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竹晴园

首页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官道:从殡仪馆平步青云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龙魂侠影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渔港春夜 王妃每天想和离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 团宠真千金竟是玄门大佬 四合院:苟在轧钢厂保卫科很舒服 神医嫡女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竹晴园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全文阅读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txt下载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

第1129集:书院初立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寿春的秋来得早,刚过白露,淮水岸边的芦苇就漫了一层霜白,风卷着芦花掠过新筑的院墙时,总带着几分旧年楚地的清愁。秦斩站在书院最高的观星台上,望着下方规整的屋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秦剑的剑穗——那穗子是楚地特有的缟素色,是去年收寿春时,从一个战死的楚兵发髻上解下来的。

“将军,匾额已挂妥了。”属官李信的声音从阶下传来,带着几分谨慎。这位随王翦平楚的年轻将领,至今仍不太懂自家主将为何放着城防不查,偏把心思花在这“教书育人”的营生上。

秦斩转过身,玄色朝服的下摆扫过青石台阶,留下一道浅痕。他走下观星台,目光落在书院正门的匾额上——“楚秦书院”四个篆字是他亲笔所书,笔力沉雄却不凌厉,起笔藏着秦篆的规整,收笔又带着楚隶的流转,像极了他此刻想做的事。

“李信,你可知我为何要在此建书院?”秦斩忽然开口,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

李信愣了愣,拱手道:“将军是想以教化安民心,免得楚地再生叛乱。”

“不全是。”秦斩摇摇头,望向不远处的寿春城。城墙还是楚时的夯土色,只是垛口换了秦兵值守,城门上的“寿春”二字,也添了秦篆的注脚。“去年攻寿春,我见城破时,楚地老弱抱着竹简投火,说‘宁焚楚书,不读秦律’。那时我便想,刀剑能破城,却破不了人心的隔阂。”

他顿了顿,指尖点了点匾额上的“楚秦”二字:“秦楚本就不是仇敌。颛顼之后,祝融一脉,秦为嬴姓,楚为芈姓,追溯上去,原是同源。只是百年战乱,把‘同源’二字给打忘了。我建这书院,就是想把这两个字捡回来。”

李信似懂非懂,却不再多问。他知道秦斩的性子,一旦决定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就像当初他力排众议,奏请始皇帝允许楚地保留祭祀屈原的习俗,又像现在,他从秦地调来三位博士,又请了楚地四位有名的儒生,连书院的课表都亲自定:晨时讲《秦律》,午时论《楚辞》,傍晚还要教学子们一起种楚地的兰草、写秦地的隶书。

离开学还有三日,书院里已渐渐热闹起来。最先来的是秦地的学子,大多是关中子弟,穿着玄色长衫,背着装满竹简的书囊,走路都带着几分严谨;楚地的学子来得稍晚,多是寿春附近的儒生,青布衣衫上还沾着淮水的湿气,手里攥着卷边的《离骚》,眼神里带着几分警惕,也藏着几分好奇。

负责教《楚辞》的楚地儒生屈平(与屈原同族,按楚俗称“平先生”),头一日便遇到了麻烦。他在讲《九歌·东皇太一》时,秦地博士周青臣忽然插话:“楚地祭祀鬼神,未免太过繁复。我秦地崇法,讲究‘以吏为师’,这般鬼神之说,恐会误导学子。”

屈平放下手中的木简,花白的胡须微微颤动:“周博士此言差矣。楚地祭祀,非是迷信,而是敬天地、怀先祖。《东皇太一》讲的是对天地的敬畏,与秦律中‘敬上’的道理,本是相通的。”

“相通?”周青臣挑眉,“秦律明定‘禁止私学’,若不是秦侯特批,这书院本就不合规制。如今教这些‘骚体’,怕是有违国法。”

两人的争执引来了不少学子围观,秦地学子纷纷附和周青臣,楚地学子则帮着屈平说话,眼看就要吵起来,忽闻一声轻咳——秦斩不知何时站在了讲堂门口,玄色朝服在晨光里格外醒目。

