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仙乡樵主

首页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 名门艳旅 抗日之铁血使命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大宋泼皮 衣冠不南渡 我在大唐有块田 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 吕布的人生模拟器 大明:带着老朱去穿越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仙乡樵主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文阅读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txt下载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30章 刘宋建平王刘宏:鸡笼山贵公子和皇室狼人杀里的佛系MVP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序幕:建平王的诞生

话说在南朝刘宋的元嘉二十一年(公元444年),建康城(今南京)的春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一个刚满十一岁的小正太刘宏,规规矩矩跪在他爹——大名鼎鼎的宋文帝刘义隆面前,接过了“建平王”的封号和小金库钥匙(食邑二千户)。彼时的他,大概只想着王府的糖葫芦管够,万万没想到,他爹这份沉甸甸的父爱,直接把他送上了帝国c位的VIp观景台——鸡笼山(今南京鸡鸣山)顶!

第一幕:鸡笼山顶级学区房与“爸”气侧漏的爱

别的皇子还在宫里玩泥巴(或者琢磨怎么玩心眼),刘宏同学已经喜提鸡笼山山顶景观大平层!他爹刘义隆大手一挥:给我儿子建!要最好的地段,最美的风景,最壕的配置!史书说他“少而闲素,笃好文籍”,通俗点讲,就是从小是个安静的美男子,爱看书不爱闹腾。这种“别人家的孩子”属性,深得学霸型皇帝老爹的欢心。于是乎,鸡笼山上的建平王府拔地而起,亭台楼阁,山水尽收,堪称当时建康城顶级“学区房+景观豪宅”综合体。

更离谱的是,他爹怕儿子“委屈”,还搞了个特殊待遇:建平王府配置的官吏,官阶统统比其他亲王封国的高一阶! 这操作,简直是把“我偏爱我儿子,你们有意见憋着”写在脸上了。想象一下其他皇子内心的弹幕:“爹!看看我!我才是您失散多年的亲儿子啊!”、“凭啥他刘宏就能在山上喝咖啡看风景,我只能在城里吸尾气?” 酸,是真的酸。

文帝对这个小七的宠爱,那是火箭式提拔——11岁: 封王,喜提豪宅。14岁(元嘉二十四年,447年): 当上了“中护军”,兼职“领石头戍事”。石头城可是拱卫京城建康的超级军事要塞!相当于让一个初中生掌管首都卫戍区大门钥匙!这信任度,爆表了。16岁(元嘉二十六年,449年): 外派镀金,出任“征虏将军、江州刺史”。虽然挂的是将军衔,但主要是去地方上学习怎么当“父母官”,积累基层(高级基层)工作经验。这晋升速度,搁现代就是“坐火箭的管培生”。

刘宏同学在鸡笼山上,一边享受清风明月,饱读诗书,一边俯瞰着帝国的心脏建康城。这份宁静与超然,仿佛置身于权力风暴眼之外的桃源。然而,命运的编剧,最擅长写反转剧。

第二幕:元凶之乱——影帝的自我修养与关键“投名状”

元嘉三十年(453年),刘宋皇室大型伦理惊悚悬疑剧《元凶之乱》血腥上演!太子刘劭,这位狠人,觉得当太子不过瘾,直接抄家伙把他爹宋文帝刘义隆给剁了,自己坐上了龙椅(史上称“元凶”)。建康城瞬间变成大型“狼人杀”现场,刀光剑影,人人自危。

新“狼王”刘劭上位,第一件事就是“收编”兄弟们。刘宏这位深受老爹宠爱的弟弟,自然在重点“关照”名单上。刘劭的刀(或者眼神)架在脖子上:“老弟,识相点,左将军、丹阳尹(相当于首都最高行政长官),干不干?” 形势比人强,刘宏影帝附体,脸上写满“忠诚”,赶紧答应:“哥!亲哥!我干!必须干!” 后来刘劭可能觉得把他放眼皮底下还不够放心,又改任他为“镇军将军、江州刺史”,想把他支开点。

