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 府门传诏起波澜
初夏的荣国府笼罩在一片和煦晨光中,潇湘馆的竹影在窗纸上轻轻晃动,黛玉正坐在妆台前,由紫鹃为她梳理发鬓。乌润的青丝如瀑般垂落,发间别着一支素雅的碧玉簪,正是前日贾母特意赏下的。
“姑娘,昨儿个太太让人送来的新茶,说是雨前龙井,要不要沏上一壶?”紫鹃一边将最后一缕发丝绾好,一边轻声问道。
黛玉抬手抚了抚鬓角,目光落在窗外初开的石榴花上,轻声道:“先放着吧,等宝玉来了再说。”话音刚落,就见茗烟气喘吁吁地跑进门来,脸上带着难掩的喜色。
“二爷!姑娘!大喜啊!宫里派公公传旨来了,这会儿已经到府门口了!”茗烟跑得满脸通红,说话都带着颤音。
宝玉正从外面进来,闻言连忙问道:“传旨?可是关于栖霞山那件事?”他昨日才陪黛玉回府,今日便有圣旨临门,想来定是忠顺王爷在皇上面前说了好话。
黛玉也站起身,随手拿起一件月白披风披上,叮嘱紫鹃:“把前日收拾好的那盒雨前龙井带上,若公公赏赐,也好回礼。”两人快步往府门口走去,远远就见一群人簇拥着一位面生的太监站在影壁前,贾政和贾母已带着众人躬身等候。
“圣旨到——荣国府贾宝玉、林黛玉接旨!”太监尖细的嗓音划破清晨的宁静,宝玉和黛玉连忙上前跪下,额头贴在冰凉的青石板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江南金陵秘藏一案,荣国府贾宝玉、林黛玉深明大义,协查贪官罪证有功,特赏贾宝玉五品同知衔,赐锦缎十匹、白银百两;林黛玉贤淑聪慧,特赐‘慧心淑慎’匾额一方,赏珍珠钗钏一副。另念荣国府世代忠良,着贾政即刻进京述职,听候任用。钦此。”
“臣等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齐声叩拜,声音里满是欣喜。宝玉起身时,指尖不小心碰到黛玉的衣袖,两人相视而笑,眼中都藏着释然。
传旨太监笑眯眯地将圣旨交到贾政手中,又特意看向宝玉和黛玉:“宝二爷、林姑娘,咱家在京里就听说二位的事迹了,真是年少有为啊。”贾母连忙上前递上沉甸甸的荷包,笑着道:“有劳公公跑这一趟,里面些须薄礼,还请公公笑纳。”
太监假意推辞了几句便收下了,又说了些吉祥话,才带着随从离去。送走太监后,贾母拉着宝玉和黛玉的手,笑得合不拢嘴:“真是老天保佑,咱们贾府总算又有了起色!”王夫人也凑上来,细细打量着黛玉,语气比往日亲热了许多:“林姑娘真是咱们府里的福星,往后可得常去我那里坐坐。”
黛玉微微屈膝行礼,温声道:“多谢太太夸奖,都是托老太太和太太的福。”宝玉则被贾政拉到一旁,叮嘱道:“圣上恩典厚重,你往后行事更要谨慎,切不可再像从前那般任性。”宝玉连连应下,心里却想着要尽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甄府老爷。
回到潇湘馆,紫鹃早已沏好了新茶。宝玉端起茶杯,却没心思喝,兴奋地对黛玉道:“林妹妹,没想到圣上竟会赏赐这么多东西,还有那个匾额,真是太抬举咱们了。”
黛玉轻轻搅动着茶杯里的茶叶,眼神却有些凝重:“圣上的恩典固然可喜,但我总觉得有些不安。你看,爹爹突然要进京述职,会不会和这件事有关?”她想起前日甄府老爷说的,那些涉案官员的亲友在朝中颇有势力,如今他们受了赏赐,说不定已被那些人记恨上了。
宝玉闻言也冷静下来,沉吟道:“你说得有道理。昨日我听茗烟说,金陵城里还有些官员在私下议论,说咱们多管闲事。看来这赏赐背后,怕是藏着不少暗流。”正说着,就见袭人匆匆走来,神色慌张地说道:“二爷,姑娘,甄府管家来了,说有急事要见二位,此刻正在外书房等着呢。”
两人心中一紧,连忙往外书房走去。刚进门,就见周管家脸色苍白地站在屋里,见到他们便连忙上前:“宝二爷,林姑娘,不好了!我家老爷被按察使府的人带走了!”
“什么?”宝玉惊得站起身来,“好端端的,按察使为何要抓甄世伯?”
周管家叹了口气,递上一封书信:“今早按察使府突然派人来,说有人举报我家老爷私藏官银,不由分说就把老爷带走了。这是老爷临走前偷偷让人送来的信,说此事定与那些涉案官员的余党有关,让二位务必小心。”
黛玉接过书信,飞快地浏览着,指尖微微发颤。信上的字迹潦草,显然是仓促写就,末尾还特意提到“留意府中内鬼,秘藏之事未绝”。她抬头看向宝玉,眼中满是忧虑:“看来那些人是不甘心失败,转而报复甄世伯了。按察使前几日还帮着咱们牵制知府,今日却突然动手,这里面定然有猫腻。”
宝玉握紧拳头,沉声道:“咱们不能坐视不管。茗烟,你立刻去按察使府打听消息,看看究竟是谁举报的甄世伯。林妹妹,你陪我去一趟荣庆堂,把这事告诉老太太和父亲,请他们拿个主意。”
两人快步来到荣庆堂,贾母和贾政正在翻看圣旨,见到他们神色凝重,连忙问道:“出什么事了?可是圣旨有什么不妥?”
