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仙乡樵主

首页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仙人只想躺着 满唐华彩 大清:从工业革命开始强国 三国:娶妻就变强,我不当人了! 贞观憨婿 神武太医俏女帝 一品布衣 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大明:带着老朱去穿越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仙乡樵主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文阅读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txt下载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31章 刘宋庐江王刘袆:“驴王”求生记之躺平王爷的死亡倒计时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序幕:“东海王”的华丽枷锁

十岁的孩童,本该在庭院里追逐蝴蝶,或者为了一颗糖果而撒娇。元嘉二十二年(445年)深秋的建康宫城中,十岁的刘袆(读hui,字休秀)却郑重其事地跪在冰冷的地砖上,接受父亲宋文帝刘义隆赐予的东海王封号,食邑二千户。这枚沉甸甸的金印,在宫灯下闪耀着诱人的光芒,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富贵象征,却成了刘袆此生无法挣脱的华丽枷锁。他尚不知道,在刘宋王朝这个巨大的权力斗兽场里,生为皇子本身就意味着自动报名参加了一场残酷的生存游戏,奖品是未知,代价却往往是生命。他的老爹刘义隆,这位开启“元嘉之治”的皇帝,大概也没想到,他播下的龙种,日后会在他子孙的互相撕咬中,变成一地“驴毛”。

第一幕:少年封王——镶金摇篮里的囚徒养成记

南朝刘宋的皇子们,堪称史上最高危职业之一,其培训上岗流程也相当“标准化”。通常在“尿裤子可能还没完全戒掉”的年纪(比如七八岁),就被扔进帝国的政治搅拌机里。刘袆十岁封王,只能算这条“龙子流水线”上的常规操作。这位由陈修容所生的八皇子,在孝武帝刘骏执政时期,如同被精心调试的零件,被安插在帝国这台庞大机器的各个关键位置进行“实习”。

“侍中”、“冠军将军”、“平南将军”、“卫将军”……这些听起来威风凛凛的头衔像勋章一样挂在他年轻的履历上。他领过石头城戍事,那可是建康(今南京)的军事咽喉,责任重大,相当于皇家保安队长;也出镇过会稽(今绍兴)、广州、江州(今江西一带),足迹踏遍帝国东南膏腴之地,算是在地方上“镀金”。三哥刘骏待他似乎“不薄”,开府仪同三司(可以自己开府任命属官,待遇等同三公)、司空(三公之一,名义上的最高官职之一)的殊荣也接踵而至,让他年纪轻轻就跻身“国家领导人”预备役。表面上看,刘袆同学正沿着宗室藩王的VIp黄金轨道稳步前进,前途一片光明,仿佛预定好了“躺赢”人生。

然而,但凡对刘宋历史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不过是皇帝兄长精心编织的、镶着金边的鸟笼。刘宋王朝自开国皇帝刘裕(刘袆的爷爷)起,就深谙“强干弱枝”之道——皇帝这根主干要粗壮,宗室这些枝杈得随时修剪,越弱越好。藩王们看似位高权重,实则如同被拴着24K纯金链子的哈士奇,一举一动皆在皇帝密探(典签制度了解一下)的火眼金睛之下。刘袆在会稽欣赏小桥流水,或在广州品尝荔枝时,想必也常常凝视着窗外看似自由的天空,心底嘀咕:这金碧辉煌的牢笼,啥时候会“咔嚓”一声上锁呢?他的“躺平”策略,在此时或许已初露端倪:不争不抢,按时打卡,做个让领导(皇帝)放心的“好员工”。

第二幕:“驴王”岁月——皇家恐怖屋的“明星”展品

公元464年,孝武帝刘骏驾崩,历史的舞台灯光骤然转暗,聚光灯打在了他的儿子、年仅16岁的前废帝刘子业身上。这位新君仿佛是从地狱喜剧片场直接空降的男主角,以折磨自己的叔父们为毕生乐趣(之一)。刘宋宫廷瞬间从庄严的朝堂,变成了一座阴森恐怖、充满黑色幽默的“皇家恐怖屋”兼“虐待狂主题动物园”。

刘袆与他的兄弟们——体态丰腴的湘东王刘彧(后来的明帝)、性子刚烈的建安王刘休仁等,不幸成了首批VIp“展品”。他们被剥去华服,像珍奇异兽一样囚禁在暗无天日的竹笼里。年轻的“动物园园长”兼“恐怖屋老板”刘子业,兴致勃勃地挥舞着权力的指挥棒,给各位“展品”贴上极具侮辱性又莫名贴切(在变态视角下)的个性化标签:“湘东王刘彧,瞧这膘肥体壮、憨态可掬的样儿,封你为‘猪王’!来人,扒光了扔泥坑里,喂他吃猪食!”、“建安王刘休仁,就你话多爱顶嘴?封你为‘杀王’!再啰嗦现在就让你名副其实!”

