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太极殿。
一飞冲天的张衮正在奏事,“朔方郡一带,匈奴铁弗部首领刘卫辰不甘居于人下,形同独立,鲜卑拓跋部部众仍在,有死灰复燃的迹象,秦将吕光势单力薄,根本无法压制二部,只是维持着表面上的和气。”
今日的议题,是统一天下之战,该从哪里入手。
王凝之饶有兴趣地问道:“所以张侍郎以为该从北方入局?”
“不,恰好相反,”张衮分析道:“我认为应该下令幽州军回撤,那么三支秦军必然内讧,我们正好集中兵力进攻关中。”
崔逞站出来反对道:“先前关中内乱,陛下放弃趁机进攻,就是不愿关中生灵涂炭,难以收拾,你居然提议放任秦人内斗,肆虐朔方,这岂不荒谬!”
张衮则解释道:“两者并不相同,关中人口稠密,若是各自为战,各方势力势必抢夺人口充实军队,不事生产,这确实会毁了关中,但朔方郡不一样,打来打去也就是那些人,只会互相削弱,我们便可渔翁得利。”
他虽然骤然登上高位,但并不张扬,言语间彬彬有礼,侃侃而谈。
王凝之对他的表现很满意,称赞道:“张侍郎是上谷人,对北疆的了解远胜我们,那依卿之见,幽州军后撤到哪里合适呢?”
张衮当即答道:“退守云中郡即可,休整的时间,幽、并二州正好先整顿境内的他族部众。”
因为鲜卑慕容氏的存在,洛阳朝廷内部,一般不使用胡虏之类的字眼,提及胡人,要么称族名,要么简单地称他族。
“就这么办,”王凝之拍板道:“拟旨,命幽州刺史桓石虔驻军云中郡,并州刺史桓伊负责接收和安置北方各处的部族。”
朔方郡位于阴山以南的河谷地带,在长安的正北方,名字取自《诗经》中的“天子命我,城彼朔方”,天子命我在北方筑城,与九原郡一起,设立于汉武帝时期。
相较于偏东的幽州,这两郡与东南方向的并州相距更近,所以王凝之做此安排。
朝会结束,新上任的张衮展示了自己的能力,王凝之也表现出了对他的信任,与会的其他官员心中是五味杂陈。
时代变了,一个出身寒门的人都能爬到大家头上。
出宫的官员们三三两两,结成一个个小队各自散去。
要说失意,东晋的高门之中,以太原王氏的落差最大,所以不少不如意者,齐齐聚集到王蕴府上。
大周建立之后,王凝之并没有因为昔日王述和王羲之的矛盾,就刻意打压太原王氏,但王坦之之后,太原王氏人才凋零,其长子王恺承袭的蓝田侯爵位被除,目前正担任丹阳太守,不在洛阳。
王国宝和王忱兄弟就别提了,当年因为裸奔的事被王凝之教训过,如今根本不敢回京城了。
所以现在的太原王氏,领头人是司马曜的岳父王蕴。
想想这个身份,就能知道太原王氏的处境有多难了。
失意之人,无非是卞氏、刁氏和江氏这些高门,王蕴好歹混了个尚书的位置,不少高门就只剩个荣誉官衔了。
刁逵叹息道:“一介寒门,都可以担任清贵的中书侍郎,在朝堂上大放厥词,这世道,我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王蕴当年因为儿子王恭的事,就已经向王凝之低头了,他也向来不抑寒素,所以闻言只是笑道:“新朝气象,唯才是举,我看张洪龙确实是个有能力的。”
“什么唯才是举,”刁逵不满道:“难道我们没有才能吗?只是陛下一味排斥,就想用寒门恶心我等。”
王恭在兖州碰壁之后,返回了洛阳,笑道:“慎言,焉知隔墙有没有耳?”
他这话中的嘲弄之意甚浓,显然是对绣衣使者偷听的事表示不满。
王蕴瞪了儿子一眼,解释道:“不要危言耸听,绣衣使者的事,事出有因,并非陛下有意为之,再说我们风光霁月,怕什么。”
王恭挑了挑眉,没再说什么。
刁逵却拱火道:“孝伯之才,谁人不知,却不得重用,和我等一起蹉跎岁月,实在可惜。”
“我可是自己回来的,”王恭不满这个说法,为自己辩解道:“过几日,我便上书,要求去边境。”
刁逵自嘲地冷笑几声,说道:“人各有志,那我就回江东,也不失为一个富家翁。”
渤海刁氏自汉末成为高门大族,刁逵是尚书令刁协之孙,北中郎将刁彝之子。
当年王敦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列举的便是刘隗和刁协的罪状。
历史有时很讽刺,当年司马睿重用刁协,就是为了抑制琅琊王氏的权势,如今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凝之称帝,刁氏却成了被抑制的一方。
与王蕴这边不同,一些安于现状、或者还想往上爬一爬的世家官员,不少都常去谢石府上。
陈郡谢氏如日中天,谢安为司徒,谢石为侍中,谢玄为扬州刺史,谢朗、谢琰等人都在各地为太守。
当然,还有身为皇后的谢道韫。
谢石对从豫州调回洛阳并无意见,管理一州之地,事情极为繁琐,哪有在京城担任侍中舒坦。
听着下面众人的吹捧,谢石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我老矣,陛下不过是看在谢家的面上,让我暂代此职,过不了多久,我就回会稽去。”
他曾因为贪婪奢华的作风被王凝之弹劾过,所以现在低调了许多。
宾客纷纷以朝廷需要老臣为由,劝他不要轻易离去。
谢石笑容满面,并不接话,他不过顺嘴一说,真要辞官归隐,他就不会来洛阳了。
至于对王凝之不满的那一拨,则聚集到了王珣府中。
王珣有些无奈,他并不想与王凝之作对,但这帮人好像认准了他,觉得他作为王导一脉的话事人,理应为琅琊王氏争取更多。
私底下,王珣向王凝之请辞过,他想去地方为官,但被王凝之拒绝了,并说门下省多为老臣,让他多承担一些。
王凝之的原话是,“法护不要多疑,朕相信你,勉之,门下省迟早是你的。”
王珣有些哭笑不得,以他的聪慧,哪里不知道王凝之这是在拿他钓鱼。
但推脱不掉,只能勉为其难地先干着。
偏偏这帮不晓事的,还一个劲的往他府上跑,生怕那群无孔不入的绣衣使者拿不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