宝玉将甄府之事一五一十地说了,贾政听完眉头紧锁:“按察使向来公正,怎会突然抓人?怕是有人在背后捣鬼。只是如今圣上下了旨意让我进京,我若是贸然插手,恐怕会落人口实。”
贾母也面露难色:“甄府这事牵连重大,咱们刚受了圣上恩典,若是出了差错,岂不是辜负了圣恩?但甄老爷毕竟是为了咱们共同的事才遭难,咱们也不能不管。”
黛玉轻声道:“老太太,老爷,依我看,此事不宜声张。按察使既然敢抓人,定是有‘证据’在手,咱们贸然去求情,反而会让他们抓住把柄。不如先让茗烟打听清楚举报之人是谁,再从长计议。另外,甄老爷信中提到府中有内鬼,咱们也得留意府里的动静,免得再出什么岔子。”
贾政点头赞同:“林姑娘说得有理。宝玉,你立刻让人去查举报之人的底细,务必隐秘行事。我这就写信给京里的老友,让他们帮忙打听按察使府的动静。”
众人商议妥当,宝玉便急匆匆地去安排,黛玉则留在荣庆堂,陪着贾母说话。贾母拉着她的手,轻声道:“好孩子,委屈你了。这段时间跟着宝玉担惊受怕,如今又出了这档子事。”
黛玉眼眶微微泛红,却还是强笑道:“老太太言重了。我和宝玉本就该互相扶持,再说甄世伯也是为了公义,咱们岂能袖手旁观?”正说着,就见紫鹃匆匆走来,在黛玉耳边低语了几句。
黛玉脸色微变,对贾母道:“老太太,紫鹃说府里刚买的丫鬟中,有一个形迹可疑,前几日曾偷偷溜进藏书阁附近。”
贾母眼神一沉:“竟有此事?看来甄老爷说的内鬼,果真在咱们府里。你去告诉宝玉,让他好好查查这个丫鬟的来历,千万不能打草惊蛇。”
黛玉应下,转身往外走去。阳光透过回廊的雕花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可她心里却一片冰凉。本以为栖霞山之事已尘埃落定,没想到更大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第二折 密查内鬼露端倪
荣国府的午后格外安静,蝉鸣声从院墙外传来,带着几分慵懒。宝玉正坐在怡红院的书房里,听茗烟汇报打听来的消息。
“二爷,按察使府那边说,举报甄老爷的是个匿名的书生,只留下了一封书信,说甄府私藏了前朝秘藏中的银两。小人还打听着,昨日有个穿着官服的人去见过按察使,听说是京里来的。”茗烟低着头,语气十分谨慎。
宝玉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沉思道:“京里来的人?莫非是那些涉案官员的后台?看来他们是想通过打压甄府,来警告咱们。”他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贾琏,“琏二哥,你在金陵人脉广,能不能查查那个京里来的人的底细?”
贾琏刚从外面回来,脸上带着疲惫:“我已经让人去查了,听说那人是户部侍郎的亲信,前日刚到金陵。户部侍郎正是之前被抓的金陵知府的表兄,这其中的关系不言而喻。”
黛玉端着一碗冰镇酸梅汤走进来,递给宝玉:“先喝点解暑,刚从老太太那里过来,她说让咱们先别轻举妄动,等父亲的信从京里寄回来再说。”她看向贾琏,“琏二哥,府里那个形迹可疑的丫鬟,查到什么了吗?”
贾琏叹了口气:“查到了一些。这个丫鬟是上个月王善保家的引荐进来的,说是她远房侄女,名叫春桃。前几日确实有人看到她在藏书阁附近徘徊,还试图打听藏书阁的钥匙放在哪里。”
“王善保家的?”宝玉皱起眉头,“她不是邢夫人的陪房吗?怎么会突然引荐丫鬟进来?”
黛玉眼神微冷:“怕是邢夫人那边也被人钻了空子。王善保家的向来爱贪小便宜,说不定是被人收买了,才把这个春桃安插进府里。”她思索片刻,“咱们得想个法子试探一下春桃,看看她到底想干什么。”
正在这时,平儿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个香囊:“二爷,姑娘,这是刚才在春桃房里搜到的,里面除了香料,还有一张纸条。”
宝玉接过香囊,倒出里面的纸条展开一看,上面用炭笔写着几行模糊的字:“藏书阁东侧第三架,未见《金陵志》。”字迹歪歪扭扭,显然是仓促写就。
“果然是冲着《金陵志》来的!”贾琏怒声道,“看来他们还没死心,想把《金陵志》抢到手,销毁证据!”
黛玉却摇了摇头:“《金陵志》咱们早就藏在老太太房里的密室了,他们就算找到藏书阁也没用。我看他们是想确认《金陵志》是否还在府里,若是不在,恐怕会有更狠的招数。”她看向宝玉,“不如咱们就顺水推舟,故意放出消息,说《金陵志》还在藏书阁,看看他们下一步会怎么做。”
宝玉眼睛一亮:“这主意好!茗烟,你去散布消息,就说二爷我昨日还在藏书阁翻看《金陵志》。琏二哥,你让人在藏书阁附近埋伏好,只要春桃敢去,就当场拿下。”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到了傍晚时分,茗烟匆匆回报:“二爷,春桃果然上钩了!刚才小人看到她偷偷溜出院子,往藏书阁去了!”
宝玉和黛玉连忙跟着贾琏往藏书阁走去,远远就见藏书阁的门虚掩着,里面隐约有动静。埋伏在周围的仆妇们屏息凝神,只等春桃现身。
过了一会儿,就见一个穿着青布衣裙的丫鬟从里面出来,手里拿着一个布包,神色慌张地往回走。“就是她!”贾琏低喝一声,仆妇们立刻冲上前,将春桃按倒在地。
春桃吓得脸色惨白,挣扎着喊道:“你们干什么?放开我!我是府里的丫鬟!”
宝玉走上前,拿起她掉在地上的布包打开一看,里面空空如也。“你在藏书阁找什么?是谁让你来的?”宝玉眼神锐利,紧紧盯着春桃。
春桃咬着嘴唇,不肯说话。黛玉蹲下身,轻声道:“我知道你是被人胁迫的。若是你肯说实话,我们可以饶了你,还会送你回家。但若是你执意不说,等送到官府,定是死罪一条。”
春桃的身体微微颤抖,眼泪掉了下来:“我……我是被王善保家的逼的。她说若是我不帮她找《金陵志》,就把我爹娘卖到外地去。我也是没办法啊!”
“王善保家的?她为何要找《金陵志》?”黛玉追问道。
“我不知道,她只说找到这本书,就能得到一大笔钱。前几日有个陌生人来找她,给了她一锭银子,让她盯着二爷和姑娘的动静,还让她找机会进藏书阁找书。”春桃哭着说道,“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求二爷和姑娘饶了我吧!”
贾琏气得脸色发青:“好个王善保家的!竟敢勾结外人害府里!我这就去找邢夫人理论!”
宝玉连忙拦住他:“琏二哥,别急。现在还不是打草惊蛇的时候,咱们得先稳住王善保家的,看看她背后的人到底是谁。”他吩咐仆妇,“把春桃带下去,好好看管,别让她走漏了消息。”
众人往回走时,黛玉轻声道:“王善保家的只是个棋子,她背后的人肯定是京里来的那些势力。他们找不到《金陵志》,定会对甄世伯下手更狠,咱们得尽快想办法救甄老爷出来。”
宝玉点头:“明日我就去按察使府,假意说愿意用《金陵志》换甄世伯,看看他们会不会露出马脚。”
黛玉却摇头:“不可,你若是去了,定会落入他们的圈套。不如让我去吧,我一个女子,他们未必会起疑心。再说我和甄世伯没有直接关联,就算有什么意外,也不会牵连府里。”
宝玉立刻反对:“不行!太危险了!我绝不能让你去冒险。”
“现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了。”黛玉眼神坚定,“甄世伯是为了咱们才遭难,咱们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出事。你放心,我会小心的,若是有什么不对劲,我会立刻让人给你报信。”
两人争执不下,最后贾琏提议:“不如这样,明日让林姑娘去按察使府求情,我带着护院在附近接应。宝玉你留在府里,若是有什么动静,立刻去通知按察使府的属官,咱们里外配合,应该能万无一失。”
宝玉沉思片刻,终于点头:“好,就这么办。但你一定要小心,若是有任何危险,立刻撤退,别管甄世伯了。”
黛玉笑了笑,眼中满是暖意:“我知道分寸。你放心,我不会有事的。”
回到潇湘馆,紫鹃正在收拾东西,见黛玉回来,连忙问道:“姑娘,事情怎么样了?春桃招了吗?”