“周博士,屈先生,”秦斩走进讲堂,目光扫过众人,“我建这书院,不是让你们来争‘谁对谁错’的。”他拿起案上的《秦律》和《楚辞》,将两卷竹简并在一起,“秦律讲‘治世’,是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楚辞》讲‘抒情’,是为了让人心有所寄。一个治‘身’,一个养‘心’,缺一不可。”

他转向围观的学子,声音放缓了些:“你们中,有秦地来的,或许觉得楚俗‘散漫’;有楚地来的,或许觉得秦律‘严苛’。可你们若静下心想想,秦地的渠水,能浇楚地的田;楚地的稻种,也能在秦地结果。为何学问就不能相通?”

学子们都低下头,不再言语。秦斩看了看周青臣,又看了看屈平,忽然笑道:“周博士精通《秦律》,屈先生深研《楚辞》,不如明日开学典礼后,二位联手讲一课——就讲《秦律》中的‘仁’与《楚辞》中的‘忠’,如何?”

周青臣愣了愣,随即拱手:“遵秦侯令。”屈平也点了点头,眼底的怒意渐渐消散。

开学当日,天刚亮,书院门口就挤满了人。除了学子和先生,还有不少寿春百姓,都想看看这“楚秦书院”究竟是个什么模样。辰时整,秦斩身着朝服,走上书院正殿前的高台,身后跟着七位先生,秦楚服饰交错,倒也和谐。

高台下方,三百余名学子分成两列,秦地学子在左,楚地学子在右,衣衫颜色泾渭分明,却都挺直了腰板,目光灼灼地望着高台。

“今日,楚秦书院开学,”秦斩的声音透过风,传到每个人耳中,没有平日治军时的严厉,却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在这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秦和楚,究竟是什么关系?”

台下静了片刻,一个秦地学子高声道:“秦灭楚,楚为秦之郡县,自然是君臣关系!”话音刚落,楚地学子中就有人皱眉,一个穿青布衫的少年忍不住反驳:“楚地虽归秦,可楚人的根还在!怎能只论君臣?”

秦斩没有打断他们,等台下的议论声小了些,才缓缓开口:“方才这位学子说‘君臣’,没错;这位少年说‘楚根’,也没错。可还有一层关系,你们忘了——同源。”

他抬手,指向高台上悬挂的帛书,上面写着秦楚先祖的谱系:“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祝融生陆终,陆终生六子,其一为昆吾,是为楚之先祖;其一为大业,大业生皋陶,皋陶生伯益,伯益之后,是为秦之先祖。”

帛书的字迹清晰,阳光下,每个字都像在诉说一段被遗忘的历史。台下的学子们都睁大了眼睛,楚地学子多是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先祖竟与秦地先祖同出祝融;秦地学子也愣住了,他们从小听的是“秦扫六合”的荣光,却不知秦楚原是“一家人”。

“百年前,秦楚交恶,战乱不断,”秦斩的声音低了些,带着几分怅然,“我见过秦兵战死沙场,也见过楚民流离失所,他们中,或许有血脉相连的亲人,却因‘秦’‘楚’二字,刀兵相向。这,不是先祖想看到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的每一张脸:“我建这书院,教你们秦法,是想让你们知‘规矩’——没有规矩,国不成国,家不成家;传你们楚辞,是想让你们知‘情怀’——没有情怀,人只剩躯壳,没有灵魂。”

“更重要的是,我想让你们记住一句话,”秦斩的声音陡然提高,字字铿锵,“秦楚本是同源,当共沐教化,不分彼此!”

话音落下,台下先是一片寂静,随即,一个楚地学子率先拱手,高声道:“秦侯所言极是!”紧接着,秦地学子也纷纷拱手,青衫与玄衫交错,整齐的“是”字回荡在书院上空,连门口的百姓都跟着点头,眼里的疑虑渐渐变成了认同。

秦斩看着这一幕,眼底泛起一丝暖意。他刚想再说些什么,忽然瞥见人群后方,一个熟悉的身影正被人搀扶着,缓缓走来——是昭雎。

昭雎是楚地老臣,曾辅佐楚考烈王,楚亡后便称病不出,连秦斩几次登门拜访,都被他以“病笃”婉拒。如今他竟来了,还穿着楚时的朝服,只是脸色苍白,连呼吸都有些急促,显然是强撑着病体来的。

“昭老大人,”秦斩走下高台,快步迎上去,伸手想扶他,“您身子不适,怎的还来了?”