但是! 刘宏同学表面笑嘻嘻,内心mmp。他深知跟着这个弑父篡位的疯子大哥混,迟早药丸。怎么办?得找下家啊!他瞄准了正在外地起兵讨伐刘劭的三哥——武陵王刘骏(后来的孝武帝)。

关键操作来了! 刘宏派出了自己的心腹死士周法道,上演了一出“建康突围记”。周法道怀里揣着啥宝贝?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军事布防图,而是刘骏早年送给刘宏的一个手板(类似于记事用的笏板)!这玩意儿在当时,就相当于一个带有个人印记的“信物”。周法道历经千辛万苦(脑补一下各种躲追兵、钻狗洞),终于把这手板送到了刘骏手上。

刘骏一看这手板,心里门儿清:哟!我那在狼窝里的七弟,这是向我递“投名状”表忠心呢!好同志啊!这块小小的手板,成了刘宏在接下来这场皇室内战中至关重要的“政治保险单”和“免死金牌”的雏形。 这波操作,体现了刘宏在极端危险下的政治智慧和求生欲——满分!

第三幕:孝武朝——在“疯批”老板手下当社畜的生存艺术

刘骏成功干掉刘劭,登基为孝武帝。新老板上任,论功行赏。刘宏凭借那块“救命手板”和关键时刻的站队正确,立刻从“前朝余孽嫌疑人”华丽转身为“开国元勋”!同年(453年)五月,就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副宰相),还领了个光荣任务:去迎接刘骏的生母路惠男太后回宫。这差事,既是信任,也是考验。刘宏完成得漂漂亮亮,进一步巩固了地位。

从此,刘宏开启了在孝武帝刘骏手下当“高级社畜”的职业生涯。这位孝武帝,能力是有的,但疑心病和暴脾气也是出了名的,尤其对自家亲戚,那叫一个心狠手辣,堪称“宗室收割机”。在这种高危老板手下干活,刘宏把“谨小慎微、谦和低调”八个字刻进了dNA里。

他的官是越做越大——孝建二年(455年): 升任尚书令(真正的宰相了),加散骑常侍(皇帝的高级顾问)。中枢大权,尽在掌握。孝建三年(456年): 再加中书监(掌管机要,发布诏令)、卫将军(掌管禁军)。好家伙,军政大权一把抓,位极人臣!

然而,位高权重的刘宏同志,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他把“谦俭周慎”的人设发挥到了极致。

礼贤下士,化身“文化沙龙”主办方: 他的建平王府(可能还是鸡笼山那个豪宅?),大门永远向有才学的文士敞开。管你是世家公子还是寒门才子,只要你有墨水,就能来喝杯茶,吟个诗,论个道。这里成了建康城顶流的“文化俱乐部”、“学术交流中心”。为啥?一来刘宏是真爱文化(人设核心不能崩);二来,这简直是完美的“保护色”!天天跟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混在一起,吟诗作对,风花雪月,孝武帝一看:“嗯,我七弟就是个文艺青年,没啥威胁,放心了。” 这招高,实在是高!把政治风险化解在“文化沙龙”的欢声笑语中。

工作狂魔,细节控晚期: 处理政务?那必须兢兢业业,公平公正,让老板(孝武帝)挑不出一点毛病。史书盖章认证“上甚信仗之”(皇上非常信任倚仗他)。批阅文件?字迹工整得能当字帖!赏赐下属?东西都得先过秤,确保份量十足,绝不多给一点显得自己大方,也绝不少给一点显得自己抠门。分寸拿捏得死死的。