黛玉点了点头,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又让紫鹃准备一套素净的衣裙:“明日去按察使府,穿得朴素些,免得引人注目。”
紫鹃眼眶泛红:“姑娘,明日太危险了,您还是别去了吧。让二爷或者琏二爷去不行吗?”
“不行,只有我去最合适。”黛玉语气坚定,“你别担心,有贾琏在外面接应,不会有事的。对了,把我父亲留下的那枚玉佩带上,若是遇到麻烦,或许能派上用场。”
夜深了,潇湘馆的灯火依旧亮着。黛玉坐在窗前,看着天上的明月,心里思绪万千。她知道明日之行凶险万分,但为了救甄世伯,为了不让宝玉陷入险境,她必须去。窗外的蝉鸣声渐渐稀疏,她拿起桌上的《金陵志》,轻轻抚摸着封面,心中暗暗祈祷:希望明日一切顺利。
第三折 按察使府探虚实
次日清晨,天色微亮,黛玉便起身梳洗完毕,换上了一身素净的青布衣裙,发间只别着一支简单的银簪。紫鹃将那枚刻着“林氏”字样的玉佩系在她腰间,眼眶红红的说道:“姑娘,您一定要小心啊,若是有什么事,就把这玉佩扔出去,咱们的人看到了就会接应您。”
黛玉拍了拍她的手,轻声道:“别担心,我会平安回来的。你在家好好等着,若是宝玉过来,就让他别担心。”说完,便跟着贾琏安排好的仆妇往按察使府走去。
按察使府坐落在金陵城的中心地带,朱红色的大门前站着两名威武的侍卫,腰间佩着长刀。黛玉上前,轻声对侍卫道:“烦请通报一声,荣国府林黛玉求见按察使大人,有要事相商。”
侍卫上下打量了她一番,见她穿着朴素却气度不凡,便转身进去通报。没过多久,侍卫出来道:“大人请您进去。”
黛玉跟着侍卫走进府中,穿过几重院落,来到一座宽敞的厅堂。按察使周大人正坐在堂上,身穿绯色官服,面容严肃。见到黛玉进来,只是微微点头:“林姑娘请坐。不知姑娘今日前来,有何要事?”
黛玉屈膝行礼,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轻声道:“大人,民女今日前来,是为甄府老爷之事。甄老爷素来正直,绝不会私藏官银,还请大人明察。”
周大人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淡淡道:“林姑娘,本官办案向来讲究证据。如今有人举报甄府私藏官银,且有证人证词,本官岂能轻易放过?”
“不知大人所说的证人是谁?证词又是什么?”黛玉追问道,“民女与甄府素有往来,从未听说甄老爷有私藏官银之事,怕是有人故意陷害。”
周大人眼神闪烁了一下,沉声道:“证人乃是匿名举报,证词涉及机密,不便透露。林姑娘还是请回吧,本官定会秉公办理。”
黛玉心中一动,知道周大人定是有什么隐瞒,便站起身,从袖中取出一个锦盒:“大人,这是民女家中祖传的一块玉佩,虽不值什么钱,但也是一片心意。还请大人通融一下,给甄老爷一个辩解的机会。”
周大人瞥了一眼锦盒,见里面的玉佩温润通透,显然是件珍品,却还是摆手道:“林姑娘不必多礼,本官不吃这一套。若是没有其他事,姑娘请回吧。”
就在这时,堂后突然走出一个穿着蓝色长衫的男子,约莫四十多岁,眼神阴鸷。他看了黛玉一眼,对周大人道:“大人,既然林姑娘这么关心甄府的事,不如就让她见见甄老爷,也好让她死了这条心。”
周大人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也好,就让林姑娘去见见甄老爷,免得她总以为本官冤枉了好人。”
黛玉跟着侍卫往后院走去,心中暗自警惕。刚才那个蓝衫男子看起来气度不凡,绝不是按察使府的普通属官,想必就是京里来的那个户部侍郎的亲信。看来他们是想通过自己,逼宝玉交出《金陵志》。
来到后院的牢房前,一股浓重的霉味扑面而来。甄府老爷穿着囚服,头发散乱,脸上还有几道伤痕,显然是受了刑。见到黛玉进来,他惊讶地睁大眼睛:“林姑娘,你怎么来了?这里危险,快出去!”
“甄世伯,您受苦了。”黛玉看着他的模样,心疼得红了眼眶,“我们已经查到是有人故意陷害您,您再坚持几天,我们一定会想办法救您出去。”
甄府老爷摇了摇头,压低声音道:“姑娘快走!他们是故意让你来见我的,就是想让你传话给宝玉,逼他交出《金陵志》。那些人手段狠辣,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你千万别上他们的当!”
就在这时,刚才那个蓝衫男子走了进来,冷笑一声:“甄老爷倒是明白人。林姑娘,只要你让贾宝玉把《金陵志》交出来,我们就放了甄老爷,否则,甄老爷恐怕就要在牢里待一辈子了。”
黛玉强作镇定,看着他道:“《金陵志》在宝玉那里,我做不了主。不过我可以回去跟他商量,只是你们得先放了甄老爷,否则就算我们交出《金陵志》,你们也未必会信守承诺。”
蓝衫男子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林姑娘倒是挺聪明。这样吧,三日之后,让贾宝玉带着《金陵志》来栖霞山落星岩交换,若是少了一样,别怪我们对甄老爷不客气。”
黛玉点头:“好,我会转告宝玉。但你们若是敢伤害甄老爷,就算拼了性命,我们也不会放过你们。”说完,便转身往外走。
走出按察使府,黛玉长长舒了一口气,见贾琏带着护院在不远处的茶馆等候,便快步走了过去。贾琏见她平安出来,松了口气:“怎么样?他们有没有为难你?”