轮到性情温吞、看起来老实巴交的东海王刘袆时,刘子业摸着下巴,灵感迸发:“嗯…… 这位八叔嘛,平平无奇,没啥特色,就封个‘驴王’吧!拉磨挺合适!”

于是,在“猪王”刘彧被剥光衣服扔进泥坑,像待宰年猪一样被强行喂食泔水时;在“杀王”刘休仁因为一句不合时宜的谏言差点被当场“兑现”封号时;“驴王”刘袆同志,则凭借着史书盖章认证的“性凡劣”——一种近乎平庸的温顺与低存在感,竟意外地在这炼狱中找到了生存密码!他默默忍受着殴打与囚禁,像一头真正忍辱负重的老驴,不嘶鸣,不反抗,主打一个“任劳任怨”(被迫的)。加上“杀王”刘休仁凭借超高情商和谄媚技巧(比如夸刘子业箭法好,堪比后羿转世)机智周旋,“驴王”刘袆奇迹般地保住了性命,没变成“驴肉火烧”。在这座人间地狱里,平庸和低调,竟成了意外的保命符和隐形斗篷。刘袆的“躺平”哲学,在极端环境下得到了第一次残酷的验证:当不了狮子老虎,做个不起眼的驴,有时也能苟住。

第三幕:明帝登基——驴王翻身记(又名:驴肉火烧暂时下架通知)

泰始元年(465年)冬天,宫廷深处酝酿的风暴终于爆发。曾被当作“猪王”百般羞辱、在泥坑里打滚的湘东王刘彧,联合“杀王”刘休仁等宗室重臣和不满的侍卫,成功发动政变,将正在玩“射鬼”游戏的侄皇帝刘子业送去见了阎王。血泊未干,刘彧便在众人(主要是刀剑)的“拥戴”下登上帝位,是为宋明帝。

新皇登基,自然要论功行赏,分蛋糕啦!当明帝环视那些曾与他一同在竹笼中挣扎、同甘(没有)共苦(全是苦)的难兄难弟时,“驴王”刘袆的命运似乎迎来了史诗级逆转!凭借拥立之功(虽然他在其中具体干了啥,史书语焉不详,大概就是跟着喊了句“万岁”?或者提供了精神支持?),昔日的“驴王”摇身一变,原地起飞,位列三公之首——太尉!加侍中、中书监,瞬间跻身帝国权力核心,成了跺跺脚建康城也得抖三抖的大人物。史书记载其“仪仗甚盛,威震建康”,出门排场拉满,昔日“驴王”的屈辱仿佛已被权力的金粉厚厚覆盖,消失无踪。刘袆同志大概也暗自松了口气:苦日子终于到头了?可以安心躺平享受荣华富贵了?

然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权力的蜜糖里往往裹着致命的砒霜,皇帝的封赏有时比催命符还吓人。泰始四年(468年),明帝一道看似寻常的改封诏书如冰水般浇醒了做着富贵闲人梦的刘袆:改封其为庐江王!旨意一下,建康城中的明白人无不掩口葫芦而笑,或投去意味深长的目光。为啥?因为明帝刘彧同志,是个记仇的主儿,而且记仇的点非常“别致”。在当地方言(很可能是建康一带的吴语)中,“庐江”的发音与“驴江”极其相似!这哪里是简单的改封?分明是明帝对昔日“驴王”之辱的刻!意!延!续!和!精!神!折!磨!套餐升级版!明帝对那段不堪回首的“猪王”囚徒生涯耿耿于怀,每一次在朝堂上称呼“庐江王”,每一次颁发诏书提及这个封号,都在用无形的鞭子抽打刘袆:休想忘记!你永远是我记忆里那头卑微的、任我拿捏的驴!这顶“驴王”的帽子,朕给你焊死在头上了!封号的光环下,是帝王精心设计的、持续不断的精神凌迟。刘袆的“躺平”梦,此刻裂开了一道深深的缝隙。

第四幕:躺平也犯罪——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时间来到泰始五年(469年),刘宋朝廷的“剧本杀”进入了高潮迭起的“猜忌季”。一桩看似与只想安静做个美男子的刘袆八竿子打不着的谋反案,像安装了GpS定位的精确制导导弹般,“哐当”一声精准地砸在了“庐江王”的脑门上。