昭雎摆了摆手,目光越过秦斩,落在“楚秦书院”的匾额上。风吹起他的衣袍,露出里面单薄的衬里,他却像是浑然不觉,只是盯着匾额,看了许久,忽然叹了口气——那口气里没有楚亡的悲戚,反而带着几分释然,几分欣慰。

“秦侯此举,”昭雎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胜过上百场征战。”

秦斩愣了愣,随即明白了他的意思。刀剑能征服土地,却征服不了人心;而一座书院,几卷诗书,却能让秦楚学子放下隔阂,让楚地百姓接纳秦制——这,才是真正的“平定”。

昭雎被人搀扶着,走到学子们面前,目光扫过那些年轻的脸庞,忽然开口:“老夫活了七十岁,见了太多战乱。楚亡时,老夫曾想,楚地的文脉,怕是要断了。可今日见了这书院,见了你们……”他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老夫知道,文脉没断,楚秦的根,也没断。”

楚地学子闻言,眼眶都红了;秦地学子也沉默着,看向楚地学子的目光里,少了几分疏离,多了几分亲近。周青臣走上前,对着昭雎拱手:“昭老大人所言极是。秦楚同源,文脉相通,往后,我等定当携手,教好这些学子。”

屈平也点了点头,从袖中取出一卷《离骚》,递给身边的秦地学子:“这卷《离骚》,是老夫手抄的,你且拿去看。若有不懂的,随时来问。”那秦地学子愣了愣,随即双手接过,郑重地说了声“谢先生”。

秦斩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自己当初力排众议建书院,是做对了。他抬头望向天空,秋日的阳光正好,透过书院的窗棂,洒在讲堂里的竹简上,秦律与楚辞并排放着,墨香混在一起,竟格外好闻。

开学典礼过后,书院渐渐步入正轨。晨时,学子们一起听周青臣讲《秦律》,他不再只讲“严苛”,而是结合楚地习俗,解释律法中的“仁政”——比如秦律规定“老有所养”,他就举例说楚地“敬老”的习俗,让秦地学子懂了律法的温度,也让楚地学子明白了秦律并非“无情”。

午时,屈平讲《楚辞》,不再只讲“悲戚”,而是结合秦地的开拓精神,解读《离骚》中的“上下求索”——他说,屈原“求索”的是楚国的未来,而如今,秦楚学子“求索”的是天下的太平,是秦楚共同的未来。秦地学子听得入迷,楚地学子也不再觉得《楚辞》只是“楚人的乡愁”。

傍晚时分,书院的后园里总是最热闹的。秦地学子教楚地学子写秦篆,楚地学子教秦地学子唱楚歌;他们一起种兰草,秦地学子说关中的小麦如何种,楚地学子说淮水的水稻如何收;遇到下雨,他们就挤在讲堂里,一起讨论“秦法与楚俗如何相融”,一起默写《楚辞》与《秦律》中的句子。

有一次,秦地学子赵括(与赵奢之子同名,非一人)和楚地学子芈辰因为“祭祀”的问题争论起来。赵括说秦地“以吏为师”,祭祀当由官府主持;芈辰说楚地“民祭”是传统,不该废除。两人吵到秦斩面前,秦斩却没评判谁对谁错,只是带他们去了寿春城外的屈原祠。

祠里的香火很旺,既有秦兵,也有楚民。秦斩指着祠堂里的香客:“你们看,秦兵来拜屈原,是敬他的‘忠’;楚民来拜,是怀他的‘情’。祭祀的形式不同,可‘敬’与‘怀’的心思是一样的。秦法不禁止‘民祭’,楚俗也不排斥‘官祭’,为何不能各取所长?”