“没有,只是他们让宝玉三日之后带着《金陵志》去栖霞山落星岩交换甄世伯。”黛玉坐下喝了口茶,“刚才那个蓝衫男子是京里来的,眼神阴鸷,看起来很不好对付。他们肯定在栖霞山设了埋伏,就等着咱们上钩。”
贾琏皱起眉头:“这可怎么办?若是不去,甄世伯肯定会有危险;若是去了,又怕落入他们的圈套。”
黛玉思索道:“他们想要的是《金陵志》,咱们可以做一本假的给他们。另外,咱们得赶紧通知忠顺王爷,让他派些人手过来接应。只是忠顺王爷远在京城,三日之内恐怕赶不及。”
“不如咱们去找按察使府的李通判?”贾琏提议,“李通判为人正直,前几日还帮着咱们牵制知府,说不定他能帮上忙。”
黛玉点头:“也好,咱们现在就去李通判府。若是能说动他在暗中相助,咱们就多了几分把握。”
两人立刻起身往李通判府走去。李通判听闻他们的来意,沉吟片刻道:“那些京里来的人后台很硬,连周大人都要让他们三分。不过甄老爷是冤枉的,我也不能坐视不管。这样吧,三日之后我带着府里的捕快去栖霞山附近埋伏,若是他们敢动手,我就以缉拿要犯的名义出面,帮你们解围。”
黛玉和贾琏连忙道谢。离开李通判府后,贾琏道:“有李通判帮忙,咱们就放心多了。我现在就去安排人做假的《金陵志》,你先回府跟宝玉商量一下具体的对策。”
黛玉回到荣国府时,宝玉早已在潇湘馆等候,见到她平安回来,一把抓住她的手,焦急地问道:“怎么样?他们有没有对你怎么样?”
黛玉笑着摇了摇头:“我没事,你别担心。他们让你三日之后带着《金陵志》去栖霞山落星岩交换甄世伯。”她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咱们已经安排好了,做一本假的《金陵志》给他们,李通判还会带着捕快在附近接应。”
宝玉松了口气,紧紧抱住黛玉:“幸好你没事,吓死我了。三日之后我去交换,你留在府里,千万别跟着去。”
黛玉却摇头:“不行,我得跟你一起去。那些人见过我,若是我不在,他们定会起疑心。再说有我在,说不定还能帮上忙。”
宝玉拗不过她,只好点头:“好,那你一定要跟在我身边,不许离开半步。”
接下来的三日,荣国府上下都在忙碌着。贾琏找人做了一本假的《金陵志》,封面和真本一模一样,里面却都是空白的纸页。茗烟则带着护院去栖霞山附近探查地形,摸清了落星岩周围的环境。李通判也悄悄安排好了捕快,只等三日之后动手。
第三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宝玉和黛玉就带着假的《金陵志》出发了。宝玉穿着一身藏青色劲装,腰间佩着匕首,黛玉则穿着便于行动的骑装,头发高高束起。贾琏带着二十名护院在后面跟着,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随时准备接应。
来到栖霞山脚下,远远就见落星岩附近站着十几个黑衣人,正是蓝衫男子带来的人。宝玉和黛玉翻身下马,拿着《金陵志》走上前。
“《金陵志》带来了吗?”蓝衫男子走上前,眼神警惕地盯着他们。
宝玉举起手中的书:“带来了,先放了甄世伯。”
蓝衫男子挥了挥手,两个黑衣人押着甄府老爷走了出来。甄府老爷见到宝玉和黛玉,急声道:“别管我,快走吧!他们设了埋伏!”
蓝衫男子冷笑一声:“敬酒不吃吃罚酒!把书扔过来,否则我现在就杀了甄老爷!”
宝玉刚要扔书,黛玉突然喊道:“等等!我要先确认甄世伯是不是安全的!”她走上前,仔细打量着甄府老爷,见他只是受了些轻伤,才松了口气。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李通判带着捕快冲了过来:“住手!奉按察使大人之命,缉拿要犯!”
黑衣人见状,顿时慌了神。蓝衫男子怒声道:“没想到你们竟然敢请救兵!给我上!杀了他们!”
护院们立刻冲上前,与黑衣人缠斗起来。宝玉趁机拉起甄府老爷,护着黛玉往后退。蓝衫男子见势不妙,想要带着《金陵志》逃跑,却被贾琏拦住。两人打斗起来,贾琏武艺高强,没几个回合就将蓝衫男子打倒在地,捆了起来。
黑衣人见头领被抓,纷纷投降。李通判让人将他们全部押起来,笑着对宝玉和黛玉道:“多亏了二位,才能将这些乱臣贼子一网打尽。”
宝玉和黛玉连忙道谢。甄府老爷看着他们,感激地说道:“多谢二位救命之恩,若不是你们,我恐怕早就没命了。”
三人笑着往回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温暖而明亮。黛玉看着身边的宝玉,心中满是释然。这场危机终于化解了,只是她知道,这只是开始,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势力,绝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第四折 京中密信藏深意
回到荣国府,贾母和贾政早已在府门口等候。见到甄府老爷平安归来,贾母笑着道:“真是老天保佑,总算把你救回来了。”甄府老爷连忙上前道谢,眼眶泛红:“多亏了老太太和二位的帮助,此恩此德,我甄某永世不忘。”
众人走进府中,来到荣庆堂。贾政让人备好茶水,问道:“甄兄,那些人在牢里有没有对你严刑逼供?他们还问了些什么?”
甄府老爷喝了口茶,缓缓道:“他们主要是问《金陵志》的下落,还说只要我交出《金陵志》,就放我出去,还会给我一大笔钱。我假意答应,才趁机写了封信让下人送出去。不过我在牢里听到他们议论,说京里的户部侍郎已经派人去京城活动了,想要翻案。”
贾政脸色微变:“户部侍郎?他可是朝中重臣,若是他从中作梗,恐怕事情会变得棘手。”他想起前日收到的京中老友的信,信中说户部侍郎正在皇上面前诋毁荣国府,说他们私藏秘藏,意图不轨。
黛玉轻声道:“户部侍郎是金陵知府的表兄,他这么做,肯定是为了给金陵知府报仇。咱们得尽快把蓝衫男子和那些黑衣人的供词送到忠顺王爷手中,让他在皇上面前禀明真相,免得被户部侍郎颠倒黑白。”
宝玉点头:“我这就让人把供词整理好,派人送往京城。另外,甄世伯,您还是先回府休息吧,等身体好了,咱们再商议后续的事情。”
甄府老爷起身道谢,跟着周管家离开了荣国府。看着他们的背影,贾母叹了口气:“这京城的水真是太深了,咱们荣国府想要安安稳稳地过日子,看来是难了。”
正说着,就见一个小厮匆匆跑进来,递给贾政一封书信:“老爷,京里来的急信!”