河东郡的士族柳欣慰、徐虎儿、陈道明等人,不知是脑子进了建康城的秦淮河水,还是觉得这位“驴王”性格温和、人畜无害、好控制?竟然密谋拥立刘袆为帝!这脑回路清奇得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集体嗑了五石散。然而,阴谋还在“ppt构思阶段”,连个像样的行动计划都没整明白,就被人告发了(可见保密工作做得有多烂)。柳欣慰等人被迅速拿下,咔嚓一刀,领了盒饭。

那么,我们的主角刘袆同志呢?据《宋书》等正史记载,并无直接参与的确凿证据。他大概率是真·躺平·无辜吃瓜群众。然而,在刚刚经历“猪王”逆袭、深知皇位得来不易且疑心病晚期发作的明帝眼中,“交往过密”这四个字,已经足够给刘袆判个死缓了。皇帝的逻辑简单粗暴又致命:普天之下那么多姓刘的(虽然快被他杀光了),为什么他们不选别人,偏选你这个“庐江(驴江)王”?即使你真的没那个心思(朕看你也没那个胆子),但你具备“被谋反”的潜质和身份(亲王),这就是你的原罪!这就好比你家邻居密谋抢银行,计划里说抢了钱分你点(虽然你毫不知情),警察叔叔也得请你回去喝杯茶好好聊聊吧?只不过皇帝这里的“茶”,往往是加了料的。于是,刘袆被削去一切官爵(太尉、司空啥的,统统没收),勒令回府,享受“豪华单间软禁套餐”,活动范围仅限于自家院子,开始了提心吊胆的“宅男”生活。

更悲催的是,明帝晚年,健康状况像自由落体般急剧恶化,眼看就要去见列祖列宗了。看着年幼的太子刘昱(时年约8岁),这位靠政变上台、杀侄夺位的皇帝陷入了极度的焦虑症晚期。他环顾四周,那些曾与自己同笼共苦的兄弟们,此刻在他高度近视加散光的权力视野里,都自动带上了“篡位者”的滤镜,成了幼子皇位的巨大威胁。一场针对宗室至亲的系统性、无差别清洗计划,在弥漫着药味的病榻上被冷酷地策划出来。

首当其冲的是“杀王”刘休仁。这位在刘子业时代救了大家(包括明帝自己)的功臣,因为能力强、威望高、人缘好(这还了得?),成了明帝眼中头号危险分子。泰始五年(469年)四月,一杯毒酒,送走了建安王刘休仁。紧接着,屠刀就指向了“庐江王”刘袆。他的罪名就更有“特色”了:史书评其“性凡劣”——平庸无能!明帝的逻辑链条大概是:你虽然平庸(这点朕很“放心”),但正因为你平庸无能,反而可能被那些心怀叵测的野心家(比如柳欣慰那种二百五)当成傀儡利用啊!而且居然还有士族(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想捧你,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饶恕的“潜力”!在明帝扭曲的权力认知里,无论你是龙是驴,是能臣还是庸人,只要你姓刘且有王爵,就自动具备了谋反的“出厂设置”和“隐藏技能”,必须物理删除才能安心闭眼。刘袆的“平庸”护身符,此刻彻底失效,甚至成了催命符。

泰始六年(470年)六月,建康城盛夏的蝉鸣嘶哑得令人心烦意乱。皇帝的使者带着一杯御赐的“特调饮品”(鸩酒),踏入了刘袆的“豪华单间”。三十五岁的庐江王,这位一生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力求在权力旋涡中苟全性命的宗室亲王,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临终前是否有过激辩?是否喊过冤?史书没有记载,只留下冰冷而官方的八个字:“帝遣使逼令自杀,对外称‘惧罪自尽’。”一代“驴王”,就此落幕,结束了他被动而憋屈的一生。他的“躺平”哲学,在绝对皇权的碾压下,终究没能躺赢。

第五幕:余烬与回响——绞肉机的轰鸣与帝国的挽歌

刘袆的死,绝非孤例,只是刘宋晚期宗室大屠杀这部恐怖连续剧中的一集。他的兄弟刘休仁在同年四月已被毒杀,另一位兄弟晋平王刘休若也在次年(471年)七月被赐死(罪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明帝对兄弟的屠杀构成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死亡三部曲”,几乎将老爹刘义隆的儿子(他自己的亲兄弟)清扫一空。讽刺的是,明帝如此费尽心机、不惜背负屠戮至亲的千古骂名,机关算尽,只为确保他那同样“不凡”的儿子刘昱能坐稳江山。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刘昱继位(史称后废帝)后,完美继承了老刘家的“疯批”基因,比刘子业有过之而无不及,短短几年(472-477年在位),就在权臣萧道成的操控下被废杀。明帝一脉,终究难逃断嗣的结局,真是天大的黑色幽默。