生活简朴,演技时刻在线: 王府里的歌姬舞女?裙子必须比别人家长三寸!主打一个“非礼勿视”,树立道德标兵形象。最经典的段子来了:有一天,孝武帝搞突然袭击(大概率是故意来查岗),跑到刘宏家“体察民情”。皇帝东瞅瞅西看看,溜达到厨房,抬头一看:嚯!房梁上居然挂着去年没吃完的腊肉!再一瞧书桌:摊开的《汉书》边边角角都磨损了,还用浆糊仔细修补过! 孝武帝当场就乐了,拍着刘宏的肩膀(刘宏心里估计咯噔一下)大笑:“吾弟之俭,足羞石崇!”(我弟弟这节俭劲儿,能让历史上那个炫富狂魔石崇羞愧死!)刘宏表面陪着笑,心里估计长舒一口气,后背的冷汗这才敢悄悄流下来:这波“艰苦朴素”的演技,成功过关! 厨房管事和修书小童,年终奖必须加倍!

在孝武帝疯狂屠戮宗室(比如把亲叔叔刘义宣全家送走,把亲兄弟刘诞满门抄斩)的血雨腥风里,刘宏就像狂风巨浪中的一叶扁舟,靠着超高的情商、谨慎到极致的行为艺术和“文化人”的保护伞,硬是稳住了船身,没被老板的疑心病风暴掀翻。他证明了:在疯批老板手下,当个低调、能干、人畜无害(至少看起来)的“佛系社畜”,是能活下来的!

第四幕:流星陨落——鸡笼山的桃花谢了

然而,天妒英才,或者说,老天爷可能觉得他在这人间修罗场待得够辛苦了。大明二年(458年),年仅25岁的刘宏,倒下了。

史载他“少时多病”,鸡笼山上的春风和父皇的宠爱,或许暂时压住了病魔。但多年在权力巅峰如履薄冰的殚精竭虑,如同慢性毒药,最终耗尽了这位青年贤王的生命力。病来如山倒,他只能辞去尚书令的重担。

孝武帝刘骏闻讯,表现出少有的焦急和悲痛。他大概也明白,这个弟弟是真心实意帮他干活,还特别省心不添乱的好帮手。他立刻加授刘宏开府仪同三司(古代臣子的最高荣誉之一,可以建立自己的高级幕府,仪仗等同三公)的头衔,希望能冲冲喜。可惜,诏书送达时,刘宏已经油尽灯枯,甚至来不及正式拜受这份最后的殊荣,便溘然长逝。

建康城为之震动。孝武帝的悲痛看起来情真意切:他亲自跑到灵前哭祭,并且定下规矩,每月初一(朔)、十五(望)必到刘宏灵前致祭。 这待遇,在帝王家实属罕见。他还亲自提笔,为这位弟弟撰写了墓志铭。追赠侍中、司徒,赐予谥号“宣简”。谥法解:“布德执义曰宣”(传播仁德,坚守道义);“行见中外曰简”(品行端正,表里如一,内外认可)。这个谥号,精准概括了刘宏短暂而闪耀的一生。

葬礼极尽哀荣。据说下葬那天,鸡笼山上他曾经读书看风景的地方,满山的桃花仿佛一夜之间凋零殆尽,似乎在为这位早逝的贵公子送行。这抹刘宋宗室血腥画卷中难得的亮色,终究熄灭了。

第五幕:宿命轮回——儿子景素与“贤名”的诅咒

刘宏走得早,留下一个儿子,刘景素,继承了建平王的爵位。

历史有时残酷得像一场轮回。刘景素完美继承了父亲的基因和爱好:好文、礼士、有声望。 他也学着父亲的样子,广交文士,门下宾客众多,在宋末朝野间赢得了很好的名声,堪称“建平王2.0版”。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位谦和儒雅的宣简王。

然而,时代变了。刘宋王朝到了末期(后废帝刘昱在位时),政治更加黑暗混乱,猜忌之风尤甚。刘景素的贤名和人望,在猜忌成性的后废帝眼中,不再是“保护色”,反而成了“威胁值”爆表的信号灯——“你这么得人心,是不是想造反?”