贾政接过书信,飞快地浏览着,脸色越来越凝重。宝玉和黛玉对视一眼,心中都有些不安。
“父亲,怎么了?”宝玉忍不住问道。
贾政放下书信,沉声道:“京里的老友来信说,户部侍郎在皇上面前说了咱们不少坏话,还说咱们私藏《金陵志》,意图谋反。皇上虽然没有相信,但也让忠顺王爷彻查此事。另外,圣上还下旨,让我即刻进京,解释清楚栖霞山秘藏的事情。”
黛玉心中一紧:“户部侍郎竟然这么大胆,敢在皇上面前诬陷咱们谋反!看来他是狗急跳墙了。”
贾母也皱起眉头:“谋反可是大罪,若是被圣上相信了,咱们荣国府就彻底完了。贾政,你明日就动身进京,一定要在皇上面前把事情说清楚。”
贾政点头:“我知道。只是我走了之后,府里的事情就交给你和琏儿了。宝玉,你在家要好好听话,别再惹事,照顾好林姑娘和老太太。”
宝玉连忙应下:“父亲放心,我会照顾好家里的。您在京里也要小心,若是有什么事,立刻让人送信回来。”
当晚,贾政就开始收拾行李,准备明日进京。黛玉和宝玉来到贾政的书房,见他正在整理文书,便走上前。
“父亲,这是蓝衫男子和黑衣人的供词,您带上京,交给忠顺王爷,也好帮您在皇上面前辩解。”黛玉递上供词,“另外,您见到忠顺王爷后,一定要告诉他,户部侍郎和那些涉案官员的余党还在暗中活动,想要翻案。”
贾政接过供词,点了点头:“我知道了。你们在家也要多加小心,尤其是《金陵志》,一定要藏好,不能让任何人找到。”他看向宝玉,“宝玉,你已经长大了,要学会担当。府里的事情,多和林姑娘商量,她比你心思缜密。”
宝玉重重点头:“父亲放心,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离开书房后,宝玉和黛玉往潇湘馆走去。夜色深沉,府里的灯笼在风中轻轻晃动,投下昏暗的光影。
“父亲这一去,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回来。”宝玉轻声道,语气中带着担忧,“户部侍郎在朝中势力庞大,父亲怕是会遇到不少麻烦。”
黛玉握住他的手,轻声安慰:“别担心,父亲为人正直,又有忠顺王爷帮忙,定会平安回来的。咱们在家好好守着,别让那些人有机可乘。”她顿了顿,“对了,《金陵志》放在老太太房里的密室虽然安全,但还是有些担心。不如咱们把它转移到甄府的密室里,那里更隐蔽,也不容易被人发现。”
宝玉点头:“好,明日一早咱们就去跟老太太说,把《金陵志》转移到甄府。另外,府里的内鬼还没除干净,王善保家的还在府里,咱们得想个法子把她赶走,免得她再给外人通风报信。”
“我有办法。”黛玉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王善保家的向来爱贪小便宜,咱们可以故意让她偷拿府里的财物,然后当场抓住她,让邢夫人无话可说,只能把她赶走。”
宝玉笑了起来:“还是林妹妹聪明。明日就让平儿去安排,务必让她人赃并获。”
次日清晨,贾政带着随从匆匆进京。宝玉和黛玉则来到荣庆堂,向贾母说明了想要转移《金陵志》的想法。贾母点头同意:“也好,甄府的密室确实更隐蔽。你们小心些,别让人看到。”
两人跟着贾母来到她的卧室,贾母转动床头的花瓶,墙壁上立刻露出一个暗门。里面放着一个紫檀木盒子,正是装着《金陵志》的那个。宝玉拿起盒子,小心地放进袖中,和黛玉一起往甄府走去。
来到甄府,甄府老爷早已在门口等候。见到他们,连忙迎上前:“二位来了,密室已经准备好了。”他带着两人来到府中的密室,里面堆满了古籍和字画,十分隐蔽。宝玉将盒子放在密室的角落,用杂物掩盖好,才松了口气。
“这下应该安全了。”黛玉看着盒子,轻声道,“甄世伯,以后就要麻烦您多照看了。”
甄府老爷摇头:“这是应该的。你们放心,我定会好好保管,绝不让外人找到。”
离开甄府后,宝玉和黛玉回到荣国府,刚进门就见平儿匆匆走来,脸上带着喜色:“二爷,姑娘,成了!王善保家的果然偷拿了太太房里的金镯子,被当场抓住了!邢夫人气得不行,已经让人把她赶出去了!”
宝玉和黛玉相视一笑,心中都松了口气。这下府里的内鬼终于除了,他们也能安心一些了。
回到潇湘馆,紫鹃端来刚沏好的茶:“姑娘,刚才茗烟来说,京里传来消息,说忠顺王爷已经在皇上面前禀明了真相,圣上知道户部侍郎诬陷荣国府,十分生气,已经下令让户部侍郎闭门思过了。”
“太好了!”宝玉兴奋地站起来,“这下父亲就安全了!”
黛玉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真是天助咱们。看来这场风波终于要平息了。”
正在这时,茗烟又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书信:“二爷,京里来的急信,是老爷让人送来的!”
宝玉接过书信,飞快地看了起来,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父亲说,圣上不仅没有责怪咱们,还夸奖咱们忠心耿耿,让他在京里任职,负责整理前朝的文献。另外,圣上还下旨,让甄世伯官复原职,负责金陵的吏治整顿!”
黛玉闻言,眼中也泛起了泪光。这段时间的担惊受怕,终于有了回报。荣国府不仅平安度过了危机,还得到了圣上的重用,甄府也恢复了往日的荣光。
“真是太好了!”紫鹃也高兴地跳了起来,“姑娘,咱们终于可以安心了!”
宝玉握住黛玉的手,眼神坚定:“林妹妹,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咱们都一起面对,再也不会让你受委屈了。”
黛玉点头,靠在宝玉的肩上,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温暖而明亮,照在两人身上,仿佛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金光。
第五折 甄府夜宴露隐忧
荣国府的喜讯很快传遍了金陵城,连日来笼罩在府中的阴霾终于散去。这日傍晚,甄府老爷特意派人送来请柬,邀请宝玉和黛玉去府中赴宴,一来是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二来是庆祝自己官复原职。
夕阳西下,余晖将荣国府的朱红大门染成了温暖的橘色。宝玉穿着一身宝蓝色锦袍,腰间佩着圣上赏赐的玉佩,显得格外精神。黛玉则穿着一件藕荷色长裙,发间别着那支“慧心淑慎”匾额配套的珍珠钗,清雅动人。两人并肩坐上马车,往甄府而去。
甄府张灯结彩,一派喜庆景象。刚到门口,甄府老爷就带着甄宝玉迎了上来,满面笑容:“二位可算来了,快请进!”甄宝玉也上前见礼,他刚从京城回来,脸上还带着几分书卷气。
走进府中,院子里摆满了桌椅,宾客们已经到得差不多了,大多是金陵城里的官员和世家子弟。见到宝玉和黛玉进来,纷纷起身打招呼,眼神里满是羡慕和敬畏。
“宝二爷、林姑娘,久仰大名啊!”一位穿着绯色官服的官员走上前,拱手笑道,“栖霞山之事,二位真是为金陵百姓做了件大好事!”