刘袆的儿子刘充明,在父亲死后承袭了降级版的巴陵王爵位(从郡王降为县王),勉强维系着家族的一丝余脉。然而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升明三年(479年)四月,在权臣萧道成紧锣密鼓的篡位步伐中,刘宋宗室遭遇了最后的、彻底的“格式化”清算。刘充明的巴陵王国被废黜,刘袆一脉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如同投入大海的一颗石子,连个像样的涟漪都未曾久留。

后世史家(主要是沈约在《宋书》里)为刘袆盖棺定论:“性凡劣”。这短短三字评语,看似平淡甚至略带贬义,却在不经意间道出了他悲剧的核心悖论——在一个视权谋如呼吸、视猜忌为常态的畸形政治生态中,平庸竟也成了取死之道!他既无爷爷刘裕开国的雄才大略,也无老爹刘义隆治国的文治武功(虽然结局也惨),更缺乏他那些野心勃勃的兄弟(如刘劭、刘濬)那种孤注一掷、弑父杀兄的“魄力”(或者说疯狂)。他的毕生追求,或许只是想安安稳稳地做个富贵闲人,在皇权的夹缝里“躺平”度日,按时领工资(食邑),不惹事,不站队,老婆孩子热炕头。然而,正是这种在平常年代或许能善终的“平庸”,在刘宋末年这个宗室相残的修罗场中,成了最无用的特质和最危险的标签。他未能像武陵王刘昶那样见势不妙撒丫子叛逃北魏寻求生机(刘昶跑了,后来在北魏过得还挺滋润),也没有刘休仁那样功高震主(虽然震主的结果是死得更快)的资本。他只是存在,仅仅因为他的血脉和身份,便成了帝王眼中必须拔除的钉子。“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在刘宋末年,这“璧”就是那该死的皇族血脉。

史家沈约在《宋书》卷末忍不住发出沉重而无奈的叹息:“未闻庐江之罪,而见宋武之胤尽矣!”(翻遍史册也找不出庐江王刘袆有啥滔天大罪啊!可我们却眼睁睁看着武帝刘裕的子孙,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凋零殆尽了!)这声叹息穿越时空,不仅是为刘袆个人而鸣,更是为整个刘宋宗室、为那个疯狂自毁长城的时代而哀。自宋文帝刘义隆开启“元嘉之治”却以“元嘉北伐”惨败收场(自毁长城第一步),到孝武帝刘骏的猜忌与奢侈,再到前废帝刘子业的变态狂欢,最后到明帝刘彧近乎病态的猜忌与对兄弟的屠杀(自毁长城终极版),刘裕的子孙们如同中了权力的诅咒,疯狂地挥舞着屠刀,斩向自己的手足。每一次骨肉相残,都像在帝国的承重墙上猛凿一锤,削弱一分王朝的根基,都为萧道成这样的野心家铺平一步通往龙椅的道路。刘袆的死亡,不过是这台名为“刘宋宗室权力绞肉机”的恐怖机器高速运转时,发出的又一次沉闷而绝望的轰鸣。这台机器,最终绞碎了自己。

第六幕:历史启示录

第一课:认清自我定位是生存第一要义

刘袆最大的错误就是高估了自己在领导和同事心中的地位。在职场中,这种认知错位同样危险——你以为自己是公司不可或缺的核心骨干,实际上可能只是领导眼中随时可替换的螺丝钉。

启示:定期进行自我评估,了解自己在组织中的真实地位和价值,不要被表面的光环所迷惑。

第二了:警惕“被站队”风险

刘袆本人未必真想谋反,但被柳欣慰等人“拥戴”,就等于被迫站队。在今天的职场中,也常有类似的“被站队”现象——你什么都没做,却被归为某位领导的人,结果领导倒台,你也跟着遭殃。

启示:在复杂的组织环境中,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避免被轻易贴上某个派系的标签。

第三课:平台不等于能力

刘袆早期顺风顺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皇室身份这个平台太好了。但平台赋予的光环会让人产生错觉,以为一切成就都是靠自己能力取得的。一旦平台倒塌,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