元徽四年(476年),悲剧重演,且更加惨烈。 后废帝刘昱听信谗言,认定刘景素要谋反。不管有没有真凭实据,屠刀已然举起。刘景素被逼无奈,在京口(今镇江)起兵反抗,但很快兵败。曾经门庭若市的建平王府,如今成了修罗场。年轻的刘景素,步了刘宋无数宗室的后尘,兵败被杀。 建平王的爵位,随着他的人头一同滚落尘埃。

讽刺的是,据说绝望中的刘景素,曾翻出父亲刘宏珍藏的、当年孝武帝赐予的某件信物(可能是玉玦之类象征信任或权力的东西),试图用它来证明清白或求援。 他大概以为,这件曾庇护父亲在风暴中幸存的“护身符”,也能保佑自己。然而,时移世易,这件“护身符”在猜忌的狂潮中,非但没有显灵,反而更像一道催命符,加速了他的灭亡。 父亲的“贤德”是乱世中的生存之道,到了儿子这里,“贤名”却成了催命的诅咒。这历史的黑色幽默,何其残酷。

第六幕:现代启示录

第一课:专业能力是永不贬值的硬通货

在刘宋朝廷,宗室身份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特权,也带来危险。真正让刘宏站稳脚跟、赢得暴君哥哥不得不依赖的,是他卓越的行政能力和处理政务的出色水平。在今天,无论你的背景、关系多么强大,真才实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你最长久的“护身符”和晋升阶梯。老板可以不喜欢你的性格,但离不开你的能力。

第二课:姿态往往决定命运走向

刘宏的“谦逊周慎”,并非虚伪的表演,而是深刻理解权力场运行规则后的一种清醒和自律。在职场中,过度的张扬、炫耀,轻易地暴露野心,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引来明枪暗箭。适当的低调、谦和,不仅能保护自己,也能赢得更多人的好感和支持。所谓“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第三课:关键时刻的站队,需要原则与灵活的统一

刘宏在刘劭政变中的选择,完美诠释了何为“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原则是:忠于社稷,反对弑君逆贼。灵活是:不硬碰硬,选择最稳妥有效的方式传递立场。在现实职场中,当面临派系斗争或方向选择时,坚守底线是根本,但如何智慧地表达立场、保护自己,则需要极高的情商和策略。

第四课:把握时机是最高级的艺术

刘宏的早逝是不幸,但从其个人名节保全的角度看,他在声望巅峰时离去,避免了日后可能的政治污点。这启示我们,人生不仅要懂得“进”的勇气,也要懂得“退”的智慧,在合适的时机做出正确的选择,无论是争取机会,还是急流勇退,都至关重要。

第五课:人际关系需要用心、用情经营

刘宏与孝武帝的关系,超越了冰冷的君臣之纲。那份通过“手板”传递的情谊,是基于平日真诚交往积累的信任。在职场中,建立真诚、可靠的人际关系网络,而非纯粹的功利交换,往往能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第六课: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

刘宏的英年早逝,也给现代人敲响了警钟。无论事业多么成功,才华多么横溢,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作为支撑,一切都将归零。在奋力拼搏的同时,务必珍惜和管理好自己的身心健康。

尾声:浊世白月光,难照深渊暗

回望刘宏的一生,在刘宋宗室这个着名的高危职业圈里,他绝对算得上一个奇迹。

文帝的宠儿到孝武的肱骨: 从鸡笼山上那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有点“开挂”嫌疑的少年亲王,到在“疯批”老板孝武帝手下成功苟住并身居高位的帝国宰相,他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靠的不是武力或阴谋,而是“文德立身”和“谦谨周慎”的生存智慧。他像一道清流,短暂地冲淡了皇室倾轧的血腥味。