宝玉连忙拱手回礼:“大人过奖了,都是应该做的。”黛玉也微微屈膝行礼,举止优雅。
众人簇拥着他们来到正厅,厅内早已备好酒席。甄府老爷请宝玉和黛玉坐上首,自己则坐在一旁作陪。酒过三巡,甄府老爷站起身,端起酒杯:“今日宴请各位,一是感谢宝二爷和林姑娘的救命之恩,二是庆祝我官复原职。这第一杯酒,我敬二位!”
宝玉和黛玉连忙站起身,与他碰杯,将酒一饮而尽。席间,宾客们纷纷向他们敬酒,称赞他们的胆识和智慧。宝玉和黛玉一一应酬,脸上始终带着得体的笑容。
宴会进行到一半,甄宝玉悄悄拉着宝玉来到院子里,轻声道:“宝二爷,我有件事想跟你说。我在京城时,听忠顺王爷的世子说,户部侍郎虽然被圣上罚闭门思过,但他并没有善罢甘休,暗地里还在联络那些涉案官员的余党,想要报复咱们。”
宝玉脸色微变:“竟有此事?他们还想干什么?”
“具体的我也不清楚,只是听说他们在找一个能证明《金陵志》是伪造的人证,想要翻案。”甄宝玉忧心忡忡地说道,“你们可得小心些,别让他们抓住把柄。”
宝玉点了点头:“多谢提醒,我们会注意的。你在京里也要多加小心,若是有什么消息,及时通知我们。”
两人回到厅内时,黛玉正坐在座位上,若有所思地看着窗外。见到宝玉回来,她轻声问道:“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宝玉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黛玉眼神一沉:“看来他们还没死心。咱们得尽快找到他们联络余党的证据,免得他们再掀起什么风浪。”
正在这时,甄府的管家匆匆走进来,在甄府老爷耳边低语了几句。甄府老爷脸色微变,对众人道:“各位稍等,我去去就回。”说完便跟着管家走了出去。
宝玉和黛玉对视一眼,心中都有些疑惑。过了一会儿,甄府老爷回来,脸上带着几分凝重,却还是强作镇定地笑道:“没什么事,只是府里有些琐事需要处理。咱们继续喝酒!”
宴会结束后,宾客们陆续离去。宝玉和黛玉正要告辞,甄府老爷却拉住他们:“二位留步,我有件事想跟你们商量。”他带着两人来到书房,关上房门,才沉声道:“刚才管家来报,说户部侍郎的亲信在金陵城里活动频繁,还去了前几日被抓的蓝衫男子的家里,不知道在找什么。”
“难道他们是在找蓝衫男子留下的证据?”黛玉皱起眉头,“蓝衫男子是户部侍郎的亲信,手里肯定有不少户部侍郎的把柄。若是被他们找到,恐怕会销毁证据。”
宝玉点头:“咱们得尽快去蓝衫男子的家里看看,说不定能找到些有用的东西。”
甄府老爷叹了口气:“我已经让人去过了,但是什么都没找到。那些人动作太快,已经把那里搜遍了。不过我的人在门口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城西破庙,三更见’。”
“城西破庙?”黛玉心中一动,“看来他们是想在那里碰头,交换消息。咱们可以去那里埋伏,说不定能抓住他们的把柄。”
甄府老爷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城西破庙一带偏僻,怕是有埋伏。咱们得多带些人手,小心行事。”
三人商议妥当,决定当晚三更去城西破庙埋伏。宝玉和黛玉回到荣国府后,立刻让人通知贾琏和茗烟,让他们带上护院,在府门口集合。
深夜,月光如水,洒在寂静的街道上。宝玉和黛玉带着护院,悄悄往城西破庙走去。贾琏早已带着人手在破庙附近埋伏好,见到他们来,连忙招手示意。
众人躲在破庙周围的草丛里,屏住呼吸。三更时分,果然见几个黑影鬼鬼祟祟地走进破庙。为首的正是户部侍郎的亲信,手里拿着一个包裹,神色慌张。
“东西带来了吗?”一个黑影问道,声音沙哑。
“带来了,这是大人要的证据。”户部侍郎的亲信将包裹递过去,“你们可得小心些,别让荣国府的人发现了。”
“放心吧,他们现在正忙着庆祝呢,不会想到咱们在这里。”黑影接过包裹,打开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等事成之后,大人定会重重赏你们。”
就在这时,宝玉大喝一声:“动手!”护院们立刻冲上前,将几个黑影团团围住。户部侍郎的亲信见状,想要逃跑,却被贾琏一脚踹倒在地。
“把包裹打开!”宝玉走上前,厉声说道。护院打开包裹,里面竟是一些伪造的书信,上面写着荣国府与甄府私通的内容,显然是想诬陷他们。
“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伪造证据,诬陷朝廷命官!”黛玉怒声道,眼神冰冷。
户部侍郎的亲信吓得脸色惨白,颤抖着说:“不是我们要诬陷你们,是户部侍郎大人让我们做的!他说只要能扳倒你们,就能翻案!”
宝玉让人将他们捆起来,冷声道:“把他们送到按察使府,让周大人亲自审讯。我倒要看看,户部侍郎还能怎么狡辩!”
护院们押着黑影离去,宝玉和黛玉松了口气。贾琏走上前:“没想到他们竟然这么狠毒,还好咱们及时发现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黛玉点头:“明日咱们就把这些伪造的证据和他们的供词送到京城,交给忠顺王爷,让他在皇上面前禀明真相。这次一定要让户部侍郎身败名裂,再也无法翻身!”
回到荣国府时,天已经蒙蒙亮了。宝玉和黛玉坐在潇湘馆的院子里,看着东方渐渐泛起的鱼肚白,心中都有些感慨。这场与户部侍郎的较量,终于要画上句号了。
“等父亲回来,咱们就能真正安心了。”宝玉握住黛玉的手,轻声道。
黛玉点头,靠在他的肩上:“是啊,到时候咱们就能像从前一样,在大观园里赏花作诗,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温暖而明亮。两人相视而笑,眼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第六折 京城佳音解千愁
送证物去京城的人走后的几日,荣国府上下都笼罩在一片焦急的等待中。贾母每日都派人去门口打探消息,王夫人也时常来潇湘馆,拉着黛玉问东问西。宝玉和黛玉则每日整理府里的事务,同时留意着金陵城里的动静。
这日午后,潇湘馆的竹影婆娑,黛玉正坐在窗前临摹字帖,宝玉则在一旁看书。突然,听到府门口传来一阵欢呼声,茗烟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脸上带着狂喜。
“二爷!姑娘!大喜啊!京里来人了,说圣上降旨,户部侍郎被革职查办了!那些涉案官员的余党也全部被抓了!”茗烟跑得满脸通红,说话都带着颤音。
宝玉和黛玉猛地站起身,异口同声地问道:“真的吗?”