启示:分清平台价值与个人能力,在顺境中保持清醒,不断提升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课:情绪管理是职场必修课

史书记载刘袆“意常怀怨愤”,这种负面情绪显然被宋明帝察觉到了。在职场中,即使你对领导有意见,把不满写在脸上也是大忌。

启示:学会管理情绪,尤其是在职场中,不要让个人情绪影响专业表现。

第五课:政治嗅觉比能力更重要

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时候“嗅”出危险的能力比办事能力更重要。刘袆恰恰缺乏这种政治嗅觉,在风暴来临前毫无察觉。

启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培养对组织环境的敏感度,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第六课:懂得急流勇退的智慧

刘袆在地位达到顶峰时,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临近。如果他能主动要求降低官职,表现得与世无争,或许能逃过一劫。

启示:在适当的时候选择激流勇退,往往是最好的自保策略。

尾声:带着驴叫声调的王朝荒诞挽歌

当明帝的使者托着那杯“特饮”踏入庐江王府时,刘袆或许会恍惚想起二十多年前那个被封为东海王的深秋午后。那枚小小的金印在父亲手中闪耀着多么诱人的光芒,它承诺了无尽的尊荣与富贵,却像一个狡猾的魔鬼,隐藏了代价的清单——终生的战战兢兢,无法摆脱的猜忌,以及最终,用生命来偿还。

刘宋的龙椅,早已被刘氏皇族的鲜血一遍遍浸染,滑腻得坐都坐不稳。当萧道成在建康城南郊筑起受禅台,正式升起齐字大旗时,他俯视的不过是一座被刘裕子孙们自我消耗殆尽的帝国空壳。那些曾经煊赫不可一世的“猪王”、“杀王”、“驴王”们,连同他们高贵的血统与荒唐屈辱的封号,最终都化为了故纸堆里几行冰冷的墨迹,成为后人嗟叹的历史注脚。

刘袆的悲剧,其核心荒诞性在于:不在于他做了什么,而在于他是什么——一个生在帝王家、却只想过点小确幸安稳日子的“普通人”。在绝对权力面前,连“平庸”和“无害”都成了必须被清除的“不稳定因素”。他如履薄冰、力求“躺平”的一生,最终以血淋淋的方式证明了一个残酷的历史定律:在权力至上的血腥游戏中,风暴眼中固然危险,但那些渴望远离风暴中心、只想在边缘安静吃瓜的人,往往会被第一个卷进去,撕得粉碎。他的故事,是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非典型性”宗室求生失败手册,也是一曲为刘宋王朝敲响的、带着驴叫声调的荒诞挽歌。

仙乡樵主读史至此,有诗咏曰:

铜仙承露本殊荣,忽见腥云卷帝庭。

太尉笏折星斗暗,庐江魄散暮潮倾。

九重自掩手足瘗,千古谁撕青史评?

若使生于闾巷里,何须夜夜畏宫铃!

又有词《高阳台》,叙刘袆及刘宋宗室手足相残旧事:

宫阙云沉,金铺藓老,建康王气阑珊。

玉树声消,谁记东海初冠?

桐阴漫锁垂帘月,料九重、早换冰纨。

最堪惊,柳浪翻时,血溅雕栏。

司空印绶浑如梦,怅逆鳞易犯,鹤驾难还。

诏墨封尘,徒教魄断南冠。

千秋谁解燃萁痛,笑齐梁、尽作烟峦。

剩残碑,冷雨摩挲,字已腥斑。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丹武双绝 她是剑修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龙武帝尊 权力医途 处分我退学,高考又求我回去? 权力之巅 豪门商途璀璨家族的风云岁月 大日我都吞了,你说我练错了? 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快穿之病娇男二黑化了 开局一辆购物车发育全靠卡BUG 赶海:一双紫金瞳,驾驭全球海洋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北宋大丈夫 悟性逆天,我在大秦布道长生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 带着军需仓库穿越古代种田 大明:开局自曝身份,狱友是朱棣 大明官 阿根廷帝国崛起 我的谍战岁月 特工:开局郑耀先和我接头 从超级特工到千古一帝 大秦:自曝穿越,主打一个坦诚 捡了一个县令当当 大秦:我墨家巨子,掀起工业革命 大明:带着老朱去穿越 知否之袁家庶子 我在亮剑搞援助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民国投机者 
最近更新汉疆喋血风云录 带着漫威回北宋 历史中的酒馆 大宋伏魔司 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真理铁拳 岂独无故 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 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 史上最强县令 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 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仙乡樵主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txt下载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最新章节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