罕见的善终者: 看看他爹宋文帝刘义隆的十九个儿子(太祖七子)的结局吧!被兄弟杀、被侄子杀、被皇帝杀、早夭……真正没死于非命的,连同刘宏在内,只有区区五人! 他是这血腥棋局中罕见的全身而退者(虽然天不假年)。史官在记录孝武帝屠杀亲兄弟刘诞时,忍不住对比感叹:“太祖七子,唯宏善终”。这句话背后,是沉甸甸的悲凉和对刘宏处世之道的肯定。

早逝的隐喻与家族的宿命: 他25岁的早逝,仿佛一个时代的隐喻。随着这位最后的“调和者”、“缓冲器”的离去,孝武帝对宗室的屠戮更加肆无忌惮,刘宋王朝也加速滑向更深的深渊。而他唯一的儿子刘景素,虽承袭父风,却最终被“贤名”反噬,惨死刀下。刘宏的成功经验,无法复制给他的后代。 这父子两代建平王的命运,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悲剧图景:在极端权力绞杀的环境下,个人的贤德或许能带来一时的幸运(善终),却如同风中残烛,无法照亮家族前路的黑暗,更无法扭转整个系统崩坏的宿命。 “宣简”这个美好的谥号,最终像一道精致的伤疤,刻在青史之上,成为那个黑暗时代里,一抹既令人感慨又充满无奈叹息的“白月光”。他证明了乱世中德行是可能的生存策略,却也用家族的结局证明了,这策略的脆弱与宿命的强大。

鸡笼山的桃花开了又谢。后世有人路过那片曾经的王府废墟,或许还能拾到半卷残破的诗稿。有老人说,那是宣简王当年手植的紫藤,年年花开如瀑,凄艳异常。当乌鸦啄食刘景素遗骸的阴影掠过,它们爪下偶尔闪过的玉玦碎片,在惨淡的日光下,折射出的,是与当年鸡笼山琉璃瓦上同样冰冷的光泽。这抹亮色,终究未能刺破刘宋宗室那深不见底的、被鲜血浸透的宿命深渊。浊世贤王,终究只是血色长河中,一颗短暂闪烁、旋即湮灭的星。

仙乡樵主读史至此,有诗咏曰:

鸡笼山月漱清湍,瘦影扶危白玉阑。

文藻江东光灼夜,青编散作砚秋寒。

又有词《绮罗香》,拟建平王病中作:

药盏量愁,芸编啮蠹,深锁建平朱户。

曾踏春城烟雨,玉珂争路。

袖底谏、焚草霜痕;烛中魄、匡时刀俎。

怎禁他、瘦骨筛风,檐牙铁马说颦鼓。

浮生廿载逆旅。看尽槐根蚁战,烂柯终悟。

琼树昆台,都付断烟荒圄。

幸残简、暗拭星芒;尚能映、清辉襟素。

最堪听、万壑松涛,夜寒吹雪去。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武道凌天 我一个神豪,当渣男很合理吧 虚空塔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我不是戏神 我接受联姻离开后,言总哭红眼 天灾第十年跟我去种田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庶得容易 绍宋 明尊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庶子夺唐 重回中学:成为学霸之路 重生宝可梦,从独角虫开始 蛊真人 道士不好惹 重逢,凌先生的偏爱 快穿之病娇男二黑化了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黄埔忠魂:从淞沪到缅北 抗日之铁血使命 北宋大丈夫 都穿越了,带超级军火库不过分吧 谍云重重 民国之谍影风云 悟性逆天,我在大秦布道长生 军工科技 寒门崛起 抗战之烽火燃血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南宋第一卧底 长夜谍影 爸,这好像是北宋 抗日之谍海大英雄 重生之战神吕布 穿进种田文里,我不想靠才华科举 我在亮剑搞援助 
最近更新汉疆喋血风云录 带着漫威回北宋 历史中的酒馆 大宋伏魔司 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真理铁拳 岂独无故 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大明辽国公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仙乡樵主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txt下载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最新章节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