱们庐江的医署,要成为最好的医署,让百姓们都能看得上病,吃得起药。”

素问和阿禾听了,都用力点头。院子里的月光洒下来,落在陶罐上,落在丸剂上,药香和蜂蜜的甜味混合在一起,让人闻着就觉得安心。阿禾知道,这药香,会一直飘在庐江的土地上,守护着这里的百姓,一年又一年。

五、药香绵长,生生不息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庐江的天气越来越冷,但医署里的暖意却丝毫不减。秦斩安排人建的制丸房已经完工,宽敞明亮,里面摆放着十几个药臼和石磨,还有专门晾晒丸剂的竹筛。素问从村里招募了十个心灵手巧的妇人,教她们制作丸剂,阿禾则负责指导她们磨药、揉丸,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每天都能制作出上千丸的药丸。

除了风寒咳嗽丸,素问还根据庐江百姓的常见病症,研发出了治疗腹泻的“健脾止泻丸”和治疗头痛的“疏风止痛丸”。每种丸剂都装在陶罐里,贴上清晰的标签,分发给各乡村医点,百姓们只要有需要,就能随时领到药。

这天,阿禾正在制丸房里教妇人磨药,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他走出去一看,原来是猎户村的王猎户,手里提着一只山鸡,肩上扛着一筐野果,笑呵呵地走进来。

“阿禾,素问先生在吗?”王猎户把山鸡和野果放在院子里,“我家老婆子的咳嗽全好了,特意让我来谢谢你们。这山鸡是我昨天打的,野果是山上摘的,你们尝尝。”

阿禾连忙说:“王猎户,您太客气了,不用送东西的。您老婆子好了就好。”

“怎么能不送呢?”王猎户笑着说,“要是没有你们的丸剂,我家老婆子还不知道要咳多久呢。这都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你们一定要收下。”

这时,素问从屋里走出来,笑着说:“既然是王猎户的心意,我们就收下吧。阿禾,把山鸡和野果收下,回头炖了鸡汤,大家一起尝尝。”

王猎户高兴地说:“哎!对了,我还要跟你们说个好消息,我们村里的郎中,跟着你们学了制作丸剂,现在自己也能做了,以后村里有人咳嗽,不用再等着你们送药了!”

素问点点头:“这就好。咱们教大家制作丸剂,就是希望每个村都能自己制药,这样百姓们看病就更方便了。”

王猎户走后,阿禾看着院子里的山鸡和野果,心里暖暖的。他想起半年前,自己还是个无家可归的孤儿,是素问先生收留了他,教他学医;是秦将军支持他们制作丸剂,帮助百姓。现在,他不仅有了家,还有了能为之奋斗的事情——用自己的双手,制作出能治好百姓病痛的药丸,守护着庐江的安宁。

下午的时候,秦斩带着几个官员来到医署视察。看到制丸房里忙碌的景象,官员们都十分惊讶。一个官员拿起一颗风寒咳嗽丸,放在手里看了看,感慨道:“没想到庐江医署能做出这么好的丸剂,不用熬药,方便又有效。要是其他郡县也能像庐江这样,百姓们的病痛就能少很多了。”

秦斩笑着说:“这都是素问先生和阿禾的功劳。接下来,我打算把庐江制作丸剂的方法推广到其他郡县,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素问说:“秦将军,制作丸剂的关键在于草药的选择和比例,还有制作的工艺。我已经把每种丸剂的配方和制作方法都写下来了,只要按照这个方法做,就能做出合格的丸剂。”

秦斩接过素问递过来的配方,仔细看了看,点点头:“好!我会让人把配方抄录下来,送到各个郡县的医署,再安排你们去培训那里的郎中,让丸剂能尽快推广开来。”

阿禾听着他们的对话,心里充满了自豪。他知道,他们制作的丸剂,不仅能守护庐江的百姓,还能守护更多地方的百姓。这药香,会飘得更远,更久。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医署的院子里,洒在制丸房的窗户上。制丸房里,妇人们还在忙碌着,磨药的声音、揉丸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温暖的歌。阿禾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切,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想起素问先生说过的话:“医者,仁心也。只要心里装着百姓,就能做出最好的药。”是啊,只要他们一直坚守着这份仁心,这药香就会一直绵长,生生不息,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百姓,直到永远。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武道凌天 我一个神豪,当渣男很合理吧 虚空塔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我不是戏神 我接受联姻离开后,言总哭红眼 天灾第十年跟我去种田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庶得容易 绍宋 明尊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官运:从遇到美女书记开始 四合院:众里寻她千百度 重生1998之混也是种生活 庶子夺唐 重生宝可梦,从独角虫开始 道士不好惹 快穿之病娇男二黑化了 
经典收藏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官道:从殡仪馆平步青云 都市极乐后后宫 艳海风波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 明星系列多肉小说 魔艳武林后宫传 都市皇宫 后宫春春色 洛公子 四合院的大力钓鱼佬 渔港春夜 动漫之后宫之旅 都市花语 校花学姐从无绯闻,直到我上大学 都市花缘梦 重生80靠赶山狩猎实现财富自由 开局九色神龟,纵横两界修长生 四合院小市民 
最近更新重生矿奴,却成为人类救世主? 穿书被鞭打,我抱上黑化首辅大腿 我在板鸭很开心 换嫁随军,谁家凶兽奶呼呼呀! 殿下,你抢的王妃是顶级大佬 于他怀中轻颤 净水迎帆 我女朋友是学医的 全家偷听心声吃瓜,我赢麻了 荒年肉满仓,缺德后娘养歪女主! 和死对头双穿,冷面丈夫成了权臣 恶毒公主觉醒后,他们都想当驸马 开荒躲乱世,我家过的太富裕了! 肥妻苟山村养娃,疯批佛子急疯了 民国恶女求生游戏苟分日常 七零:娇气包大小姐随军闹翻天 非分之想 被抄家流放,飒爽嫡女在边关盖大楼! 我是废雌?可哥哥们是大佬 八十岁老太勇闯娇宠虐文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竹晴园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txt下载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最新章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