“真的!”茗烟连连点头,“传旨的公公已经到府门口了,老太太和琏二爷正在接旨呢!”
两人连忙往府门口跑去,远远就见贾母和贾琏带着众人躬身接旨,传旨太监正站在影壁前,高声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户部侍郎张大人,勾结乱党,伪造证据,诬陷忠良,罪大恶极,着即革职查办,抄没家产;其党羽一律从严处置。荣国府贾政教子有方,忠心可嘉,着升为从四品翰林院侍读学士,留京任职;贾宝玉协查有功,赏五品衔不变,赐‘忠勤’银牌一面;林黛玉慧心淑慎,赏绸缎二十匹、白银二百两。钦此。”
“臣等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齐声叩拜,声音里满是激动和喜悦。
传旨太监将圣旨交到贾琏手中,笑眯眯地说道:“恭喜荣国府啊!这下可真是双喜临门了,贾大人升官,二位也得了重赏。”
贾母连忙上前递上荷包,笑着道:“有劳公公跑这一趟,里面些须薄礼,还请公公笑纳。”
送走太监后,贾母拉着宝玉和黛玉的手,笑得合不拢嘴:“真是老天保佑,咱们贾府终于熬出头了!贾政在京里升了官,以后咱们府里的日子就好过了!”
王夫人也凑上来,看着黛玉的眼神越发亲热:“林姑娘真是咱们府里的福星,自从你来了,咱们府里就好事不断。”
正在这时,又一个小厮跑进来,兴奋地喊道:“老太太!二爷!姑娘!老爷派人从京里送信回来了,说他不日就会回金陵接咱们进京呢!”
“真的?”贾母更是高兴,“太好了!咱们终于能和贾政团聚了!”
众人簇拥着往荣庆堂走去,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来到荣庆堂,贾琏打开书信,念给众人听:“……圣上恩典,升翰林院侍读学士,不日将回金陵接家眷进京。宝玉、黛玉行事沉稳,甚为欣慰。甄世伯已官复原职,负责金陵吏治,往后府里若有什么事,可与他商议……”
宝玉和黛玉相视一笑,心中都充满了释然。这场持续了许久的风波,终于彻底平息了。户部侍郎被革职查办,那些涉案官员的余党也被一网打尽,贾政在京里升了官,荣国府的未来一片光明。
傍晚时分,甄府老爷带着甄宝玉来到荣国府,特意来道贺。“恭喜二位,也恭喜荣国府!”甄府老爷满面笑容,“这下咱们金陵城终于能太平了。”
贾母笑着道:“这都是托了甄兄和二位的福。贾政不日就会回金陵接咱们进京,以后咱们恐怕就很少能见面了。”
甄府老爷叹了口气:“是啊,真是舍不得。不过能看到荣国府有这样的好结果,我也替你们高兴。以后你们在京城若是有什么事,尽管派人来告诉我,我定会尽力帮忙。”
宝玉和黛玉连忙道谢。众人坐在荣庆堂里,聊起了京城的趣事和金陵的近况,气氛十分融洽。
夜深了,宾客们陆续离去。宝玉和黛玉回到潇湘馆,紫鹃早已备好茶水和点心。
“姑娘,二爷,这下可真是太好了!咱们马上就能去京城了!”紫鹃兴奋地说道,“听说京城可热闹了,还有好多好玩的地方。”
黛玉笑着点了点头,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她从小就离开京城,对那里早已没了印象,如今能回去看看,心中自然十分高兴。
宝玉坐在黛玉身边,握住她的手:“林妹妹,到了京城,我带你去逛遍所有的名胜古迹,去吃最有名的点心。咱们还可以去翰林院看父亲,让他教咱们写诗作画。”
黛玉眼中泛起了泪光,轻轻点头:“好,我都听你的。”她靠在宝玉的肩上,心中满是幸福。这段时间的担惊受怕,在这一刻都化作了甜蜜的回忆。
接下来的几日,荣国府上下都在忙着收拾行李,准备进京。贾母让人把府里的财物和家具都整理好,王夫人则忙着给京里的亲友准备礼物。宝玉和黛玉则去了甄府,与甄府老爷和甄宝玉告别。
“二位此去京城,路途遥远,一定要多加小心。”甄府老爷叮嘱道,“到了京城后,记得给我捎封信,让我知道你们平安到达。”
“甄世伯放心,我们定会的。”宝玉点头道,“您在金陵也要多加保重,若是有什么事,及时通知我们。”
甄宝玉也走上前,递给宝玉一本诗集:“这是我平日里写的诗,送给你做个纪念。到了京城,咱们常书信往来。”
宝玉接过诗集,笑道:“好,我也会把我的诗寄给你。”
离开甄府后,宝玉和黛玉又去了栖霞山。落星岩下的洞口早已被藤蔓重新遮掩,看不出任何痕迹。黛玉看着眼前的景象,轻声道:“这里承载了咱们太多的回忆,真舍不得离开。”
宝玉握住她的手:“没关系,等以后咱们有空,可以回来看望甄世伯,再来这里看看。”
夕阳西下,余晖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他们站在落星岩下,望着远处的金陵城,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几日后,贾政从京城回到金陵。见到贾母和众人,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一家人团聚的喜悦,冲淡了所有的疲惫和担忧。
出发进京的那天,荣国府门口挤满了送行的人。甄府老爷带着甄宝玉也来了,还有金陵城里的官员和世家子弟。贾母和贾政坐在马车上,宝玉和黛玉则骑着马,跟在马车旁边。
“出发!”随着贾政一声令下,车队缓缓驶动。宝玉和黛玉回头望去,只见甄府老爷和众人还站在原地挥手告别。他们也挥了挥手,心中满是不舍。
车队渐渐驶离了金陵城,朝着京城的方向而去。阳光洒在车队上,仿佛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金光。黛玉看着身边的宝玉,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她知道,新的生活即将开始,而无论未来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能和宝玉在一起,她就有勇气面对一切。
第七折 京华初临启新章
前往京城的路途漫长而平稳,车队每日清晨出发,傍晚便找客栈歇息。宝玉和黛玉常常并肩骑马走在车队前面,欣赏沿途的风景。有时遇到热闹的市镇,他们还会停下马车,去街上逛逛,买些当地的特产和小吃。
这日午后,车队抵达了京城郊外。远远望去,京城的城墙高大雄伟,朱红色的城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黛玉坐在马背上,眼中满是惊叹:“没想到京城这么壮观。”
宝玉笑着道:“等进了城,还有更壮观的呢。咱们先去父亲在京里的府邸歇息,明日再去拜见忠顺王爷。”
车队缓缓驶入京城,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人声鼎沸。行人摩肩接踵,叫卖声、马蹄声、车铃声交织在一起,一派繁华景象。黛玉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眼中满是新奇。