赵括和芈辰都低下了头。后来,他们一起向秦斩提议,在书院里建一座“同源祠”,供奉秦楚共同的先祖祝融,既用秦地的礼仪,也保留楚地的习俗。秦斩欣然应允,还亲自为祠堂题写了匾额——“同源共祀”。

日子一天天过去,寿春的百姓渐渐发现,秦兵不再是“外来者”,楚民也不再是“前朝遗民”。书院里的学子们走出书院,有的帮秦吏推广秦律,用楚地百姓听得懂的话解释条文;有的教楚地孩童读书,既教《秦律》,也教《楚辞》。淮水岸边的芦苇又白了一次,可这一次,风里没有了愁绪,只有书声和笑声。

昭雎的身体渐渐好了些,偶尔会来书院讲学,讲楚地的历史,也讲秦楚的渊源。他不再穿楚时的朝服,而是换上了与秦地博士一样的长衫,只是衣襟上绣了一朵小小的兰草——那是楚地的象征,也是他与秦地先生们“和而不同”的默契。

一日,秦斩与昭雎坐在书院的观星台上,看着下方的学子们嬉笑打闹,忽然问道:“昭老大人,您说,这书院能传多久?”

昭雎望着远处的寿春城,目光里带着希冀:“只要‘同源’二字不被忘记,这书院就能一直传下去。秦楚的隔阂,不是一代两代能消弭的,可只要这些学子记得‘秦楚同源’,他们的子孙就会记得,天下的百姓就会记得。”

秦斩点了点头,指尖又摸到了腰间的剑穗——那缟素色的穗子,已经被风吹得有些旧了,可他却舍不得换。他忽然明白,自己当初解下这穗子,不是为了纪念那个战死的楚兵,而是为了提醒自己:刀剑是用来守护的,不是用来杀戮的;而真正的守护,是让不同的人,找到共同的根。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楚秦书院”的匾额上,鎏金的篆字在暮色里格外醒目。讲堂里,传来学子们齐读的声音,先是《秦律》中的“万民安康,天下太平”,接着是《楚辞》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顺着风,飘向淮水,飘向寿春,飘向秦楚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秦斩站在观星台上,听着这书声,忽然笑了。他知道,这座书院,这书声,会像淮水一样,流淌下去,把“秦楚同源”的故事,讲给一代又一代的人听。而这,比任何一场征战,都更有力量。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武道凌天 我一个神豪,当渣男很合理吧 虚空塔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我不是戏神 我接受联姻离开后,言总哭红眼 天灾第十年跟我去种田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庶得容易 绍宋 明尊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官运:从遇到美女书记开始 四合院:众里寻她千百度 重生1998之混也是种生活 庶子夺唐 重生宝可梦,从独角虫开始 道士不好惹 快穿之病娇男二黑化了 
经典收藏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官道:从殡仪馆平步青云 都市极乐后后宫 艳海风波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 明星系列多肉小说 魔艳武林后宫传 都市皇宫 后宫春春色 洛公子 四合院的大力钓鱼佬 渔港春夜 动漫之后宫之旅 都市花语 校花学姐从无绯闻,直到我上大学 都市花缘梦 重生80靠赶山狩猎实现财富自由 开局九色神龟,纵横两界修长生 四合院小市民 
最近更新重生矿奴,却成为人类救世主? 穿书被鞭打,我抱上黑化首辅大腿 与病弱兄长共梦 我在板鸭很开心 换嫁随军,谁家凶兽奶呼呼呀! 殿下,你抢的王妃是顶级大佬 野欲诱吻 于他怀中轻颤 净水迎帆 我女朋友是学医的 全家偷听心声吃瓜,我赢麻了 荒年肉满仓,缺德后娘养歪女主! 和死对头双穿,冷面丈夫成了权臣 恶毒公主觉醒后,他们都想当驸马 开荒躲乱世,我家过的太富裕了! 肥妻苟山村养娃,疯批佛子急疯了 民国恶女求生游戏苟分日常 急!死后成了宿敌金丝雀怎么办 SSSSSSSSSS级狂龙出狱 这明星很抠?捐百座小学曝光,全网泪目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竹晴园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txt下载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最新章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