荣国府在京里的府邸早已收拾妥当,是一座宽敞的四合院,虽不如金陵的荣国府气派,却也雅致整洁。贾母和贾政走进府中,看着熟悉的陈设,心中满是感慨。
“总算到家了。”贾母坐在正厅的椅子上,喝了口茶,“这一路可真是累坏了,幸好平安到达。”
贾政点头:“母亲辛苦了。府里的下人都已经安排好了,您好好歇息几日。明日我带着宝玉和黛玉去拜见忠顺王爷,感谢他在皇上面前为咱们说话。”
次日清晨,贾政带着宝玉和黛玉来到忠顺王府。王府的大门高大雄伟,门口站着两名威武的侍卫。通报后,侍卫领着他们走进府中,穿过几重院落,来到一座宽敞的厅堂。
忠顺王爷正坐在堂上,身穿蟒袍,面容威严。见到他们进来,微微点头:“贾大人请坐,二位也请坐。”
贾政连忙躬身行礼:“多谢王爷在皇上面前为下官美言,此恩下官永世不忘。”
忠顺王爷摆手道:“贾大人不必多礼,这都是你们应得的。贾宝玉、林黛玉,栖霞山之事,你们做得很好,圣上多次在朕面前夸奖你们呢。”
宝玉和黛玉连忙起身道谢:“都是王爷指导有方,我们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忠顺王爷笑了笑:“你们不必谦虚。朕听说你们在金陵还查出了户部侍郎的阴谋,真是年少有为。以后在京里若是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朕。”
三人与忠顺王爷聊了许久,才起身告辞。离开王府后,贾政道:“忠顺王爷在朝中威望极高,有他照拂,咱们在京里就能安稳多了。”
接下来的几日,贾政带着宝玉和黛玉拜访了京里的亲友和同僚。荣国府本就是京城的世家大族,如今贾政升了官,前来拜访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宝玉和黛玉每日应酬,虽然忙碌,却也渐渐熟悉了京城的人情世故。
这日,贾母让人传来消息,说宫里的元妃娘娘派人送了赏赐下来,还让宝玉和黛玉明日进宫见驾。宝玉和黛玉既兴奋又紧张,连忙让人准备进宫的衣物和礼品。
次日清晨,宝玉和黛玉换上了正式的朝服,跟着太监进宫。皇宫的建筑宏伟壮丽,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两人跟在太监身后,小心翼翼地走着,心中满是敬畏。
来到元妃的寝宫,元妃早已在等候。她穿着华丽的宫装,面容娇美,见到宝玉和黛玉进来,笑着道:“快过来让我瞧瞧。许久不见,你们都长这么大了。”
宝玉和黛玉连忙上前见礼:“见过娘娘。”
元妃拉着他们的手,细细打量着:“宝玉越发精神了,黛玉也出落得越发标致了。栖霞山之事,我都听说了,你们真是为咱们贾府争光。”
两人连忙道谢。元妃又问了些金陵的近况和进京后的生活,聊了许久,才让他们出宫。
离开皇宫后,宝玉松了口气:“刚才真是紧张死我了,生怕说错话。”
黛玉笑着道:“我也是,手心都出汗了。不过娘娘很和蔼,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威严。”
回到府中,贾母和贾政早已在等候。见到他们回来,连忙问道:“娘娘怎么样?有没有为难你们?”
宝玉笑道:“娘娘很和蔼,还夸奖咱们呢。她还说,以后会常让咱们进宫见她。”
贾母高兴得合不拢嘴:“真是太好了!有娘娘在宫里照拂,咱们府里的日子就更安稳了。”
接下来的日子,宝玉和黛玉渐渐适应了京城的生活。宝玉时常去翰林院找贾政,有时还会跟着他去参加文人墨客的聚会,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黛玉则在府中整理书籍,有时会和贾母一起去京里的寺庙上香,或是去探望亲友。
这日,宝玉从外面回来,兴奋地对黛玉道:“林妹妹,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忠顺王爷今日邀请我去参加他府里的诗会,还说让我带你一起去呢!”
黛玉眼中一亮:“真的吗?那太好了!我还从来没参加过京里的诗会呢。”
次日,宝玉和黛玉来到忠顺王府。诗会设在王府的花园里,景色优美,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前来参加诗会的都是京里有名的文人墨客,见到宝玉和黛玉进来,纷纷起身打招呼。
诗会开始后,众人纷纷吟诗作赋,气氛十分热烈。宝玉也即兴作了一首诗,赢得了众人的称赞。黛玉则安静地坐在一旁,偶尔与人交流几句,言辞清雅,见解独到,让众人刮目相看。
诗会结束后,忠顺王爷的世子走上前,对黛玉道:“林姑娘的见解真是独到,在下佩服。不知姑娘可否赏脸,让在下送您回府?”
宝玉连忙上前:“多谢世子好意,不用麻烦您了,我送林妹妹回去就好。”
世子笑了笑,也不勉强:“那好吧,改日再向二位请教。”
离开王府后,黛玉笑着道:“宝玉,你刚才吃醋了?”
宝玉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只是不想让别人打扰咱们。”
黛玉靠在他的肩上,轻声道:“我知道。在我心里,只有你最重要。”
夕阳西下,余晖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他们并肩走在京城的街道上,心中满是幸福。宝玉知道,虽然在京城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未来或许还会遇到新的挑战,但只要能和黛玉在一起,他就有勇气面对一切。
回到府中,贾母正坐在院子里乘凉。见到他们回来,笑着道:“今天玩得开心吗?”
宝玉点头:“很开心,还认识了不少新朋友。”
黛玉也笑道:“王府的花园很美,诗会也很热闹。”
贾母拉着他们的手,眼中满是欣慰:“你们能适应京城的生活,我就放心了。以后咱们一家人就在京里好好过日子,再也不分开了。”
夜色渐深,京城里的灯火渐渐亮起,宛如繁星点点。潇湘馆的灯火也亮了起来,黛玉坐在窗前,看着天上的明月,心中满是感慨。从金陵到京城,从危局四伏到平安顺遂,她和宝玉一起经历了太多。但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还有更多的美好在等待着他们。
宝玉走进来,坐在她身边,握住她的手:“在想什么呢?”
黛玉笑着道:“我在想,咱们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宝玉点头,将她揽入怀中:“嗯,一定会的。只要咱们一家人在一起,同心协力,就没有什么困难是过不去的。”
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两人幸福的笑容。荣国府的京华岁月,就此拉开了新的篇章。